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在該電梯中,與電梯轎廂和平衡重連接的吊索通過懸吊滑輪以及懸吊桿由架設在升降通道上部的支承梁支承,其中該懸吊桿防振裝置用來降低從懸吊桿傳遞到支承梁上的振動。
背景技術:
有很多電梯采用如下的結構在引導電梯轎廂升降移動的電梯轎廂用導軌和弓I導平衡重升降移動的平衡重用導軌的上端側設置支承梁,并且通過懸吊滑輪以及懸吊桿由該支承梁來支承與電梯轎廂和平衡重連接的吊索。因此,因電梯轎廂和平衡重的升降動作而產生的振動會通過懸吊桿傳遞到支承梁上。該振動進一步從支承梁傳遞到導軌,并且從導軌通過導軌支架傳遞到建筑物,尤其是在住戶的房間與電梯的升降通道距離較近時,會使住戶受到噪音的干擾。因此,需要盡可能地防止振動從懸吊桿傳遞到支承梁上。為此,在現有技術中己經提出有解決方案,例如,在支承懸吊滑輪的支承梁和懸吊該懸吊滑輪用的懸吊桿的連接部分設置彈性體,以此來降低傳遞到支承梁和建筑物的振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國第3397733號專利
專利文獻2日本國專利特開2006-182491號公報
根據上述現有技術,能夠降低振動。但是,在少數情況下,由于建筑物結構方面的原因,會出現從懸吊桿傳遞來的振動傳遞到支承梁,并且進一步從支承梁傳遞到建筑物的情況,所以需要進一步降低振動。可是,在現有技術中,當需要在已設置的電梯設備中將設置在支承梁和懸吊桿的連接部分的振動降低用彈性體更換成振動吸收功能更好的振動吸收部件時,首先必須要解除由該懸吊桿支承的負荷,然后需要拆下將懸吊桿固定在支
3承梁上的螺母等,因此存在作業耗工耗時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作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降低振動傳遞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其中,該電梯具有在升降通道內升降的電梯轎廂以及平衡重;電梯轎廂用導軌,該電梯轎廂用導軌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豎立地設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用于對所述電梯轎廂的升降移動進行引導;平衡重用導軌,該平衡重用導軌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豎立地設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用于對所述平衡重的升降移動進行引導;架設在所述升降通道上部的支承梁;懸吊所述電梯轎廂和所述平衡重的吊索;懸吊滑輪,所述吊索滑動自如地巻繞在該懸吊滑輪上;懸吊桿,該懸吊桿穿過所述支承梁,用來懸吊所述懸吊滑輪;螺母,該螺母與所述懸吊桿螺合,用于在所述支承梁的上部對所述懸吊桿進行固定;第一墊板,該第一墊板被設置成套入所述懸吊桿,并與所述支承梁的上表面接觸;彈性體,該彈性體被設置成套入所述懸吊桿,并與所述第一墊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墊板,該第二墊板套入所述懸吊桿,并且設置在所述彈性體與所述螺母之間;鎖緊螺母,該鎖緊螺母被設置成與所述懸吊桿螺合,并與所述螺母的上表面接觸,所述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用于降低從所述懸吊桿傳遞到所述支承梁的振動,所述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特征在于,將所述鎖緊螺母從所述懸吊桿上取下來后,從所述懸吊桿的上端套入下表面形成有尺寸大于所述螺母外形尺寸的孔的間隔物并使該間隔物遮蓋住所述螺母,然后放置增設彈性體并使其與所述間隔物的上表面接觸,并且再放置增設墊板并使其與所述增設彈性體的上表面接觸,之后使增設螺母與所述懸吊桿螺合,同時將該增設螺母擰緊到所述彈性體以及所述增設彈性體的各自的撓曲量達到規定值為止。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發明,在將鎖緊螺母從懸吊桿上取下來后,從懸吊桿的上端套入間隔物,并使原有的螺母收納于形成在該間隔物的下表面的孔中。在該狀態下,從懸吊桿按序套入增設彈性體和增設墊板,并 且螺合增設螺母,將該增設螺母擰緊到原有的彈性體以及增設彈性體的各 自的撓曲量達到規定值為止。由此,在將原有的螺母與第一墊板隔開的同 時,由增設螺母來承受負荷,從而形成由原有的彈性體以及增設彈性體分 別吸收振動的狀態。如此,可以在不拆下原有的螺母的狀態下,即在懸吊 桿上承受有負荷的狀態下安裝增設彈性體,從而能夠容易地降低振動的傳 遞。
此外,按照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其 特征在于,以重疊的方式設置多個所述增設彈性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發明,通過以重疊的方式設置多個所述增設 彈性體,能夠進一步降低振動的傳遞。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安裝增設彈性體這一簡單的結構來防止振動傳遞 到建筑物,從而能夠提高舒適性,同時,在安裝增設彈性體時,可以在不 拆下原有螺母的狀態下,即在懸吊桿上承受有負荷的狀態下安裝增設彈性 體,從而能夠大幅度降低作業所需的勞動力和時間。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一實施方式的 結構示意圖。
