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方法

文檔序號:385095閱讀:4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將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鱔和克氏原鰲蝦(俗稱小龍蝦)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國內已掀起了養殖黃鱔和克氏原螯蟲下的熱潮,許多養殖大省也紛紛立項對黃鱔和克氏原螯蝦的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進行攻關研究,以期推動本省克氏原螯蝦和黃鱔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已有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蝦的養殖以池塘或低洼塘單養為主,輔以養殖一些鰱、鳙魚來調節水質;此外有報道稱,利用稻田單養或實施稻、蝦輪作,未見有克氏原螯蝦與黃鱔同池養殖的報道。以上養殖模式主要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體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黃鱔的養殖方式多種多樣,目前技術最為成熟,推廣應用最廣的是池塘網箱養殖和水泥池集約化養殖兩種方式。水泥池集約化養殖為單養模式;池塘網箱養殖主要也為單養模式,在池塘網箱養殖中也有少量混養泥鰍的,而箱外水體只放養鰱、鳙魚以調節養殖水體的水質。國內將黃鱔和克氏原螯蝦進行同池養殖還沒有先例。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利用池塘或低洼塘水體進行黃鱔和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方法,本發明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各水層資源,提高養殖水體的單位養殖效益。推廣應用本發明,可大大提高黃鱔、克氏原螯蝦養殖戶或養殖公司的經濟效益。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黃鱔和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池塘要求蓄水深度1.5m以上;低洼塘則需開出"回"、"井"或"田"字形深溝,溝寬3m,使該溝深保證蓄水1.5m以上即可。塘埂四周設0.4m高的防逃板或防逃網封閉整個養殖水體。苗種放養前按照常規方法清塘消毒。在池塘中或低洼塘深溝中架設專用網箱,箱內放置水生植物水花生進以供黃鱔棲息,網箱外水體放養克氏原螯蝦,另外輔助放養一定數量的鰱、鳙魚來調節養殖水體的水質,實現同一水體中黃鱔和克氏原螯蝦共養。本發明設計的這樣養殖模式,克氏原螯蝦不會攀爬進入黃鱔網箱中,也不會危害網箱,只活動于網箱之外的區域。此外,網箱的網箱壁還增加了克氏原螯蝦棲息地。因此,同池養殖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蝦產量和效益不會比單養時低。黃鱔只活動于網箱內,不受克氏原螯蝦的影響,也不影響克氏原螯蝦,因此黃鱔的產量和效益也不會比單純的網箱養鱔差。所以,黃鱔和克氏原螯蝦立體化養殖是兩者單養產量和效益之和。