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收發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低頻無線傳輸技術與高頻無線傳輸技術(如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Bluetooth(藍牙)、4G(4th-Generation,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等)相比,在相同發送功率下,可以獲得較遠的傳輸距離,因此,低頻無線傳輸技術在無線抄表、語音對講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目前,低頻無線傳輸技術的一種典型應用是ZigBee(紫蜂)協議,ZigBee協議的特點包括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等。如圖1所示,為ZigBee的組網示意圖,當終端設備之間需要傳輸數據時,則終端設備先將數據發送給協調器/路由器,協調器/路由器將數據發送給另一個終端設備。
當終端設備采用ZigBee協議傳輸數據時,由于ZigBee協議從下到上分別為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因此在終端設備發送數據時,會涉及非常復雜的協議層和轉發機制,數據傳輸過程復雜。由于ZigBee協議的傳輸范圍是10米-100米,因此,當終端設備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時,為了增加傳輸距離,就需要使用協調器/路由器等中間節點,使用和維護工作量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收發裝置,所述數據收發裝置包括:控制單元、射頻開關、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射頻開關連接;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
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在達到預設切換條件時,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
所述數據收發裝置還包括:基帶芯片和功率處理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基帶芯片連接,所述基帶芯片與所述功率處理單元連接,所述功率處理單元與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
所述第一天線,用于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時,則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所述第二類天線,用于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時,則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用于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并將放大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用于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并將解調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
所述第一天線,還用于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時,判斷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則丟棄接收到的第一數據;
所述第二類天線,還用于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時,判斷接收到的第二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則丟棄接收到的第二數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
在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的過程中,所述基帶芯片,具體用于采用偏移四相相移鍵控OQPSK調制方式或者正交相移鍵控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
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或者所述第二類天線,并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所述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用于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并將調制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用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時,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天線,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時,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類天線;
所述第一天線或者所述第二類天線,用于發送接收到的數據。
所述控制單元,還用于在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之后,確定獲取到的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并在所述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所述特定標識以及所述檢驗標識,并周期性的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預設切換條件包括: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或者,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或者,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且該數據的校驗不正確;所述第二類天線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天線,且第二天線與所述第一天線是相互正交的天線;
所述控制單元,具體用于在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過程中,確定第一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一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不正確,并確定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二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收發方法,應用于數據收發裝置,所述數據收發裝置包括:控制單元、射頻開關、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所述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天線,所述第一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或者,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所述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類天線,所述第二類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在達到預設切換條件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
所述數據收發裝置還包括:基帶芯片和功率處理單元;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獲取待發送的數據之后,所述控制單元確定獲取到的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并在所述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所述特定標識以及所述檢驗標識,并周期性的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在接收到來自所述控制單元的數據后,采用偏移四相相移鍵控OQPSK調制方式或者正交相移鍵控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并將調制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時,則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天線,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時,則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類天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射頻開關連接到第一天線時,所述第一天線判斷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丟棄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當射頻開關連接到第二類天線時,所述第二類天線判斷接收到的第二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丟棄接收到的第二數據;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并將放大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在收到來自所述功率處理單元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后,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并將解調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所述預設切換條件包括: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或者,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或者,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且該數據的校驗不正確;所述第二類天線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天線,且第二天線與所述第一天線是相互正交的天線;
