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整流側設置有: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電壓測點Uacpl,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電流測點Iacp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電壓測點Uacs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電流測點Iacsl,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p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sl,上橋臂電流測點Ibpl,下橋臂電流測點Ibnl,正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pl,負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nl。
[0026]逆變側設置有:第二聯接變網側電壓測點Uacp2,第二聯接變網側電流測點Iacp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電壓測點Uacs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電流測點Iacs2,第二聯接變壓器網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p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s2,上橋臂電流測點Ibp2,下橋臂電流測點Ibn2,正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p2,負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n2。
[0027]此外,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中的直流連接母線優化后的測點包括:正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負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n,整流側和逆變側共用這兩個測點。
[0028]基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方案,取消整流側和逆變側的聯接變壓器與橋臂電抗之間的電流測點Ivcl和Ivc2測點后,可使用聯接變壓器閥側套管電流測點完成聯接變壓器與橋臂電抗之間區域的差動、過流等保護配置。
[0029 ]圖3示出了一個實施例中采用本實用新型主回路測點結構的僅整流側STATCOM運行示意圖。如圖3所示,閉合隔離開關Q11、Q12,分開隔離開關Q21、Q22后,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和I dn均被接入整流側,滿足整流側STATCOM運行時的監視、控制及保護功能的測點需求。
[0030]圖4示出了一個實施例中采用本實用新型主回路測點結構的僅逆變側STATCOM運行示意圖。如圖4所示,閉合隔離開關Q21、Q22,分開隔離開關Q11、Q12后,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和I dn均被接入逆變側,滿足逆變側STATCOM運行時的監視、控制及保護功能的測點需求。
[0031 ]圖5示出了一個實施例中采用本實用新型主回路測點結構的雙側同時STATCOM運行示意圖。如圖5所示,閉合隔離開關Q11、Q22,分開隔離開關Q12、Q21后,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被接入整流側,Idn被接入逆變側,由于STATCOM正常運行時,無直流電流,極端情況下即使發生整流側負極或逆變側正極接地故障時,聯接變壓器閥側中性點過流保護及直流母線電壓相關保護均可正確動作,因此也可滿足監視、控制及保護功能的測點需求。
[0032]基于如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可以達到如下技術效果:簡化了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的主回路結構,優化了測點配置,通過直流母線隔離刀閘的操作,不僅可以靈活運行在雙端功率傳輸模式,還可以實現兩側獨立的STATCOM模式,節約了投資,具有很好的推廣及應用價值。
[0033]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3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側和逆變側,所述整流側和所述逆變側通過直流連接母線連接,所述直流連接母線上設置正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和負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n,所述整流側和所述逆變側共用這兩個測占.V , 所述整流側包括依序連接的第一聯接變壓器、充電電阻及旁路刀閘Q1、第一橋臂電抗、第一換流器、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11、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12,所述逆變側包括依序連接的第二聯接變壓器、充電電阻及旁路刀閘Q2、第二橋臂電抗、第二換流器、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21、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側的第一聯接變壓器和所述逆變側的第二聯接變壓器均采用YNYnO接線型式,其中第一聯接變壓器和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采用電阻接地,用于為柔直背靠背單元提供地點位參考點。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側設置有測點: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電壓測點Uacpl,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電流測點Iacp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電壓測點Uacs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電流測點Iacsl,第一聯接變壓器網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pl,第一聯接變壓器閥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sl,上橋臂電流測點Ibpl,下橋臂電流測點Ibnl,正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pl,負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nl 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逆變側設置有測點:第二聯接變壓器網側電壓測點Uacp2,第二聯接變壓器網側電流測點Iacp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電壓測點Uacs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電流測點Iacs2,第二聯接變壓器網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p2,第二聯接變壓器閥側中性點電流測點IdGs2,上橋臂電流測點Ibp2,下橋臂電流測點Ibn2,正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p2,負極直流母線電壓測點Udn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側的第一聯接變壓器與所述第一橋臂電抗之間未設電流測點,且所述逆變側的第二聯接變壓器與所述第二橋臂電抗之間未設電流測點。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整流側單端STATCOM運行,所述逆變側停運時,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11和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12處于閉合狀態,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21和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22處于分開狀態;當所述逆變側單端STATCOM運行,所述整流側停運時,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21和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22處于閉合狀態,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ll和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12處于分開狀態;當雙側同時STATCOM運行,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ll和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22處于閉合狀態,負極直流母線刀閘Ql 2和正極直流母線刀閘Q21處于分開狀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柔性直流背靠背輸電系統主回路測點配置結構,包括整流側和逆變側,所述整流側和所述逆變側通過直流連接母線連接,所述直流連接母線上設置正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p和負極直流母線電流測點Idn,所述整流側和所述逆變側共用這兩個測點。這樣,簡優化了測點配置,通過直流母線隔離刀閘的操作,節約了投資。
【IPC分類】H02J3/36, H02J3/18
【公開號】CN205304262
【申請號】
【發明人】劉濤, 黃偉煌, 李婧靚, 尋斌斌, 李明, 李巖, 黃瑩, 黎小林
【申請人】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技術研究中心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