圖2是電梯設備的支承梁部分的正視圖。
圖3是電梯設備的支承梁部分的側視圖。 圖4是懸吊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
圖5是安裝了間隔物、增設彈性體、增設墊板以及增設螺母時的懸吊 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
圖6是表示增設螺母安裝后和鎖緊螺母螺合在一起時的懸吊桿部分的 要部放大圖。
圖7是從上方觀察間隔物時的俯視圖。
圖8是間隔物的側視圖。
圖9是從下方觀察間隔物時的俯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懸吊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
符號說明 1升降通道
2電梯轎廂 3平衡重 4導軌支架 5導軌 6支承梁 7吊索 8懸吊滑輪 9支承體 10懸吊桿 11螺母 12第一墊板 13彈性體 14第二墊板 15鎖緊螺母 16開口銷 20間隔物
21,21a,21b增設彈性體 22增設墊板 23增設螺母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實施方 式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實施方式的結 構示意圖,圖2是電梯設備的支承梁部分的正視圖,圖3是電梯設備的支 承梁部分的側視圖,圖4是懸吊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圖5是安裝了間隔
6物、增設彈性體、增設墊板以及增設螺母時的懸吊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
圖6是表示增設螺母安裝后和鎖緊螺母螺合在一起時的懸吊桿部分的要部 放大圖,圖7是從上方觀察間隔物時的俯視圖,圖8是間隔物的側視圖, 圖9是從下方觀察間隔物時的俯視圖。
如圖1和圖2以及圖3所示,原有的電梯設備具有在升降通道1內 升降的升降體即電梯轎廂2和平衡重3;通過導軌支架4安裝在升降通道 墻壁la上的導軌5,該導軌5用于引導電梯轎廂2和平衡重3升降;架設 在導軌5的上部的支承梁6;懸吊電梯轎廂2和平衡重3的吊索7;懸吊 滑輪8,所述吊索7以滑動自如的方式巻繞在該懸吊滑輪8上;支承體9, 其將該懸吊滑輪8支承成可自由旋轉;懸吊桿IO,該懸吊桿10的下端在 該支承體9的左右兩個部位與該支承體9連接,并且該懸吊桿貫穿支承梁 6;螺母ll,該螺母11與該懸吊桿IO螺合,以便在支承梁6的上部固定
該懸吊桿10;第一墊板12,該第一墊板被設置成套入懸吊桿10,并與支 承梁6的上表面接觸;彈性體13,該彈性體被設置成套入懸吊桿10,并
與第一墊板12的上表面接觸;第二墊板14,該第二墊板套入懸吊桿IO, 并設置在彈性體13與螺母11之間;鎖緊螺母15,該鎖緊螺母15被設置 成與懸吊桿10螺合,并與螺母11的上表面接觸;開口銷16,該開口銷 16安裝在懸吊桿10的上端。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現有的電梯設備中,在升降體2、 3進行升降移動 時,振動從懸吊桿10傳遞到支承梁6,并從支承梁6傳遞到升降通道墻壁 la,因此在某些場合下需要進一步降低該振動。
為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和圖6所示,具有間隔物20,該間 隔物被設置成套入懸吊桿10,并與第二墊板14的上表面接觸;增設彈性 體21,該增設彈性體21被設置成套入懸吊桿10,并與間隔物20的上表 面接觸;增設墊板22,該增設墊板22被設置成套入懸吊桿10,并與增設 彈性體21的上表面接觸;增設螺母23,該增設螺母23被設置成與懸吊桿 10螺合,并與增設墊板22的上表面接觸。
此外,如圖7和圖8以及圖9所示,間隔物20的下表面設置有孔20a, 該孔20a的口徑大于螺母11的外形尺寸,即大于螺母11的寬度尺寸,并 且孔20a的進深尺寸大于螺母11的高度尺寸。此外,間隔物20的外徑被設定成小于第二墊板14的外徑。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作業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將開口銷16從懸吊桿10上拆下,并且將鎖緊螺母15從懸吊 桿10上拆下,形成圖4所示的狀態。然后,如圖5所示,從懸吊桿10的 上端將間隔物20套入懸吊桿10,并使原有的螺母11收納于形成在該間隔 物20的下表面的孔20a內。在該狀態下,依次將增設彈性體21和增設墊 板22套入懸吊桿10,同時螺合增設螺母23。接著,將該增設螺母23擰 緊到原有的彈性體13以及增設彈性體21的各自的撓曲量達到規定值h為 止。此時,作業人員確認兩個彈性體13、 21的撓曲量是否都已經達到了 規定值h,并且確認支承梁6與懸吊滑輪8之間的間隙5以及從第一墊板 12到懸吊桿10上端的距離L是否分別到達了圖6所示的S—n和L+n。 進行上述確認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在間隔物20的孔20a內螺母11與第一墊 板12之間是否留有間隙,并且確認是否處于由增設螺母23承受負荷以及 由增設彈性體13和增設彈性體21分別吸收振動的狀態。之后,如圖6所 示,為了防止增設螺母23轉動,使鎖緊螺母15與懸吊桿IO螺合,最后 安裝開口銷16并結束作業。
