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拒。
背景技術:
電子設備如服務器等,經常堆疊設置于ー標準機柜內,該機柜內通常豎直安裝有 多個立柱用于承載服務器,然而,要使電子設備安裝至立柱上,這些電子設備上需要設置滑 軌結構,否則需要較多的額外零件才能將電子設備安裝至機柜的立柱上,而這些額外的零 件并非ー個模組,零零散散,不僅不方便安裝電子裝置,在拆卸下來之后也容易丟失。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種方便電子設備安裝的機拒。一種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拒,包括收容于機柜內的兩支架,所述兩支架之間形成容 置空間,電子設備收容于容置空間內,每ー支架上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設置一連接機 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支撐件及扣合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抵靠在支架上的板體及由板體的 一側向容置空間延伸的支撐臂,所述電子設備安裝干支撐臂上,所述扣合件包括抵靠在板 體上的抵靠部及由抵靠部延伸的桿體,所述桿體上向外凸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穿過板 體及支架的固定孔后,將扣合件旋轉使凸起抵靠于支架的固定孔的外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機柜通過設置連接機構承載電子設備,連接機構自身 可鎖合為一體,不僅拆裝方便,便于電子設備的安裝,在拆卸之后,亦不會變成分散的小散 件,不易丟失。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圖1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機柜的立體組裝圖。圖2為圖1中機柜的連接機構的分解圖。圖3為連接機構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圖4為連接機構處于自鎖狀態的組裝結構圖。圖5為連接機構處于非自鎖狀態的組裝結構圖。圖6為連接機構組裝至機柜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連接機構鎖固至支架的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軌道10機柜100支架12固定孔120定位孔1220020]容置空間14電子設備30滑槽31連接機構50支撐件60板體62定位臂64支撐臂66穿孔67安裝孔68圓孔680條形孔682限位孔69彈性件70本體72支撐部74第一板740第二板742柱體76鎖合孔78中心孔780限位槽782彈片79扣合件80抵靠部82桿體84外端840內端842凸起86凸點88操作部89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ー較佳實施例的機柜100包括一中空的機架(圖未示)、固定 設置于機架內的軌道10、設于軌道10之間的電子設備30如服務器等、以及將電子設備30 連接至軌道10上的連接機構50。請同時參閱圖6及圖7,軌道10包括相對間隔設置的兩支架12,支架12之間形成 收容電子設備30的容置空間14。本實施例中,兩支架12均為豎直板狀結構,兩者之間的距 離大致等于電子設備30的寬度。每ー支架12沿豎直方向均勻間隔設有若干固定孔120,相鄰固定孔120之間的距離略大于電子設備30的厚度。本實施例中,為簡化圖示,僅示出一個電子設備30,每一支架12上亦僅示出用于安裝該一電子設備30的一個固定孔120及與該固定孔120配合固定的連接機構50。可以理解地,當機架內需要設置多個電子設備30 時,各電子設備30可以通過連接機構50以同樣的方式配置至軌道10的相應的固定孔120 處。為增加連接的穩定性,本實施例中,支架12在每一固定孔120的上、下兩側還分別形成有一定位孔122,所述固定孔120以及定位孔122均呈方形。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連接機構50包括一支撐件60、一與支撐件60配合的彈性件70、及一將彈性件70固定連接至支撐件60上的扣合件80。其中支撐件60由鐵等具有較高強度的材料制成,包括一板體62、兩定位臂64、及一支撐臂66。所述板體62呈方形,高度大致與支架12的上、下定位孔122之間的距離相當。兩定位臂64由板體62的上、下兩端同向彎折延伸,并大致與板體62相垂直,用于與支架12的定位孔122相配合,將連接機構50定位至支架12上,便于連接機構50的安裝。支撐臂66由板體62的一側(圖2中為左側)向外延伸,呈方形片狀,支撐臂66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遠小于支撐件60的板體62的高度。板體62的中央形成一與支架12的固定孔120相對應的安裝孔68,該安裝孔68與支撐臂66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高度。