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間歇式昆蟲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5982閱讀:4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間歇式昆蟲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昆蟲捕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間歇式昆蟲誘捕器。
背景技術
一般市售捕蚊器大概用紫外光波長吸引蚊子靠近,路徑中以高壓電網形成短路方式將蚊蟲軀體擊斃,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有以下缺點一、因所使用紫外光為長波形約360奈米,當距離人體一公尺內會造成眼睛視網膜受傷,而皮膚在長期照射后易導致皮膚癌。
二、捕蚊的高壓電網易導致觸電的危險,尤其對小孩子肢體造成明顯危害。
以及早期有利用前述紫外光作為誘導體,進入之后以風扇加壓的方式將蚊蟲捕入一網體里部,該設計在風扇工作停止之后,蚊蟲相同會反向逃逸,且造成無謂的電力持續浪費。
新近另有以光觸媒利用其特定光波作用在引誘物質使之碳化,過程中同須以電壓打擊及風扇拂流操作。
和以利用光源引誘蚊蟲就近,經電網打擊和風扇集流形成高流速收捕,但相對形成噪音。
及利用一箱體里部布設光源以誘進蚊蟲,經由粘劑粘捕而形成靜音操作,但其工作效率不佳。
再如美國第5,813,166號專利,利用了誘劑以常態自然揮發,和一馬達風扇同以持續性工作而盡可能將趨近之蚊蟲捕獲。
上述各種相關捕蚊器材,由于常態性工作造成大量電流需求,得須以市電供給,相對耗電及無法野外使用,和誘劑發散實際時機無法控制,且該誘劑發散操作為利用游離物質經空氣中的布朗運動效應自然性揮發,因此發散量無法適度控制,和誘劑受馬達風扇持續工作影響,而使其氣味分子受到混流淡化,及因風扇造成背壓(真空)之空間位置,必需指向誘劑安裝方位,而形成誘劑揮發后,即刻受風扇抽離往拘留網的方向,使誘劑揮發量永遠無法滿足需求密度,失去該部引誘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主要系由一座體依序連結有一收納槽、一單向活門、一背壓裝置及一誘進區,誘進區鄰近位置設有誘劑激發裝置,一控制電路分程控制激發裝置和背壓裝置,使之形成交替間歇工作,經由工作時機間歇性和錯開操作及機械性圍捕,而獲省電及使用安全。
本實用新型再一目的系在于鄰近誘進區的位置,設有體溫仿真裝置,藉以提升蚊蟲就近率。
本實用新型第三目的為,鄰近誘進區設有二極管紫外光光波產生器形成誘導光,該光波為具指向性,及波長可控制為特定,維護眼睛安全,并且光流可操作為脈沖工作,提升醒目引誘效益。
本實用新型第四目的為,該霧氣激發裝置為由一壓電陶瓷載動一擊發板,利用擊發板幅面穿設有擊發孔,經高頻震蕩作用于一導水纖維之端口,使形成水膜擊發操作。
本實用新型第五目的為,該霧氣發生裝置可利用一浮載體載置壓電陶瓷驅動器,壓電陶瓷驅動器一側懸臂延伸連結擊發板,擊發板設有擊發孔作用在液面,以獲大量水源并以一定向量激發。


圖1系為本實用新型之結構外觀圖。
圖2系為擊發裝置與背壓裝置之工作時機線性圖。
圖3系為本實用新型霧氣激發裝置之主要組件結構圖。
圖3A系為本實用新型之擊發槽開設示意圖A。
圖3B系為本實用新型之擊發槽開設示意圖B。
圖4系為圖3之工作圖。
圖5系為本實用新型擊發板結合方形驅動器立體示意圖。
圖6系為本實用新型擊發板結合圓環形驅動器立體示意圖。
圖7系為本實用新型霧氣激發裝置另一實施圖。
圖8系為圖7應用了斜向擊發板之示意圖。
圖9系為圖7應用了斜向擊發板示意圖之一。
圖10系為本實用新型體溫仿真裝置之主要構成示意圖。
圖11系為本實用新型光波產生器之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12系為本實用新型背壓裝置相對收納槽之組合工作示意圖。
圖13系為本實用新型單向活門相對收納槽之動作示意圖。
圖14系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電路圖。
圖15系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熱溫基礎電路圖。
圖16系為本實用新型體溫仿真裝置工作后之時間溫度曲線圖。
符號說明如下誘捕器…………1誘進區…………100座體……………11置地端…………110架體…………12防塵蓋…………13吊掛部…………130霧氣激發裝置………2容器……………20液面……………200
