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作為一個例子,可以是前軸201上設有沿軸向延伸的鍵槽209,同時在法蘭盤700的內圈設有一個大致同樣寬度的鍵槽704(參見圖10的(A)),在安裝法蘭盤700時,先在前軸201的鍵槽209內塞入平鍵,然后將法蘭盤700的內圈的鍵槽704對準平鍵地套到前軸201上。由此,可實現法蘭盤700與前軸201的平鍵聯接。但法蘭盤700與前軸201的相對固定的方式不限于此,只要具有足夠的相對固定強度,也可以是花鍵聯接或過盈配合聯接等。
[0112]定位螺母208螺固在前軸201的車輪安裝側的端部,沿軸向與法蘭盤700相抵接。由此,法蘭盤700被定位螺母208和隔套206從前軸201的軸向上的兩側夾住,從而在軸向上被定位。
[0113]在本實施方式中,法蘭盤700通過平鍵聯接與前軸201保持周向上的相對固定,通過定位螺母208與隔套206的夾固而與前軸201保持周向上的相對固定,從而其整體與前軸201相對固定,隨前軸201的旋轉而旋轉,進而通過其法蘭部與車輪500的螺栓聯接來帶動車輪500—并旋轉。但在法蘭盤700以過盈配合等方式固定于前軸201上時,也可以無需定位螺母208的定位。
[0114]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羅拉剎車方式,法蘭盤700如前所述還兼具羅拉剎車器的內圈牙盤的功能。其具體結構與前述的后軸組件400中所采用的法蘭盤7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另外,羅拉剎車器207通過連接柄固定于前叉110的前叉主體111。
[0115]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羅拉剎車方式,但也可以采用盤式、鼓式、抱式等其它中心制動方式。通過上述前軸組件的排布關系,能使剎車器更靠近車輪中線面、即輪轂中心面(參見圖14的(D)),使制動性能更佳。
[0116](輪轂)
[0117]圖14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車輪500的輪轂的結構的圖,(A)是輪轂的主視圖,
(B)是(A)中的輪轂的A-A’方向(直徑)剖視圖,(C)是反映后輪安裝后,其輪輞中心面與后軸組件的關系的圖,(D)是反映前輪安裝后,其輪輞中心面與前軸組件的關系的圖。
[0118]如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車輪500的輪轂由用于安裝輪胎的輪輞501,位于輪轂的中心部位、用于將該輪轂安裝到車軸(前述的前軸201和后軸401)上的輪盤(安裝盤)503,以及連接在輪輞501和輪盤503之間、用于支承輪輞501的輪輻502構成。輪輻502可以是作為單獨的部件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連接在輪輞501和輪盤503之間的,也可以是與輪輞501、輪盤503—體成型的。
[0119]沿輪盤503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螺栓孔504,其位置分別與前述的法蘭盤700的多個安裝孔702相對應,通過將輪盤503與前述的前軸201和后軸401的法蘭盤700用螺栓固定,車輪500就被安裝在前軸201和后軸401的車輪安裝端了。在本實施方式的輪盤503的與車軸相對的位置,設有與安裝在車軸一端的定位螺母的外形相匹配的定位孔505,使得能將該定位孔505外套于車軸端部的定位螺母。由此,能使安裝車輪500時的定位變得容易,并能適當緩解法蘭盤700與輪盤503的螺栓孔504的緊固強度的要求。在本實施方式中定位孔505是盲孔,當然也可以是貫通孔。
[0120]如圖14的(B)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輪轂是偏心輪,輪輻502的延伸方向相對于車軸方向是呈一定角度α傾斜的,α小于90度,即輪輻并非沿垂直于輪軸的方向延伸。由此,使得輪輞中心面(即輪轂中心)與輪盤503的安裝面之間存在正值的偏距d,從而使輪輞中心面與自行車中心面重合。
[0121]通過設計輪輻502的傾斜角度α,能夠調整偏距d的大小,使得輪輞中心面盡可能靠近車軸中心的位置,從而可以減輕車軸和軸承的負荷,能夠延長車軸和軸承的使用壽命,或降低對車軸和軸承的強度的要求。
[0122]如圖14的(C)所示,在安裝后輪后,與未采用本發明的偏心輪時相比,車輪的輪輞中心面(圖中單點劃線所示)落在更靠近后軸401中心的位置,特別是與后軸401的主要支承點、即軸承406的安裝位置較為接近,故能大大緩解后軸401及其軸承的強度要求。
[0123]同樣地,如圖14的(D)所示,在安裝前輪后,與未采用本發明的偏心輪時相比,車輪的輪輞中心面(圖中單點劃線所示)落在更靠近前軸201中心的位置,特別是與前軸401的主要支承點之一、即靠近自行車中線面的軸承205的安裝位置較為接近,故能大大緩解前軸201及其軸承的強度要求。
[0124]另外,優選所述偏距d被設定使得在所述隔套(405、206)的外圍處安裝所述中心制動方式的制動器(羅拉剎車器等)時,該制動器處于輪輞中心面或其附近,此時,能使制動器的制動性能更佳。
[0125]以上說明了將本發明的集成底架、前叉、傳動系統、中軸組件、后軸組件、前軸組件、輪轂適用于以曲柄旋轉產生中軸的驅動力的自行車的實施例,但這些部件的結構及其連接關系也可以適用于以電機或發動機產生中軸的驅動力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等兩輪車。
