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牛頸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774閱讀:20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牛頸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牛場或牛舍內的固定設施,特別是一種用于飼喂牛時使牛位置固定的牛頸枷。
背景技術
家畜散養是我國畜牧業的傳統形式。但是散養這種畜牧方式不但生產效率低,而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會導致嚴重的草場退化,環境污染等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畜牧業上的應用,家畜的集中喂養成了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集中飼喂家畜,目前一般采用將家畜集中在牛舍中,然后將草料堆放在料槽中,家畜吃料時不受任何約束,可以沿料槽隨意走動,造成牛群相互之間互相影響進食,特別是牛群由于相互爭搶料槽中的配料,可能造成牛的營養攝入不均勻;另外,這種飼喂方式會造成牛舍管理人員對于每頭牛的進食情況也很難把握,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牛群的管理和牛的生長,對于奶牛,也會影響牛的產奶量。
另外,還有很多情況需要將牛的位置進行固定。采用將牛的頸部進行夾持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現有技術中還沒有這樣的裝置或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能夠將牛的頸部進行夾持,從而可以根據情況很方便地對牛的位置進行固定的一種牛頸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設計一種框架,框架內的空間具有兩種狀態,其一為自由狀態,其二為鎖位狀態,在自由狀態下,牛頭能夠很方便地伸進空間內,在伸進框架后,低頭吃料的同時觸動擺動于框架平面內的卡桿,使得牛頸所處的空間變化,到極限位置由止回裝置自動鎖緊,牛頸可以在此空間中上下活動,而牛頭不能從中退出,除非人工開啟。
通過在料槽周圍設置一組牛頸枷系統,使得牛頭伸進頸枷后,牛無法自己退出牛頸枷系統,以保證每頭牛都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草料,同時牛舍管理人員通過觀察每頭牛面前剩余草料的情況,可以嚴格準確地掌握每頭牛的進食情況,也可以在需要時對單頭牛或牛群進行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和設置于框架內中部位置的支點,該支點鉸接有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在所述卡桿的擺動平面內設置有限位裝置和自鎖裝置。
所述限位裝置分為上限位裝置和下限位裝置,分別位于所述支點同一側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限位裝置作為所述支點的支座上下固定連接于所述框架或與所述框架為一體化結構。
所述卡桿的上部靠住上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框,該倒三角形框與牛的頭部尺寸相適配;所述卡桿的下部靠住下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長條形框,該長條形框與牛的頸部粗細相適配。
所述卡桿的下端設置有U型卡扣,在卡桿的豎直狀態,該U型卡扣與所述下限位裝置成卡入式結合。
所述自鎖裝置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該自鎖裝置采用拖桿坑洞結構,當拖桿經過坑洞口時,拖桿端部落入坑洞內以自鎖。
所述自鎖裝置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該自鎖裝置采用拖片凸塊結構,當拖片越過凸塊后,拖片端部與凸塊相頂撞以自鎖。
所述拖片與所述卡桿的上端為套裝結構,所述凸塊固定設置于位于固定框架上方的一根可轉動的調節桿上,通過轉動調節桿使相頂撞的拖片與凸塊脫離以解除自鎖。
所述固定框架中對應于所述卡桿的一邊為可拆卸立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牛頸枷,包括固定框架和設置于框架內中部位置的支點,該支點鉸接有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在所述卡桿的擺動平面內設置有限位裝置和自鎖裝置;這就能夠使得框架內的空間具有兩種狀態,其一為自由狀態,其二為鎖位狀態,在自由狀態下,牛頭能夠很方便地伸進空間內,在伸進框架后觸動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使得牛頭伸進的空間變化成頸枷,并且處于自動自鎖狀態,如不人工開啟,牛頭不能自行退出。因此,本實用新型是能夠將牛的頸部進行夾持,從而可以根據情況很方便地對牛的位置進行固定的一種牛頸枷。
在一般情況的使用中,通過在料槽周圍設置一組牛頸枷系統,使得牛頭伸進頸枷后,牛無法自己退出牛頸枷系統,以保證每頭牛都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草料,同時牛舍管理人員通過觀察每頭牛面前剩余草料的情況,可以嚴格準確地掌握每頭牛的進食情況。
由于卡桿的下端設置有U型卡扣,可以增加牛頸枷的穩固程度。
由于采用調節桿結構,可以實現遠距離操作。
