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實現雙MIC降噪的終端配件及終端組件。
背景技術:
在通話過程中,特別是在周圍環境比較嘈雜時,背景噪音會大大影響通話質量。因此,改善通話質量和提高通話品質,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現有的實現雙MIC降噪的方法是將兩顆MIC堆疊在終端,兩顆MIC的距離大于10厘米時才能產生較好的降噪效果。參見圖1,目前有些終端由于設計問題,無法將輔MIC1放置在終端的頂端,而是放置在終端的背面,使主MIC2和輔MIC1的距離a只能達到8厘米,使降噪效果不理想。同時MIC的音腔設計和氣密性都需要滿足一定要求,但是由于終端結構的限制,MIC的氣密性無法做到最好,也會影響降噪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實現雙MIC降噪的終端配件及終端組件,能夠在設有單顆MIC的終端實現雙MIC降噪,并且能夠滿足雙MIC的設計需求,實現較好的降噪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實現雙MIC降噪的終端配件,包括:
配件本體,設有與終端接插的第一接口;
輔MIC,設置于所述配件本體內,且電性耦合所述配件本體上的第一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金屬插頭,所述金屬插頭包括與所述輔MIC電性耦合的MIC信號線與地線。
其中,所述配件本體為防塵塞,所述輔MIC在所述防塵塞中有獨立的音腔設計和密封處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實現雙MIC降噪的終端組件,包括:
終端,包括相互電性耦合的切換電路和第二接口;
終端配件,包括配件本體和輔MIC,所述配件本體設有與所述第二接口插接的第一接口;
輔MIC,設置于所述配件本體內,且電性耦合所述配件本體上的第一接口;
其中,所述終端包括:
主MIC,設置于所述終端的底部,用于拾取第一音頻信號;
所述切換電路設置于所述終端的內部,用于當所述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接口接插時,切換至接收來自輔MIC信號的狀態,當耳機與所述第二接口接插時,切換至接收來自耳機MIC信號的狀態。
其中,所述終端還包括:
降噪電路,設置于所述終端的內部,電性耦接所述主MIC和所述切換電路,用于比較所述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若所述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大于等于閾值,則判定為語音信號;若所述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小于閾值,則判定為噪聲信號并消除。
其中,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耳機插孔,所述耳機插孔設置有的MICPIN腳和地PIN腳,所述MICPIN腳與所述切換電路電性耦合。
其中,所述主MIC和輔MIC的距離大于10厘米。
其中,所述輔MIC復用所述耳機插孔。
其中,所述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的閾值為6dB。
本發明通過將輔MIC設置于終端配件,在實現雙MIC降噪功能的同時減少了終端中輔MIC的堆疊和音腔設計、密封處理,并且更好地滿足雙MIC的設置距離要求和輔MIC的音腔設計要求,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終端MIC堆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終端配件實施例的輔麥克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終端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終端組件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終端組件實施例的輔麥克風連接接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見圖2,本發明終端配件實施例包括:
配件本體10,設有與終端接插的第一接口101;
輔MIC20,設置于配件本體10內,且電性耦合配件本體10上的第一接口。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口101包括金屬插頭,金屬插頭包括與輔MIC20電性耦合的MIC信號線1011與地線1012。
配件本體10為防塵塞,防塵塞還設有連接輔MIC20的前腔102、導音管道103和MIC進音孔104;前腔102、導音管道103和MIC進音孔104在防塵塞中形成輔MIC20的獨立的音腔結構。同時,防塵塞為輔MIC20實現了良好的氣密結構,不受終端整機結構設計的約束的限制,使音腔結構的氣密性更理想。
本發明通過將輔MIC設置于終端配件,在實現雙MIC降噪功能的同時減少了終端中輔MIC的堆疊和音腔設計、密封處理,并且更好地滿足輔MIC的音腔設計要求,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
參見圖3,本發明終端組件實施例包括終端30和終端配件,終端配件包括配件本體10和輔MIC20,輔MIC20設置于配件本體10內;主MIC30設置于終端40的底部,主MIC30和輔MIC20的距離b大于10厘米,滿足了主MIC30和輔MIC20的距離要求,實現更理想的降噪效果。
一起參見圖2-圖5,終端40還包括相互電性耦合的切換電路402和第二接口401、降噪電路403;
配件本體10設有與第二接口401插接的第一接口101,輔MIC20電性耦合配件本體上的第一接口101;
切換電路402設置于終端40的內部,用于當第一接口101與第二接口401接插時,切換至接收來自輔MIC20信號的狀態,當耳機與第二接口401接插時,切換至接收來自耳機MIC信號的狀態。
降噪電路403,設置于終端40的內部,電性耦接主MIC30和切換電路402,用于比較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若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大于等于閾值,則判定為語音信號;若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小于閾值,則判定為噪聲信號并消除。
在本實施例中,首先通過主MIC30采集第一音頻信號,傳輸至降噪電路403;然后通過輔MIC20采集第二音頻信號,第二音頻信號通過配件本體10內的走線傳輸至第一接口101的MIC信號線1011,再通過與MIC信號線1011耦接的MICPIN腳4011傳輸至切換電路402,通過終端40內部與切換電路402耦接的CPU(未示出)判斷輸入信號為輔MIC20采集的信號或耳機MIC采集的信號,若判斷為輔MIC20采集的信號,則通過切換電路402將第二音頻信號傳輸至降噪電路403;最后通過降噪電路403比較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若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大于等于6dB,則判定此段第一音頻信號為語音信號;若第一音頻信號和第二音頻信號的強度差值小于6dB,則判定此段第一音頻信號為噪聲信號并消除,實現雙MIC降噪。
參見圖5,第二接口401包括耳機插孔,耳機插孔設置有的MICPIN腳4011和地PIN腳4012。
在本實施例中,耳機插孔還設置有右聲道PIN腳4013和左聲道PIN腳4014,用于耳機的聲道輸出。輔MIC20復用了耳機插孔的MICPIN腳4011和地PIN腳4012,通過耳機的接口電路來傳輸輔MIC20采集的第二音頻信號,簡化了終端的硬件設計。
本發明通過將輔MIC設置于終端配件,在實現雙MIC降噪功能的同時減少了終端中輔MIC的堆疊和音腔設計、密封處理,并且減少了一條MIC輸入通路,使終端的MIC設計更簡單;同時更好地滿足雙MIC的設置距離要求和輔MIC的音腔設計要求,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將MIC降噪功能模塊化,為用戶提供選擇的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