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涉及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
【背景技術】
[0002]艾灸器,又稱艾療導入器,就是可隨意固定在肢體上的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調節艾粒與皮膚的距離的器具。當艾粒(艾條)在相對密封的艾灸器具內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久久作用于腧穴,火力均衡,滲透力強,作用不中斷。器具在治療中起到了充分利用艾葉燃燒時產生的熱效、藥效、煙熏等有效成份對穴位和經絡進行的刺激,集熱效、藥效、煙熏三效合一,提高了傳統艾灸的療效。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新科技艾灸器,不僅可以恒溫、控煙、不灼傷人體,不污染環境,而且還具有磁療、遠紅外線理療、點穴理療的功能,大大推動了艾灸行業的科技進步,及其方便大眾艾灸養生。
[0003]經外周穿刺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是一種從周圍靜脈導入,末端位于中心靜脈的深靜脈置管技術,目前已經得到臨床上廣泛認可與應用。但是Picc置管給血管帶來機械性刺激所致靜脈炎、靜脈血栓形式、局部腫脹是常見并發癥,給患者增加了痛苦以及經濟負擔,甚至導致置管失敗。按中醫的觀點一一靜脈炎是穿刺傷及局部脈絡,致瘀血阻滯,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氣血不暢,津液輸布受阻則腫脹;瘀血內蘊,蘊久化熱,則局部發熱;血溢肌塊或血熱內蘊,則局部發紅。盡早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的等物理及藥物的方法對Picc置管所致靜脈炎有預防的作用,有研宄發現Picc置管后局部熱水袋干熱敷,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使用電熱墊熱療可以有效預防靜脈炎發生,因此,置管后的上臂熱療療效確切。但熱療的溫度不易控制,局部涂藥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及血管入口感染的機會。選擇溫度適宜、經濟實用的方法是臨床護理工作者研宄的課題。
[0004]中醫上通常使用艾灸的方法進行熱療,以其經濟、實用得到了臨床的廣泛重視。但現有的艾灸器存在兩個缺點,一是現有的艾灸器不符合上臂的解剖特點,灸器放置不方便,且易壓迫上臂的血管,患者無法自行操作;二是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血管管徑變細,加之置管時的局部機器刺激,易形成靜脈炎,靜脈栓塞,致沿置管上部血管,疼痛,腫脹,臨床上尚無用于針對局部條形腫痛灸阿是穴的灸器,更無用于上肢灸的專用器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包括一殼形艾灸器本體,所述艾灸器本體底部敞口,且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艾灸器本體頂部設置有上蓋板;艾灸器本體中部設置一防護網,將艾灸器本體內的空間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內豎直放置有燃艾管。
[0008]優選的,所述防護網下方、對應燃艾管的底部的位置設有一隔熱板。
[0009]優選的,所述艾灸器本體中部設置一防護網,防護網上方有2柱燃艾管。
[0010]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燃艾管的數量為2-3柱,所述隔熱板為條形隔熱板,隔熱板一端固定在艾灸器本體內壁上。
[0011]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艾灸器本體側壁上均設有連通外界的通孔。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3]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臂循經艾灸器,艾灸器本體底部的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符合人體的前臂的解剖特點,對實施Picc置管患者施灸方便,通過局部熱療能減少因置管而致的腫脹,治療過程舒適持久;
[0014]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臂循經艾灸器,作用途徑明確,艾葉量、艾灸時間及溫度變化相對穩定,容易控制,重復性高,并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0015]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臂循經艾灸器,可以循著上肢血管的走向艾灸,使血管通暢起來的,這樣在血管上方重點艾灸,使血流加快,炎癥消退,減少計劃外拔管。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臂循經艾灸器的整體結構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新所述的上臂循經艾灸器的爆炸圖。
[0019]其中:1、艾灸器本體;2、鐵絲網;3、隔熱板;4、燃艾管;5、上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上臂循經艾灸器,包括一殼形艾灸器本體I,所述艾灸器本體I底部敞口,且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艾灸器本體頂部設置有上蓋板2 ;艾灸器本體中部設置一防護網3,將艾灸器本體內的空間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內豎直放置有2柱燃艾管4,所述防護網下方、對應燃艾管的底部的位置設有一條形隔熱板5,隔熱板5—端固定在下腔的內壁上。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艾灸器本體側壁上均設有連通外界的通孔6。
[0021]本實用新型適合在患者置入PICC后用于防治機械性刺激所致靜脈炎、局部腫脹和栓塞施灸等炎癥。艾灸器本體底部的敞口為內凹的弧形,適合人體上臂解剖特征,使用方便,可實施循經灸。艾灸器的上、下兩腔均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艾煙或空氣通孔6,使艾葉可以持續熏燃,隔熱板5可以防治局部溫度過高,使艾灸部位受熱均勻。
[0022]具體艾灸時,可以用一根高品微煙的艾條對著熏療,避開靜脈置管穿剌點,置管部分上方沿上肢內側,放置灸器,熏至局部皮膚紅潤為度,每日灸I次,10天為一個療程。對于腫脹的部位是可以采用溫和灸,艾灸會促使局部血流加快,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狀態。治療靜脈炎,主要是循著血管艾灸,就是循著血管的走向艾灸,使這條血管通暢起來的,這樣在血管上方重點艾灸,使這里的血流加快,炎癥消退,減少計劃外拔管。
[0023]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殼形艾灸器本體,所述艾灸器本體底部敞口,且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艾灸器本體頂部設置有上蓋板;艾灸器本體中部設置一防護網,將艾灸器本體內的空間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內豎直放置有燃艾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臂循經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網下方、對應燃艾管的底部的位置設有一隔熱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臂循經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艾管的數量為2-3柱,所述隔熱板為條形隔熱板,隔熱板一端固定在艾灸器本體內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臂循經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艾灸器本體側壁上均設有連通外界的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臂循經艾灸器,包括一殼形艾灸器本體,所述艾灸器本體底部敞口,且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艾灸器本體頂部設置有上蓋板;艾灸器本體中部設置一防護網,將艾灸器本體內的空間分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內豎直放置有燃艾管。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臂循經艾灸器,艾灸器本體底部的敞口形狀為內凹的弧形,符合人體的前臂的解剖特點,對實施PICC置管患者施灸提供專用工具,通過熱效、藥效、煙熏能減少因置管而致的腫脹,治療過程舒適持久;本實用新型作用途徑明確,艾葉量、艾灸時間及溫度變化相對穩定,容易控制,重復性高,并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IPC分類】A61H39-06
【公開號】CN204501607
【申請號】CN201520070151
【發明人】張蘭鳳, 張金業, 王琴, 蔡晶, 袁麗
【申請人】南通市腫瘤醫院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