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攪拌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溶劑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溶劑攪拌釜,包括用于承裝各組分的釜體,釜體內設置有攪拌軸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攪拌軸的長度方向與釜體的長度方向平行,攪拌軸上設置有第一、第二螺旋葉片,第一、第二螺旋葉片沿著攪拌軸長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葉片的螺旋直徑大于第二螺旋葉片的螺旋直徑,第一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第二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相反。驅動機構驅動第一、第二螺旋葉片轉動,而且第一、第二螺旋葉片旋轉方向相反而且直徑各異,從而將釜體內的液體充分的混合攪拌起來,反向旋轉設置的兩螺旋葉片使得溶劑上下方向往復竄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夠提高溶劑的混合均勻度,進而確保溶劑的理化特性。
【專利說明】
溶劑攪拌釜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溶劑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溶劑攪拌釜。
【背景技術】
[0002]對于一些高分子溶劑來說,溶劑各組分的混合的均勻度對溶劑的理化指標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現有的溶劑的混合大多是通過攪拌釜進行混合攪拌的,攪拌釜上設置有進料口,溶劑的各個組分由攪拌釜的投料口投入,在攪拌釜上設置攪拌軸,攪拌軸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驅動攪拌軸轉動,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攪拌葉片呈螺旋狀布置,攪拌軸在轉動的過程中,從而驅動攪拌釜內的各組份的液流流動,在攪拌釜的上下方向及周向方向竄動,從而充分的混合各組分,雖然上述的攪拌釜能夠實施對各組分的初步混合,但是組分之間的混合均勻度不高,而當粉狀組分混合時,混合效果就更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合均勻度高的溶劑混合攪拌裝置。
[0004]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溶劑攪拌釜,包括用于承裝各組分的釜體,釜體內設置有攪拌軸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攪拌軸的長度方向與釜體的長度方向平行,攪拌軸上設置有第一、第二螺旋葉片,第一、第二螺旋葉片沿著攪拌軸長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葉片的螺旋直徑大于第二螺旋葉片的螺旋直徑,第一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第二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5]本實用新型還存在以下技術特征:
[0006]所述攪拌軸的軸端設置有旋轉葉片,旋轉葉片外罩設有混合罩,所述混合罩的一端設置有入口,混合罩的另一端設置有出口,驅動機構驅動旋轉葉片位于混合罩內轉動。
[0007]所述旋轉葉片呈板片狀結構,旋轉葉片的板面與攪拌軸軸長方向平行,旋轉葉片沿著攪拌軸軸端的周向方向設置多個。
[0008]所述混合罩呈管狀結構,混合罩內設置有隔板將混合罩分成第一、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所在的混合罩的外壁設置有通孔構成入口,所述第二腔室所在的混合罩的外壁設置有用孔構成出口,所述旋轉葉片位于第二腔室內,隔板設置有連通第一、第二腔室的開
□O
[0009]所述攪拌軸的桿身穿過開口且向上延伸,攪拌軸的上端與第一電機的驅動軸轉動,第一電機的殼體固定在釜體的外壁上。
[0010]混合罩的第一腔室內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內圈與攪拌軸固連,所述軸承的外圈與混合罩固連,混合罩的上端與釜體構成轉動配合,混合罩的一端與第二電機的轉軸連接,第二電機的殼體固定在釜體的外壁上。
[0011 ]入口為矩形且沿著混合罩周向設置多個,出口為條形孔狀且沿著混合罩的周向設置多個。
[0012]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將待混合的組分倒入釜體內,驅動機構驅動第一、第二螺旋葉片轉動,而且第一、第二螺旋葉片旋轉方向相反而且直徑各異,從而將釜體內的液體充分的混合攪拌起來,反向旋轉設置的兩螺旋葉片使得溶劑上下方向往復竄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夠提高溶劑的混合均勻度,進而確保溶劑的理化特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溶劑攪拌釜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溶劑攪拌釜中混合罩的剖切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照圖1和圖2,對本溶劑攪拌釜的結構特征詳述如下:
