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遠紅外碳晶電熱板。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生產的碳晶導電發熱電熱板具有強度高、耐高溫阻燃、表面不易老化、 通電加熱快、熱電轉換效率高、通電時熱量經輻射傳給周圍空間等一系列優點。專利號為ZL 200820090208. 7、名稱為"具有防電墻的碳纖維電熱板"的實用新型專利采用特殊的防電墻 技術進一步解決了碳晶電熱板易產生感應電流和泄漏電流,造成觸電等對人體的危害。但 采用磁場強度表(高斯表)對電熱板表面進行測試時,仍存在5-8毫高斯的磁輻射。 研究表明,磁輻射在4毫高斯以上為較強輻射,屬于危險值。人體如果長期受到電 磁輻射的影響,將擾亂人體自然生理節奏,導致機體平衡紊亂,引發頭痛、頭暈、失眠、健忘 等神經衰弱癥狀;同時使人乏力、食欲不振、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或降低,是白血病、淋巴 瘤、腦腫瘤病的誘因。磁輻射在3-4毫高斯之間,屬于警戒值,長期接觸的兒童患白血病的 幾率是不接觸的1. 75倍。磁輻射在小于2毫高斯特別是1毫高斯以下為較弱輻射,屬于安 全值。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以解決現有 具有防電墻的碳纖維電熱板存在5-8毫高斯的磁輻射,人體長期受到電磁輻射的影響,會 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由上絕緣層、下絕緣層、內絕緣層、第一導電發熱層、第二導電發熱層、 兩條第一導電電極和兩條第二導電電極組成;內絕緣層的上表面與第一導電發熱層的下表 面固接,內絕緣層的下表面與第二導電發熱層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導電發熱層的上表面與 上絕緣層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導電發熱層的下表面與下絕緣層的上表面固接,在第一導電 發熱層與內絕緣層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一導電電極,且兩條第一導電電極分別位于內絕緣層 上表面的兩端,兩條第一導電電極與第一導電發熱層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導電發熱層與內 絕緣層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二導電電極,且兩條第二導電電極分別位于內絕緣層下表面的兩 端,兩條第二導電電極與第二導電發熱層上表面固接,兩條第一導電電極的一端和兩條第 二導電電極的一端均露在外面內絕緣層的外面,兩條第一導電電極中的任意一條作為正電 極,兩條第一導電電極中的剩余一條作為負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中的任意一條作為正 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中的剩余一條作為負電極,且第一導電電極中的正電極與第二導 電電極中的負電極正對設置,第一導電電極中的負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中的正電極正對設 置,第一導電發熱層和第二導電發熱層厚度相同,并分別由等間距設置的多個碳晶發熱導 電層制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有兩層導電發熱層(也可以 設置四層或更多,但必須設置的層數為偶數),每層上的正電極與正電壓相連接,每層上的負電極與負電壓相連接(兩層上的兩電極上下一定要對齊),這樣兩層導電發熱層通電后, 產生相反極向的兩個磁場,由于兩層導電發熱層選取的材料相同,面積及厚度均分別相等, 導通電流的能力相同,使設計的磁場強度相同,能相互抵消,從而達到磁場的屏蔽效應。試 驗測試表明,其磁輻射強度場降至0. 1-0. 5毫高斯,磁輻射降至安全范圍,實現電磁輻射的 屏蔽效能,即使人體長期受到這種幅度的電磁輻射,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本實用新型應 用范圍廣,可用于家庭取暖、醫療、特種服裝、鞋、汽車、座椅、飛機等方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 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遠紅外碳晶電熱 板由上絕緣層1、下絕緣層2、內絕緣層3、第一導電發熱層4、第二導電發熱層5、兩條第一導 電電極6和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組成;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與第一導電發熱層4的下表面 固接,內絕緣層3的下表面與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導電發熱層4的上表面 與上絕緣層1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下表面與下絕緣層2的上表面固接,在第 一導電發熱層4與內絕緣層3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且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分別 位于內絕緣層3上表面的兩端,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分別與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和第一導 電發熱層4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導電發熱層5與內絕緣層3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二導電電極 7,且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分別位于內絕緣層3下表面的兩端,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分別與 內絕緣層3的下表面和第二導電發熱層5上表面固接,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的一端和兩條 第二導電電極7的一端均露在外面,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任意一條設定為正電極,兩條 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剩余一條設定為負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任意一條設定為正 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剩余一條設定為負電極,且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正電極與第 二導電電極7中的負電極相對設置,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負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正 電極相對設置,第一導電發熱層4和第二導電發熱層5厚度相等,并分別由等間距設置的多 個碳晶發熱導電層制成。