所述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過程,具體包括:確定第一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一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不正確,并確定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二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實施例中,接收機采用分級接收的方式,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分別接收數據,并從接收到的所有數據中選取目標數據(即校驗正確的數據),這樣,接收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即使存在多徑干擾,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降低誤碼率和丟包率,具有比較好的接收性能,有效對抗了多徑干擾,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而且,由于抗干擾能力較強,因此即使增加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如2Km的無線距離),也可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接收不用使用協調器/路由器等中間節點,從而在音頻傳輸(如語音對講)、物聯網(如無線抄表)等領域具有更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傳輸數據時,可以使用自定義的數據傳輸方式,而不需要使用ZigBee協議傳輸數據,避免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等復雜的協議層處理以及轉發機制,從而簡化數據的傳輸過程,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者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申請實施例或者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ZigBee的組網示意圖;
圖2A-圖2C是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數據收發裝置的結構圖;
圖3A是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的多徑環境的信號傳輸示意圖;
圖3B是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數據傳輸的示意圖;
圖4A-圖4D是本申請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數據收發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申請使用的術語僅僅是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請。本申請和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盡管在本申請可能采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信息,但這些信息不應限于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信息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申請范圍的情況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二信息,類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稱為第一信息。取決于語境,此外,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于確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出一種數據收發裝置,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應用于終端設備,對此終端設備的類型不做限制,只要具有無線發射功能、無線接收功能即可,所有類型的終端設備均在本申請實施例的保護范圍之內。其中,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應用于低頻無線傳輸技術的場景中,如音頻傳輸(如語音對講)、物聯網(如無線抄表)等領域,對此數據收發裝置的應用領域不做限制。
在一個例子中,參見圖2A所示,為該數據收發裝置的結構圖,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包括:控制單元10、射頻開關20、第一天線30和第二類天線,該第二類天線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天線40,且第二天線40與第一天線30可以是相互正交的天線。其中,第一天線3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第二天線40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取,如第二天線4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在圖2A中,以第二天線40的數量是一個為例,其它數量的處理與此類似。
在一個例子中,如圖2A所示,控制單元10與射頻開關20連接,且射頻開關20可以連接到第一天線30,也可以連接到第二類天線中的每個第二天線40。
在一個例子中,數據收發裝置可以作為發射機,應用在終端設備上,基于此,數據收發裝置用于發送數據,參見圖2B所示,為發射機發送數據的示意圖。在另一個例子中,數據收發裝置可以作為接收機,應用在終端設備上,基于此,數據收發裝置用于接收數據,參見圖2C所示,為接收機接收數據的示意圖。
情況一:
在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控制單元10,用于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或者第二類天線(如某個第二天線40),并獲取待發送的數據。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則控制單元10將該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由第一天線30發送接收到的數據。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則控制單元10將該數據發送給第二類天線,由第二類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為了方便描述,后續以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為例進行說明。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獲取待發送的數據”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通過USART(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同步異步收發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設接口)、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總線)、I2S(Inter IC Sound,內置音頻總線)等協議,從應用數據源端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對此獲取方式不再贅述。其中,應用數據源端可以是終端設備的業務端,該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數據,并將數據提供給控制單元10。例如,針對語音對講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語音數據;針對無線抄表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抄表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在控制單元10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之后,在控制單元10將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之前,控制單元10還可以確定所述獲取到的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并在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基于此,控制單元10可以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以確定本發射機的特定標識,且該特定標識作為發射機的標識,如123456等,該特定標識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標識(如預先將特定標識配置在發射機和接收機上,或者,發射機將特定標識通知給接收機等,具體約定方式不做限制)。而且,接收機可以將攜帶特定標識的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而不將未攜帶特定標識的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這樣,即使接收機的天線接收到大量數據,也不會將大量數據均上送給控制單元10,而是先判斷數據中是否攜帶預先約定的特征標識,如果是,則將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如果否,則不將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從而避免控制單元10對無用的數據進行處理。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后,可以將此待發送的數據作為原始數據,并利用預設算法(如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余校驗)算法等,對此預設算法的類型不做限制)對該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得到檢驗標識。該預設算法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算法(如預先將預設算法配置在發射機和接收機上,或發射機將預設算法通知給接收機,或接收機將預設算法通知給發射機等,具體約定方式不做限制),即發射機與接收機會使用相同的預設算法。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后,可以將此待發送的數據作為原始數據,并在該原始數據外封裝一層報文頭,該報文頭中包括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與傳統的低頻無線傳輸技術相比,以ZigBee協議為例,會涉及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等,這些層均會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涉及復雜的協議層和轉發機制,在最終發送的數據中,包含原始數據和大量封裝內容,浪費了傳輸帶寬。而本申請的例子中,可以采用自定義的通信協議(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設計,是一種無線數據交互協議),只要該通信協議能夠支持發射機與接收機的一對一通信即可,如上述在原始數據外封裝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的方式,這樣,在最終發送的數據中,包含原始數據和少量封裝內容,節約了傳輸帶寬。例如,在傳統方式中,傳輸2M的數據,包含1.6M的原始數據和0.4M的封裝內容,而本申請的例子中,包含1.9M的原始數據和0.1M的封裝內容,顯然,與傳統方式相比,可以傳輸更多的原始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將修改后的數據(攜帶特定標識和檢驗標識的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以周期性的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例如,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第一天線30,第一天線3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或者,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第一天線30,第一天線3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而且,控制單元10在接收到針對該數據的確認消息后,則不再發送數據。或者,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第一天線30,第一天線3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而且,控制單元10只發送M次(大于等于2)數據。
