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049022閱讀:2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的發明涉及一種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在內部設置有多個冷卻對象部的框體和將吸入到框體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
背景技術
作為上述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已知有如下結構,即,通過吸氣風扇從框體的外部向內部吸入空氣,并使吸入的空氣通過通道,通過從該通道送出的冷卻風來冷卻液晶面板和偏振板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0-78688號公報但是,以往,在采用僅使將冷卻對象部冷卻的冷卻風吹到框體的內表面而自然地流向在框體內產生的負壓部位的結構時,存在冷卻效率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冷卻效率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以下,對用于實現上述目的的結構及其作用效果進行描述。第一方案所述的發明為一種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在內部設置有多個冷卻對象部的框體、將吸入到框體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通過從通道送出冷卻風而使冷卻風冷卻冷卻對象部,所述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該風向調整構件使冷卻了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冷卻風朝向其他冷卻對象部流動,該風向調整構件由吸音材料形成。根據上述結構,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具備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其使冷卻了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冷卻風朝向其他冷卻對象部流動,風向調整構件由吸音材料形成。因此,與未設置風向調整構件的情況相比,冷卻風容易從規定的冷卻對象部朝向其他冷卻對象部流動,從而能夠提高冷卻效率。此外,由于風向調整構件由吸音材料形成,因此與風向調整構件由吸音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因冷卻風吹到風向調整構件而產生的噪音。在第一方案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基礎上,第二方案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通道具有朝向規定的冷卻對象部開口并送出冷卻風的送出口,風向調整構件設置在隔著規定的冷卻對象部而與送出口對置的位置。根據上述結構,通道具有朝向規定的冷卻對象部開口的送出口,風向調整構件設置在隔著規定的冷卻對象部與送出口對置的位置。因此,通過從通道的送出口送出冷卻風, 能夠以簡單的結構調整通過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冷卻風的風向。在第一方案及第二方案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基礎上,第三方案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風向調整構件具有比框體的吸音性高的吸音性。根據上述結構,風向調整構件與框體相比具有高的吸音性。因此,能夠降低因冷卻
3風直接吹到框體上而產生的噪音。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種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基礎上,第四方案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影像顯示用的燈。根據上述結構,由于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影像顯示用的燈,因此能夠提高容易發熱的燈的冷卻效率。在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種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基礎上,第五方案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電氣部件。根據上述結構,由于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電氣部件,因此能夠提高電氣部件的冷卻效率。尤其是,若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不僅包括電氣部件,還包括第四方案所述的影像顯示用的燈,則能夠有效地提高框體內的各部分的冷卻效率。在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種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基礎上,第六方案所述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吸音材料由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根據上述結構,由于吸音材料由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因此能夠實現風向調整構件的輕量化。