專利名稱: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38KHz紅外接收和發送電路有多種,有用CPU的內部定時器產生38KHz脈沖的,也有用外部邏輯電路和電容來產生震蕩,從而生產38KHz的脈沖的。但是對于第一種方法來說,主要是比較浪費定時器資源,程序編寫和控制起來也挺麻煩,可移植性差;而第二種方法對產生震蕩的電容精度要求比較高,否則很難保證能夠產生38ΚΗζ±1ΚΗζ的脈沖,所以在生產和調試的時候比較繁瑣,需要逐一測試和檢測,所以該方法費時費力。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路簡單易行、調試方便、實用性高的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含有處理器、紅外接收管和紅外發射管,所述紅外接收管通過二極管與所述處理器的接收端連接,所述紅外發射管通過三極管Q2與所述處理器的發送端連接,所述處理器產生的38KHz脈沖通過三極管Ql與所述紅外發射管連接。所述三極管Ql為NPN結三極管,所述三極管Q2為PNP結三極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實用新型采用CPU的脈寬調制輸出(PWM控制器)來產生38KHz的方波脈沖,再用該脈沖控制三極管的通斷來控制紅外發射管的發射,能夠有效的產生載波頻率為38KHz脈沖調制,從而完成紅外的調制發送。2、本實用新型電路簡單易行、調試方便、實用性高,其適用范圍廣,易于推廣實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圖I為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的邏輯結構框圖;圖2為圖I所示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I和圖2,圖中,I-處理器,2-紅外接收管,3-紅外發射管。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主要由紅外發送管3和紅外線接收管2,另外由外部處理器I的PWM產生的38KHz的脈沖輸入,一個PNP結的三極管Q2和一個NPN結的三極管Q1,以及限流電阻和電源濾波電容構成,紅外線接收管2通過二極管D6與CPU的UART的UART_RXD接收端連接,用于接收紅外數據。而CPU的UART的UART_TXD發送端發送出TTL電平的串口數據來控制三極管Ql的通斷,由于PWM —直由38KHz的方波產生,當UART_TXD為低電平,三極管Q2處于導通狀態,那么紅外發射管3就有PWM輸出的脈沖來控制,這樣紅外發射管3就會發送出38KHz的紅外脈沖信號,即發送的為調制后的低電平信號,當UART_TXD為高電平三極管Q2截止的時候,紅外發射管3形不成回路,不能導通,紅外發射管3就不會發送出38KHz的紅外脈沖信號,即認為發送的為調制后的高電平信號,這樣紅外發射管3就會發出38KHz脈沖調制過的紅外光 信號,從而實現紅外的通訊。
權利要求1.一種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含有處理器、紅外接收管和紅外發射管,其特征是所述紅外接收管通過二極管與所述處理器的接收端連接,所述紅外發射管通過三極管Q2與所述處理器的發送端連接,所述處理器產生的38KHz脈沖通過三極管Ql與所述紅外發射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三極管Ql為NPN結三極管,所述三極管Q2為PNP結三極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38KHz調制紅外發送和接收裝置,它含有處理器、紅外接收管和紅外發射管,所述紅外接收管通過二極管與所述處理器的接收端連接,所述紅外發射管通過三極管Q2與所述處理器的發送端連接,所述處理器產生的38KHz脈沖通過三極管Q1與所述紅外發射管連接。所述三極管Q1為NPN結三極管,所述三極管Q2為PNP結三極管。本實用新型采用CPU的脈寬調制輸出(PWM控制器)來產生38KHz的方波脈沖,再用該脈沖控制三極管的通斷來控制紅外發射管的發射,能夠有效的產生載波頻率為38KHz脈沖調制,從而完成紅外的調制發送。
文檔編號H04B10/40GK202798730SQ2012203042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呂建民, 于仲華, 張海鵬 申請人:鄭州華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