由于固定框架中對應于所述卡桿的一邊為可拆卸立桿,可以應對牛的緊急情況,通過拆卸立桿徹底解除牛頸枷,對牛,如牛的暈癱等情況實施緊急處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活動桿自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調節桿連接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4為調節桿扳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示如下1-水平調節桿,2-活動桿即卡桿,3-調節桿卡子,4-頸枷主體,5-可拆卸立桿,6-調節桿定位套,7-調節桿連接套管,8-立柱,9-調節桿扳手,10-曲桿即限位裝置或支座,11-加強桿,12-U型卡扣,13-凸塊,14-拖片,15-支點或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頸枷主體4與立柱8構成一個或一組框架結構,在該框架結構內,由可拆卸立桿5、曲桿10及活動桿即卡桿2構成多個牛頸枷單元。
曲桿10為上端具有一定彎折角度的桿狀物,其彎折傾角以120°~150°為最佳。為了增加曲桿10的結構強度,防止由于牛發力而將曲桿10擠壓變形,在曲桿10的彎折部分中部設置有加強桿11,加強桿11兩端分別與曲桿10和頸枷主體4相固定連接。活動桿2通過鉸鏈12與曲桿10連接,活動桿2可以繞鉸鏈12旋轉,在曲桿10和活動桿2的設置有可拆卸立桿5。
所述牛頸枷單元結構,包括固定框架和設置于框架內中部位置的支點15,該支點15鉸接有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2,在卡桿2的擺動平面內設置有限位裝置和自鎖裝置。限位裝置10分為上限位裝置和下限位裝置,分別位于支點15同一側的上方和下方。限位裝置10作為支點15的支座上下固定連接于框架,還可以與框架為一體化結構。卡桿2的上部靠住上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框,該倒三角形框與牛的頭部尺寸相適配;卡桿2的下部靠住下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長條形框,該長條形框與牛的頸部粗細相適配。卡桿2的下端設置有U型卡扣12,在卡桿2的豎直狀態,該U型卡扣15與下限位裝置成卡入式結合。自鎖裝置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該自鎖裝置采用拖片14和凸塊13的組合結構,當拖片14越過凸塊13后,拖片14的端部與凸塊13相頂撞以自鎖。該自鎖裝置還可以采用拖桿坑洞結構,當拖桿經過坑洞口時,拖桿端部落入坑洞內以自鎖。拖片14與卡桿2的上端為套裝結構,凸塊13固定設置于位于固定框架上方的一根可轉動的調節桿1上,通過轉動調節桿1使相頂撞的拖片14與凸塊13脫離以解除自鎖。固定框架中對應于卡桿2的一邊為可拆卸立桿5。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精神和實質,還可以做出很多的變形和改進,但這些變形和改進,均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和設置于框架內中部位置的支點,該支點鉸接有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在所述卡桿的擺動平面內設置有限位裝置和自鎖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分為上限位裝置和下限位裝置,分別位于所述支點同一側的上方和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作為所述支點的支座上下固定連接于所述框架或與所述框架為一體化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桿的上部靠住上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框,該倒三角形框與牛的頭部尺寸相適配;所述卡桿的下部靠住下限位裝置時形成一個長條形框,該長條形框與牛的頸部粗細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桿的下端設置有U型卡扣,在卡桿的豎直狀態,該U型卡扣與所述下限位裝置成卡入式結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鎖裝置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該自鎖裝置采用拖桿坑洞結構,當拖桿經過坑洞口時,拖桿端部落入坑洞內以自鎖。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鎖裝置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該自鎖裝置采用拖片凸塊結構,當拖片越過凸塊后,拖片端部與凸塊相頂撞以自鎖。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片與所述卡桿的上端為套裝結構,所述凸塊固定設置于位于固定框架上方的一根可轉動的調節桿上,通過轉動調節桿使相頂撞的拖片與凸塊脫離以解除自鎖。
9.根據權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中對應于所述卡桿的一邊為可拆卸立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能夠將牛的頸部進行夾持,從而可以根據情況很方便地對牛的位置進行固定的一種牛頸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和設置于框架內中部位置的支點,該支點鉸接有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在所述卡桿的擺動平面內設置有限位裝置和自鎖裝置。該技術方案使得框架內的空間具有兩種狀態,其一為自由狀態,其二為鎖位狀態,在自由狀態下,牛頭能夠很方便地伸進空間內,在伸進框架后觸動擺動于框內平面的卡桿,使得牛頭伸進的空間變化成頸枷,并且處于自動自鎖狀態,如不人工開啟,牛頭不能自行退出。
文檔編號A01K1/062GK2790159SQ2005200229
公開日2006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9日
發明者劉國民 申請人:北京達爾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