此外,由于發泡性樹脂材料具有電絕緣性,能夠防止風向調整構件與框體內的電路接觸而產生電路短路。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使冷卻風容易向其他的冷卻對象部流動,從而能夠提高冷卻效率。此外,還能夠降低噪音。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圖,(a)是立體圖,(b) 是側視圖。圖2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簡要結構的結構圖。圖3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簡要結構的結構圖。圖4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簡要結構的結構圖。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圖9是示意性地表示該實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符號說明1投影儀(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10 框體20吸氣單元
21、21a 21f 風扇22、22a 22d 通道23、23a 23f 送出口30光學系統31a、31b燈(冷卻對象部)34偏振轉換元件(冷卻對象部)40r.40g.40b液晶光閥(冷卻對象部)41液晶面板42入射側光學部件43出射側光學部件50 風扇60電路基板61電氣部件(冷卻對象部)71電源部(冷卻對象部)72燈電源部(冷卻對象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 (a)及(b)所示,投影儀1是向屏幕或墻壁等的面上投射顯示影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具備內置有電子部件和光學部件等的框體10。以下,將投影儀1投射影像光的方向作為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為與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用圖中的箭頭表示的方向。在框體10的內部設置有從框體10的外部向內部吸入空氣的吸氣單元20、包括多個冷卻對象部的光學系統30、從框體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空氣的風扇50(參照圖1(b))。如圖2所示,作為構成吸氣單元20的構成部件,投影儀1具備從框體10的外部吸入空氣并向冷卻對象部鼓送空氣的風扇21和將吸入到框體10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22。風扇21例如是由西洛克風扇構成的吸氣風扇。風扇21與通道22連接,風扇21 將吸入到框體10內的空氣作為冷卻風向通道22內鼓送。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設置在框體10內的多個冷卻對象部,設置多個風扇21a 21f來作為向冷卻對象部鼓送冷卻風的風扇21。并且,在風扇21a 21c上分別連接有以不同體的方式形成的通道2 22c來作為將吸入到框體10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22。此外,在風扇21d 21f上連接有以一體的方式形成的通道22d來作為將吸入到框體10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22。通道22具有將通過風扇21鼓送的空氣作為冷卻風送出的送出口 23。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道22a、22b分別具有位于冷卻對象部附近的送出口 23a、2!3b來作為將冷卻風送出的送出口 23。此外,通道22c具有位于冷卻對象部的下方的送出口 23c來作為將冷卻風送出的送出口 23,并且通道22d具有位于冷卻對象部下方的多個送出口 23d 23f來作為將冷卻風送出的送出口 23。
在如以上這樣構成的吸氣單元20中,從通道22通過送出口 23將冷卻風向上方送出,由此,將冷卻風將冷卻對象部冷卻。在本實施方式中,位于冷卻對象部的下方的送出口 23c 23f朝向上方(即冷卻對象部)開口,因此,冷卻風從通道22c、22d呈直線狀地送出而將規定的冷卻對象部冷卻。接下來,對包括多個冷卻對象部的光學系統30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投影儀1具備以下構件作為構成光學系統的光學部件,即具備作為影像顯示用的光源的燈31a、31b ;將白色光分離成紅 綠 藍三原色的光的分色鏡36r、 36b ;與三原色的光對應的液晶光閥40r、40g、40b。由超高壓水銀燈或金屬鹵化物燈等放電燈構成的燈31a、31b分別發出白色光。燈 3la、3Ib各自發出的光通過反射鏡32被導向液晶光閥40r、40g、40b。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半透半反鏡32a使燈31a、31b各自發出的光混合。并且,在光射入液晶光閥40r、40g、40b前,通過由一對復眼透鏡構成的積分透鏡33實現發光強度分布的均勻化,并且通過偏振變換元件34使偏振方向與規定方向一致。此外,通過聚光透鏡35使光束收縮并使光向液晶光閥40r、40g、40b入射。燈31a、31b發出的白色光通過紅色波長的光透過的分色鏡36ι 和藍色波長的光透過的分色鏡36b而分離成紅色波長的光(以下稱“紅色光”)、綠色波長的光(以下稱“綠色光”)和藍色波長的光(以下稱“藍色光”)。從白色光分離的紅色光向液晶光閥40r入射。此外,從白色光分離的綠色光向液晶光閥40g入射。另外,從白色光分離的藍色光向液晶光閥40b入射。液晶光閥40r、40g、 40b是能夠對每個構成圖像的像素改變透過率的光閥。液晶光閥40r、40g、40b各自由液晶面板41、相對于液晶面板41設置在光入射的一側的入射側光學部件42、設置在比液晶面板 41靠光出射的一側的出射側光學部件43構成。液晶面板41至少包括夾著液晶分子的透明基板。