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屬于自動控制領域,包括驅動裝置、離合裝置、繞線裝置、纏繞壓緊裝置、防倒轉裝置,驅動裝置、離合裝置和繞線裝置同軸,纏繞壓緊裝置與離合裝置、防倒轉裝置連接,繞線裝置包括繞線輪,其特征是所述繞線輪設有四個繞線溝槽,每個繞線溝槽內纏繞一根鋼絲,四根鋼絲分別通過導向裝置與汽車外罩的四個邊連接。本實用新型利用鈦鎳合金材料制成的鋼絲具有的高彈性、高強度的特性,形成一種軟傳動,而達到力的遠距離無支撐點的傳導,而達到小汽車外罩的收、放自動控制。
【專利說明】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自動控制領域,特別是一種軟傳動【技術領域】,主要用于汽車外罩的自動覆蓋、收起,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外罩,即按汽車的外形尺寸用布或其它柔韌耐磨材料制作的外罩衣,汽車的防護用品。它前扣帶為封閉性的,使用時從頭部套進去,后扣帶為開放性的,然后將車罩兩邊的彈簧拉鉤鉤住車體下沿,便可將車罩牢牢固定在車體上。
[0003]國內及國外目前采用手動覆蓋汽車,必須手動操作,操作時間長,繁瑣,不方便,所以駕車人都不喜歡使用。
[0004]
【發明內容】
:
[0005]為了解決3—5米遠距離力的推出和收回,中間無支點而且有許多彎曲,做到讓力遠距離收發自如;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包括驅動裝置、離合裝置、繞線裝置、纏繞壓緊裝置、防倒轉裝置,其原理就是通過上述裝置的配合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四根鋼絲,鋼絲收回時纏繞在繞線裝置的四個溝槽內,同時帶動汽車罩布收回再裝置內。當放出四根鋼絲時鋼絲按軌跡撐開汽車罩布覆蓋汽車。
[0007]所述驅動裝置由電動機和變速器組成。
[0008]所述離合裝置由三個離合齒輪組成,其中一個離合齒輪與繞線輪同軸,第一離合齒輪與繞線輪均安裝在主軸上,第二離合齒輪安裝在第二纏繞軸上;第三離合齒輪安裝在第一纏繞軸上;
[0009]離合裝置的三個離合齒輪都可以在各自所在的絲杠上進行上下旋轉,當第一離合齒輪向下旋轉時首先和第二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下旋轉,當第二離合齒輪到達限位時兩齒輪脫開,當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下旋轉和第三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下旋轉,最后同時到達限位。反之,當第一離合齒輪向上旋轉時,首先和第三離合齒輪共同向上旋轉,當第三離合齒輪到達限位時和第一離合齒輪脫離,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上旋轉與第二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上旋轉并同時到達各自的限位。
[0010]所述繞線裝置由一個上端帶有絲杠的主軸和一個帶有四個溝槽的繞線輪組成,主軸上端連接有第二傳動齒輪、第一離合齒輪及第一防倒轉齒輪。主軸由兩個軸承固定在上板、下板之間,繞線輪固定在主軸上,鋼絲在四個溝槽內纏繞、放出。
[0011]所述纏繞壓緊裝置由兩個帶有纏繞輪的纏繞軸和一個帶四個壓緊輪的壓緊軸組成,第一纏繞軸上端絲杠上連接著第三離合齒輪、第二防倒轉齒輪,第二纏繞軸上端絲杠連接著第二離合齒輪,纏繞軸和壓緊軸兩端由軸承固定在上下板之間。鋼絲纏繞在兩個纏繞輪上并由壓緊輪壓緊,保證鋼絲順利的繞在繞線裝置的溝槽內或從溝槽內順利放出。
[0012]所述防倒轉裝置由第一防倒轉齒輪和第二防倒轉齒輪組成,第一防倒轉齒輪安裝在主軸上,第二防倒轉齒輪安裝在第一纏繞軸上;
[0013]當第一離合齒輪向上旋轉時,繞線主軸在鋼絲彈性的作用下會出現倒轉而此時第一防倒轉齒輪和第二防倒轉齒輪會相互嚙合防止繞線主軸倒轉。
[0014]所述主架由上板、下板和連接支柱構成,上板、下板之間通過支柱連接。
