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被恢復技術,更特別的是涉及一種通過對缺少植物自然生長的立地條件,進行技術手段和方法營造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從而實現生態植被恢復的技術。
背景技術:
由于自然作用和人為活動的破壞,在自然界有許多缺少植物生長的土壤基質條件的某些區域和部位,包括自然裸露的山體、廢棄礦山、公路開挖邊坡、干枯的河床等部位。這些地方如果想依靠大自然自己來修復一來時間太長,二來也基本不可能,從而導致一年綠,兩年黃,三年枯,四年死的情況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從而營造群落生境的生長基盤,遵循自然行成規律,對自然生態系統中的自然恢復能力給予支持。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克服邊坡生態恢復工程中因自然條件(土質、氣候、坡度等)惡劣植被生長、遷移困難導致“一年綠,兩年黃,三年枯,四年死”的現象,建設質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恢復工程。
本發明的這些以及其它目的將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來進一步體現和說明。
本發明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包括如下步驟;A、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B、安置錨桿及注漿;C、鋪設格柵;D、噴附植生基材;E、鋪設生態植被毯。
在本發明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中,所述的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步驟包括清除坡面浮石、適度平整坡面以保證植生基材和巖石坡面能緊密結合和根據坡面的徑流匯流情況,對可能對坡面發生沖刷影響的徑流進行攔截、疏導,對于光滑的坡面和接近60°以上的坡面,在坡面上鑿孔以增加坡面粗糙率,孔徑3~6厘米,孔間距為20~40厘米,梅花形交錯布設;嚴禁有死角、反坡淺挖,若有反坡淺挖大30,必須鑿順或用漿砌片石回填平順。所述的安置錨桿及注漿步驟包括按設計布置錨桿孔位,錨桿呈梅花形分布,1.5米×1.5米,對于不平順的位置需增設錨桿孔位,用風鉆鑿孔,鉆孔孔眼方向與坡面垂直,錨桿用Φ18螺紋鋼,長度1~2米,安裝錨桿時,外露6~12厘米,外露部分做瀝青防銹處理,并采用水泥注漿固定錨桿,注漿后12小時方可進行下一步驟的施工。所述的鋪設格柵步驟包括格柵(選用型號為SS20)緊貼坡面鋪設,坡頂上方延伸30~60厘米,用20~60厘米長的錨桿固定后,回填土,坡頂固定好后,自上而下掛網,搭接距離不小于8~12厘米,用火燒絲將其綁扎牢固,土工網(選用型號為CE151)與格柵間距6~12厘米鋪設,為了保證兩層之間的空間格柵與錨桿連接處用混凝土塊墊置。所述的噴附植生基材步驟包括按比例配制植生基材,植生基材與當地植壤土按1∶50~2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植生基材噴射到掛網后的坡面上,噴附基材的厚度為5~15厘米。噴射植生基材時盡可能從正面進行,凹凸部及死角要充分注意;依照從上到下、從左至右的順序分層進行,嚴格按照設計厚度標準控制實際噴射厚度,嚴防基質下流、客土下層空洞現象的出現。植生基材含有坡面植物生長所需的均衡營養成分和改良并維持土壤理化性質的添加劑成分。植生基材為袋裝成品,施工時與當地植壤土按比例混合后使用,植壤土選用工程當地表土(含水量≤30%)過10毫米篩后使用。所述的鋪設生態植被毯步驟包括待植生基材噴射層定型后在坡面鋪設生態植被毯,自上而下鋪設生態植被毯,植被毯不必搭接,須將其拍實,與坡面充分接觸并用Φ3毫米鍍鋅U形鐵釘固定,鐵釘間距10~30厘米,梅花形交錯布設,施工后立即噴水,保持坡面濕潤直至種子發芽。
在本發明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中,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炭50~70重量份保水劑 0.5~3重量份粘合劑 0.5~2重量份膨脹蛭石 4~8重量份膨潤土 7~10重量份 生物有機肥 4~10重量份長效緩釋肥 0.5~3重量份沸石 10~15重量份。