導水纖維…………21端口……………210驅動器……………22、22A電線……………220擊發板…………23擊發孔…………230擊發槽…………231浮載體…………24通孔…………240體溫仿真裝置………3框體…………30發熱組件…………31光波產生器…………4機體…………40LED發光器………41背壓裝置…………5馬達……………51風扇…………52反光面…………520收納槽…………6釋壓口…………61網體…………610導流錐…………62單向活門…………7切槽…………70門片…………71高分子膜片………710
固定邊…………72控制電路…………8時機控制裝置………80電源裝置…………81電源…………810USB端子…………811導入端子…………812充電回路…………813電池…………814超音波驅動電路………82熱作控制裝置………83風扇驅動電路………85光束…………B0風力…………F工作時機線性圖………A工作時機示意圖………B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該誘捕器1主要系由一座體11,一向序列安排有收納槽6及背壓裝置5和包涵在誘進區100的霧氣激發裝置2。
霧氣激發裝置2系作用在誘進區100,誘進區100的相關位置,另可設有體溫仿真裝置3和一紫外光光波產生器4,該光波產生器4進一步可利用任何間歇操作電路控制為脈沖,達成閃爍工作方式產生活潑激光,藉閃爍光可更刺激及吸引蚊蟲視覺,該具有趨旋光性的蚊蟲喜于就近而提升引誘效益。
座體下端形成有置地端110以利置放在地表誘捕爬蟲或飛紋等,及在蓋體13上方可設有吊掛部130提供吊掛在上方,或在整體側邊,可利用任何五金件輔助而掛置于墻面使用。
霧氣激發裝置2系可產生誘蚊的氣味,使分布在誘進區100周圍,蚊蟲經引誘進入之后,則以交錯工作時機方式作動背壓裝置5,使產生背壓氣流以將蚊蟲壓送進入收納槽6。
收納槽6設有釋壓口61,以排放氣流壓力使氣流路徑順暢。
前述各裝置可經由架體12而連結,在背壓裝置5與收納槽6之間,設有機械性單向活門7,該單向活門7經由背壓裝置5的壓動作用會敞開,使該氣流路徑到達收納槽6。
前述體溫仿真裝置3與紫外光光波產生器4為可獨立操作工作時機,或與激發裝置2同步工作。
外圍可由一防塵蓋13蓋封。
在風扇52朝光源的表面,可設有反光面520,該反光面520會因風扇52表面之曲形而隨之形成曲形反光面,在馬達激活及斷電之后,被帶轉的速度會形成慢速,該時蚊蟲視覺吸收的角位時間在某定點和反光面520為曲面可擴大反射光源范圍的情況下,該反射光會對蚊蟲視覺產生活潑的閃爍光,加上蚊蟲具有趨旋光性,而提升引誘效益。
請再參閱圖2所示,其中A為前述霧氣激發裝置2之工作時機線性圖,B為背壓裝置5工作時機示意圖。
由圖標A之工作時機為在T1,并經由間歇時間T(醞釀時程)之后,則激活B工作維持T2時間,T2完成后則可續接A之工作操作時間T1,如式達成閑歇性及交錯,得使霧氣激發裝置2和背壓裝置5,二者形成間歇性及交替的激活操作。
藉由該間歇時間T的存在,可形成誘進等候時程,避免誘劑無謂浪費,并可省去無謂電流的消耗,以及利用霧氣裝置2及背壓裝置5,二者之間為交替工作,且將霧氣激發裝置2的工作時機安排在背壓裝置5完成后的臨界,因此使誘捕器1形成合理的誘捕操作順序。
請再參閱圖3所示,本案特別利用一低耗能超音波霧氣激發裝置2,將誘劑霧化使成微粒狀,懸浮在誘進區當中。
我們知道當物質粒徑變小時,由于擴散理論可知粒子的擴散速率與擴散距離會跟著加大,進一步將使誘劑的散發效果倍增使蚊子容易就近。
該誘劑可模仿人體具有胺類化學性質的結構,如所排汗水一般的味道,以達成誘引蚊蟲的效益。
該霧氣激發裝置2系由一容器20,里部承納引誘蚊蟲之液態狀誘劑,經由一導水纖維21將前述劑料吸附到達其端口210,并在該端口210位置形成一膜狀之水膜,藉由一低電壓工作之高頻壓電陶瓷驅動器22載動一擊發板23,使擊發板23產生高頻震蕩。
擊發板23幅面設有擊發孔230,該擊發孔230則可將導水纖維21導上于端口210之水膜作川流擊發。
上述擊發孔230為一微形孔,若受粒徑接近之雜塵微粒進入可能會阻塞,于是進一步可將擊發板23之擊發孔230開設成線槽狀之擊發槽231,(如圖3A所示),擊發槽231為多數拼鄰,但以不影響其機械性強度為原則,工作中若有前述粒徑之微粒進入,則只能阻塞在長條線槽的其中一小段。
請再參閱圖3B所示,在一定面積的擊發板23表面,若為擴大分布擊發槽231的分布量,而將擊發槽231設為曲線形,藉由曲線而在一限定幅面長度限制下,可加長槽體線性長度,藉以獲得較大工作能量,當然其工作效率尚需配合動力來源之功率。
請再參閱圖4所示,擊發板23經由驅動器22載動之后所產生高頻震蕩,得將導水纖維21導上端口210之水膜往外擊發形成霧氣。
又該端口210為圓弧狀端口,利用該圓弧狀得利便擊發板23貼近位置,可在許可的范圍內變換其角度θ°∠,藉此而利便驅動器22A的角位變換及噴流霧氣向量的調變。
請再參閱圖5所示,其中該驅動器22為一方形塊體,一側懸臂延伸連接有擊發板23,形成懸臂式之連接。