[0015]上板和下板上均設有軸承,轉軸安裝在軸承上;上板、下板之間安裝有導向管,導向管固定在上板上,鋼絲通過導向管改變方向,導向管之外的鋼絲穿過一排導向輪,導向輪和汽車外罩的邊相固定,使鋼絲和汽車外罩的四邊相連接。
[0016]所述鋼絲采用直徑是1.5mm的鈦鎳合金鋼絲;
[0017]所述繞線軸的外輪緣直徑為80 mm ;繞線溝槽的深度是10mm、寬度是8mm ;
[0018]當轉動繞線軸鋼絲順著圓周放出,鋼絲具有不變形而且有一定的強度滿足力的向前傳導。
[0019]本發明的軟傳動裝置即是電機的旋轉動力由齒輪傳導給離合裝置、帶動主軸繞線裝置和纏繞壓緊裝置轉動使得四根鋼絲通過導線管,繞過纏繞輪、壓緊輪最后全部纏繞在槽輪的四個溝槽內,汽車外罩由鋼絲通過導向輪全部收回,當電機反轉,電機的旋轉動力由齒輪傳導給離合裝置,帶動主軸繞線裝置,反方向纏繞壓緊裝置及防倒轉裝置轉動,使得在繞線軸上的四根鋼絲順利通過纏繞輪,壓緊輪及導向管,向外伸出推動汽車外罩全部張開。
[0020]本發明利用鈦鎳合金材料制成的鋼絲具有的高彈性、高強度的特性,形成一種軟傳動,而達到力的遠距離無支撐點的傳導,進而達到小汽車外罩的收、放自動控制。
[0021]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可以實現使小汽車覆蓋輕松而快捷,把本裝置置于車頂上,按動遙控器,十秒內汽車外罩覆蓋完成。按動遙控器的收起,十秒鐘內汽車外罩全部收起,從車頂收起本裝置。它是一個駕車人離不開的產品,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0022]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將本發明放置在汽車的車頂位置,按動遙控器開啟電動機正向轉動,帶動繞線軸旋轉,使鋼絲全部纏繞在繞線軸溝槽內,汽車外罩由鋼絲帶動全部收回;按動遙控器開啟電動機反向轉動,帶動繞線軸反方向轉動,鋼絲從繞線軸上放開并從導向輪伸出,推動汽車外罩,向外展開覆蓋在汽車表面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圖。
[0024]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25]圖3是圖1的主結構剖視圖。
[0026]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導向輪的結構圖。
[0027]圖5是圖4的左視圖。
[0028]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纏繞軸與第一纏繞輪、第三離合齒輪的結構圖。
[0029]圖7是第二纏繞軸與第二纏繞輪、第二離合齒輪的結構圖。
[0030]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壓緊輪與壓緊軸的結構圖。
[0031]圖9是繞線輪的結構圖。
[0032]圖10是圖9的左視圖。
[0033]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防倒轉機構的結構圖。
[0034]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電機遙控電路圖。
[0035]圖中,1、上板,2、導線管,3、第一傳動齒輪,4、第二傳動齒輪,5、第一離合齒輪,6、主軸,7、繞線輪,8、第一纏繞輪,9、第一纏繞軸,10、第三離合齒輪,11、第二纏繞輪,12、第二纏繞軸,13、第二離合齒輪,14、壓緊輪,15、壓緊軸,16、第一鋼絲,17、第二鋼絲,18、下板,19、導向管支架,20、支柱,21、導向輪組合,22、第三鋼絲,23、第四鋼絲,24、第一防倒轉齒輪,25、第二防倒轉齒輪,26、遙控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實施例:圖1、圖2、圖3、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所示,本發明包括一個電機、兩個傳動齒輪,三個離合齒輪,兩個防倒轉齒輪,其中第一離合齒輪5和第二傳動齒輪4相連,安裝在主軸6上端的絲杠上,主軸6的上部為具有螺紋的絲杠,繞線輪7固定在主軸6的下端,在繞線輪7上設置有四個繞線槽,每個繞線槽內纏繞一根鋼絲,每根鋼絲的外端首先繞過纏繞輪8,再繞過壓緊輪14,又繞過纏繞輪11通過導向管2,經導向輪組合21與車外罩相連;