較好的是,在本發明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中,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炭57~65重量份保水劑 1~2重量份粘合劑 1~1.5重量份膨脹蛭石 6~8重量份膨潤土 8~9重量份 生物有機肥 6~8重量份長效緩釋肥 0.5~2重量份 沸石 13~15重量份。
此處加上本發明的優點。
在本發明中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等均是常規使用的,可以從市場購得。如保水劑可以采用商標為旱寶貝的產品,粘合劑可以采用商標為愛森的產品,生物有機肥可以采用商標為清華的產品,長效緩釋肥可以采用商標為愛德濃的產品,以上產品可以從北京金元易生態研究中心購得;泥炭可以采用黑龍江富田肥料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肥料泥炭,膨脹蛭石可以采用規格為2~4的靈壽縣佳信蛭石加工廠(天津)銷售公司,膨潤土可以采用京泰華膨潤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有機膨潤土,沸石可以采用山西榆次昶力高科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4A合成沸石。
在本發明中,如非特指,所有的量、百分比均為重量單位。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的描述。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他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下列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等同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
一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裸巖坡面技術對于其中75度以下的裸巖坡面,通過清理表層浮石,設置坡面排水系統,對坡面采用錨桿和穩固錨索穩定處理,掛兩層雙向格柵,在此基礎上噴射10厘米厚的植被恢復材料,并在表層噴射植物種子,其中植物種子采用鄉土植物品種,并且保證灌草花的合理比例,保證植物群落的生態穩定性和與周邊植被環境的協調性。對坡長太長的坡面根據坡度,設置馬道分級實施。
對于75度以上的坡面和一些反坡,從生物學特性出發,不再采取以上的技術方法,而是利用巖面局部坑洼噴射植被恢復材料,同時在噴射材料處、坡腳、坡頂栽植攀緣植物實施垂直生態綠化實現植被恢復。
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炭 50公斤,保水劑 0.5公斤,粘合劑 0.5公斤,膨脹蛭石 4公斤,膨潤土 7公斤,生物有機肥 4公斤,長效緩釋肥 0.5公斤,沸石 10公斤,植生基材與當地植壤土按1∶80的比例混合。
實施例2土石坡面對不穩定的坡面,先設置坡面排水系統,并進行削坡和砌筑坡腳擋墻等穩定措施。對于其中太陡的坡面,通過錨桿和穩固錨索加鐵絲網實現坡面的基本穩定,然后在鐵絲網面層噴射植被恢復材料5厘米厚,再在面層噴射植物種子實現植被恢復。
對于較為穩定的坡面可以通過掛三維植被網,然后噴射5厘米厚的植被恢復材料實現植被恢復。對坡面不存在不穩定因數,可以直接噴射5厘米后的植被恢復材料,然后噴附種子實現植被恢復。
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炭 60公斤,保水劑 1.5公斤,粘合劑 1.5公斤,膨脹蛭石 6公斤,膨潤土 8公斤,生物有機肥 7公斤,長效緩釋肥 1.5公斤,沸石 13公斤,植生基材與當地植壤土按1∶120的比例混合。
實施例3棄渣對于坡面存在不穩定因數的先進行削坡和坡面整理,設置坡面排水系統,坡長太長的設置馬道進行分級實施。
對于坡面渣體石渣含量偏高、土的含量較少的坡面或平面,對渣體淺層1米范圍內采用灌漿技術,對淺層實施穩固、防滲處理,為將來的植被生長提供基礎條件,然后在面層噴射5厘米后的植被恢復材料,覆蓋生態植被毯實施植被恢復。
對于含石量偏高、石頭偏大、坡度偏大不長的坡面,可以通過生態植被袋裝植被恢復材料直接碼放的方法,實現坡面的防護和植被恢復。對于土的含量較高的渣體坡面和平面可以通過坡面整理后直接鋪設生態植被毯實現植被恢復。
