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喬木叢植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園林景觀樹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大喬木叢植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叢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樹木,組合成一個整體結構,叢植可以形成極為自然的植物景觀。叢植與孤植的區別在于叢植主要讓人欣賞組合美,整體美。自然生長的叢生苗木可塑性較低,而且價格昂貴,數量少且不易移植,移植培育費用較高。因此人們開始采用人工進行喬木叢植培育以提高喬木種植的層次感、整體性,從而提高其觀賞價值。人工叢植的苗木容易出現個別棵苗木死亡的現象,整叢的苗木不會全部枯死,卻死掉了其中1-2棵,使得種植戶極其為難。整叢苗木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卻又棄之可惜,重新進行組叢基本是不可能,反而有可能把剩下的存活的苗木給整死了。因此人工叢植的苗木雖然價格高,但是往往由于出現個別苗木的死亡,導致種植戶得不到相應的利潤,反而要承擔比較大的經濟風險。因此,研發一款能夠將個別棵死亡的苗木輕易的剔除掉,防止因個別苗木死亡導致整叢叢植的苗木價值降低的叢植培育方法是本發明的研究目的。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的叢植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喬木叢植培育方法,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0004]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大喬木叢植培育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選苗:選取無病蟲害,枝冠、高度整齊,胸徑20-25cm的喬木;
(2)苗木處理:
(2.1)苗木起挖:對苗木進行疏枝間葉后,從外圍開始,慢慢向樹干方向挖,挖掘時應留意,遇到大根應盡量保留,大根可在土球外留長20-30 cm,過長者適當短截,針對土球根部的創面進行護根溶液噴霧處理,每棵植株噴灑30-35g護根溶液,所述護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動力I號2-4份根動力2號2-4份敵磺鈉溶液1-L 5份水500份;所述苗木起挖時,其土壤含水量須保持80%以上,如果土壤過于干燥,挖掘前I天在土球范圍內澆水;
(2.2) 土球制作:根據苗木的大小留土球,土球直徑為苗木胸徑的5?6倍,土球固定時用草繩或編織布繞根頸縛扎結實,防止土塊破碎或有泥土散落,要保證多數的根群被土球所包裹;
(3)苗木拼接:將苗木運抵苗場,根據叢植設計要求,每5棵苗木為一叢進行拼接,通過相應的工具將中間苗木的土球去除至直徑35-45cm即可,其余4棵苗木則將土球去除至直徑45-55cm,并將其任意一角修平至與中間苗木土球配合的形狀;
(4)苗木假植:土球去除后,立即采用相應的含沙量至少65%以上的種植土對苗木進行培植,假植過程中,在苗木根部朝上30cm處鉆一輸液孔,沿該輸液孔對苗木進行營養液輸入,假植時間:40-50天;
(5)苗木叢植:
(5.1)叢植容器選擇:根據苗木大小及叢植苗木的數量選擇相應型號的美植袋作為5棵苗木的叢植容器;
(5.2)往所述美植袋中加入20-25cm厚的含沙量為60-70%的表層土壤;
(5.3)叢植:將傷口恢復,枝條長出新芽的5棵苗木重新拼接放到加有表層土壤的美植袋中,苗木之間采用緊固機構相互連接成整體,然后加入含沙量為60-70%表層土壤至高出土球2-3cm處,所述苗木叢植時,其土球含水量須保持70%以上;
(6)澆定根水:用大水灌溉2-3次,直至澆透為止;