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即通過安裝增設彈性體21來 防止振動傳遞到建筑物,從而能夠提高舒適性,同時在安裝增設彈性體21 時,不需要拆下原有的螺母11,即,可以在懸吊桿IO上承受有負荷的狀 態下安裝增設彈性體21,所以能夠大幅度降低作業所需的勞動力以及時 間。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其他實施方 式的懸吊桿部分的要部放大圖。在圖10中,與上述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 的符號表示。
在圖10所示的其他實施形式的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中,在按 照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步驟安裝好間隔物20后,將二個增設彈性體21a、 21b套入懸吊桿10,并使二個增設彈性體重疊。然后,按照與上述實施方 式相同的步驟安裝增設墊板22和增設螺母23。
根據該其他實施方式,通過以重疊的方式設置多個增設彈性體21a、21b,能夠進一步降低振動的傳遞。并且,在該其他實施方式中,以設置
二個增設彈性體21a、 21b為例作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只要 懸吊桿10的尺寸允許,也可以設置多個增設彈性體。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其中,該電梯具有在升降通道內升降的電梯轎廂以及平衡重;電梯轎廂用導軌,該電梯轎廂用導軌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豎立地設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用于對所述電梯轎廂的升降移動進行引導;平衡重用導軌,該平衡重用導軌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豎立地設置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用于對所述平衡重的升降移動進行引導;架設在所述升降通道上部的支承梁;懸吊所述電梯轎廂和所述平衡重的吊索;懸吊滑輪,所述吊索滑動自如地卷繞在該懸吊滑輪上;懸吊桿,該懸吊桿穿過所述支承梁,用來懸吊所述懸吊滑輪;螺母,該螺母與所述懸吊桿螺合,用于在所述支承梁的上部對所述懸吊桿進行固定;第一墊板,該第一墊板被設置成套入所述懸吊桿,并與所述支承梁的上表面接觸;彈性體,該彈性體被設置成套入所述懸吊桿,并與所述第一墊板的上表面接觸;第二墊板,該第二墊板套入所述懸吊桿,并且設置在所述彈性體與所述螺母之間;鎖緊螺母,該鎖緊螺母被設置成與所述懸吊桿螺合,并與所述螺母的上表面接觸,所述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用于降低從所述懸吊桿傳遞到所述支承梁的振動,所述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的特征在于,將所述鎖緊螺母從所述懸吊桿上取下來后,從所述懸吊桿的上端套入下表面形成有尺寸大于所述螺母外形尺寸的孔的間隔物并使該間隔物遮蓋住所述螺母,然后放置增設彈性體并使其與所述間隔物的上表面接觸,并且再放置增設墊板并使其與所述增設彈性體的上表面接觸,之后使增設螺母與所述懸吊桿螺合,同時將該增設螺母擰緊到所述彈性體以及所述增設彈性體的各自的撓曲量達到規定值為止。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疊的方式設置多個所述增設彈性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降低振動傳遞的電梯懸吊桿防振裝置的安裝方法。在已設置的電梯設備中,將鎖緊螺母(15)從懸吊桿(10)上取下來后,從懸吊桿(10)的上端套入下表面形成有尺寸大于螺母(11)外形尺寸的孔的間隔物(20)并使該間隔物(20)遮蓋住螺母(11),然后放置增設彈性體(21)并使其與間隔物(20)的上表面接觸,并且再放置增設墊板(22)并使其與增設彈性體(21)的上表面接觸,之后使增設螺母(23)與懸吊桿(10)螺合,同時將該增設螺母(23)擰緊到彈性體(13)以及增設彈性體(21)的各自的撓曲量達到規定值為止,以此來降低從懸吊桿(10)傳遞到支承梁(6)的振動。
文檔編號B66B7/06GK101462667SQ20081018593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9日
發明者五十嵐章智, 島田通利, 松浦厚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戶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