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昆蟲誘捕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昆蟲誘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昆蟲誘捕器。
【背景技術】
[0002]日常生活中,蟑螂無處不在,蟑螂是人類的天敵,它們到處爬,容易傳染細菌和疾病。
[0003]目前消滅蟑螂大多采用噴灑殺蟲藥的方法,但是殺蟲劑容易污染環境,給人類的食物造成污染,且用藥一段時間后,蟑螂會產生抗藥性,蟑螂被殺后,散布各處的蟑螂尸體比較難清理,相對人工成本較高,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昆蟲誘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蟲,即又不會污染環境,而且清理方便。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昆蟲誘捕器,包括:
[0006]盒體,所述盒體內表面為光滑表面;
[0007]所述盒體的一個側面設置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蓋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為光滑表面;
[0008]所述盒體設置有入口的側面包括單向轉動板,所述單向轉動板向所述盒體的內部轉動;
[0009]所述盒體內部懸掛有誘餌座,且所述誘餌座與所述斜坡的頂端相接。
[0010]優選地,所述盒體包括有活動側面,所述活動側面與設置有入口的側面相對設置在所述盒體的兩側;
[0011 ]與所述活動側面接觸的頂面設置有第一轉動閥,與所述活動側面接觸的底面設置有第二轉動閥。
[0012]優選地,所述斜坡的坡度介于15度?30度。
[0013]優選地,所述盒體的底面設置有粘膠板;或者
[0014]所述盒體的底面設置有水槽,且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斜坡的正下方。
[00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昆蟲誘捕器,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表面為光滑表面;所述盒體的一個側面設置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蓋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為光滑表面;所述盒體設置有入口的側面包括單向轉動板,所述單向轉動板向所述盒體的內部轉動;所述盒體內部懸掛有誘餌座,且所述誘餌座與所述斜坡的頂端相接。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設置誘餌座,可以吸引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并通過設置的斜坡,使得被吸引的蟑螂或者昆蟲爬行到誘餌座上捕食誘餌,進一步地,由于誘餌座懸掛在盒體內部,當誘餌座的一側受力后,誘餌座會失去平衡,使得捕食誘餌的蟑螂或其他昆蟲掉入盒體內部,由于盒體內部和斜坡的下表面都是光滑表面,可以防止蟑螂或者昆蟲從盒體內逃脫,可以達到困死蟑螂或昆蟲的目的。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昆蟲誘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蟲,即又不會污染環境,而且方便清理。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昆蟲誘捕器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
[0018]100-盒體,101-斜坡,102-單向轉動板,103-誘餌座,104-粘膠板,105-1-第一轉動閥,105-2-第二轉動閥,106-活動側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20]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昆蟲誘捕器結構示意圖,主要包括:盒體100,斜坡101,單向轉動板102,誘餌座103,粘膠板104,第一轉動閥105-1,第二轉動閥105-2,活動側面106。
[0021]具體地,盒體100為密封盒,且盒體100的內表面為光滑表面,采用上述設計,可以防止進入盒體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可以從盒體100內逃脫。
[002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了捕捉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在盒體100內設置有誘餌座103,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待捕捉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的喜好不同,可以在誘餌座103上分別放置各種誘餌。
[0023]進一步地,誘餌座103通過線繩或者鏈條懸掛在盒體100內部,由于采用線繩或鏈接懸掛誘餌座103,當誘餌座在外力作用下,就會失去平衡,從而使得誘餌座上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從誘餌座上掉下去,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可以將誘餌固定在誘餌座103上,避免誘餌座103失去平衡后,使得誘餌從誘餌座103上滑落。
[0024]為了將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困死在盒體100內,需要將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引導到盒體100內,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盒體100的一個側面設置有入口,在該入口處設置有斜坡101,在實際應用中,為了能夠使得蟑螂或者其他昆蟲順利的爬上斜坡101,優選地,斜坡101的坡度介于15度在30度之間,同時,在斜坡101的上表面覆蓋有粗糙物,從而也可以增大斜坡1I上表面的摩擦力。
[0025]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誘餌座103和斜坡101的頂端相接,由于誘餌座103懸掛在盒體100內部,當蟑螂或者其他昆蟲爬行到誘餌座103上時,導致誘餌座103失去平衡,從而使得蟑螂或者其他昆蟲掉入盒體100內部。
