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三叉連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種加設配重時可獲得穩固定位的三叉連結件。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目前使用的三叉連結件結構,主要在Ω狀環體11上樞扣有一美式轉環12,而延Ω狀環體11兩側延伸的叉桿13末端向內反折緊靠叉桿,而尾端再形成V狀開口的扣結部14,供子線15套結所組成的三叉連結件10。
如上述的三叉連結件結構,因扣結部14是呈向下勾反折,當魚餌上鉤用力下拉時子線15時,其全部受力全落在反向折彎部A,在重覆向下抽拉下,扣結部14的V狀開口會越來越大,除造成子線15易于脫離外,扣結部14的折彎部A也會因無法承受其拉力而產生斷裂,無法繼續使用的情況發生,定位牢固性不佳及結構強度較弱為其缺點存在。
再者,該扣結件14的V狀開口呈裸露狀,在拋桿下水時,造成子線15易被扣結件14開口勾結不順的情況發生。
另,為適應不同釣場及近、遠釣需求,釣者必需視不同水域及水流加設配重使用;但,如圖2所示,其三叉連結件10雖然可由兩叉桿13內縮供配重16插結組合,然而因該扣結部14是呈向內反折結構,以致在較大拉力下,造成配重16會向下滑脫現象產生,牢固穩定性不佳。因此,上述三叉連結件僅能提供近釣(不需太牢固)使用,相對遠釣就無法適用(遠釣必須要在較佳牢固性),為其另一缺點所在。因此,如何針對舊式三叉連結件不論在提供子線連結或配重套結時,皆可獲得較佳結構強度無脫出或斷裂的功效者,即為本實用新型所欲行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進扣結部結構強度,同時釣友又能視不同釣場或近、遠釣需求自行加設配重變化使用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拋桿下水子線無被扣結部開口勾扣不順暢的現象發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主要在一扣結有美式轉環的Ω狀環體,于兩側延伸有兩叉桿組合;該兩叉桿末端向外反折貼靠而尾部呈V狀開口的扣結部,可供子線連結。
其中該兩扣結部可配合有軟質束套套結。
其中該一叉桿末端的扣結部可改為平直桿狀,再配合一軟質束套套結。
其中該兩叉桿末端的扣結部可改為平直狀,再配合軟質束套套結。
其中該兩叉桿可壓合貼靠插入配重穿孔使扣結部凸出外側,并由V狀開口頂掣配重定位,變化改為加設配重功能使用。
其中該兩叉桿可壓合貼靠插入配重穿孔,使扣結部凸出外側,并由V狀開口頂掣配重定位,變化改為加設配重功能使用。
其中可加長Ω狀環體的頸部形成一頸部套結段,供配重套結。
下面配合附圖列舉一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內容,及其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其中圖1舊式三叉連結件連結子線示意圖。
圖2舊式三叉連結件加設配重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連結子線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加設配重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圖。
圖6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圖。
圖7圖3加長頸部加設配重示意圖。
圖8圖5加長頸部加設配重示意圖。
圖9圖6加長頸部加設配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斷面結構示意圖,該三叉連結件20主要是在頂部呈一Ω狀環體21,并樞扣有美式轉環22,Ω狀環體21兩側以適當叉角延伸兩叉桿23,叉桿23末端各向外反折貼靠而呈V狀開口25的扣結部24,供子線30套入連結的功能使用;兩扣結部24可再配合軟質束套26套結;再者,如圖4所示,可將兩叉桿23壓合貼靠插入配重40中央穿孔41內使扣結部24凸出外側,并由V狀開口25頂掣配重40定位變化具加設配重功能使用。
如圖5所示,該三叉連結件20′可將一叉桿23末端維持向外反折扣結部24,并再加設一軟質束套26結合,或僅扣結部24單獨使用狀態,而另一叉桿23′末端則形成一平直桿狀,子線30可先套繞另一叉桿23再環繞勾扣Ω狀環體21頸部27再配合一軟質束套26套結定位;或,如圖6所示,該三叉連結件20″的兩叉桿23′亦可皆為平直狀,供子線30如上述交錯環繞勾扣Ω狀環體21頸部27后再配合軟質束套26束結定位。
上述三叉連結件結構,除可提供子線30套入連結外,于近釣時亦可改加設配重40使用,達到提供釣友可依不同釣場需求變化組合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
另,為應因遠釣時配重必須獲得較佳牢固定位效果的套結組合,如圖3、5、6所示的三叉連結件,可將Ω狀環體21的頸部加長,形成一頸部套結段28,供配重可直接套入頸部套結段28,并受兩叉桿23(23′)頂掣牢固定位組合,如圖7、8、9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能提供釣者依不同釣場或近、遠釣需求變化組合,達到多功能的使用功效外,在與子線連結時扣結件又能獲得較佳結構強度,及可避免拋桿勾線的情況發生,而在應用遠釣組配,配重又能達到牢固定位無脫出的進步性增進。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三叉連結件,主要在一扣結有美式轉環的Ω狀環體,于兩側延伸有兩叉桿組合;其特征在于該兩叉桿末端向外反折貼靠而尾部呈V狀開口的扣結部,可供子線連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兩扣結部可配合有軟質束套套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一叉桿末端的扣結部可改為平直桿狀,再配合一軟質束套套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兩叉桿末端的扣結部可改為平直狀,再配合軟質束套套結。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兩叉桿可壓合貼靠插入配重穿孔使扣結部凸出外側,并由V狀開口頂掣配重定位,變化改為加設配重功能使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兩叉桿可壓合貼靠插入配重穿孔,使扣結部凸出外側,并由V狀開口頂掣配重定位,變化改為加設配重功能使用。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加長Ω狀環體的頸部形成一頸部套結段,供配重套結。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加長Ω狀環體的頸部形成一頸部套結段,供配重套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三叉連結件創新結構設計,主要在三叉連結件上端Ω狀環體上樞扣有美式轉環,并于Ω狀環體兩側延伸的叉桿末端向外反折緊靠叉桿,而尾端再形成V狀開口的扣結部,扣結部并配合一束套束結組合;當子線連結時提高扣結部結構強度,及在加設配重套結后可形成頂掣穩固定位,無脫出可能;再者,亦可適當延長Ω狀頸部供配重套結。
文檔編號A01K91/00GK2667892SQ20032010388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10日
發明者賴顯榮 申請人:徐秀圓, 陳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