(7)噴濕養護:
(7.1)苗木叢植后,采用噴頭對樹干和樹冠進行噴水至飽和,然后在叢植后的3-5天內,每2-3小時進行一次噴水保濕;
(7.2)在叢植3-5天后至28-30天內,逐漸減少噴水保濕的次數,每3_4小時進行一次噴水保濕,并通過不透水薄膜扎緊在樹干與美植袋之間,防止噴水保濕過程中,水大量流進美植袋內被土壤吸收,保持種植土壤含水量在50-60% ;
(8)覆蓋蘑菇土:在苗木叢植后28-30天后,拆除不透水薄膜,在種植土壤的上方覆蓋上一層2-5cm的蘑菇土,并進行灌溉使蘑菇土表面濕潤,保持蘑菇土的含水量為50-60%,所述蘑菇土是由牛糞、稻草和表層土進行雙孢蘑菇生產后所產生的渣土。
[0005]所述苗木之間采用緊固機構相互連接成整體,所述緊固機構包含對苗木根部之間進行固定連接的金屬鉤釘和對樹干之間進行固定連接的木板。
[0006]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在原有的叢植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苗木拼接、苗木假植這兩個步驟,通過先組裝、后假植,最后確定苗木傷口恢復,枝條長出新芽,成存活狀態了,再進行叢植,有效確保叢植后的苗木不會出現個別苗木死亡,叢植后,整叢苗木的存活率基本達到100%。
【具體實施方式】
[0007]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發明不僅限于此。
[0008]實施例一:
叢植苗木:香樟,胸徑20-25cm,數目:54棵、每5棵一叢,共10叢,備下4棵以備用,叢植時間:春季(4-5月份),樹木原生山地,叢植培育地點:春天園林研發中心苗木培植基地。具體叢植培育步驟如下:
(1)選苗:選取無病蟲害,枝冠、高度整齊,胸徑20-25cm的喬木;
(2)苗木處理:
(2.1)苗木起挖:對苗木進行疏枝間葉后,從外圍開始,慢慢向樹干方向挖,挖掘時應留意,遇到大根應盡量保留,大根可在土球外留長20-30 cm,過長者適當短截,針對土球根部的創面進行護根溶液噴霧處理,每棵植株噴灑30-35g護根溶液,所述護根溶液是由下述材料按下述重量份比例配置而成: 根動力I號3份根動力2號3份敵磺鈉溶液L 5份水500份;
所述苗木起挖時,其土壤含水量須保持80%以上,如果土壤過于干燥,挖掘前I天在土球范圍內澆水;
(2.2) 土球制作:根據苗木的大小留土球,土球直徑為苗木胸徑的5?6倍,土球固定時用草繩或編織布繞根頸縛扎結實,防止土塊破碎或有泥土散落,要保證多數的根群被土球所包裹;
(3)苗木拼接:將苗木運抵苗場,根據叢植設計要求,每5棵苗木為一叢進行拼接,通過相應的工具將中間苗木的土球去除至直徑35-45cm即可,其余4棵苗木則將土球去除至直徑45-55cm,并將其任意一角修平至與中間苗木土球配合的形狀;
(4)苗木假植:土球去除后,立即采用相應的含沙量至少65%以上的種植土對苗木進行培植,假植過程中,在苗木根部朝上30cm處鉆一輸液孔,沿該輸液孔對苗木進行營養液輸入,假植時間:45天;
(5)苗木叢植:
(5.1)叢植容器選擇:根據苗木大小及叢植苗木的數量選擇相應型號的美植袋作為5棵苗木的叢植容器;
(5.2)往所述美植袋中加入20-25cm厚的含沙量為60-70%的表層土壤;
(5.3)叢植:將傷口恢復,枝條長出新芽的5棵苗木重新拼接放到加有表層土壤的美植袋中,苗木之間采用金屬鉤釘相互連接成整體,然后加入含沙量為60-70%表層土壤至高出土球2-3cm處,所述苗木叢植時,其土球含水量須保持70%以上;
(6)澆定根水:用大水灌溉2-3次,直至澆透為止;
(7)噴濕養護:
(7.1)苗木叢植后,采用噴頭對樹干和樹冠進行噴水至飽和,然后在叢植后的3天內,每3小時進行一次噴水保濕;
(7.2)在叢植3天后至28天內,逐漸減少噴水保濕的次數,每4小時進行一次噴水保濕,并通過不透水薄膜扎緊在樹干與美植袋之間,防止噴水保濕過程中,水大量流進美植袋內被土壤吸收,保持種植土壤含水量在50-60% ;
(8)覆蓋蘑菇土:在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