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和裝置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39777閱讀:1181來源:國知局
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和裝置與制造工藝

本公開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智能設備通過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簡稱Wi-Fi)技術第一次接入路由器時,一般都需要用戶通過按鍵、觸摸屏等方式輸入需要接入的路由器的服務集的標識(Service Set Identifier,簡稱SSID)和密碼。上述過程對于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輸入裝置的設備比較容易實現,而對于那些沒有輸入裝置的設備,則無法接入路由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和裝置。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包括:

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服務集標識SSID,其中,所述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當掃描到所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所述第二設備;

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采用獲取到的所述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所述無線網絡。

可選的,所述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SSID,包括:

掃描周圍的接入點并獲取掃描結果,所述掃描結果中包括掃描到的接入點的SSID;

判斷所述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SSID;

當所述掃描結果中包含所述第一SSID時,確定掃描到了所述第一SSID。

可選的,所述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包括:

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所述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所述請求響應中包括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可選的,所述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設備上報的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包括:

判斷模塊,被配置為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服務集標識SSID,其中,所述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第一接入模塊,被配置為當掃描到所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所述第二設備;

獲取模塊,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第二接入模塊,被配置為采用獲取到的所述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所述路由器。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掃描模塊,被配置為掃描周圍的接入點并獲取掃描結果,所述掃描結果中包括掃描到的接入點的SSID;

所述判斷模塊包括:

判斷子模塊,被配置為判斷所述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SSID;

確定子模塊,被配置為當所述掃描結果中包含所述第一SSID時,確定掃描到了所述第一SSID。

可選的,所述獲取模塊包括:

發送子模塊,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所述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第一接收子模塊,被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所述請求響應中包括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可選的,所述獲取模塊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塊,被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設備上報的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包括:

存儲器;

被配置為存儲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存儲器;

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

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服務集標識SSID,其中,所述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當掃描到所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所述第二設備;

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采用獲取到的所述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所述無線網絡。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一個具有中繼功能的第二設備,并在沒有輸入裝置的第一設備中預先配置了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當第一設備需要接入路由器時,判斷是否掃描到了第一SSID,當掃描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向第二設備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采用獲取到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所述方法使得沒有輸入裝置的設備也能夠接入無線網絡。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

圖4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

圖5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

圖6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

圖7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實體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由第一設備執行,如圖1所示,該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01中,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SSID,其中,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沒有輸入裝置,輸入裝置包括鍵盤、觸摸屏等,第一設備可以為智能臺燈、智能插座、智能凈化器和智能鍵盤等沒有輸入裝置的智能設備。由于第一設備沒有輸入裝置,因此用戶無法像具有輸入裝置的設備一樣通過輸入無線網絡的SSID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

為了解決第一設備無法接入無線網絡的問題,本實施例中為第一設備預先配置了一個第二設備,具體的在第一設備中配置有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該第二設備具有輸入裝置,第二設備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等,該第二設備作為站點STA除具有正常的功能外,還具有中繼功能。由于第二設備具有中繼功能,因此第二設備相當于一個接入點,第二設備具有固定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后續當沒有輸入裝置的第一設備需要接入無線網絡時,第一設備都可以通過預先配置的該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先接入第二設備,然后通過第二設備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第一設備可以通過主動掃描或被動掃描的方法掃描周圍的接入點獲取掃描結果,主動掃描是主動尋找無線網絡,而不是靜候無線網絡聲明本身的存在。主動掃描方式是指作為STA的第一設備在每個信道上發出探測請求幀(Probe Request),請求周圍的無線網絡予以回應。被動掃描(passive scanning)的方式,原因是掃描過程中不需要傳送任何信號,可以省電。在被動掃描中,STA會在信道列表(channel list)所列的各個信道之間不斷切換,并靜候Beacon幀的到來。

第一設備獲取的掃描結果中包括多個接入點的SSID、信號質量、加密和認證方式等,然后,第一設備判斷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第一SSID,如果掃描結果中包含第一SSID,則確定掃描到了第一SSID,即掃描到了第二設備。如果掃描結果中不包含第一SSID,說明第二設備沒有接入網絡設備,第一設備無法通過第二設備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第一設備可以向用戶返回接入失敗。

在步驟S102中,當掃描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

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預先配置在第一設備中,如果第一設備掃描到第一SSID,說明第一設備可以接入第二設備,第一設備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

