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信息推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
背景技術: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廣泛應用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服務信息的電子化應用,也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然而,人們希望能夠主動獲取所需的信息的同時,又不希望被動接收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這一對矛盾,在當今的技術背景下成為制約業務發展的主要矛盾,RFID是無線電方面的自動識別技術的具體應用與發展,該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在移動、靜置或惡劣環境下對各類物品或設備等進行自動識別和管理,方便相關人員的管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RFID技術已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不同程度的應用,在物聯網的具體實現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數據傳輸,傳統的數據采集方式大多數采取人工采集,大都是通過各類傳感器獲取各類數據,再傳輸至數據服務器,用戶再去數據服務器中獲取相應的數據,現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推送執法信息,這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有助于提升我國執法事業的建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還不完善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包括輸入設備,所述輸入設備電性輸出連接數據讀寫單元,所述數據讀寫單元電性輸出連接數據緩存單元,所述數據緩存單元電性輸出連接數據驗證單元,所述數據驗證單元電性輸出連接CPU,所述CPU電性雙向連接數據傳輸模塊,所述數據傳輸模塊電性雙向連接儲存設備,所述CPU電性輸出連接信息發送端,所述信息發送端電性連接信息傳輸網關,所述信息傳輸網關電性輸出連接無線信號發射器,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電性輸出連接無線信號接收器,所述無線信號接收器電性輸出連接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電性輸出連接射頻接收模塊,所述射頻接收模塊電性輸入連接射頻傳輸中繼裝置,所述射頻傳輸中繼裝置電性輸入連接射頻發射模塊,所述射頻發射模塊電性輸入連接CPU。
優選的,所述輸入設備為鍵盤。
優選的,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或平板電腦。
優選的,所述儲存設備為磁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該系統可以幫助執法部門發布服務信息,可以將自己部門的服務信息有針對性的發布到有需要的用戶手上,這樣,他們可以以正面的形象出現在公眾的面前,同時也可以降低信息發布成本,提高信息發布效率,通過射頻技術識別有需要的用戶,再將執法信息發送到有需要的用戶的移動終端上,這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有助于提升我國執法事業的建設,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原理框圖。
圖中:1輸入設備、2數據讀寫單元、3數據緩存單元、4數據驗證單元、5CPU、6信息發送端、7信息傳輸網關、8無線信號發射器、9無線信號接收器、10移動終端、11射頻接收模塊、12數據傳輸模塊、13儲存設備、14射頻發射模塊、15射頻傳輸中繼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物聯網執法信息推送系統,包括輸入設備1,所述輸入設備1電性輸出連接數據讀寫單元2,所述數據讀寫單元2電性輸出連接數據緩存單元3,所述數據緩存單元3電性輸出連接數據驗證單元4,所述數據驗證單元4電性輸出連接CPU 5,所述CPU 5電性雙向連接數據傳輸模塊12,所述數據傳輸模塊12電性雙向連接儲存設備13,所述CPU 5電性輸出連接信息發送端6,所述信息發送端6電性連接信息傳輸網關7,所述信息傳輸網關7電性輸出連接無線信號發射器8,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8電性輸出連接無線信號接收器9,所述無線信號接收器9電性輸出連接移動終端10,所述移動終端10電性輸出連接射頻接收模塊11,所述射頻接收模塊11電性輸入連接射頻傳輸中繼裝置15,所述射頻傳輸中繼裝置15電性輸入連接射頻發射模塊14,所述射頻發射模塊14電性輸入連接CPU 5。
其中,所述輸入設備1為鍵盤,用以輸入執法信息,所述移動終端10為手機或平板電腦,所述儲存設備13為磁盤,用以存儲數據。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可以先通過輸入設備1編輯執法信息,編輯好的編輯執法信息通過數據讀寫單元2、數據緩存單元3、數據驗證單元4得以錄入,暫時保存和驗證,再將執法信息傳輸給CPU 5,CPU 5通過數據傳輸模塊12將數據信息傳輸到儲存設備13中儲存,并通過射頻發射模塊14發射一特定頻率之無線電波能量給射頻接收模塊11,用以驗證用戶,然后CPU 5再將信息發送到信息發送端6,信息發送端6將信息傳輸到信息傳輸網關7,再通過無線信號發射器8發送到移動終端10上的無線信號接收器9上,這樣就完成了將執法信息傳輸到需要的用戶手中的過程。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