[0126]以上參照上述各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各實施方式,將各實施方式的構成適當組合或置換后的方案,也包含在本發明范圍內。另外,還可以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適當重組各實施方式中的組合和處理順序,或者對各實施方式施加各種設計變更等變形,被施加了這樣的變形的實施方式也可能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0127]本發明雖然已詳細描述了各種概念,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對于那些概念的各種修改和替代在本發明公開的整體教導的精神下是可以實現的。本領域技術人員運用普通技術就能夠在無需過度試驗的情況下實現在權利要求書中所闡明的本發明。可以理解的是,所公開的特定概念僅僅是說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圍來決定。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兩輪車或三輪車的輪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輪軸, 在所述輪軸上,按從所述輪軸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順序沿所述輪軸的軸向排布的第一軸承、第二軸承、法蘭盤,以及 從所述輪軸的所述另一端安裝于所述法蘭盤的輪轂; 其中,所述第一軸承和所述第二軸承用于支承所述輪軸,是在將本輪組安裝于所述兩輪車或三輪車時,被固定于所述兩輪車或三輪車的輪叉的部件; 所述輪轂包括: 用于安裝輪胎的輪輞, 位于輪轂的中心部位、用于將該輪轂安裝到輪軸上的輪盤,以及 連接在所述輪輞和所述輪盤之間、用于支承輪輞的輪輻; 所述輪輞的中心面與所述輪盤的用于安裝到輪軸上的安裝面間存在正的偏距。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輪轂的偏距被設定使得所述輪轂的輪輞中心面與所述輪軸的相交點處于所述輪軸的軸向的中心或其附近。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軸承和所述第二軸承同處于所述輪轂的輪輞中心面的一側。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軸承被安裝在所述輪軸上的與所述輪輞中心面對應或接近的位置。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輪軸上,所述第一軸承和所述第二軸承之間設有用于將該兩軸承分隔開第一預定距離的第一軸肩; 在所述輪軸上,所述法蘭盤與所述第二軸承之間設有用于將二者分隔開第二預定距離的第二軸肩。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軸承與所述法蘭盤間的所述第二預定距離被設計使得能夠在該位置安裝中心制動方式的制動器。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中心制動方式的制動器,在所述第二軸承與所述法蘭盤間的所述第二軸肩的外圍配置有羅拉剎車器; 所述法蘭盤在其與所述羅拉剎車器相對的部位形成有與所述羅拉剎車器配合使用的牙盤。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距被設定使得所述制動器處于所述輪輞的中心面或其附近。9.一種兩輪車或三輪車,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如權利要求1至7的任一項所述的輪組。10.一種兩輪車或三輪車用的輪轂,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安裝輪胎的輪輞, 位于輪轂的中心部位、用于將該輪轂安裝到輪軸上的輪盤,以及連接在所述輪輞和所述輪盤之間、用于支承輪輞的輪輻;所述輪輞的中心面與所述輪盤的用于安裝到輪軸上的安裝面間存在正的偏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兩輪車、三輪車及其輪轂、輪組。輪組包括:輪軸;在輪軸上,按從輪軸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順序沿輪軸的軸向排布的第一軸承、第二軸承、法蘭盤;以及從輪軸的另一端安裝于法蘭盤的輪轂。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用于支承前軸,是在將本輪組安裝于兩輪車或三輪車時,被固定于兩輪車或三輪車的輪叉的部件。輪轂包括:用于安裝輪胎的輪輞;位于輪轂的中心部位、用于將該輪轂安裝到輪軸上的輪盤;以及連接在輪輞和輪盤之間、用于支承輪輞的輪輻。輪輞的中心面與輪盤的用于安裝到輪軸上的安裝面間存在正的偏距。
【IPC分類】B62M17/00, B60B3/00
【公開號】CN205186465
【申請號】CN201520765228
【發明人】王超, 胡瑋煒
【申請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