具體實施方式
二 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第一導電發熱層4印刷 在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上,第二導電發熱層5印刷在內絕緣層3的下表面上,保證第一導電 發熱層材料分布均勻一致。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上絕緣層1、下絕緣層 2和內絕緣層3分別為玻璃纖維布浸樹脂膠預熱半固化絕緣層或者玻璃纖維布涂樹脂膠預 熱半固化絕緣層,絕緣效果好。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與 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粘接,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與內絕緣層3的下表面粘接,連接牢固。其 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第一導電發熱層4的上 表面與上絕緣層1的下表面粘接,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下表面與下絕緣層2的上表面粘接,
4連接牢固。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和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上下對齊,電源極向反 接,通電后磁場抵消,實現發熱板的屏蔽效應。
權利要求一種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它由上絕緣層(1)、下絕緣層(2)、內絕緣層(3)、第一導電發熱層(4)、第二導電發熱層(5)、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和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組成;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與第一導電發熱層(4)的下表面固接,內絕緣層(3)的下表面與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導電發熱層(4)的上表面與上絕緣層(1)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下表面與下絕緣層(2)的上表面固接,在第一導電發熱層(4)與內絕緣層(3)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且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分別位于內絕緣層(3)上表面的兩端,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與第一導電發熱層(4)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導電發熱層(5)與內絕緣層(3)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且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分別位于內絕緣層(3)下表面的兩端,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與第二導電發熱層(5)上表面固接,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的一端和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的一端均露在外面內絕緣層(3)的外面,其特征在于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任意一條作為正電極,兩條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剩余一條作為負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任意一條作為正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剩余一條作為負電極,且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正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負電極正對設置,第一導電電極(6)中的負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7)中的正電極正對設置,第一導電發熱層(4)和第二導電發熱層(5)厚度相同,并分別由等間距設置的多個碳晶發熱導電層制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導 電發熱層(4)印刷在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上,第二導電發熱層(5)印刷在內絕緣層(3) 的下表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其特征在于上 絕緣層(D、下絕緣層(2)和內絕緣層(3)分別為玻璃纖維布浸樹脂膠預熱半固化絕緣層或 者玻璃纖維布涂樹脂膠預熱半固化絕緣層。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其特征在于兩條第 一導電電極(6)與內絕緣層(3)的上表面粘接,兩條第二導電電極(7)與內絕緣層(3)的 下表面粘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導 電發熱層(4)的上表面與上絕緣層(1)的下表面粘接,第二導電發熱層(5)的下表面與下 絕緣層(2)的上表面粘接。
專利摘要能屏蔽電磁輻射的遠紅外碳晶電熱板,它涉及一種遠紅外碳晶電熱板。針對現有具有防電墻的碳纖維電熱板存在5-8毫高斯的磁輻射問題。內絕緣層與第一、二導電發熱層固接,第一、二導電發熱層與上絕緣層的上下表面固接,第一、二導電發熱層與內絕緣層之間設置有兩條第一、二導電電極,第一、二導電電極的一端露在外面,兩條第一導電電極中的任意一條設定為正電極,剩余一條設定為負電極,兩條第二導電電極中的任意一條設定為正電極,剩余一條設定為負電極,且第一導電電極中的正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中的負電極相對設置,第一導電電極中的負電極與第二導電電極中的正電極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電磁輻射的屏蔽效能,可用于家庭取暖、醫療等方面。
文檔編號H05B3/28GK201467483SQ20092010056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7日
發明者吳永順, 潘欽陵, 譚羽非 申請人:譚羽非;吳永順;潘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