另外,入射側光學部件42及出射側光學部件43至少包括偏振板。入射到液晶光閥40r的紅色光通過透過液晶光閥40ι 而生成紅色的影像。同樣地, 入射到液晶光閥40g的綠色光通過透過液晶光閥40g而生成綠色的影像,入射到液晶光閥 40b的藍色光通過透過液晶光閥40b而生成藍色的影像。此外,投影儀1具備合成三原色的影像光的橫向二向色棱鏡37和具備投射影像光的透鏡組的投射透鏡38來作為構成光學系統30的光學部件。在液晶光閥40r、40g、40b中生成的紅·綠·藍的影像光入射到橫向二向色棱鏡 37,通過在橫向二向色棱鏡37中合成而生成三色以上的全色影像。生成的全色影像的影像光從橫向二向色棱鏡37射出而入射到投射棱鏡38。投射透鏡38朝向設置在投影儀1前方的屏幕或墻壁等平面投射三色以上的全色影像的光。這樣,投影儀1在平面上顯示影像。如以上這樣,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1為三板式的液晶投影儀,是通過兩個光源映出一個圖像的雙燈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投影儀1具備影像顯示用的燈31a、31b、偏振轉換元件34、液晶光閥40r、40g、40b作為冷卻對象部。在偏振轉換元件34及液晶光閥40r、40g、40b的各自的下方設有朝向上方開口的送出口 23c 23f。此外,如圖4所示,投影儀1具備設置在電路基板60上的電氣部件61、對電氣部件 61供給電力的電源部71、對燈31a、31b供給電力的燈電源部72作為冷卻對象部。
電氣部件61具備用于驅動作為電氣光學裝置的液晶光閥40r、40g、40b的電路、對影像信號實施信號處理的電路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電氣部件61的電路基板60設置在光學系統30的上方且設置成不覆蓋送出口 23的上方。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2是具備電源電路的電氣部件。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2 在上下方向上設置在不會被光學系統30覆蓋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燈電源部72, 投影儀1具備燈電源部72、對燈31a供給電力的燈電源部7 和對燈31a供給電力的燈電源部7^1。將冷卻對象部冷卻后的冷卻風即通過了冷卻對象部的冷卻風通過風扇50從框體 10的內部向外部鼓風。在本實施方式中,風扇50在框體10內設置有多個。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特征,S卩,投影儀1具備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81 84(參照圖5等),風向調整構件81 84由吸音材料形成。圖5 圖9是表示從通道22(參照圖2)送出的冷卻風的流動的示意圖。在圖中, 虛線的箭頭表示冷卻風的流動。如圖5及圖6所示,風向調整構件81是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板,其使將作為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偏振轉換元件;34冷卻后的冷卻風朝向作為其他冷卻對象部的燈31a、 31b流動。風向調整構件81設置在隔著偏振轉換元件34地與送出口 23c對置的位置。風向調整構件81使從送出口 23c送出而通過偏振轉換元件34的冷卻風的風向朝向送出口 23a、 23b的附近。即,通過風向調整部件81將從下方朝向上方流動的冷卻風的風向調整成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被風向調整構件81調整風向后的冷卻風與從送出口 23a送出的冷卻風一起冷卻燈31a,并且與從送出口 2 送出的冷卻風一起冷卻燈31b。并且,將燈31a、31b冷卻后的冷卻風通過風扇50從框體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如以上這樣,在從送出口 23c送出的冷卻風的氣流中,在冷卻風所流動的上游側設置偏振轉換元件34,在比偏振轉換元件34靠下游側設置燈3la、3lb。另外,如圖5及圖7所示,風向調整構件82是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板,其使將作為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液晶光閥40r冷卻后的冷卻風朝向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的燈電源部7 及燈31a流動。風向調整構件82設置在隔著液晶光閥40r而與送出口 23d對置的位置。風向調整構件82使從送出口 23d送出而通過液晶光閥40r的冷卻風的風向朝向對燈電源部7 鼓風的風扇50的負壓側附近。即,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2將從下方朝向上方流動的冷卻風的風向調整成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在風向調整構件82與電路基板60之間,在電路基板60上設置有電氣部件 61。因此,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2調整了風向的冷卻風將風向調整構件82與電路基板60之間的電氣部件61冷卻。并且,被風向調整部件82調整了風向后的冷卻風由風扇50鼓送而冷卻燈電源部 72a,并與從送出口 23a送出的冷卻風一起冷卻燈31a。并且,冷卻燈31a后的冷卻風如上述那樣通過風扇50從框體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如以上這樣,在從送出口 23d送出的冷卻風的氣流中,在冷卻風所流動的上游側設置液晶光閥40r,在比液晶光閥40r靠下游側設置電氣部件61、燈電源部7 及燈31a。