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手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穿戴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手環。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等智能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近年來,和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的智能穿戴設備逐漸流行起來。
[0003]現階段的智能穿戴設備可用于與智能手機等設備無線連接,獲取后臺智能設備的支持,獨立或協作為使用者提供以下服務:日志提醒、睡眠信息、鍛煉信息和心率信息等的檢測和保存等,由于眾多功能的集成,使得穿戴設備具有耗電量大導致的頻繁充電的缺點,這嚴重地影響了用戶的體驗,為了節省電能,在穿戴設備不工作時通過電源鍵使其休眠,但是,用戶需要經常用到穿戴設備,這就需要頻繁地喚醒穿戴設備,這容易損壞電源按鍵。
[0004]因而,如何方便地切換智能穿戴設備的狀態,使其能夠節省電能,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手環,可以方便地切換智能穿戴設備的狀態,使其能夠節省電能。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智能手環,包括:
[0008]手環本體;
[0009]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檢測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的第一傳感器;
[0010]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檢測手腕運動的角速度的陀螺儀;
[0011]與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陀螺儀連接,接收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的信息和所述陀螺儀檢測的信息,并根據預設判定信息判斷是否切換智能手環狀態的控制器;
[0012]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的充電電池。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傳感器包括:
[0014]向所述手環本體的外界輸出紅外光線的紅外發射二極管;
[0015]接收由所述手環本體的外界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線的紅外接收器;
[0016]控制所述紅外發射二極管發射紅外光線,并根據所述紅外接收器的輸出信息判斷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的第一控制器。
[0017]優選地,所述紅外接收器包括:
[0018]在接收到不小于預設光強閾值的所述紅外光線時,輸出低電平的第一紅外子單元;
[0019]在接收到小于預設光強閾值的所述紅外光線時,輸出高電平的第二紅外子單元。
[0020]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
[0021]在檢測到所述第一紅外子單元輸出低電平時,判斷所述智能手環被穿戴的第一判決器;
[0022]在檢測到所述第二紅外子單元輸出高電平時,判斷所述智能手環未被穿戴的第二判決器。
[0023]優選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0024]存儲當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到智能手環被穿戴的信息,且所述陀螺儀檢測到的角速度超過預設閾值時,判定切換智能手環狀態的判定信息的存儲器。
[0025]優選地,還包括:控制所述充電電池供電的電容感應開關。
[0026]優選地,所述電容感應開關包括:
[0027]感應用戶手指觸碰的感應電極;
[0028]與所述感應電極連接的參考電容和感應電容,所述感應電容背離所述感應電極的一端接地;
[0029]向所述參考電容和感應電容重復充放電,并記錄達到飽和狀態時的充放電次數的第二控制器。
[0030]優選地,還包括:顯示智能手環信息的顯示器。
[0031]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充電電池連接的充電接口。
[0032]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003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環,包括:手環本體;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檢測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的第一傳感器;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檢測手腕運動的角速度的陀螺儀;接收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的信息和所述陀螺儀檢測的信息,并根據預設判定信息判斷是否切換智能手環狀態的控制器;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的充電電池。通過第一傳感器來檢測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陀螺儀來檢測用戶運動的角速度,根據上述兩個檢測信息和預設的判定條件,控制器直接來切換智能手環的狀態,即由工作狀態切換為休眠狀態或由休眠狀態切換為工作狀態,從而避免了通過按鍵等手段來切換智能手環的狀態,方便了用戶的操作,使得用戶在不需要使用智能手環時方便地切換到休眠狀態,從而節省電能。
【附圖說明】
[003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智能手環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智能手環的第一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環的電容感應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智能手環,可以方便地切換智能穿戴設備的狀態,使其能夠節省電能。
[003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40]在以下描述中闡述了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0041]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智能手環的結構示意圖。
[004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智能手環,包括:手環本體100,手環本體100優選由塑料和金屬材質向結合制成;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100內,檢測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的第一傳感器105;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100內,檢測手腕運動的角速度的陀螺儀107;接收所述第一傳感器105檢測的信息和所述陀螺儀107檢測的信息,并根據預設判定信息判斷是否切換智能手環狀態的控制器102;內置于所述手環本體內的充電電池104,充電電池優選為可重復充電的鋰電池,優選還包括:與所述充電電池104連接的充電接口 1I,進一步地優選充電接口 101為微型USB接口。
[004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02包括:存儲當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到智能手環被穿戴的信息,且所述陀螺儀檢測到的角速度超過預設閾值時,判定切換智能手環狀態的判定信息的存儲器。也就是說,所謂的預設判定信息指的是:當檢測到智能手環被穿戴后,且陀螺儀檢測到的運動角速度大于預設閾值時,判定切換智能手環的狀態。智能手環的狀態在此處指的是工作狀態和休眠狀態。
[0044]其中,圖1中標示的XYZ坐標系,是以智能手環的中心點為原點0,并以垂直于手環本體的任意方向建立OXY坐標系,Z軸即智能手環的中心線;智能手環的穿戴也是沿著Z軸穿戴上的。智能手環的逆時針旋轉運動方向108是指智能手環沿著Z軸被穿戴上手臂后,以OZ軸為旋轉軸,逆時針旋轉;智能手環順時針旋轉運動方向109是指智能手環沿著Z軸被穿戴上手臂后,以OZ軸為旋轉軸,順時針旋轉。
[0045]陀螺儀107是一種用于檢測手腕運動的角速度的傳感器。假定當智能手環沿著OZ軸被穿戴到手臂上后,按圖1所示的逆時針旋轉運動的角速度為Q1,按順時針旋轉運動的角速度為《2。
[0046]通常情況下,人的手臂在日常活動中的角速度一般都小于5弧度/秒,在本實施方式中,當智能手環被穿戴后,通過陀螺儀107實時監測手臂的旋轉角速度,若在500ms內,瞬間檢測出足下式(I)和(2),則判定該手勢為手腕的快速抖動動作。
[0047]ωι>10--------------------------------(I);
[0048]ω2>10--------------------------------(2)。
[0049]其中,若智能手環處于休眠狀態,則手腕的快速抖動動作被識別后,手環會立刻被喚醒;若手環處于工作狀態,手腕的快速抖動動作被識別后,手環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
[0050]通過第一傳感器來檢測智能手環是否被穿戴,陀螺儀來檢測用戶運動的角速度,根據上述兩個檢測信息和預設的判定條件,控制器直接來切換智能手環的狀態,即由工作狀態切換為休眠狀態或由休眠狀態切換為工作狀態,從而避免了通過按鍵等手段來切換智能手環的狀態,方便了用戶的操作,使得用戶在不需要使用智能手環時方便地切換到休眠狀態,從而節省電能。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