[0037]第一離合齒輪5、第二傳動齒輪4和第一防倒轉齒輪24同軸;
[0038]主軸6由兩個軸承固定在上板與下板之間,主軸6穿過上板,防倒轉齒輪24固定在主軸上端。第一纏繞輪8固定在第一纏繞軸9上,第一纏繞軸9安裝在兩個軸承上,兩個軸承分別安裝在上板、下板上,第一纏繞軸9穿過上板;第一纏繞軸上端的絲杠上連接離合齒輪10且與防倒轉齒輪25連接;離合齒輪10與防倒轉齒輪25均設置在上板的上方;離合齒輪10、防倒轉齒輪25同軸;
[0039]第二纏繞輪11固定在第二纏繞軸12上,第二纏繞軸12安裝在兩個軸承上,兩個軸承分別安裝在上板、下板上,第二纏繞軸12穿過上板;第二纏繞軸上端絲杠連接離合齒輪13。第二纏繞輪11設置在上板、下板之間;離合齒輪13安裝在上板的上方;
[0040]壓緊輪14安裝在壓緊軸15上,壓緊軸15安裝在兩個軸承上,兩個軸承分別安裝在上板、下板上;使壓緊輪14設置在上板、下板之間;
[0041]第一纏繞軸、第二纏繞軸的上部均為具有螺紋的絲杠。
[0042]上板I與下板18之間連接有4個支柱20。
[0043]在上板I與下板18之間設置四個導向管2,四個導向管2分別固定安裝在上板上,四根鋼絲分別穿過四個導向管,四根鋼絲分別向外延伸并通過導向輪組合21后連接到汽車外罩的四個邊。
[0044]圖4、圖5所示,導向輪組合21由導向架26、軸27和導向輪組成,導向架26固定在汽車外罩上,軸27安裝在導向架26上,導向輪安裝在軸27上。
[0045]圖8、圖9所示,繞線輪的直徑是80mm,高是74mm,繞線輪上設有四條寬8 mm、深1mm的溝槽環繞整圓周。
[0046]每根鋼絲均為鈦鎳合金鋼絲,直徑是1.0 — 2.0mm ;
[0047]本發明的電機的控制采用公知的可以控制電機的正轉、反轉、及過流切斷電源停止電機轉動的遙控控制電路。
[0048]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控制電路包括遙控器26,兩個繼電器JR并聯后與電機M、過流繼電器GL、電源和接收器WLAN串聯,兩個繼電器分別控制電機的正轉、反轉。
[0049]下面通過給奧迪A6小汽車所做的自動覆蓋車罩來說明本發明的工作原理:
[0050]本裝置以長212.5mm寬220mm高IlOmm為主支架(主支架就是由上板、下板和連接上板、下板的連接柱組成),主支架全部由聚酰胺尼龍材料制成,主支架的上端密封腔內有兩個齒輪(即小齒輪與大齒輪),作為力的傳動齒輪,小齒輪與大齒輪比為1:6.。小齒輪固定在一個電機的上端,電機選用12V15W的直流電機作為動力,電源選用12V1.3AH的可充電電池,電機通電、電機轉動通過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將轉動力傳導到轉軸上。大齒輪固定在主軸的絲杠上端,轉軸由軸承固定在上板和下板之間。
[0051]當電機反轉時,電機帶動第一傳動齒輪轉動、第一傳動齒輪帶動第二傳動齒輪轉動。第二傳動齒輪帶動和它相連的第一離合齒輪轉動,它們轉動在主軸上端的絲杠上,邊轉動邊向下走動,離合齒輪在向下轉動的同時首先帶動第二離合齒輪轉動,第二離合齒輪在第一纏繞軸上端的絲杠上向下轉動、當第二離合齒輪向下旋轉到限位后,與第一離合齒輪脫離。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下旋轉并同時與第三離合齒輪相嚙合,帶動第三離合齒輪在第一纏繞軸上端的絲杠上向下旋轉。當第一離合齒輪下向旋轉到限位時,第三離合齒輪也同時向下旋轉到限位,第一離合齒輪通過主軸帶動繞線輪順時轉動,同時第三離合齒輪通過第一纏繞軸帶動第一纏繞輪逆時針旋轉。第一纏繞輪帶動壓緊輪轉動,壓緊輪又帶動第二纏繞輪轉動,在繞線輪、第一纏繞輪、壓緊輪及第二纏繞輪共同旋轉的作用下鋼絲全部纏繞在繞線輪的溝槽內,而鋼絲帶動車罩布全部收回。
[0052]當電機正轉時,電機上的第一傳動齒輪轉動,第一傳動齒輪帶動第二傳動齒輪轉動,第二傳動齒輪帶動和它相連的第一離合齒輪同時轉動同時也帶動第一防倒轉齒輪轉動,第一防倒轉齒輪帶動第二防倒轉齒輪反向轉動使得第二防倒轉齒輪所連接的鎖緊裝置旋入第一纏繞軸上的螺紋內鎖死使得主軸和第一纏繞軸緊緊相連,而防止繞線輪在鋼絲的作用下倒轉;
