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果樹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0819閱讀:6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果樹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園藝工具,即一種果樹修枝剪。
背景技術
現有的果樹修枝剪是由兩支交叉的杠桿構成,交叉點上是一個轉軸,轉軸前面的兩段杠桿有一個是刀片,一個是砧片。轉軸后面的兩段杠桿是兩個手柄,手柄之間設有向外推頂的彈簧。為了省力,手柄的長度大大超過刀片的長度。為了獲得較大的剪切壓強,刀片必須很薄,可是為了保證刀片的強度,刀片又必須既厚又寬,因此,刀片作成了背厚刃薄的形狀。在由厚到薄的過程中,必然要有斜面,現有修枝剪刀片的斜面是在刀片的外側,內側是一個平面,以便更好的靠近砧片的內側面。砧片是一個較厚的棱狀片,其形狀與刀片的刀刃邊緣線相配合,其作用是支撐并固定被切割物。由受力分析可知,在剪切時,刀片外側的斜面受到一個向內側的推力。這個推力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好處是可以使刀片更緊的靠向砧片,壞處是會使刀片與砧片相卡咬。為保留側向推力的優點,避免其缺點,刀片上的軸孔與刀刃的邊緣線之間有一段距離。以單手操作的修枝剪為例,其軸孔的邊緣與刀刃邊緣線或其延長線的最小距離為6-10毫米,砧片也制成相應的形狀,這樣,刀片和砧片的軸孔周圍,特別是刀刃一側都有兩個較大的平面相對摩擦,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解決了刀刃與砧片相互卡咬的問題。可是,這樣的結構又使得切割的作用點外移,相當于加長了杠桿阻力臂的長度,帶來了費力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防止刀片與砧片卡咬,又比較省力的果樹修枝剪。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研制一種果樹修枝剪,也是由刀片、砧片、手柄、轉軸以及彈簧構成的杠桿狀剪刀,刀片的外側面上也有一個斜面,所不同的是所說的刀片上的軸孔的外緣線與刀片的刀刃外緣線或刀刃外緣線的延伸線之間的最短距離小于3毫米,砧片上的軸孔外邊緣線與砧片相對刀刃一側的邊緣線之間的最短距離小于3毫米,此外,還設有防止刀片與砧片相卡咬或切割點外移的平衡部。
所說的平衡部是在刀片的內側面沿刀刃外緣線向內設有一個窄斜面,窄斜面的寬度小于5毫米,長度≤刀刃長度。
所說的平衡部是砧片內口的內側邊緣線比外側邊緣線高2-5毫米。
所說的平衡部是在砧片的內口上設有凸起的尖牙,尖牙的高度大于3毫米。
所說的相鄰尖牙的尖端距離大于4毫米,尖牙數量不超過10個。
所說的平衡部是在砧片內側,距砧片內口的內側邊緣線2-5毫米處到砧片的背部之間有一個斷面依次變薄的緩斜面。
所說的平衡部是修枝剪的兩個手柄的彎曲形狀相互吻合,閉合時,兩手柄中段內側距離小于5毫米。
所說的平衡部是修枝剪的彈簧的盤繞環一端裝在轉軸外端,兩個爪端分別與兩個手柄相連。
采用上述方案的果樹修枝剪,其刀刃與轉軸很近,與現有產品相比,在剪刀張開角度相同的情況下,剪切點卻向轉軸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相當于杠桿阻力臂縮短,省力效果非常明顯。此外,由于刀片內側設有可克服側向力的窄斜面,有效的防止了刀片與砧片卡咬的現象,加之采用防止切割點外移的各種構造,使修枝剪的性能顯著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參見以下附圖。
圖1是第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是第一種實施例的左視圖;圖3是第一種實施例的后視圖;圖4是部件刀片的右視圖;圖5是部件刀片的主視圖;圖6是部件刀片的左視圖;圖7是部件刀片的后視圖;圖8是部件刀片主視圖的放大圖;圖9是部件刀片的斷面的放大圖;圖10是原有部件刀片的主視圖;圖11是原有部件刀片的斷面圖;圖12是部件砧片的右視圖;
圖13是部件砧片的主視圖;圖14是部件砧片的斷面放大圖;圖15是部件砧片的后視圖;圖16是剪刀張開狀態示意圖;圖17是被切割果枝斷面受力圖;圖18是原有刀片受力圖;圖19是本實施例刀片受力圖;圖20是第二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1是第三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2是第三種實施例的后視圖。