情況二:
在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控制單元10用于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并獲取該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在達到預設切換條件時,控制單元10還用于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如某個第二天線40),并獲取該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進一步的,控制單元10可以對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由于發射機是周期性的發送數據,因此,第一天線30和第二類天線均可以接收到發射機發送的數據,將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稱為第一數據,將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數據稱為第二數據。基于此,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時,第一天線30還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即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第一天線30可以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控制單元10,以使控制單元10獲取到該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如果未攜帶,則第一天線30可以丟棄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此外,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時,第二類天線還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第二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第二類天線可以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控制單元10,以使控制單元10獲取到該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如果未攜帶,則第二類天線可以丟棄接收到的第二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預設切換條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單元10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或者,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或者,控制單元10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且該數據的校驗不正確。例如,以第二類天線包括一個第二天線為例,控制單元10先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天線40。以第二類天線包括兩個第二天線為例,控制單元10先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個第二天線40。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對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校驗正確,并將該第一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校驗不正確,并確定該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并將該第二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控制單元10可以丟棄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在此情況下,控制單元10將無法選取出目標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當第二類天線包括多個第二天線時,則第二數據的數量為多個,且第二數據的數量與第二天線的數量相同。上述針對第二數據的處理,是針對每個第二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的處理,具體處理在此不做贅述。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第一數據/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之后,可以去掉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中封裝的報文頭(如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等內容),并將剩余的部分作為原始數據。之后,控制單元10利用預設算法(如CRC算法等,對此預設算法的類型不做限制)對該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得到檢驗標識。該預設算法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算法,即發射機與接收機會使用相同的預設算法。
此外,控制單元10還可以從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中解析出該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攜帶的檢驗標識,繼而比較自身確定的檢驗標識以及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攜帶的檢驗標識是否相同;如果二者相同,則可以確定出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如果二者不同,則可以確定出第一數據/第二數據的校驗不正確。
在一個例子中,控制單元10在選取出目標數據(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之后,可以通過USART、SPI、I2C、I2S等協議,將目標數據發送給應用數據源端。其中,應用數據源端可以是終端設備的業務端,該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業務處理。例如,針對語音對講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語言處理;針對無線抄表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抄表結果處理。對此業務處理的過程,本申請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上述情況一和情況二,控制單元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對此控制單元10的類型不做限制。
如圖3A所示,為多徑環境的信號傳輸示意圖,多徑環境的射頻信號存在多徑衰落。參見圖3A,接收機的天線會接收到多個信號疊加,由于電波通過各個路徑的距離不同,因此,各個路徑的電波到達接收機的時間不同,相位也就不同。基于此,若不同相位的多個信號在接收端發生疊加,則多個信號的疊加可能是同相疊加,此時信號加強,也可能是反相疊加,此時信號減弱。這樣,接收機的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幅度會急劇變化,即產生了多徑衰落。多徑衰落作為一種乘性干擾,嚴重影響通信系統的性能,會導致嚴重的數據丟包和誤碼。
在傳統方式中,發射機通過一個天線發送數據,接收機通過一個天線接收數據,這樣,為了避免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問題,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會比較近,如ZigBee協議下,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是10米-100米,這樣,可以減輕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但是存在發射機與接收機距離近的問題。
而本申請實施例中,發射機通過一個天線周期性的發送數據(即采用時間分集,重復發送數據),接收機通過至少兩個天線接收數據(即采用空間分集,分級接收數據),從而有效對抗了多徑環境的干擾,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如圖3B所示,發射機重復發送同一個數據,而接收機通過一個天線(即第一天線)接收到數據后,將射頻開關切換到另一個天線(即與第一天線正交的第二天線),由另一個天線接收數據。由于發射機重復發送數據,因此,接收機會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多個數據,并從多個數據中選取出正確的目標數據,從而可以降低誤碼率和丟包率,繼而避免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問題。在上述方式下,由于不用通過降低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來避免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問題,因此,可以使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較長,如2Km的無線距離。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實施例中,接收機采用分級接收的方式,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分別接收數據,并從接收到的所有數據中選取目標數據(即校驗正確的數據),這樣,接收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即使存在多徑干擾,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降低誤碼率和丟包率,具有比較好的接收性能,有效對抗了多徑干擾,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而且,由于抗干擾能力較強,因此即使增加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如2Km的無線距離),也可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接收不用使用協調器/路由器等中間節點,從而在音頻傳輸(如語音對講)、物聯網(如無線抄表)等領域具有更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傳輸數據時,可以使用自定義的數據傳輸方式,而不需要使用ZigBee協議傳輸數據,避免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等復雜的協議層處理以及轉發機制,從而簡化數據的傳輸過程,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本申請實施例中還提出另一種數據收發裝置,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應用于終端設備,對此終端設備的類型不做限制,只要具有無線發射功能、無線接收功能即可,所有類型的終端設備均在本申請實施例的保護范圍之內。其中,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應用于低頻無線傳輸技術的場景中,如音頻傳輸(如語音對講)、物聯網(如無線抄表)等領域,對此數據收發裝置的應用領域不做限制。