請再參閱圖6所示,該擊發板23進一步可由一圓塊形驅動器22所載動,圓塊形驅動器22以偏心方式側向懸臂延伸連結擊發板23。
前述之各項擊發板23之材質,可采由薄狀金屬或塑料薄膜制成,其厚度約在15~50um,在其幅面打設擊發孔所形成。
又與壓電陶瓷驅動器22之間連結,可采由任何膠合或以焊接的方式達成連結。
請再參閱圖7所示,該霧氣擊發裝置2進一步可采浮載的方式,而利用一浮載體24漂浮在一開口狀容器20里部,容器20里部裝置有誘劑液體;該浮載體24則漂浮在液面200的上方,浮載體24中央形成一通孔240,該通孔240則提供擊發板23就位。
擊發板23則連結一驅動器22,驅動器22系受浮載體24所裝載,驅動器22經由電線220導通電力,因此利用該擊發板23為接觸在液面200的界面位置,以獲得大量來源而將該液體擊發成大量水霧。
其中該容器20為以任何方式結合在誘進區100的鄰近位置(請配合第1圖所示)。
請再參閱圖8所示,該浮載體24浮載于液面200,中央通孔240安排有擊發板23,該擊發板23為可斜向相對于驅動器22連結,利用該擊發板23為斜向進入液面200,而利便驅動器22可安排在浮載體24的表面。
請再參閱圖9所示,浮載體24系漂浮在液面200的上方,中央通孔240安排有斜向擊發板23,該擊發板23系直線性連結驅動器22,驅動器22則與擊發板23相同角度結合在浮載體24上方。
請再參閱圖10所示,前述體溫仿真裝置3系由一機體40結合在誘進區100(請參閱第1圖所示),在框體30底部連結有一發熱組件31;該發熱組件31產生之熱度約在38℃至42℃,如此超過體溫之范圍而提供環境空氣溫降抵消,而在誘進區100可殘留有接近人體體溫之溫度。
該發熱組件31可采任何之熱阻組件,或以正溫度系數陶瓷電阻為之,則可利用其自我恒溫特性表現需求溫度曲線。
該等發熱組件31所產生之溫度可經由電路控制,或以任何散熱組件帶放,求其終端溫度值可接近在需求范圍以內之技術皆可。
請再參閱圖11所示,紫外光光波產生器4則利用機體40,相同以任何方式安排在誘進區100(如第1圖所示)的鄰近位置。
機體40朝誘進空間設有二極管紫外光發生器41,藉由該紫外光發生之光束B0,則可提供足量聚合光流或散射光流,形成對蚊蟲的誘導,且其光束B0可導向誘進區100里部反射,避免無謂逸流傷害眼睛,及其波長可經控制在一特定安全頻率。
上述之光波波長為約在360-420奈米之內為佳。
請再參閱圖12所示,該背壓裝置5系由一馬達51帶動風扇52,以軸流方式連結收納槽6,路徑當中間隔有一單向活門7,收納槽6設有釋壓口61。
得是由背壓裝置5所壓進之氣流,首先會壓動單向活門7所設的門片71,使門片71對開之后形成一通路讓氣流進入收納槽6,收納槽6設有釋壓口61,得將進入之正壓力往外排放。
另在收納槽6底部可設有一導流錐62,利用該導流錐62的存在,而可避免進入之氣流產生混流,而損耗其動能。
請再參閱圖13所示,該單向活門7為利用了任何可單向啟閉之機械動作活門,如利用電磁力或馬達驅動等裝置,與背壓裝置所設風扇馬達同步動作,或由機械性自動復位之活門片,或簡易由高分子膜片710周邊由固定邊72所圍構,幅面中央經由切槽70以輻射線等份分割形成多數獨立之門片71;該門片71接受約一公克之風壓,即可讓單向活門7形成向下敞開,停止風力F之后,則藉其彈性恢復作用使門片71恢復形成遮蔽狀態。
收納槽6所設釋壓口61的幅面,則經由網體610的阻隔,使捕獲入之蚊蟲無法逃逸,形成機械性的圍捕。
請再參閱圖14所示,該前述各裝置的動作時機,則由一控制電路8所控制,該控制電路8設有電源裝置81,該電源裝置81經由導入端子812而獲得電力。
該導入端子同可利用USB端子811從計算機獲得驅動電力,及一側設有一充電回路813而向電池814充電,該電池814則經過電流充放經開關810輸入電力,提供控制電路8所使用,其中該電源814因整體工作電量需求極低,而使用小型電池,則利于室內外任何場所使用,及可提攜、置放等,而利于任何形式空間安裝。
該電力提供給時機控制裝置80控制超音波驅動電路82及風扇驅動電路85,以交替方式控制激發裝置2及背壓裝置5作不等時機之調變控制,該調變狀態如第2圖所示。
一熱作控制裝置83則控制發熱組件31,控制體溫仿真裝置3之發熱組件31之需求電源810將之啟閉操作。
體溫仿真裝置3得如圖10之應用概念,利用熱作控制裝置83可控制發熱組件31需求之工作時機,若該發熱組件31利用了正溫度系數陶瓷電阻為之,則在散熱結構配合的條件之下,可簡化熱作控制裝置83。
另該發熱組件31為了配合電源之條件而以低壓工作。
電流由開關810進入之后,一側激活紫外光產生器4驅動二極管發光器41產生紫外光波。
請再參閱圖15所示,為了讓該發熱組件31取得較高效率,而利用了CV、CP、CT等方式之電路,經由一恒定電壓CV、恒定條件之電源CP和恒定溫度導入方式,使獲得最穩定的發熱效應。
其發熱溫度約控制在38-42℃之間,對于加入該體溫仿真裝置3之后,可得圖16之坐標圖,其中方塊為未操作熱源之時間溫度曲線,三角形為進入熱作時之溫度曲線,經試作明顯可提升約40%的誘捕能力。