[0016]溶劑攪拌釜,包括用于承裝各組分的釜體10,釜體10內設置有攪拌軸20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攪拌軸20的長度方向與釜體10的長度方向平行,攪拌軸20上設置有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沿著攪拌軸20長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葉片21的螺旋直徑大于第二螺旋葉片22的螺旋直徑,第一螺旋葉片21的螺旋方向與第二螺旋葉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7]將待混合的組分倒入釜體10內,驅動機構驅動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轉動,而且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旋轉方向相反而且直徑各異,從而將釜體10內的液體充分的混合攪拌起來,反向旋轉設置的兩螺旋葉片使得溶劑上下方向往復竄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夠提高溶劑的混合均勻度,進而確保溶劑的理化特性。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攪拌軸20的軸端設置有旋轉葉片30,旋轉葉片30外罩設有混合罩40,所述混合罩40的一端設置有入口 41,混合罩40的另一端設置有出口42,驅動機構驅動旋轉葉片30位于混合罩40內轉動。驅動機構驅動旋轉葉片30轉動,初步混合的組分由混合罩40的入口 41進入,從而使得各組分位于混合罩40內進一步充分的攪拌,并由混合罩40的出口 42導出,混合罩40的入口 41與出口 42使得釜體10內的溶劑始終處在攪拌混合的狀態。
[0019]所述旋轉葉片30呈板片狀結構,旋轉葉片30的板面與攪拌軸20軸長方向平行,旋轉葉片30沿著攪拌軸20軸端的周向方向設置多個。攪拌軸20在轉動的過程中,從而產生較大的旋轉動能,混合罩40的腔室內形成較大的真空度,從而使得溶液組分由入口 41順利進入,并位于混合罩40內充分混合,并由出口 42排除。
[°02°]所述混合罩40呈管狀結構,混合罩40內設置有隔板43將混合罩40分成第一、第二腔室44、45,所述第一腔室44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設置有通孔構成入口 41,所述第二腔室45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設置有用孔構成出口42,所述旋轉葉片30位于第二腔室45內,隔板43設置有連通第一、第二腔室44、45的開口 431。旋轉葉片30位于第二腔室45內旋轉,從而形成較強的旋轉動能并使得第一腔室44形成真空度,溶液從第一腔室44的通孔,也就是入口 41進入,并由開口 431進入第二腔室45,從而位于第二腔室內45充分的攪拌混合,并由第二腔室上設置的出口 42排出。
[0021]所述攪拌軸20的桿身穿過開口 431且向上延伸,攪拌軸20的上端與第一電機50的驅動軸轉動,第一電機50的殼體固定在釜體10的外壁上。
[0022]混合罩40的第一腔室44內設置有軸承60,所述軸承60的內圈與攪拌軸30固連,所述軸承60的外圈與混合罩40固連,混合罩40的上端與釜體1構成轉動配合,混合罩40的一端與第二電機70的轉軸連接,第二電機70的殼體固定在釜體10的外壁上。第二電機70轉動的過程中,從而使得混合罩40外的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旋轉,并處在旋轉溶劑的狀態。
[0023]入口 41為矩形且沿著混合罩40周向設置多個,出口 42為條形孔狀且沿著混合罩40的周向設置多個。結合圖1所示,多個條形孔構成的出口 42形成網狀結構,從而將混合的溶劑排出混合罩40。
[0024]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5]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裝各組分的釜體(10),釜體(10)內設置有攪拌軸(20)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攪拌軸(20)的長度方向與釜體(10)的長度方向平行,攪拌軸(20)上設置有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葉片(21、22)沿著攪拌軸(20)長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葉片(21)的螺旋直徑大于第二螺旋葉片(22)的螺旋直徑,第一螺旋葉片(21)的螺旋方向與第二螺旋葉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20)的軸端設置有旋轉葉片(30),旋轉葉片(30)外罩設有混合罩(40),所述混合罩(40)的一端設置有入口(41),混合罩(40)的另一端設置有出口( 42),驅動機構驅動旋轉葉片(30)位于混合罩(40)內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葉片(30)呈板片狀結構,旋轉葉片(30)的板面與攪拌軸(20)軸長方向平行,旋轉葉片(30)沿著攪拌軸(20)軸端的周向方向設置多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罩(40)呈管狀結構,混合罩(40)內設置有隔板(43)將混合罩(40)分成第一、第二腔室(44、45),所述第一腔室(44)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設置有通孔構成入口(41),所述第二腔室(45)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設置有用孔構成出口(42),所述旋轉葉片(30)位于第二腔室(45)內,隔板(43)設置有連通第一、第二腔室(44、45)的開口(431)。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20)的桿身穿過開口(431)且向上延伸,攪拌軸(20)的上端與第一電機(50)的驅動軸轉動,第一電機(50)的殼體固定在釜體(10)的外壁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混合罩(40)的第一腔室(44)內設置有軸承(60),所述軸承(60)的內圈與攪拌軸(30)固連,所述軸承(60)的外圈與混合罩(40)固連,混合罩(40)的上端與釜體(10)構成轉動配合,混合罩(40)的一端與第二電機(70)的轉軸連接,第二電機(70)的殼體固定在釜體(1)的外壁上。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溶劑攪拌釜,其特征在于:入口(41)為矩形且沿著混合罩(40)周向設置多個,出口(42)為條形孔狀且沿著混合罩(40)的周向設置多個。
【文檔編號】B01F7/22GK205659624SQ20162041874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0日
【發明人】王鵬, 徐曉峰, 查長禮, 唐飛
【申請人】安慶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