在一個例子中,參見圖4A所示,為該數據收發裝置的結構圖,該數據收發裝置可以包括:控制單元10、射頻開關20、第一天線30和第二類天線,第二類天線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天線40,且第二天線40與第一天線30可以是相互正交的天線。而且,數據收發裝置還包括:基帶芯片50和功率處理單元60。
其中,第一天線3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第二天線40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取,如第二天線40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在圖4A中,是以第二天線40的數量是一個為例進行說明,其它數量的處理與此類似。
在一個例子中,控制單元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MCU。基帶芯片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射頻基帶芯片,如SUB1G(Sub-1GHz)基帶芯片,如基帶芯片50可以是AT86RF212B基帶芯片。功率處理單元6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或者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聲放大器),例如,當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則功率處理單元60可以是PA,當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則功率處理單元60可以是LNA。
在一個例子中,對此基帶芯片的類型不做限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選擇,如該基帶芯片可以采用OQPSK(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偏移四相相移鍵控)調制方式或者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正交相移鍵控)調制方式,進行數據的調制與解調處理,如AT86RF212B基帶芯片等。當然,該基帶芯片并不局限于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還可以采用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頻率相移鍵控)、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進制相移鍵控)等其它調制方式,對此不做限制。
其中,該基帶芯片可以工作在700MHz-1000MHz頻段內,該基帶芯片的射頻帶寬為1MHz,其可以實現幾百米到數千米距離的可靠數據傳輸,能夠實現中遠距離的數據傳輸,在無線語音、物聯網等市場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在一個例子中,如圖4A所示,控制單元10與射頻開關20連接,控制單元10與基帶芯片50連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或連接到第二類天線中的每個第二天線40;基帶芯片50與功率處理單元60連接;功率處理單元60與射頻開關20連接。在另一個例子中,如圖4B所示,控制單元10與射頻開關20連接,控制單元10與基帶芯片50連接,控制單元10與功率處理單元60連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或連接到第二類天線中的每個第二天線40;基帶芯片50與功率處理單元60連接;功率處理單元60與射頻開關20連接。
在一個例子中,數據收發裝置可以作為發射機,應用在終端設備上,基于此,數據收發裝置用于發送數據,參見圖4C所示,為發射機發送數據的示意圖。在另一個例子中,數據收發裝置可以作為接收機,應用在終端設備上,基于此,數據收發裝置用于接收數據,參見圖4D所示,為接收機接收數據的示意圖。
情況一:
在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控制單元10,用于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或者第二類天線(如某個第二天線40),并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獲取的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基帶芯片50用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并將調制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功率處理單元60用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放大處理,而且,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則功率處理單元60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第一天線30,由第一天線30發送接收到的數據。若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則功率處理單元60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第二類天線,由第二類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為了方便描述,后續以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為例進行說明。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獲取待發送的數據”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通過USART、SPI、I2C、I2S等協議,從應用數據源端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應用數據源端可以是終端設備的業務端,該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數據,并將數據提供給控制單元10。例如,針對語音對講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語音數據;針對無線抄表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采集到抄表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在控制單元10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之后,在控制單元10將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之前,控制單元10還可以確定所述獲取到的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并在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基于此,控制單元10可以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以確定本發射機的特定標識,其作為發射機的標識,該特定標識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標識。而且,接收機可以將攜帶特定標識的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而不將未攜帶特定標識的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這樣,即使接收機的天線收到大量數據,也不會將大量數據均上送給控制單元10,而是先判斷數據是否攜帶預先約定的特征標識,如果是,將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如果否,不將數據上送給控制單元10,從而避免控制單元10對無用數據進行處理。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后,可以將此待發送的數據作為原始數據,并利用預設算法(如CRC算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得到檢驗標識。該預設算法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算法,即發射機與接收機會使用相同的預設算法。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待發送的數據后,可以將此待發送的數據作為原始數據,并在該原始數據外封裝一層報文頭,該報文頭中包括該特定標識以及該檢驗標識。與傳統的低頻無線傳輸技術相比,以ZigBee協議為例,會涉及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等,這些層均會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涉及復雜的協議層和轉發機制,在最終發送的數據中,包含原始數據和大量封裝內容,浪費了傳輸帶寬。而本申請的例子中,可以采用自定義的通信協議(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設計,是一種無線數據交互協議),只要該通信協議能夠支持發射機與接收機的一對一通信即可,如上述在原始數據外封裝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的方式,這樣,在最終發送的數據中,包含原始數據和少量封裝內容,節約了傳輸帶寬。例如,在傳統方式中,傳輸2M的數據,包含1.6M的原始數據和0.4M的封裝內容,而本申請的例子中,包含1.9M的原始數據和0.1M的封裝內容,顯然,與傳統方式相比,可以傳輸更多的原始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將修改后的數據(攜帶特定標識和檢驗標識的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的過程,控制單元10可以周期性的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例如,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基帶芯片50,基帶芯片5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這樣,使得第一天線30將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或者,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基帶芯片50,基帶芯片5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這樣,使得第一天線30將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而且,控制單元10在接收到針對該數據的確認消息后,則不再發送數據。