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生長葉面肥,尤其是一種以胺鮮酯與微量元素為活性原料復配的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目前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微肥中大都是單純的微量元素,很少是微量元素與植物生長調節劑復配的,這就造成植物對微量元素吸收不好,甚至產生厭肥癥,達不到給植物補充微量元素的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而成的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植物對微量元素吸收不好,造成肥效低、慢,甚至無效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下述方案達到。
本發明粉劑配方是胺鮮酯與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質量總和之比為0.01~1.0∶5.0~2.5;其制備工藝為原料檢驗→粉碎→計量→配料→拌勻→檢驗→灌裝→包裝;其實施要點分析檢驗,粉碎拌勻。本發明水劑的配方是胺鮮酯、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量總和與水的質量之比為0.01~1.0∶0.5~2.5∶4.0~9.45;其制備工藝為原料檢驗→粉碎→計量→溶解→調整PH值→檢驗→灌裝→包裝;其實施要點溶解時,先溶解胺鮮酯,然后依次溶解微量元素,一種溶完后再溶另一種,最后調整PH值在3~6之間。
本發明的優點是配方科學嚴謹,工藝流程合理,生產方法簡單,原料廉價易得;生產出的產品穩定,可長時間放置,安全系數高,無毒、無害、無殘留;成本低,投入產出比高達1∶30~1∶100,便于大規模推廣應用;能為植物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且易于被作物吸收;同時該產品還具有增產、抗病、抗逆、改善品質、促進早熟的功效;使用本產品可使根菜類增產30~50%,葉菜類增產25~40%,棉花增產30~40%,特別是本產品能改善作物的品質,使果類產品著色好、果型美、口感好,使花卉林木葉色鮮綠、花朵艷麗。
下面是本發明的幾個實施例子實施例一,取胺鮮酯2Kg,硝酸鋅25Kg,硼酸4Kg,硝酸錳12Kg,硝酸鐵5Kg,一起放入攪拌機,攪拌混勻即可。
實施例二,取胺鮮酯30Kg、氯化鋅150Kg、硼酸40Kg、氯化錳40Kg、氯化亞鐵20Kg、水750Kg。將750Kg水加入1000L反應釜中,先將胺鮮酯30Kg溶解呈清液,然后依次溶解氯化鋅150Kg、硼酸40Kg、氯化錳40Kg、氯化亞鐵20Kg,攪拌均勻呈清液,用稀鹽酸調整PH值至4.0,攪拌均勻。上述溶液可分別在菜葉類、糧食作物、瓜秧等作物上稀釋3000倍,葉面噴施。
實施例三,取胺鮮酯20Kg、硝酸鋅250Kg、硼酸40Kg、硝酸錳120Kg、硝酸亞鐵50Kg、水800Kg。將800Kg水加入1000L反應釜中,先將胺鮮酯20Kg溶解呈清液,然后依次溶解硝酸鋅250Kg、硼酸40Kg、硝酸錳120Kg、硝酸亞鐵50Kg,攪拌均勻呈清液,用稀硝酸調整PH值至3.2,攪拌均勻。上述溶液可分別在黃瓜、南瓜、西葫蘆等作物上,稀釋2000倍,葉面噴施。
權利要求
1.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胺鮮酯和微量元素鐵、硼、錳、銅、鋅、鉬為主要活性原料,其粉劑中胺鮮酯與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質量總和之比為0.01~1.0∶5.0~2.5;其水劑中胺鮮酯、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量總和與水的質量之比為0.01~1.0∶0.5~2.5∶4.0~9.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粉劑制備方法是選料胺鮮酯與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質量總和之比為0.01~1.0∶5.0~2.5,混勻后即可;它的水劑制備方法是選料胺鮮酯、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量總和與水的質量之比為0.01~1.0∶0.5~2.5∶4.0~9.45,先溶解胺鮮酯呈澄清液,然后以此溶解微量元素鹽,一種溶完后再溶另一種,最后用酸調整PH值在3~6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微量元素鐵、錳、銅、鋅是用其硫酸鹽,硝酸鹽或其氯化物;硼是用硼酸或硼砂;鉬是用鉬酸銨或鉬酸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生長葉面肥,尤其是一種以胺鮮酯與微量元素復配的葉面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粉劑為多種固體混合物,水劑為有色液體。其粉劑中胺鮮酯與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質量總和之比為0.01~1.0∶5.0~2.5;其水劑中胺鮮酯、微量元素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質量總和與水的質量之比為0.01~1.0∶0.5~2.5∶4.0~9.45。該產品制備方法簡單,原料易得,溶液穩定可長時間放置,無毒、無害,能促進植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能提高產品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胡蘿卜素、糖份等營養成分的含量,改善產品的品質,增強作物的抗病和抗逆性。
文檔編號C05G1/00GK1587231SQ200410074530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8日
發明者鄭先福 申請人: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