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中整地和中耕機具上的作業機構,主要適于小型鏵式三鏵犁和五鏵犁上配套使用。
背景技術:
目前,小型鏵式三鏵犁和五鏵犁,其犁鏵總成在機架上均是采用U型卡等機械方式將其固定裝配定位,犁鏵間的間距在行走作業中是固定不變的,即不可調整;當調整機具上犁鏵間距時,必須停止運動和作業,把機具升起,方能進行間距的調整變化,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當中間犁鏵對正中心壟后,經常需要在行走作業的同時不斷調整配置在中心犁鏵側部機架上的犁鏵與中心犁鏵之間的間距,以保證作業質量和效率,顯然直接將犁鏵固定裝配在機架上的結構設計,使機具使用性能和作業適應能力大幅度降低,作業效率不高,質量不易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設計提供一種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實現小型鏵式犁在完成破壟作業、中耕除草作業或培土作業時,可在行走同時根據壟距尺寸的變化隨時方便的調整鏵式犁犁鏵間距,達到保證作業質量、提高作業效率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絲杠支架鉸連在機架上,前連接板固定在機架上;套裝著絲母的絲杠可轉動的安裝在絲杠支架上,其前端通過萬向節與手搖柄連接;左、右浮動板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前連接板和后連接板鉸接,構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主拉桿兩端分別與絲母和前連接板鉸連;副拉桿一端頭與主拉桿固接,另一端鉸連在后連接板上,至此構成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小型三鏵或五鏵鏵式犁在作業行走中同步的犁鏵間距調整,具有結構簡單、調整使用方便、作業質量好、作業效率高的特點。
附圖是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1、手搖柄、2、萬向節、3、絲杠、4、絲杠支架、5、絲母、6、副拉桿、7、犁鏵總成、8、后連接板、9、右浮動板、10、左浮動板、11、前連接板、12、主拉桿、13、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包括機架13、犁鏵總成7,絲杠支架4可擺動的鉸連在機架13上,前連接板11固裝在機架13上;套裝著絲母5的絲杠3可轉動的安裝在絲杠支架4上,其前端通過萬向節2與手搖柄1連接;右浮動板9和左浮動板10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前連接板11和后連接板8鉸接,構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主拉桿12兩端分別與絲母5和前連接板11鉸連;副拉桿6一端頭與主拉桿12固接,其另一端鉸連在后連接板8上。
拖拉機牽引鏵式犁向前方運動并作業,進行犁鏵間距在機架上的調正時,駕駛員用手搖轉手搖柄1,通過萬向節2帶動絲杠3在絲杠支架4上轉動,迫使絲母5沿絲杠3軸上向前或向后移動,拉動主拉桿12、副拉桿6及后連接板8向左或向右方平移,完成犁鏵總成7相對于機架13位置變化,實現機架13上犁鏵總成間距的調節,以適應作業需要;同時,絲杠支架4繞與機架13的鉸連點擺向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包括機架(13)、犁鏵總成(7),其特征在于絲杠支架(4)可擺動的鉸連在機架(13)上,前連接板(11)固裝在機架(13)上;套裝著絲母(5)的絲杠(3)可轉動的安裝在絲杠支架(4)上,其前端通過萬向節(2)與手搖柄(1)連接;右浮動板(9)和左浮動板(10)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前連接板(11)和后連接板(8)鉸接,構成平行四連桿機構;主拉桿(12)兩端分別與絲母(5)和前連接板(11)鉸連;副拉桿(6)一端頭與主拉桿(12)固接,其另一端鉸連在后連接板(8)上。
專利摘要鏵式犁犁鏵間距行走可調裝置屬于農業機械上的作業機構,在機架上分別鉸裝絲杠支架和固裝前連接板,套裝絲母的絲杠安裝在絲杠支架上,通過萬向節與手搖柄連接;左、右浮動板與前、后連接板鉸連;主拉桿與絲母和前連接板鉸連;副拉桿與主拉桿固接,與后連接板鉸連;本可調裝置實現了小型三鏵或五鏵鏵式犁在作業行走中同步的犁鏵間距調整,具有結構簡單、調整方便、作業質量好、作業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B15/20GK2629397SQ03260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5日
發明者劉福宏 申請人:劉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