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的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該施肥培土機包括機架和前后依次設置的破土機構、施肥機構以及培土機構,所述破土機構包括設置于施肥培土機前部的第一圓盤耙和第二圓盤耙。即用圓盤耙代替傳統的三角形開溝犁進行破土,可將雜亂無章的蔗葉及遺留的甘蔗秸稈斬斷,有效解決甘蔗葉堆積的問題;同時,將中耕培土施肥與蔗葉還田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減少甘蔗中耕管理成本。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的機械化作業。
【專利說明】
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的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
【背景技術】
[0002]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我國甘蔗生產發展的必經之路,甘蔗中耕培土施肥、蔗葉還田等是甘蔗機械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近年來,我國也研發生產了各式各樣的甘蔗中耕培土機,但現有技術裝備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以下問題的困擾:第一,開溝破土梨柱會帶著蔗葉不斷的累積前行,當蔗葉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壓壞蔗苗;第二,采用機械收割的宿根甘蔗地由于被收割機械碾壓而容易形成板結土,采用現有技術,即用犁進行破土,此種方式導致宿根蔗根及蔗苗連根拔起;第三,蔗葉還田與中耕培土作業分開,導致甘蔗中耕管理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包括機架和前后依次設置的破土機構、施肥機構以及培土機構,所述破土機構包括設置于施肥培土機前部的第一圓盤耙和第二圓盤耙。即用圓盤耙代替傳統的三角形開溝犁進行破土,可將雜亂無章的蔗葉及遺留的甘蔗秸桿斬斷,有效解決甘蔗葉堆積的問題;同時,將中耕培土施肥與蔗葉還田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減少甘蔗中耕管理成本。
[0005]優選的,所述培土機構包括對稱設置于施肥培土機構后部的第三圓盤耙和第四圓盤耙。培土機構采用圓盤耙,既能完成培土工作,又能第二次斬斷蔗葉及遺留的甘蔗秸桿,使鹿葉及甘鹿稻桿進一步被斬斷成更小塊,進一步提高鹿葉還田的效果。
[0006]優選的,所述施肥培土機構還包括第五圓盤耙和第六圓盤耙,所述第五圓盤耙通過軸承與第三圓盤耙相連,所述第六圓盤耙通過軸承與第四圓盤耙相連。即培土機構可由多個圓盤耙組成,有利于提高培土效率。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三圓盤耙與第一圓盤耙位于同一垂面上,或位于第一圓盤耙外側;所述第四圓盤耙與第二圓盤耙位于同一垂面上,或位于所述第二圓盤耙外側。更有利于培土。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圓盤耙均具有凹凸面結構,且第一及第二圓盤耙的凹面朝外側安裝,第三及第四圓盤耙的凹面朝內側安裝。更好地完成切斷、培土工序。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三及第四圓盤耙通過軸承和固定架與機架可拆卸式相連。即固定架通過螺栓等與機架可拆卸式相連,可根據甘蔗隴的寬度調整圓盤耙的左右間距。
[0010]優選的,所述固定架上設有帶螺孔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機架上設有帶弧形槽的第二連接部,螺栓穿過所述螺孔和弧形槽將固定架與機架相連。可通過調節螺栓在弧形槽中的固定位置,進一步調節固定架的固定位置,從而實現圓盤耙角度的可調節。即可根據土壤結構進一步調節圓盤把的培土角度,有利于提高施肥培土效果。
[0011]優選的,所述施肥機構為1-4個。當施肥機構為多個時,可根據甘蔗隴的寬度調整施肥機構的左右間距。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用圓盤耙代替傳統的三角形開溝犁進行破土,可將雜亂無章的蔗葉及遺留的甘蔗秸桿斬斷,有效解決甘蔗葉堆積的問題;同時,將中耕培土施肥與蔗葉還田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減少甘蔗中耕管理成本。
[0013]2、培土機構采用圓盤耙,既能完成培土工作,又能第二次斬斷蔗葉及遺留的甘蔗稻桿,使鹿葉及甘鹿稻桿進一步被斬斷成更小塊,進一步提高鹿葉還田的效果。
[0014]3、圓盤耙和施肥機構與機架可拆卸式相連,可根據需要調節圓盤耙的角度、施肥機構的位置等,靈活性高,更好地滿足實際生產的需求。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機構不意圖;
[0020]圖1至圖5中的附圖標號為:1-機架,2-破土機構,3-施肥機構,4-培土機構,5_第一圓盤把,6_第二圓盤把,7_第二圓盤把,8_第四圓盤把,9_軸承,10_固定架,11-螺孔,12_第一連接部,13-弧形槽,14-第二連接部,15-螺栓,16-第五圓盤耙,17-第六圓盤耙。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4所示,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包括機架I和前后依次設置的破土機構2、施肥機構3以及培土機構4。
