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Mc大棚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大棚,特別是涉及一種塑料大棚MC骨架。
目前全國廣大農村所使用塑料大棚的骨架的大都是用鋼筋經彎曲焊接而成。有些地方也用木棒和竹桿搭成。最大缺點造價高,壽命短,由于鋼筋的生銹和竹結構的不平整造成塑料棚膜容易破損。同時這兩種大棚的承重性都不夠理想,若過冬天下雨下雪的天氣,大棚上草簾子受潮后重量加大,積雪增厚時,大棚容易倒塌。
冬季最易刮五六級大風。此時棚膜在大風的吹動下,一上一下扇動,若遇鋼筋生銹或木竹棚架上節巴,很容易將棚膜刺破,孔有小變大,最后將大棚撕裂,而將棚膜吹跑。使整個大棚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強度高而質輕。表面光滑而不生銹的,經久耐用的造價低廉的MC大棚骨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主要包括一骨架,其特征在于在設置骨架上設立直徑為φ90mm,壁厚為6-10mm空心無機玻璃鋼管。此薄壁管是按形狀鑄造而成。
所述的MC管即是以氧化鎂和氯化鎂為基料的無機玻璃鋼。
所述的MC玻璃鋼不怕腐蝕,壽命長可達20年以上。
所述的MC玻璃鋼管骨架可建成高為2.5-4m,寬度為5-11m,長為50-100m,左右的大棚架。每根骨架可載重100kg。
所述的MC玻璃鋼管的大棚骨架能承受的溫度的變化是-30℃-35℃。
所述的MC大棚有冬暖棚和春棚兩種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和鋼筋大棚相比有以下優點1、鋼筋骨架大棚需要除銹和刷漆。而MC骨架大棚無需要維護。
2、鋼筋骨架大棚有熱脹冷縮現象,而MC骨架大棚不受溫度影響。
3、鋼筋骨架大棚由于棚內潮濕骨架容易腐蝕,而MC骨架抗腐蝕壽命可達20年以上。
4、鋼筋骨架大棚是焊接而成,而MC骨架大棚可做成組裝結構,省工省力,大受農民的歡迎。
5、鋼筋骨架大棚焊接組裝后還需要刷漆,而MC骨架大棚無須刷油漆,合乎環保要求。
6、鋼筋骨架大棚使用的鋼筋表面粗糙,容易造成對大棚蓋膜的破損,而MC骨架表面光潔度好,不會傷害大棚蓋膜,使大棚蓋膜使用壽命延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冬暖大棚。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春暖大棚。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MC剖視圖。
附圖件號表示1、磚墻 2、泥土 3、上磚墻4、骨架上支點5、上水泥蹬 6、草簾7、骨架 8、橫梁 9、螺母10、鐵板 11、卡卷 12、塑料薄膜13、骨架下支點 14、下水泥蹬 15、大棚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的產品的整體結構及組成形式。包括一個橫梁8和骨架7組成。主要以氧化鎂,氯化鎂為主要基料加改性劑和玻璃布在模型中制成所需要形狀及尺寸大小所需骨架。
在圖1中磚墻1砌成空心墻中間可填泥土2為保溫和支撐大棚15及草簾6,骨架7有上支點4和水泥蹬5支撐著。骨架7下面橫梁8支撐住,用卡卷11和鐵板10將骨架7和橫梁8卡住,最后用螺母9捻緊,使之成為一起。在骨架7的下支點13有下水泥蹬14支撐住。在整個大棚骨架7組裝好后,可將塑料膜蓋在最上面,整個大棚完工后溫度可達8-30℃。
在圖2中整個大棚15是用骨架7的支點13支撐在水泥蹬14上,骨架7中間有橫梁8支撐骨架9和橫梁8之間用卡卷11鐵板10螺母9鎖住,使之成為一起。最后可將塑料膜12復蓋在棚架7上,整個大棚15既美觀,又經濟,經久耐用,不腐蝕,不傷害塑料薄膜,使大棚壽命延長,拆裝方便,造價低廉。可使用20年是農民最理想的大棚骨架,值得推廣。
權利要求1.一種MC大棚骨架,它主要包括橫梁及骨架,其特征在于在設置的骨架上設立的直徑為φ90mm,壁厚為6-10mm空心無機玻璃鋼管,此薄壁管是按形狀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MC大棚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MC玻璃鋼管即是以氧化鎂和氯化鎂為基料的無機玻璃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MC大棚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MC玻璃鋼不怕腐蝕,壽命長達20年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MC大棚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MC玻璃鋼管骨架可建成高為2.5-4m,寬為5-11m,長50至100m左右的大棚骨架,每根骨架可載重100公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MC大棚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MC玻璃鋼大棚骨架能承受的溫度是-30℃-3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MC大棚骨架,其特征是所述的MC大棚有冬暖棚和春棚兩種結構形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大棚,特別是涉及一種塑料大棚MC骨架。這種骨架強度高而質輕,表面光滑而不生銹,經久耐用造價低廉的MC大棚骨架。這種MC骨架是用氧化鎂氯化鎂為主要基料添加改性劑和玻璃布,按模型尺寸大小制成。直徑為Φ90mm,壁厚為6—10mm空心薄壁,無機玻璃鋼管。此管耐潮濕,不怕腐蝕,壽命長達20年。它能經受各種溫度變化可達-30℃—35℃。沒有熱脹冷縮現象,表面光潔度高。可做成組裝件,使用方便是農民最理想的大棚骨架。
文檔編號A01G9/14GK2455062SQ01200
公開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5日
發明者芮賢海 申請人:芮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