對于含土量較低、石渣含量較高的棄渣坡面在渣體淺層1米范圍內采用灌漿技術實施穩固防滲處理→噴射5厘米厚的植被恢復材料→鋪設生態植被毯。
對于含土量較少、含石量較高、石頭偏大、坡面不長的棄渣坡面直接碼放生態植被袋。
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炭 70公斤,保水劑 3公斤,粘合劑 2公斤,膨脹蛭石 8公斤,膨潤土 10公斤,生物有機肥 10公斤,長效緩釋肥 3公斤,沸石 15公斤,植生基材與當地植壤土按1∶200的比例混合。
權利要求
1.一種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B、安置錨桿及注漿;C、鋪設格柵;D、噴附植生基材;E、鋪設生態植被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步驟包括清除坡面浮石、適度平整坡面以保證植生基材和巖石坡面能緊密結合和根據坡面的徑流匯流情況,對可能對坡面發生沖刷影響的徑流進行攔截、疏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置錨桿及注漿步驟包括按設計布置錨桿孔位,錨桿呈梅花形分布,1.5米×1.5米,對于不平順的位置需增設錨桿孔位,錨桿用Φ18螺紋鋼,長度1~2米,安裝錨桿時,外露6~12厘米,外露部分做瀝青防銹處理,并采用水泥注漿固定錨桿,注漿后12小時方可進行下一步驟的施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鋪設格柵步驟包括格柵緊貼坡面鋪設,坡頂上方延伸30~60厘米,用20~60厘米長的錨桿固定后,回填土,坡頂固定好后,自上而下掛網,搭接距離不小于8~12厘米,用火燒絲將其綁扎牢固,土工網與格柵間距6~12厘米鋪設,為了保證兩層之間的空間格柵與錨桿連接處用混凝土塊墊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附植生基材步驟包括按比例配制植生基材,植生基材與當地植壤土按1∶50~200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植生基材噴射到掛網后的坡面上,噴附基材的厚度為5~15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鋪設生態植被毯步驟包括待植生基材噴射層定型后在坡面鋪設生態植被毯,自上而下鋪設生態植被毯,植被毯不必搭接,須將其拍實,與坡面充分接觸并用Φ3毫米鍍鋅U形鐵釘固定,鐵釘間距10~30厘米,梅花形交錯布設,施工后立即噴水,保持坡面濕潤直至種子發芽。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 炭 50~70重量份保水劑 0.5~3重量份粘合劑 0.5~2重量份膨脹蛭石4~8重量份膨潤土 7~10重量份 生物有機肥 4~10重量份長效緩釋肥 0.5~3重量份沸石10~15重量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生基材的配方為泥 炭 57~65重量份保水劑 1~2重量份粘合劑 1~1.5重量份膨脹蛭石6~8重量份膨潤土 8~9重量份 生物有機肥 6~8重量份長效緩釋肥 0.5~2重量份沸石13~15重量份。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步驟中對于光滑的坡面和接近60°以上的坡面,在坡面上鑿孔以增加坡面粗糙率,孔徑3~6厘米,孔間距為20~40厘米,梅花形交錯布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包括清理坡面、做坡面排水系統安置錨桿及注漿、鋪設格柵、噴附植生基材和鋪設生態植被毯等步驟。本發明的VRT基盤修塑植被恢復技術營造群落生境的生長基盤,遵循自然行成規律,對自然生態系統中的自然恢復能力給予支持。克服了邊坡生態恢復工程中因自然條件(土質、氣候、坡度等)惡劣植被生長、遷移困難導致“一年綠,兩年黃,三年枯,四年死”的現象,建設質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恢復工程。
文檔編號A01G31/00GK1714616SQ20051009036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6日
發明者趙方瑩, 徐邦敬, 趙廷寧, 丁國棟, 曹玉亭, 宋瑞蓮, 袁志瓊, 王京利, 周連史, 雷新寧 申請人:北京林楓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