[0024]所述破土機構2包括對稱設置于施肥培土機前部的第一圓盤耙5和第二圓盤耙6。所述培土機構4包括對稱設置于施肥培土機構后部的第三圓盤耙7和第四圓盤耙8。所述第三圓盤耜17位于第一圓盤耜15外側,所述第四圓盤耜18位于所述第二圓盤耜16外側。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圓盤耙8均具有凹凸面結構,且第一及第二圓盤耙6的凹面朝外側安裝,第三及第四圓盤耙8的凹面朝內側安裝。第一及第二圓盤耙6的大小相等,第三及第四圓盤耙8的大小也相等,且第三及第四圓盤耙8的直徑大于第一及第二圓盤耙6的直徑。第三及第四圓盤耙8通過軸承9和固定架10與機架I可拆卸式相連。所述固定架10上設有帶螺孔11的第一連接部12,所述機架I上設有帶弧形槽13的第二連接部14,螺栓15穿過所述螺孔11和弧形槽13將固定架10與機架I相連。可根據土壤結構進一步調節圓盤耙的培土角度,有利于提高施肥培土效果。所述第一連接部12通過U型卡接件和螺釘與機架I可拆卸式相連,即可根據需要調整第一連接部12的左右位置,從而調節圓盤耙的左右間距。
[0025]所述施肥機構3為一個或多個,且施肥機構3通過螺栓15與所述機架I可拆卸式相連。可根據甘蔗隴的寬度調整施肥機構3的位置。
[0026]實施例2
[0027]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1中的相似,其區別在于:所述培土機構還包括第五圓盤耙16和第六圓盤耙17,所述第五圓盤耙16通過軸承9與第三圓盤耙7相連,所述第六圓盤耙17通過軸承9與第四圓盤耙8相連。即培土機構可由多個圓盤耙組成,有利于提高培土效率。
[0028]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機架I通過三點懸掛式與拖拉機連接;拖拉機拖動機架I前行時,破土機構2的圓盤耙入土向前滾動,斬斷蔗葉、遺留的甘蔗秸桿以及雜草等物后將泥土翻起;施肥機構3將肥料撒入破開的土溝中;培土結構4的圓盤耙入土向前滾動,將蔗葉、遺留的甘蔗秸桿和雜草再次斬斷,并將泥土蓋住肥料同時將其培入蔗苗根部。
[002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將中耕施肥培土與蔗葉還田兩個工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極大的降低甘蔗管理成本。
[0030]本實用新型在平地和坡地均可作業;不僅適合甘蔗,同樣適用于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的機械化作業。
[0031]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能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修改或改動,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包括機架和前后依次設置的破土機構、施肥機構以及培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土機構包括設置于施肥培土機前部的第一圓盤耙和第二圓盤耙。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土機構包括對稱設置于施肥培土機構后部的第三圓盤耙和第四圓盤耙。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培土機構還包括第五圓盤耙和第六圓盤耙,所述第五圓盤耙通過軸承與第三圓盤耙相連,所述第六圓盤耙通過軸承與第四圓盤耙相連。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圓盤耙與第一圓盤耙位于同一垂面上,或位于第一圓盤耙外側;所述第四圓盤耙與第二圓盤耙位于同一垂面上,或位于所述第二圓盤耙外側。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圓盤耙均具有凹凸面結構,且第一及第二圓盤耙的凹面朝外側安裝,第三及第四圓盤耙的凹面朝內側安裝。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及第四圓盤耙通過軸承和固定架與機架可拆卸式相連。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設有帶螺孔的第一連接部,所述機架上設有帶弧形槽的第二連接部,螺栓穿過所述螺孔和弧形槽將固定架與機架相連。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施肥培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機構為1-4個。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5694122SQ20162037804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明人】方世壽
【申請人】方世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