權利要求1.一種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尤指工作時機可依實際操作程序,而以間接性及分程控制作動之誘捕器,其主要系由一座體依序連結有一收納槽;一單向活門;一背壓裝置;及一誘進區,誘進區鄰近位置設有誘劑激發裝置,其特征在于一控制電路分程控制激發裝置和背壓裝置,使之形成交替間歇工作。
2.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霧氣激發裝置為由一壓電陶瓷驅動器載動一擊發板,擊發板幅面穿設有擊發孔,作用于一導水纖維之端口,導水纖維一端集入劑料容器里部。
3.如申請專利范圍第2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導水纖維工作端口為一圓弧形。
4.如申請專利范圍第2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擊發板所設擊發孔,進一步可設為穿通之線槽狀之擊發槽。
5.如申請專利范圍第4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線槽為曲線形。
6.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誘進區進一步設有一體溫仿真裝置。
7.如申請專利范圍第6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體溫仿真裝置,可采具恒溫效應之正溫度系數陶瓷電阻為發熱組件。
8.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在誘進區鄰近位置,設有能吸引蚊蟲接近波長約360-420奈米的二極管紫外光光波產生器。
9.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霧氣發生裝置為由一浮載體,沉浮在一開口狀里部提供誘劑承納之容器液面,浮載體載動一壓電陶瓷驅動器,驅動器連動擊發板,擊發板設有擊發孔作用在液面。
10.如申請專利范圍第9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擊發板所設擊發孔,進一步可設為穿通之線槽狀之擊發槽。
11.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0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線槽為曲線形。
12.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控制電路位于座體里部。
13.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或12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控制電路所控制之裝置為由電池取得電源。
14.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或12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控制電路及所控制之裝置,為由USB連接路徑取得電源。
15.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單項活門進一步為由高分子膜片外圍受固定邊框固,幅面里部由輻射狀切槽分割出多數門片。
16.如申請專利范圍第1項所述之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其中該活門可采電磁或機電馬達,與背壓裝置同步操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間歇式昆蟲誘捕器,尤指工作時機可依實際操作程序需求,而以交錯時程分割間接分程作動超音波激發霧氣及形成氣流負壓二主要工作之誘捕器使誘劑揮發過程不受外力打擾沖淡濃度,和間歇性操作馬達,可節省大幅電力,其主要系由一霧氣激發裝置發散誘蚊液體使懸浮在空氣中并擴散,達到一預定發散濃度之后交錯激活負壓裝置,將可能誘進之蚊蟲經一機械式單向活門帶壓入收納槽,以醞釀誘捕時程及交錯工作時機方式和機械性圍捕,而獲省電及使用安全性。
文檔編號A01M1/22GK2838284SQ20052006510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8日
發明者陳文賓, 鄭乃熒 申請人:童秋月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