在步驟S103中,向第二設備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一種實現方式中,在第一設備接入第二設備后,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該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第二設備根據請求消息向第一設備返回請求響應,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該請求響應中包括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另一種實現方式中,在第一設備在接入第二設備后,第二設備主動向第一設備上報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上報的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在步驟S104中,采用獲取到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

以家庭網絡為例,第一設備可以為手機,手機按照現有的方式接入路由器,手機具有一個固定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后續當用戶買了同系列的產品,例如智能插座、智能凈化器和智能鍵盤后,智能插座、智能凈化器和智能鍵盤中分別配置有該手機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智能插座、智能凈化器和智能鍵盤都通過該手機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手機,然后,通過手機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進而根據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

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一個具有中繼功能的第二設備,并在沒有輸入裝置的第一設備中預先配置了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當第一設備需要接入無線網絡時,判斷是否掃描到了第一SSID,當掃描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向第二設備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采用獲取到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所述方法使得沒有輸入裝置的設備也能夠接入無線網絡。

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201中,掃描周圍的接入點并獲取掃描結果,該掃描結果中包括掃描到的接入點的SSID。

在步驟S202中,判斷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第一SSID。

掃描結果中除包含各接入點的掃描結果中還包括各接入點的信號強度等其他參數,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預先配置在第一設備中,當掃描結果中包含第一SSID時,執行步驟S203,當掃描結果中不包含第一SSID時,執行步驟S204。

在步驟S203中,確定掃描到了第一SSID。

在步驟S204中,接入失敗。

在步驟S205中,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

步驟S203之后執行步驟S205。

在步驟S206中,向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該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獲取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在步驟S207中,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該請求響應中包括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在步驟S208中,采用獲取到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

可選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接入第二設備后,也可以由第二設備主動發送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不需要第一設備請求。

本實施例的具體實現方式參照實施例一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掃描周圍的接入點,判斷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第二設備第一的SSID,當掃描結果中包含第一SSID時,第一設備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第二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并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該請求響應中包括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然后采用獲取到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無線網絡。所述方法使得沒有輸入裝置的設備也能夠接入無線網絡

圖3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裝置包括:判斷模塊11、第一接入模塊12、獲取模塊13和第二接入模塊14。

其中,判斷模塊11,被配置為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SSID,其中,所述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第一接入模塊12,被配置為當掃描到所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所述第二設備;

獲取模塊13,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第二接入模塊14,被配置為采用獲取到的所述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所述無線網絡。

圖4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如圖4所示,在圖3所示裝置的基礎上,該裝置還包括掃描模塊15,判斷模塊11包括判斷子模塊111和確定子模塊112。

掃描模塊15,被配置為掃描周圍的接入點并獲取掃描結果,所述掃描結果中包括掃描到的接入點的SSID;

判斷子模塊111,被配置為判斷所述掃描結果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SSID;

確定子模塊112,被配置為當所述掃描結果中包含所述第一SSID時,確定掃描到了所述第一SSID。

圖5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如圖5所示,在圖4所示裝置的基礎上,所述獲取模塊13包括:

發送子模塊131,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所述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第一接收子模塊132,被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請求響應,所述請求響應中包括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圖6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框圖,如圖6所示,在圖4所示裝置的基礎上,所述獲取模塊13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塊133,被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設備上報的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關于上述實施例中的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其中各個模塊執行操作的具體方式已經在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方法進行了詳細描述,此處將不做詳細闡述說明。

圖7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實體框圖,如圖7所示,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200包括:處理器21和用于存儲處理器21可執行指令的存儲器22,存儲器22通過系統總線與處理器21連接并通信。

其中,處理器21被配置為:

判斷是否掃描到了預先配置的第一SSID,其中,所述第一SSID對應的第二設備已經接入無線網絡且開啟了中繼功能;

當掃描到所述第一SSID時,根據預先配置的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SSID和第一密碼接入所述第二設備;

向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無線網絡的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

采用獲取到的所述第二SSID和第二密碼接入所述無線網絡。

在上述智能設備接入無線網絡的裝置的實體實施例中,應理解,處理器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簡稱:DSP)、專用集成電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ASIC)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而前述的存儲器可以是只讀存儲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縮寫:ROM)、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快閃存儲器、硬盤或者固態硬盤。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發明后,將容易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明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書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來限制。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