此外,如圖5及圖8所示,風向調整構件83是調整冷卻風風向的風向板,其使將作為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液晶光閥40g冷卻后的冷卻風朝向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的燈31b流動。風向調整構件83設置在隔著液晶光閥40g而與送出口 2 對置的位置。風向調整構件83使從送出口 2 送出而通過了液晶光閥40g的冷卻風的風向朝向送出口 2 的附近。即,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3進行調整,從而使從下方朝向上方流動的冷卻風的風向成為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在風向調整構件83與電路基板60之間,在電路基板60上設置有電氣部件 61,因此被風向調整構件83調整了風向的冷卻風將風向調整構件83與電路基板60之間的電氣部件冷卻。被風向調整構件83調整了風向的冷卻風與從送出口 2 送出的冷卻風一起冷卻燈31b。并且,將燈31b冷卻后的冷卻風如上述那樣通過風扇50從框體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如以上這樣,在從送出口 2 送出的冷卻風的氣流中,在冷卻風所流動的上游側設置液晶光閥40g,在比液晶光閥40g靠下游側設置電氣部件61及燈31b。此外,如圖5及圖9所示,風向調整構件84是調整冷卻風風向的風向板,其使將作為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液晶光閥40b冷卻后的冷卻風朝向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的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2b流動。風向調整構件84設置在隔著液晶光閥40b而與送出口 23f對置的位置。風向調整構件84使從送出口 23f送出而通過了液晶光閥40b的冷卻風的風向朝向對燈電源部72a 鼓風的風扇50的負壓側附近。即,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4進行調整,使從下方朝向上方流動的冷卻風的風向成為與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在風向調整構件84與電路基板60之間,在電路基板61上設置有電氣部件 61,因此被風向調整構件84調整了風向的冷卻風將風向調整構件84與電路基板60之間的電氣部件冷卻。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4調整了風向的冷卻風將電源部71冷卻,并被風扇50鼓送而冷卻燈電源部72b。并且,將燈電源部72b冷卻后的冷卻風從框體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 如以上這樣,在從送出口 23f送出的冷卻風的氣流中,在冷卻風所流動的上游側設置液晶光閥40b,在比液晶光閥40b靠下游側設置電氣部件61、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2b。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通過風向調整構件81 84來提高燈31a、 31b、電氣部件61、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2a、72b的冷卻效率。風向調整構件81 84通過由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的吸音材料形成。具體而言, 風向調整構件81 84例如由具有電絕緣性的聚氨酯泡沫形成,風向調整構件81 84與由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合成樹脂形成的框體10相比具有更高的吸音性。在本實施方式中,風向調整構件81 84通過粘接帶(未圖示)而設置在框體10上。此外,本實施方式的風向調整構件81 84具有向上方凹陷的曲面。通過這樣的曲面,風向調整構件81 84以使從下方朝向上方流動的冷卻風稍微朝向下方流動的方式進行風向調整。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效果。
(1)投影儀1具備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81 84,風向調整構件 81 84使將規定的冷卻對象部冷卻后的冷卻風朝向其他的冷卻對象部流動,風向調整構件81 84由吸音材料形成。因此,與未設置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情況相比,能夠使冷卻風更容易從規定的冷卻對象部朝向其他的冷卻對象部流動,從而能夠提高冷卻效率。此外,由于風向調整構件81 84由吸音材料形成,因此與由吸音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因冷卻風吹到風向調整構件81 84而產生的噪音。(2)風向調整構件81 84設置在隔著規定的冷卻對象部而與送出口 23c 23f 對置的位置。因此,通過從通道22c、22d的送出口 23c 23f送出冷卻風,能夠以簡單的結構調整通過了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冷卻風的風向。(3)風向調整構件81 84與框體10相比具有較高的吸音性。因此,能夠降低因冷卻風直接吹到框體10上而產生的噪音。(4)作為設置在比規定的冷卻對象部靠冷卻風所流動的下游側的其他冷卻對象部,包括影像顯示用的燈31a、31b。因此,能夠提高容易發熱的燈31a、31b的冷卻效率。(5)作為設置在比規定的冷卻對象部靠冷卻風所流動的下游側的其他冷卻對象部,包括電氣部件(即,電路基板60上的電氣部件61、電源部71及燈電源部7 。因此,能夠提高電氣部件的冷卻效率。尤其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設置在冷卻風所流動的下游側的其他冷卻對象部,不僅包括電氣部件,也包括影像顯示用的燈31a、31b,因此能夠有效地提高框體10內的各部分的冷卻效率。