[0053]第一離合齒輪在主軸上端的絲杠上向上旋轉,同時帶動第三離合齒輪在第一纏繞軸上端的絲杠上向上旋轉當第三離合齒輪向上旋轉到限位后與第一離合齒輪脫離開。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上旋轉同時與第一離合齒輪嚙合帶動第二離合齒輪在第一纏繞軸上端的絲杠上向上旋轉。當第一離合齒輪向上旋轉到限位時,第二離合齒輪也同時向上旋轉到限位。第一離合齒輪通過主軸帶動繞線輪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第二離合齒輪通過第一纏繞軸帶動第二纏繞輪順時針轉動,同時帶動壓緊輪及第一纏繞輪轉動。在四個輪共同作用下,鋼絲從溝槽內全部放出。鋼絲經過導管推動車罩布向外緩緩推出,覆蓋全部汽車頂,而達到設計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驅動裝置、離合裝置、繞線裝置、纏繞壓緊裝置、防倒轉裝置,驅動裝置、離合裝置和繞線裝置同軸,纏繞壓緊裝置與離合裝置、防倒轉裝置連接,繞線裝置包括繞線輪,其特征是所述繞線輪設有四個繞線溝槽,每個繞線溝槽內纏繞一根鋼絲,四根鋼絲分別通過導向裝置與汽車外罩的四個邊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繞線輪安裝在主軸上,主軸與變速器的輸出軸連接,變速器連接電動機;通過控制電動機的正轉來實現汽車外罩的收回,通過控制電動機的反轉來實現汽車外罩的覆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繞線輪安裝在主軸上,主軸安裝在軸承上,軸承安裝在上板和下板上;上板上安裝有導向管,鋼絲通過導向管改變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電動機正向轉動,帶動繞線輪旋轉,使鋼絲全部纏繞在繞線輪溝槽內,汽車外罩由鋼絲帶動全部收回;電動機反向轉動,帶動繞線輪反方向轉動,鋼絲從繞線輪上放開并從導向輪伸出,推動汽車外罩,向外展開覆蓋在汽車表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導向裝置由導向輪組合、導向管組成,所述導向輪組合由導向架、軸和導向輪組成,導向架固定在汽車外罩上,軸安裝在導向架上,導向輪安裝在軸上;導向管固定安裝在上板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離合裝置由三個離合齒輪組成,其中一個離合齒輪與繞線輪同軸,第一離合齒輪與繞線輪均安裝在主軸上,第二離合齒輪安裝在第二;第三離合齒輪安裝在第二纏繞軸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離合裝置的三個離合齒輪分別在各自所在的絲杠上進行上下旋轉,當第一離合齒輪向下旋轉時首先和第二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下旋轉,當第二離合齒輪到達限位時兩齒輪脫開,當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下旋轉和第三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下旋轉,最后同時到達限位;反之,當第一離合齒輪相上旋轉時,首先和第三離合齒輪共同向上旋轉,當第三離合齒輪到達限位時和第一離合齒輪脫離,第一離合齒輪繼續向上旋轉有與第二離合齒輪嚙合共同向上旋轉并同時到達各自的限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外罩軟傳動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防倒轉裝置由第一防倒轉齒輪和第二防倒轉齒輪組成,第一防倒轉齒輪安裝在主軸上,第二防倒轉齒輪安裝在第二纏繞軸上;主軸通過第一防倒轉齒輪和第二防倒轉齒輪的相互嚙合,防止繞線主軸倒轉。
【文檔編號】B66D1/14GK203920378SQ20142028995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日
【發明者】陳宏
申請人: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