本實施例中,安裝孔68大致呈“十”字狀,包括位于板體62的大致中央位置處的一圓孔680、以及由圓孔680的外圍向外輻射狀延伸的四個條形孔682。其中兩個條形孔682沿水平方向延伸,另外兩條形孔682沿豎直方向延伸。板體 62的其中兩角落位置處分別設有一穿孔67,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穿孔67位于板體62上與支撐臂66相對的一側(圖2中為右側)。該板體62上還設有一限位孔69,該限位孔69靠近穿孔67所在的側邊的下端設置,其位于相互垂直的相鄰兩條形孔682之間的大致中央位置上。所述彈性件70由塑料制成,包括一方形本體72、及形成于本體72的一側的支撐部 74。其中本體72與支撐件60的板體62的大小相當。對應于支撐件60的兩穿孔67,本體 72面向支撐件60的一側向外凸伸兩柱體76。對應于支撐件60的安裝孔68,本體72的中央設有一鎖合孔78,該鎖合孔78的直徑大小與安裝孔68的寬度相當。若干彈片79由鎖合孔78的外緣向內朝向遠離支撐件60的方向傾斜延伸,本實施例中,彈片79的長度小于鎖合孔78的直徑,彈片79的末端突出于本體72遠離支撐件60的一側之外,共同圍成一中心孔780,該中心孔780的大小與安裝孔68的圓孔680相當。所述彈片79沿鎖合孔78的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相鄰的彈片79之間形成一限位槽782,所述限位槽782與中心孔780 相連通,共同構成所述鎖合孔78。本實施例中,彈片79的數量、位置與支撐件60的板體62 上的條形孔682相對應,每一限位槽782則對應于相鄰的兩條形孔682的中間位置處。所述支撐部74包括一由本體72向外延伸的第一板740及分別由第一板740的上、 下兩側延伸的兩第二板742,其中第一板740的位置、大小、形狀與支撐件60的支撐臂66相當。兩第二板742同向垂直朝向支撐件60的方向延伸,用于增加與電子設備30的接觸面積,提升組裝后電子設備30的穩定性。每一第二板742的末端形成一扣鉤744。所述扣合件80包括一抵靠部82、及與抵靠部82垂直相交的一桿體84。所述抵靠部82呈圓盤形,桿體84呈圓柱狀,桿體84的直徑小于抵靠部82的直徑,而大致與圓孔680 及中心孔780的直徑相當。桿體84的兩端(即外端840與內端84 分別位于抵靠部82的兩側,其中一操作部89形成于桿體84的外端840,便于旋轉扣合件80,若干凸起86則形成于桿體84的內端842上,所述凸起86的數量、大小、形狀與安裝孔68的條形孔682對應, 本實施例中,凸起86為四個,沿桿體84的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優選地,凸起86的末端所在圓的直徑大致等于或略小于支架12上固定孔120的對角線之間的距離,而大于固定孔 120的相對兩側邊之間的距離。所述抵靠部82面向桿體84的內端842的一側向外形成一凸點88,該凸點88正對其中一凸起86。如圖4所示,組裝所述連接機構50時,首先將彈性件70安裝至支撐件60上,使彈性件70的本體72抵靠于支撐件60的板體62之上并位于兩定位臂64之間,彈性件70的柱體76穿過支撐件60的板體62上的穿孔67,將彈性件70初步定位在支撐件60上。支撐部 74的第一板740抵靠于支撐臂66上,而支撐部74的第二板742上的扣鉤744則分別與支撐臂66的上、下邊緣相鉤扣,第二板742分別位于支撐臂66的上、下兩側以緩沖支撐臂66 受到的壓力,第二板742與定位臂64朝向相反的方向。此時,支撐件60的圓孔680與彈性件70的中心孔780相對、條形孔682與彈片79分別對應,條形孔682與限位槽782沿圓周方向呈交錯分布。然后即可將扣合件80組裝至支撐件60上,使扣合件80的桿體84上的凸起86分別與支撐件60上的條形孔682相對應,而抵靠部82上的凸點88則與限位孔69 兩側的兩條形孔682中的一個對應,然后對抵靠部82施加作用力將扣合件80的桿體84插入至支撐件60的安裝孔68內,并進一步朝向彈性件70推動,此時穿過條形孔682的凸起 86作用于彈片79上,彈片79受力變形向外張開,使桿體84的內端842穿過彈性件70的本體72。在桿體84的內端842穿過彈性件70的本體72之后,彈片79不再受到作用力而恢復至自然狀態,防止桿體84的內端842脫離彈性件70,由此連接機構50組合為一體。如圖5及圖6所示,當將連接機構50組裝至支架12上時,使連接機構50的支撐臂66所在的一側朝向容置空間14,扣合件80的桿體84與固定孔120相對應,支撐件60的定位臂64分別定位至固定孔120上、下兩側的定位孔122,旋轉扣合件80約45度,使桿體 84上的凸起86處于固定孔120的對角線上,此時抵靠部82上的凸點88恰好進入支撐件 60的限位孔69內,避免了扣合件80相對支撐件60的進一步轉動。此時,由于凸起86的末端所在圓的直徑不大于固定孔120的對角線的距離,桿體84可以直接穿過固定孔120,而定位臂64亦分別伸入至定位孔122內。如圖7所示,當桿體84穿過固定孔120之后,再次旋轉扣合件80,使凸起86處于水平或豎直狀態,由于凸起86的末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固定孔 120相對兩側邊之間的距離,凸起86的末端抵靠于支架12位于固定孔120周圍的位置上, 從而防止桿體84脫離支架12,將連接機構50鎖定在支架12上。