或者,控制單元10可以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給基帶芯片50,基帶芯片50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這樣,使得第一天線30將每隔N秒發送一次數據,而且,控制單元10可以只發送M次(大于等于2)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基帶芯片50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的過程,基帶芯片50可以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此外,基帶芯片50還可以對數據進行編碼處理,并將經過調制處理、編碼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針對基帶芯片50對數據進行調制處理和編碼處理的方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選擇,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功率處理單元60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放大處理”的過程,功率處理單元60可以對數據的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具體的放大倍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選擇,對此放大處理的過程不做限制,在此不再詳加贅述。
情況二:
在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控制單元10可以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在達到預設切換條件時,控制單元10還可以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如某個第二天線40)。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時,則第一天線30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時,則第二類天線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功率處理單元60用于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并將放大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基帶芯片50。基帶芯片50用于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并將解調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控制單元10。經過上述處理后,則控制單元10可以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并獲取到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并對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由于發射機是周期性的發送數據,因此,第一天線30和第二類天線均可以接收到發射機發送的數據,將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稱為第一數據,將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數據稱為第二數據。基于此,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時,第一天線30還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即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第一天線30可以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此時控制單元10將獲取到該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如果未攜帶,則第一天線30可以丟棄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此外,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類天線時,第二類天線還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第二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則第二類天線可以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功率處理單元60,此時控制單元10將獲取到該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如果未攜帶,則第二類天線丟棄接收到的第二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功率處理單元60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放大處理”的過程,功率處理單元60可以對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具體的放大倍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任意選擇,只要能夠對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即可,在此不再詳加贅述。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基帶芯片50用于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的過程,基帶芯片50可以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基帶芯片50還可以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編碼處理,并將經過解調處理、解編碼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控制單元10。針對基帶芯片50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解編碼處理的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個例子中,預設切換條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單元10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或者,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或者,控制單元10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且該數據的校驗不正確。例如,以第二類天線包括一個第二天線為例,控制單元10先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天線40。以第二類天線包括兩個第二天線為例,控制單元10先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天線3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天線3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若已經獲取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接收到的數據/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一個第二天線40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則控制單元10控制射頻開關20連接到第二個第二天線40。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控制單元10對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過程,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校驗正確,并將該第一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一數據校驗不正確,并確定該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控制單元10確定該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并將該第二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該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控制單元10可以丟棄該第一數據和該第二數據,在此情況下,控制單元10將無法選取出目標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當第二類天線包括多個第二天線時,則第二數據的數量為多個,且第二數據的數量與第二天線的數量相同。上述針對第二數據的處理,是針對每個第二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的處理,具體處理在此不做贅述。
其中,針對“控制單元10確定第一數據/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的過程,控制單元10在獲取到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之后,可以去掉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中封裝的報文頭(如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等內容),并將剩余的部分作為原始數據。之后,控制單元10利用預設算法(如CRC算法等,對此預設算法的類型不做限制)對該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得到檢驗標識。該預設算法是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預先約定的算法,即發射機與接收機會使用相同的預設算法。
進一步的,控制單元10還可以從第一數據/第二數據中解析出該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攜帶的檢驗標識,繼而比較自身確定的檢驗標識以及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攜帶的檢驗標識是否相同;如果二者相同,則可以確定出第一數據/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如果二者不同,則可以確定出第一數據/第二數據的校驗不正確。
