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用抓魚套的構造改良,在提供使用時方便手部穿套及更可同時保護手部被魚鰭刺刺傷外,其通過護套表面的網體將魚卡摯住,防止魚滑脫等多項具實用性的功效。
一般在釣魚場上,如釣到魚時釣魚者會將魚放置于地上后,為了將魚鉤從魚嘴巴中取出,首先釣魚者會用毛巾A將魚B包裹住以防止魚B跳動而逃脫(如
圖1A所示),之后,用一只手將魚按住而另一只手將魚鉤拔出,然而,在將魚鉤取出過程中,往往在釣魚者用毛巾A將魚B包裹住時,因為毛巾A本身為較薄及加上魚B跳動的關系,所以在將魚B包裹時手部很容易會被魚鰭所刺傷,除會產生疼痛外,被魚鰭刺傷的傷口在細菌的感染下往往不具安全性,況且,用毛巾A也不容易將魚包裹住,而一般毛巾A的長度及大小是固定的,如使用在體積較大的魚身上根本不適用;所以,如
圖1B所示,釣魚者皆使用一種可防止手部被刺傷的套體C,該套體C本身材質為橡膠所制成,因此,可防止在抓魚B時被魚鰭所刺傷,但最主要在內、外表面分別形成有突起的數凸粒C1,其通過該數凸粒C1的摩擦力可確實將魚B抓住,以防止魚滑脫,但是,當魚從水里被釣起時魚表面整個是濕濕的,由于套體C本身材質為橡膠的關系,所以雖可保護手部防止被魚鰭所刺傷,但是當橡膠材質碰到水時同樣會產生滑滑的狀態,因此,并無法確實地將魚抓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方便的釣魚用抓魚套的構造改良。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設計一種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該護套形狀呈手部輪廓,并于護套正、反表面縫制有一網體。
所述護套由塑(橡)膠、皮革及厚布等材質制成。
所述護套為一片狀,在前端縫合有一網體。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設計,其具以下優點1、方便且輕松套置該護套之外觀形狀依照人體手部外形輪廓制成,因此,可以迅速地將手部套置于護套內,且在完成套置后可直接將魚抓取防止滑脫。
2、可防止刺傷由上所述,該護套可由塑(橡)膠、皮革及厚布等材質所制成,因此在抓魚時不會被魚的魚鰭所刺傷,不像用毛巾會被魚鰭所刺傷而感染病菌。
3、具防滑作用該護套表面的網體主要提供將魚鱗或魚鰭卡摯住,以防止魚滑脫,如此一來,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量將魚包裹起來。
4、可雙面使用該護套在正、反面都縫制有布滿整個表面的網體,因此,該護套可提供左、右手互換的使用,使釣魚者有更方便的選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A為已有的實施例圖
圖1B為另一已有的實施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狀態的前視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狀態的后視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狀態的實施例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狀態的俯視圖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使用在將魚釣起后,可提供安全且快速地將魚鉤拔出等多項功能的實用性創作,該護套1可由塑(橡)膠、皮革及厚布等材質所制成,而形狀呈手部輪廓,并于護套1正、反表面縫制有一網體11,該網體11供魚2表面的魚鱗21或魚鰭22卡摯,而內部所形成的中空狀態提供手部套置,使其手部在套置于護套1之內部后,再將魚2直接抓住于護套1的表面同時,其通過護套1表面的網體11,可將魚2的魚鱗21或魚鰭22卡摯于網體11(如圖5B所示),此魚便可固定在護套1內(如圖3所示)。
如圖4A、圖4B所示,該護套1另可制作成片方形的片狀,在正面同樣縫制有一網體11,而反面車縫有數呈傾斜狀的支撐條12,而該支撐條12提供將手指伸入其內,使護套1能固定在手上,且方向可隨意旋轉使用,使其將魚2包裹在護套1的正面時,其通過表面的網體11使魚2的魚鱗21或魚鰭22能卡摯住,(如圖5A、圖5B所示),讓魚2固定在護套1內,以防止魚滑脫,使可安全且快速地將魚鉤取出,使其達到使用上具輕松且方便供手部穿套及保護手部被魚鰭刺傷外,其通過將魚卡摯住在護套上,可防止魚滑脫及快速地將魚鉤拔出等具安全性及實用性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其特征在于該護套形狀呈手部輪廓,并于護套正、反表面縫制有一網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護套由塑(橡)膠、皮革及厚布等材質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護套為一片狀,在前端縫合有一網體。
專利摘要一種釣魚用抓魚護套的構造改良,該護套正、反表面縫制有一網體,該網體提供魚鱗或魚鰭卡摯防止滑脫,使其在將手部套置于護套之內部后,除提供在抓取魚時不易脫落外,同時可通過表面的網體將魚的魚鱗或魚鰭卡摯住,再者,該護套更具有防止手部被魚鰭刺傷等作用,使其達到使用上具輕松方便供手部穿套及保護手部被魚鰭刺傷外,其通過將魚卡摯住在護套上,可防止魚滑脫及快速地將魚鉤拔出。
文檔編號A01K97/00GK2469697SQ0120
公開日2002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21日
發明者林金約 申請人:林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