安裝電子設備30時,如圖1所示,支架12上的連接機構50構成一滑軌,連接機構 50的支撐部74及支撐臂66伸入電子設備30的兩側的滑槽31內,使電子設備30兩側的滑槽31順沿連接機構50的支撐部74及支撐臂66向內滑動,直接將電子設備30沿連接機構50滑入至容置空間14內即可,簡單方便。由于連接機構50本身可組成一整體,無論在安裝、拆卸、運輸還是儲存時,單個的連接機構50均可作為一獨立的裝置,方便快捷。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包括收容于機柜內的兩支架,所述兩支架之間形成容置空間,電子設備收容于容置空間內,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架上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設置一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支撐件及扣合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抵靠在支架上的板體及由板體的一側向容置空間延伸的支撐臂,所述電子設備安裝于支撐臂上,所述扣合件包括抵靠在板體上的抵靠部及由抵靠部延伸的桿體,所述桿體上向外凸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穿過板體及支架的固定孔后,將扣合件旋轉使凸起抵靠于支架的固定孔的外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呈方形,所述凸起的末端所在圓的直徑不大于固定孔的對角線的距離,而大于固定孔相對兩側邊之間的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上設有一安裝孔,該安裝孔包括一供桿體穿設的圓孔及若干由圓孔向外輻射的條形孔,所述條形孔供桿體上的凸起穿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還包括彈性件,所述扣合件與彈性件分設于支撐件的兩側,該彈性件包括本體及由本體的一側朝向容置空間延伸的支撐部,本體上設有與安裝孔對應的鎖合孔,若干彈片由本體向鎖合孔內延伸,相鄰兩彈片之間形成一限位槽,彈片的末端之間形成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與安裝孔的圓孔相對應,彈片與條形孔呈交錯分布。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由本體朝向遠離支撐件的方向傾斜延伸。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本體與板體其中之一設有穿孔,其中之另一設有穿設于穿孔內的柱體。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包括一與支撐臂抵靠的第一板、及由第一板上下邊緣彎折延伸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分別位于支撐臂的上、下兩側以緩沖支撐臂受到的壓力。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的材料為鐵,彈性件的材料為塑料。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抵靠部上朝向支撐件設有一凸點,該凸起正對其中一凸起,該板體于相鄰的條形孔的中間設有一用于收容凸點的限位孔,當凸起穿過固定孔時,凸點位于限位孔內,當凸起穿過固定孔之后,扣合件旋轉使凸點脫離限位孔。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其特征在于板體的上、下兩端分別彎折形成一定位臂,支架在固定孔的上、下兩側分別形成一定位孔,所述定位臂收容于相應的定位孔內。
全文摘要
一種安裝電子設備的機柜,包括收容于機柜內的兩支架,所述兩支架之間形成容置空間,電子設備收容于容置空間內,每一支架上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設置一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支撐件及扣合件,所述支撐件包括抵靠在支架上的板體及由板體的一側向容置空間延伸的支撐臂,所述電子設備安裝于支撐臂上,所述扣合件包括抵靠在板體上的抵靠部及由抵靠部延伸的桿體,所述桿體上向外凸設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穿過板體及支架的固定孔后,將扣合件旋轉使凸起抵靠于支架的固定孔的外圍,本發明通過設置連接機構承載電子設備,連接機構自身可鎖合為一體,不僅拆裝方便,便于電子設備的安裝,在拆卸之后,亦不會變成分散的小散件,不易丟失。
文檔編號H05K5/00GK102291953SQ20101020077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5日
發明者嚴中陽, 仇偉, 蕭伊良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