在一個例子中,控制單元10在選取出目標數據(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之后,可以通過USART、SPI、I2C、I2S等協議,將目標數據發送給應用數據源端。其中,應用數據源端可以是終端設備的業務端,該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業務處理。例如,針對語音對講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語言處理;針對無線抄表業務,則應用數據源端可以利用目標數據進行抄表結果處理。對此業務處理的過程,本申請實施例中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中,發射機通過一個天線周期性的發送數據(即采用時間分集,重復發送數據),接收機通過至少兩個天線接收數據(即采用空間分集,分級接收數據),從而有效對抗了多徑環境的干擾,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例如,發射機重復發送同一個數據,而接收機通過一個天線(即第一天線)接收到數據后,將射頻開關切換到另一個天線(即與第一天線正交的第二天線),由另一個天線接收數據。由于發射機重復發送數據,因此,接收機會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多個數據,并從多個數據中選取出正確的目標數據,從而可以降低誤碼率和丟包率,繼而避免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問題。在上述方式下,由于不用通過降低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來避免多徑環境的信號干擾問題,因此,可以使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較長,如2Km的無線距離。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實施例中,接收機采用分級接收的方式,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分別接收數據,并從接收到的所有數據中選取目標數據(即校驗正確的數據),這樣,接收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即使存在多徑干擾,也可以得到正確的數據,降低誤碼率和丟包率,具有比較好的接收性能,有效對抗了多徑干擾,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而且,由于抗干擾能力較強,因此即使增加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如2Km的無線距離),也可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接收不用使用協調器/路由器等中間節點,從而在音頻傳輸(如語音對講)、物聯網(如無線抄表)等領域具有更廣泛的應用。而且,在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傳輸數據時,可以使用自定義的數據傳輸方式,而不需要使用ZigBee協議傳輸數據,避免物理層、媒體訪問控制層、傳輸層、網絡層、應用層等復雜的協議層處理以及轉發機制,從而簡化數據的傳輸過程,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基于與上述數據收發裝置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申請實施例中還提出一種數據收發方法,該數據收發方法可以應用于數據收發裝置,且所述數據收發裝置可以包括:控制單元、射頻開關、第一天線和第二類天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所述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天線,所述第一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或者,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獲取待發送的數據,并將所述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類天線,所述第二類天線發送接收到的數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第一數據;在達到預設切換條件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并獲取所述第二類天線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數據收發裝置還包括:基帶芯片和功率處理單元;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發射機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獲取待發送的數據之后,所述控制單元確定獲取到的數據對應的特定標識以及檢驗標識,并在所述獲取到的數據中添加所述特定標識以及所述檢驗標識,并周期性的將修改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在接收到來自所述控制單元的數據后,采用偏移四相相移鍵控OQPSK調制方式或者正交相移鍵控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調制處理,并將調制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時,則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一天線,在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二類天線時,則將放大處理后的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類天線;
在所述數據收發裝置作為接收機時,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射頻開關連接到第一天線時,所述第一天線判斷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將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丟棄接收到的第一數據;當射頻開關連接到第二類天線時,所述第二類天線判斷接收到的第二數據是否攜帶特定標識,如果攜帶,將接收到的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如果未攜帶,丟棄接收到的第二數據;
所述功率處理單元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放大處理,并將放大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基帶芯片;
所述基帶芯片在收到來自所述功率處理單元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后,采用OQPSK調制方式或者QPSK調制方式,對接收到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進行解調處理,并將解調處理后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發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預設切換條件具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或者,所述射頻開關連接到所述第一天線的時間已經持續預設時間;或者,所述控制單元已經獲取到所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數據,且該數據的校驗不正確;此外,所述第二類天線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天線,且第二天線與所述第一天線是相互正交的天線。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控制單元對所述第一數據和所述第二數據進行校驗,以得到校驗正確的第一數據或者第二數據的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所述控制單元確定第一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一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一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不同,則確定所述第一數據校驗不正確,并確定第二數據對應的檢驗標識;
若確定的檢驗標識與所述第二數據中攜帶的檢驗標識相同,則所述控制單元確定所述第二數據校驗正確,并將所述第二數據選取為目標數據。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塊或單元,具體可以由計算機芯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計算機,計算機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計算機、膝上型計算機、蜂窩電話、相機電話、智能電話、個人數字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游戲控制臺、平板計算機、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申請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件和/或硬件中實現。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申請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申請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請實施例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本申請是參照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以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它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它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而且,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它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者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者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它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者其它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它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申請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申請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者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請可以采用在一個或者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