(6)形成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吸音材料由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能夠實現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輕量化。此外,由于發泡性樹脂材料具有電絕緣性,能夠防止風向調整構件81 84與框體10內的電路接觸而產生的電路短路。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根據本發明的主旨進行各種設計變更,并非將這些變更排出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外。例如,可以如以下這樣變更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組合以下的變更來進行實施。可以適當變更風扇21的個數和配置等。此外,也可以適當變更通道22的個數、形狀及配置等。此外,可以適當變更送出口 23的個數、形狀、配置等,也可以使風扇21的個數與送出口 23的個數不相同。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風向調整構件81 84使用粘接帶設置在框體10上,但也可以在框體10以外的構成要件上設置風向調整構件81 84。此外,風向調整構件81 84 的固定機構不局限于粘接帶。也可以適當變更形成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吸音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以外的發泡材料或者使用在編入有纖維的材料中含有空氣的材料。即,只要具有吸音性,則形成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材料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風向調整構件81 84的個數、配置、形狀等也可以適當變更。S卩,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投影儀1具備四個風向調整構件81 84,但投影儀1具備的風向調整構件的個數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此外,只要如上述那樣能夠調整風向,則風向調整構件的形狀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冷卻對象部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液晶光閥40r、40g、40b、燈31a、31b、偏振轉換元件34、電氣部件61、電源部71、燈電源部72b。在冷卻它們以外的冷卻對象部時也
9可以使用本發明。 本發明不局限于三板式液晶投影儀,并且不局限于雙燈式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例如,也可以將本發明適用到具備作為電光學裝置的DMD (數字微鏡元件)的投影儀中, 此外,也可以將本發明適用到具備一個燈或三個以上燈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在內部設置有多個冷卻對象部的框體、將吸入到所述框體內的空氣向所述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通過從所述通道送出冷卻風而使所述冷卻風冷卻所述冷卻對象部,所述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調整所述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該風向調整構件使冷卻了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所述冷卻風朝向其他的冷卻對象部流動,該風向調整構件由吸音材料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具有朝向所述規定的冷卻對象部開口并送出所述冷卻風的送出口, 所述風向調整構件設置在隔著所述規定的冷卻對象部而與所述送出口對置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向調整構件具有比所述框體的吸音性高的吸音性。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影像顯示用的燈。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包括電氣部件。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材料由發泡性樹脂材料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冷卻效率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作為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投影儀(1)具備在內部設置有多個冷卻對象部的框體(10)和將吸入到框體(10)內的空氣向冷卻對象部引導的通道。通過從通道送出冷卻風而使冷卻風冷卻冷卻對象部。投影儀(1)具備調整冷卻風的風向的風向調整構件(81),該風向調整構件(81)使冷卻了作為規定的冷卻對象部的偏振轉換元件(34)的冷卻風朝向作為其他的冷卻對象部的燈(31a、31b)流動。并且,風向調整構件(81)由吸音材料形成。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385229SQ20111024467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7日
發明者納田慎也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