更詳細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1、同池養殖黃鱔和克氏原螯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照以下步驟生產1)選池塘或低洼塘作為養殖基地,將所述的池塘整池固埂,清除過多淤泥,筑埂高為2m,沿埂四周設0.4m高的防逃設施以封閉整個養殖水體,保持養殖期間池塘水深1.5m以上,或將低洼塘開"回"、"井"或"田"字形溝,使溝寬3m,溝深1.5m,深的總面積不超過低洼塘總面積的一半,其余地方整平,保持養殖期間溝內蓄水1.5m以上,備用;2)每年3月下旬進水10cm,用生石灰75-100kg/666m'清塘消毒,除雜,防病和殺滅寄生蟲,IO天后再進水保持水深30cm,每666m'水面施腐熟畜禽糞肥100-200kg或過磷酸銬15kg,并種植水草,使其覆蓋面為養殖水面的1/5-1/3為宜,低洼塘中的水生植物種植在所述溝之外3)將黃鱔養殖的網箱設計為敞口式,使其寬2m,長3-6m,高1.5m,采用網目為0.3-0.5cm的無結節聚乙烯網布制成,箱口、箱底穿過直徑0.4-0.5cm的聚乙烯綱繩,于3月份成排架設,排與排間距為2-3m左右,網箱設置面積不超過養殖池塘總面積的40%,低洼塘的網箱只架設在所開挖的溝中,網箱上下綱用毛竹或木樁固定,入水lm,上部露出水面50cm,箱底部高于池底50cm左右;在所述的網箱中放置水生植物水花生,使其覆蓋網箱一半的面積。以后管理水花生,及時去除箱壁邊緣的水花生,防止黃鱔借機逃逸;4)每年4月中旬按666m'水面放養體重為50g左右的鰱、鳙魚魚種,作為調控水質的輔助魚種,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體長3cm以上,尾重8-15g且規格一致的健康克氏原螯蝦苗種,使池塘養殖的克氏原螯蝦的密度為100kg/666nf,放養前將克氏原螯蝦用5%食鹽水浴洗蝦體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或在每年的秋季直接投放性成熟的克氏原螯蝦種蝦,雌雄性比按2:1搭配,每666m'投放克氏原螯奸!li下種20kg;5)將體重30-50g的黃鱔鱔種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7月中下旬選晴天放養,放養密度為lkg/m',放養前用20-30mg/L聚維酮碘水劑浸浴鱔體消毒10-15分鐘;6)按日投喂量為克氏原螯蝦體重的5-8%投喂餌料,每天黃昏沿池邊投喂l次,視克氏原螯蝦攝食情況增減餌料的投喂量;7)黃鱔鱔種入箱后使其饑餓3天后開始馴食,將糜狀蚯蚓或新鮮魚肉與黃鱔膨化飼料按重量比計5:1,4:1,3:i,2:i配比投喂,投喂量為黃鱔體重的4%左右,每一網箱設2-3個點定點投喂;8)看水施肥,每666m'水體施腐熟畜禽糞肥100kg,保持水位穩定,使網箱處水深1.5m處;9)每15天用25mg/L的生石灰全池塘潑灑一次,網箱內用100g漂白粉掛袋,每15天更換一次,每20天全網箱用80mg聚維酮碘潑灑一次,每40天用0.45mg/L的90%晶體敵百蟲驅蟲一次,或按100kg黃鱔使用5g土霉素或2.5g氟哌酸拌餌,預防細菌性病害。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1、同常規的池塘網箱養鱔相比,本發明充分利用了池塘的水體資源、空間資源和餌料資源,通過混養克氏原螯蝦,在不增加餌料投入,每666m'增加1400元苗種等費用前提下,每666m'可增收400kg克氏原螯蝦,每666m'增加4200元的凈收益。同池塘單養克氏原螯蝦相比,混養高經濟價值的黃鱔,使單位水面的產值和純利潤大幅提高(見表l)。2、本發明投入與凈收益比達到2.17:1,是三者中最低的,效益比兩種單養方式都好(見表l)。3、由于克氏原螯蝦生長期短,上市早,從每年的5、6月份開始即可陸續上市,利用蝦的收入可解決網箱養鱔常常出現的后期飼料資金短缺問題,實現資金的滾動投入,降低了整體投資成本,保證了養殖的順利進行和整體效益的發揮。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1、池塘整理。對于池塘,于冬季整池固埂,清除過多淤泥,筑埂高為2m,使其日曬霜凍。沿池埂四周用石棉瓦、鈣塑板或網片圍起0.4ra高的防逃板或設防逃網封閉整個養殖水體。對于低洼塘等水體,于冬季培高池埂,并開挖出"回"、"井"或"田"字形深溝,使溝寬3m,溝深1.5m,深溝總面積不超過低洼塘總面積的一半,其余地方整平即可。使其日曬霜凍。