[0026]為了防止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可以從盒體100內逃脫,優選地,盒體100的內部為光滑表面。
[0027]進一步地,為了避免某些可以垂直爬行的昆蟲從斜坡101的下表面爬行到斜坡101的上表面,從斜坡101的入口處逃脫,優選地,斜坡101的下表面設置為光滑表面,且斜坡101的下表面也設置為斜面。
[0028]進一步地,為了防止進入盒體100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可以跳躍到斜坡101上,并從斜坡101的入口處順利逃脫,優選地,在盒體100入口的側面包括有單向轉動板102,具體地,單向轉動板102的只能向盒體100的內部轉動,而不能向盒體100的外部轉動,從而可以避免跳躍到斜坡101上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可以從盒體內部逃脫。
[0029]由于蟑螂或者其他昆蟲的生命力比較旺盛,若想簡單的將進入到盒體100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困死到盒體100內,則需要長時間的等待。由于進入盒體100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的先后順序不同,當使用者打開盒體100時,可能會使得部分未被困死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順利的從盒體100內逃脫。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了避免長時間等待以及防止進入盒體100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逃脫,優選的,在盒體100的底面設置有粘膠板104,由于粘膠板104上設置有粘膠,當蟑螂或者其他昆蟲掉落在粘膠板104上時,可以被粘膠板粘住。
[0030]進一步地,還可以在盒體100的底面設置有水槽,且水槽位于斜坡101和誘餌座103的正下方,當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從誘餌座103上掉下來的時候,可以直接掉入水槽。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為了能夠使得誘餌座103上掉下來的蟑螂或其他昆蟲都可以落入水槽中,要求水槽的尺寸至少大于誘餌座103的尺寸。
[0031]為了方便清除盒體100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盒體100包括有活動側面106,且該活動側面106與設置有入口的側面相對設置在盒體100的兩側,與活動側面106接觸的頂面設置有第一轉動閥105-1,與活動側面106接觸的底面設置有第二轉動閥105-2,通過轉動第一轉動閥105-1和第二轉動閥105-2,可以將活動側面106從盒體100上移出,從而方便使用者清理盒體100內困死的蟑螂或其他昆蟲,或者方便使用者更換盒體100內的粘膠板,或者方便使用者更換盒體100內的水槽。
[003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設置誘餌座,可以吸引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并通過設置的斜坡,使得被吸引的蟑螂或者昆蟲爬行到誘餌座上捕食誘餌,進一步地,由于誘餌座懸掛在盒體內部,當誘餌座的一側受力,誘餌座會失去平衡,使得捕食誘餌的蟑螂或其他昆蟲掉入盒體內部,設置在盒體上的單向轉動板,避免進入盒體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從斜坡的入口處逃脫;由于盒體底面設置有粘膠板或者水槽,可以避免進入盒體內的蟑螂或者其他昆蟲需要長時間才能被困死;設置在盒體上的活動側面,可以方便清理盒體內的尸體,不會污染環境。
[0033]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體(100 ),所述盒體(100)內表面為光滑表面; 所述盒體(100)的一個側面設置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置有斜坡(101),所述斜坡(101)的上表面覆蓋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為光滑表面; 所述盒體(100)設置有入口的側面包括單向轉動板(102),所述單向轉動板(102)向所述盒體(100)的內部轉動; 所述盒體(100)內部懸掛有誘餌座(103),且所述誘餌座(103)與所述斜坡(101)的頂端相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體(100)包括有活動側面(106),所述活動側面(106)與設置有入口的側面相對設置在所述盒體(100)的兩側; 與所述活動側面(106)接觸的頂面設置有第一轉動閥(105-1),與所述活動側面(106)接觸的底面設置有第二轉動閥(105-2)。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101)的坡度介于15度?30度。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00)的底面設置有粘膠板(104);或者 所述盒體(100)的底面設置有水槽,且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斜坡(101)和所述誘餌座(103)的正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昆蟲誘捕器,屬于昆蟲誘捕技術領域。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內表面為光滑表面;所述盒體的一個側面設置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覆蓋有粗糙物,所述斜坡的下表面為光滑表面;所述盒體設置有入口的側面包括單向轉動板,所述單向轉動板向所述盒體的內部轉動;所述盒體內部懸掛有誘餌座,且所述誘餌座與所述斜坡的頂端相接。采用上述昆蟲誘捕器,至少可以捕捉蟑螂等害蟲,即又不會污染環境,而且清理方便。
【IPC分類】A01M1/02, A01M1/10
【公開號】CN205357858
【申請號】CN201620107492
【發明人】陳俊華, 徐雪松, 余蕾, 郭世保, 史洪中, 毛玉收
【申請人】信陽農林學院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