圖中可見刀片1,砧片2,轉軸3,手柄4,彈簧5,卡爪6,刀刃7,刀背8,軸孔9,斜面10,斜面邊緣線11,窄斜面12,窄斜面邊緣線13,假想圓14,砧片內口15,內口內側邊16,內口外側邊17,尖牙18,牙間槽19,緩斜面2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三個實施例。
第一種實施例如圖1-9所示,這種果樹修枝剪也是由刀片(1)、砧片(2)、轉軸(3)、手柄(4)、彈簧(5)、卡爪(6)等構成,其刀片(1)也是由刀刃(7)、刀背(8)、軸孔(9)構成,在刀片(1)的外側面也有一個斜面(10),斜面(10)和外側面的平面之間形成一條斜面邊緣線(11)。這種刀片(1)和現有刀片有兩點不同一是如圖5所示,軸孔(9)與刀刃(7)的外邊緣線或其延伸線很近。二是如圖7所示,在刀片(1)的內側面,也就是與砧片(2)相對的側面上,沿刀刃外緣線內側有一條寬約3毫米,長度小于刀刃長度的窄斜面(12),窄斜面(12)與刀片內側平面形成一條窄斜面邊緣線(13)。為了更清楚的表示上述兩個特點,特用圖8和圖10兩個大比例的附圖進行對照。其中,圖8是本實施例的刀片主視圖,圖10是原有的刀片主視圖。圖中,特別引入了與軸孔同心且與刀刃外邊緣線或其延伸線相切的假想圓(14)的概念,可見,圖10所示的刀片上的假想圓(14)的直徑比軸孔(9)的直徑大很多,而圖8所示的刀片上的假想圓(14)的直徑比軸孔(9)的直徑大不多。實際上,過去的刀片軸孔外邊緣與刀刃外邊緣線或其延伸線的最短距離在6-10毫米之間,而本實施例中該距離卻小于3毫米。由幾何知識可知,當刀片(1)和砧片(2)之間的夾角達到180度時,其兩者外邊緣線的交點才與假想圓與刀刃邊緣線的切點重合,在180度之內,其交點一定在該切點之外,并且此交點到軸心的距離與夾角的角度呈反比,夾角越小距離越遠。由于現有的剪刀最大張口約60-70度,其軸孔邊緣與交點的距離是與切點距離的1.7倍,也就是說,原有刀片與砧片最大張口時的交點到軸心的距離為11-17毫米之間,而本實施例只在5毫米之內,相差6-12毫米。在手柄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切割點的到軸心的距離越短越省力。因此,把軸孔(3)向刀刃邊緣線一側移動必然帶來省力的效果。
由圖18可知,原有刀片(1)在切割時,主動力F在刀片外側應分解為沿其斜面向下的力F1和一個向內的側向力F2,F2會把刀片(1)向內推動,而使刀刃內偏,在軸孔(9)與刀刃(7)距離較遠的情況下,刀片(1)和砧片(2)在軸孔與刀刃一側的接觸面較大,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F2被克服,刀刃不易內偏。在軸孔(9)與刀刃(7)距離較近的情況下,刀刃內偏的問題就會表現出來,由此出現了刀片(1)與砧片(2)相卡咬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刀片(1)的內側,沿刀刃(7)的外邊緣線附近又設置一個如圖4、6、7所示的窄斜面(12),窄斜面(12)不能太寬,寬了會影響與砧片(2)的剪切,只要能夠抵消部分F2的力即可。由圖19可見本實施例的刀片示意圖,在窄斜面(12)上的側向力F3起到了抵消F2的作用。實驗表明,窄斜面(12)的寬度小于5毫米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性能。
如圖16、17所示,在剪刀切割過程中,刀片(1)和砧片(2)的剪切線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兩條交叉線,每條線對于被切割物的壓力方向都是沿各自的法線方向,因而兩個力都會分解為與被切割點的切線相垂直的剪切力P1、P2和向前推動的推力P3,P3這個推力就會使被切割物向前滑動。顯然,被切割物向外少量滑動能加速切割,但也會加長杠桿的阻力臂而費力,滑動的幅度太大還會脫離切割。為了限制被切割物在切割的過程中向外滑動的幅度,在砧片(2)的內口(15)上設有幾個尖牙(18)。因為內口(15)的內側邊緣線(16)高于內口外側邊緣線(17)2-5毫米,而尖牙(18)的尖端處于外邊緣線(17)的上方,尖牙(18)的高度從外側邊緣線算起為2-5毫米,其上端與內側邊緣線(16)平行或略突出一點。尖牙之間的距離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被填滿而失去作用。實驗表明,尖牙(18)之間的距離不能小于4毫米,其牙數以3-5個為宜,不能超過10個,牙間可開有下凹的牙間槽(19),牙間槽(19)內淺外深,這樣,既可以加大尖牙的高度,又盡量保持砧片2內側邊緣線(16)的原狀,以獲得更好的剪切性能。
由于刀刃內側增設了窄斜面(12),在切割行程的中后段,即切割已經完成之后,刀片(1)和砧片(2)之間會有一點間隙,這個間隙會夾帶一些殘余木渣而影響剪刀的開合動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例在砧片的內側面下部,即在距離內口(15)的內側邊緣線(16)2-5毫米以下到砧背之間,開出一個如圖14、15所示的緩斜面(20)。這個緩斜面(20)可以使上述間隙加大,使木渣順利脫離,不影響剪刀的工作。
