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家蠶飼育基礎設施,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家蠶室外飼育架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自古以來,家蠶的飼育都是在室內進行的,這一方面需要建造專用蠶室而占用較多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專用蠶室內的環境溫、濕度難以調節,不利于蠶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傳統的室內飼育家蠶的方法,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建造固定蠶室、購置蠶具和溫濕度調節設施,不僅帶來了養蠶環節繁瑣復雜,用工多、成本高,而且難以實現養蠶業的規模化經營,嚴重制約著現代蠶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為了適應現代蠶業生產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室外大棚養蠶技術。這種養蠶方法由于不受土地和資金的限制,利用太陽光能使大棚內溫濕度相對較易調節,近年來得到迅速的推廣應用。但現有的這種搭建于室外的飼育大棚,育蠶座僅能擺設于地面上而形成一層蠶座,不僅飼育棚房利用率不高,其綜合效益難以大幅度提高;而且棚內空間小,操作不便,通風效果不佳,溫濕度仍難以控制調節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它不僅制作成本低、家蠶飼育環境條件好,而且利用率高,適宜于家蠶飼育的規模化生產。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包括位于棚架結構兩側的側面架和位于棚架結構兩端的端面架,在所述側面架和端面架上安裝有棚頂架;由側面架、端面架以及棚頂架圍成一框架結構,在棚架結構內設置有兩排蠶座架,每一蠶座架的一端與同側的側面架相連接支承,該蠶座架下側還支承有蠶座架支腿;兩蠶座架之間留有操作通道;至少有一端面架上沒有棚門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方式是所述棚房兩端的兩端面墻架均設有棚門,棚門上裝有可拆卸的紗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實施方式是所述棚頂架(3)采用人字形或圓拱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以很方便地將棚架搭建于桑園田間,具有較大的棚內飼育家蠶的實用空間,所需投資小,制備成本低,家蠶飼料就地采集,不但省工方便,而且桑葉質量好。更由于棚架所構成的棚房內增設有蠶座架,這樣既可在棚內地面設置飼養家蠶的蠶座,又可在蠶架臺上設置蠶座,從而實現了棚房內的立體飼養,極大地提高了棚房的利用效率,更適宜于家蠶飼育的規模化生產;在兩排蠶座架之間設有操作通道,符合規模化家蠶飼育要求,且飼育操作方便,有利于管理與防病消毒。在棚頂覆蓋有棚衣后,可增強棚房的隔熱保溫性能,有效避免春寒、夏暑、秋涼氣候對棚內溫濕度的影響,使棚內溫、濕度保持在最適宜的蠶兒生長發育范圍內,實現了蠶繭優質高產。
在棚架結構的下部外圍設置防蠅網和棚架兩端設置可拆卸紗門后,則又可進一步改善和優化了棚內的家蠶飼育條件,防止蠅、老鼠、螞蟻及其它蠶兒敵害的侵害。在需要采光、通風的時候,將外層棚衣卷疊,而地表上部處仍有防蠅網,以達到防敵害的作用。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實施后,不僅完全滿足了家蠶飼育技術的各項技術要求,而且具有制備成本低,家蠶飼育環境條件好,操作十分方便,節本高效,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軸側示意圖;圖2是
圖1所示結構中棚架結構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圖4是覆蓋外層棚衣后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中,1-棚門;2-端面架;3-棚頂架;4-側面架;5-操作通道;6-蠶座架支腿;7-蠶座架;8-防蠅網;9-外層棚衣;91-編織布;92-草簾;93-遮陽網。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所示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中,棚架結構兩側的兩側面架4和兩端的兩端面架2圍成一具有四周外墻架的棚房,在該四周外墻架的頂端安裝有棚頂架3,該側面架4、端面架2和棚頂架3均采用框架結構,該框架由塑鋼管可拆卸地搭建而成,塑鋼管具有較高的抗腐蝕,抗老化性能。框架材料除采用塑鋼管外,還也可以是鋼管、塑料管或竹、木等相應材料。在棚架兩端均設有棚門1,在該棚門1上裝有可拆卸的紗門,這種結構既便于通風透氣,方便調節棚房內的溫濕度,又可避免蠶蠅等有害生物的侵入。棚房的棚頂架3采用人字形結構,棚架結構總寬5米,總高2.5米,總長為14米。
圖2是
圖1所示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在該棚架內設置有兩排與棚架長度方向同向的蠶座架7,蠶座架7距離地面高度為0.8米,每一蠶座架7靠近同側側面架4的一端與側面架4相互連接支承,在蠶座架7的下側間隔地支撐有蠶座架支腿6,該結構既可提高蠶座架7的穩定性,又可節約用料。在兩排蠶座架7之間留有操作通道5,以便給桑、除沙等養蠶操作。在每一排蠶座架7的下側也可間隔地支撐有兩排蠶座架支腿6。在棚房內地面和蠶座架上均擺設有蠶座,從而構成了立體養蠶,棚房利用率效益更佳。
圖3所示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除棚頂架3與圖2所示結構不同外,其余相同,該棚頂架3采用圓拱形結構。
圖4是覆蓋外層棚衣后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在棚房的側面架4和棚頂架3上覆蓋有外層棚衣9,該外層棚衣9由編織布91、草簾92以及遮陽網93組成,其從里向外依次為編織布91、草簾92和遮陽網93;在由兩側面架4、兩端面架2所圍成的棚房下部四周設有防蠅網8,該防蠅網8高度為50厘米。在高溫季節,外層棚衣選用編織布,上蓋一層草簾,再覆上一層遮陽網來進行降溫;溫度降低時可揭去遮陽網,乃至草簾,利用太陽能進行補溫,晝夜溫差應控制在3度以內。
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
,但并不限于上述結構,本領域的技術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所作出的變換和改進,均應視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包括位于棚架結構兩側的側面架(4)和位于棚架結構兩端的端面架(2),在所述側面架(4)和端面架(2)上安裝有棚頂架(3);由側面架(4)、端面架(2)以及棚頂架(3)圍成一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棚架結構內設置有兩排蠶座架(7),每一蠶座架(7)的一端與同側的側面架(4)相連接支承,該蠶座架(7)下側還支承有蠶座架支腿(6);兩蠶座架(7)之間留有操作通道(5);至少有一端面架(2)上設有棚門(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結構的兩端面墻(2)上均設有棚門(1),棚門(1)上裝有可拆卸的紗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頂架(3)采用人字形或圓拱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蠶座架(7)高度為80-100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側面架(4)和端面架(2)的高度為1.5米;所述棚房總高為2.5米,總寬為5米,總長為14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家蠶室外飼育棚架結構,包括位于棚架結構兩側的側面架和位于棚架結構兩端的端面架,在所述側面架和端面架上安裝有棚頂架;由側面架、端面架以及棚頂架圍成一框架結構,在棚架結構內設置有兩排蠶座架,每一蠶座架的一端與同側的側面架相連接支承,該蠶座架下側還支承有蠶座架支腿;兩蠶座架之間留有操作通道;至少有一端面架上設有棚門。該棚架結構具有制作成本低、家蠶飼育環境條件好、棚房利用率高的特點,廣泛適用于家蠶飼育的規模化生產。
文檔編號A01K67/00GK2783754SQ200520070
公開日2006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4日
發明者丁志用, 楊斌 申請人:丁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