為了盡量擴大剪刀的張口角度,在手柄(4)的形狀上也進行了改進,如圖1可見,兩支手柄(4)的彎曲形狀相互吻合,并把原來兩個手柄之間的彈簧(5)改裝到轉軸(3)的外端,彈簧(5)的盤繞環裝在轉軸的外端,彈簧(5)的兩支端爪連接在手柄(4)上,照樣可以起到支撐手柄(4)外張的作用。這樣,剪刀關閉時兩支手柄(4)的間隙很小,不超過5毫米,而原有的距離為15毫米左右。也就是說,在同一人操作的情況下,刀片(1)和砧片(2)張開的角度會更大一些。如圖16所示,剪刀的張口達110度角,而原來只有60-70度,由此本實施例能進一步減短轉軸(3)與刀片砧片交叉點之間的距離,更加省力,并能剪切更粗的果樹枝條。
第二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適用于其他形狀的果樹修枝剪,如圖20所示的剪刀是雙手使用的直柄修枝剪。
第三種實施例如圖21、2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適用于如圖21、22所示的由長桿和拉索代替手柄操作的大型修枝剪,與前例相比,刀片(1)和砧片(2)的大小和形狀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工作原理仍然相同,在刀片(1)的外側也有一個斜面(10),其刀片(1)上面的軸孔(3)向刀刃一側移動的幅度更大,刀刃的內側也開出一條窄斜面(12),也可以獲得省力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果樹修枝剪,也是由刀片(1)、砧片(2)、轉軸(3)、手柄(4)以及彈簧(5)構成的杠桿式剪刀,刀片的外側面上也有一個斜面(10),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刀片(1)上的軸孔(9)的外緣線與刀片(1)的刀刃(7)外緣線或刀刃(7)外緣線的延伸線之間,砧片(2)上的軸孔(9)外邊緣線與砧片(2)相對刀刃(7)一側的邊緣線之間,其最短距離均小于3毫米,此外還設有防止刀片(1)與砧片(2)相卡咬或防止切割點外移的平衡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在刀片(1)的內側面沿刀刃(7)外緣線向內設有一個窄斜面(12),窄斜面(12)的寬度小于5毫米,長度小于刀刃(7)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砧片(2)的內口(15)上的內側邊緣線(16)比外側邊緣線(17)高2-5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在砧片(2)的內口(15)上設有凸起的尖牙(18),尖牙(18)的高度大于3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相鄰尖牙(18)的尖端距離大于4毫米,尖牙(18)數量不多于10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在砧片(2)的內側,距砧片內口的內側邊緣線(16)2-5毫米以下到砧背之間有一個斷面依次變薄的緩斜面(2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在修枝剪的兩個手柄(4)的彎曲形狀相互吻合,閉合時,手柄中段內側間距小于5毫米。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平衡部是在修枝剪的彈簧(5)的上端盤繞環裝在轉軸(3)的外端,下端的兩個爪端分別與兩個手柄(4)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園藝工具,即一種果樹修枝剪。現有的果樹修枝剪的轉軸距刀刃外邊緣線較遠,比較費力。本實用新型也是由刀片、砧片、轉軸、手柄以及彈簧構成的杠桿式剪刀,刀片的外側面上也有一個斜面,其特點是刀片上的軸孔(9)的外緣線與刀片的刀刃(7)外緣線或刀刃(7)外緣線的延伸線之間,砧片上的軸孔(9)的外邊緣線與砧片相對刀刃(7)一側的邊緣線之間,其最短距離都小于3毫米。此外,在刀片的內側面還設有防止刀片與砧片相卡咬的窄斜面(12),在砧片和手柄上,還設有防止切割點外移的構造,使果樹修枝剪更加省力,多項作業性能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A01G3/04GK2909822SQ2006200128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7日
發明者騰建軍 申請人:騰建軍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