沿池埂四周用石棉瓦、鈣塑板或網片圍起0.4m高的防逃板或設防逃網封閉整個養殖水體。每年3月下旬進水(引水)10cm,用生石灰75-100kg/666m'或用漂白粉和商品清塘凈等其它常規清塘藥物,常規方法清塘底清塘消毒,殺滅黑魚、鯰魚、水蛇、蛙類等敵害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蟲等。10天后再進水保持水深30cm,每/666m'水面施腐熟畜禽糞肥100-200kg或過磷酸鈣15kg,并種植輪葉黑藻、水花生、苦草、馬來眼子菜或伊樂藻等水草植物,其覆蓋面一般為養殖水面的1/5-1/3為宜。低洼塘中的水草應種植在所述深溝之外。4月份先每/666m'水體放養體重為50g左右的鰱、鳙魚魚種300尾,作為調控水質的輔助魚種。2、網箱設置。設計的養鱔網箱為敞口網箱,寬2m,長3-6m,高1.5m,網眼用30目左右(網目0.3-0.5cm)的無結節聚乙烯網布制成,箱口、箱底穿直徑0.4-0.5cm的聚乙烯綱繩。網箱于每年3月份成排架設,排與排的間距為2-3m左右。網箱的設置面積不超過養殖池塘總面積的40%,低洼塘的網箱只架設在所開挖的深溝中。網箱上、下綱用毛竹或木樁固定,入水lm,上部露出水面50cm,箱底部髙于池底50cm左右,便于水體交換。網箱中放置水生植物水花生,使其覆蓋網箱一半的面積。以后管理水花生,及時去除箱壁邊緣的水花生,防止黃鱔借機逃逸。3、苗種投放。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選規格在3cm以上,尾重8-15g,青頭嫩爪、殼薄柔軟、活動力強、附肢齊全、無病無傷的克氏原螯蝦苗種(幼蝦)作為放養對象(不要選用紅頭硬殼蝦苗或附肢殘缺、有病兆的蝦苗,同一池塘放養的克氏原螯蝦應規格整齊,一次性放足)。在池塘養殖中,克氏原螯蝦的養殖密度為100kg〃666m'為宜。放養前將克氏原螯蝦用5%食鹽水浴洗蝦體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從外地購進的克氏原螯蝦蝦種,因離水時間較長,放養前應略作處理。方法是將克氏原螯蝦蝦種在清潔的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后擱置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復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后再放養,這樣可以提高其成活率。也可以在每年的秋季直接投放性成熟的克氏原螯蟲下種蝦,按雌雄性比2:1搭配,每666m'投放克氏原螯蝦蝦種20kg,使其于養殖池塘中自然交配,打洞越冬,開春后即可繁殖出大量幼蝦供生產之用。將得到的黃鱔鱔種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7月中下旬選擇晴天放養,鱔種規格為30-50g,放養密度lkg/m',要求鱔種反應靈敏、無病無傷、活動力強、粘液分泌正常,體形體色健康。放養前用20-30mg/L聚維酮碘浸浴(武漢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水劑)10-15分鐘。同一網箱放養的鱔種應規格一致。4、飼喂。克氏原螯蝦放養后即開始投喂,因地制宜選擇各種動植物飼料,如麥芽、麩皮、各類瓜果、小魚小蝦、畜禽下腳料等,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日投喂量為蝦種體重的5-8%,每天黃昏沿池邊投喂1次,視克氏原螯蝦攝食情況增減投喂量。5、黃鱔的馴食。在本發明的實施中,需要解決使黃鱔的馴食(即引誘黃鱔開口攝食)方法是將蚯蚓或鮮魚絞成糜狀,每天下午5時以少量多點投入網箱水草之上,引誘黃鱔開口攝食,第二天上午清除殘餌至箱外(殘餌可以用于克氏原螯蝦的餌料來源之一)。陰雨、大風等天氣條件下,停止投喂餌料。一般3天左右即可馴化黃鱔開口攝食人工投喂的餌料。馴食按如下方法操作首先使黃鱔鱔種饑餓3天,刺激其食欲;然后投喂糜狀魚肉或蚯蚓肉,促其開口攝食;開口攝食2天后進行轉食馴化先按重量比l:5的比例在糜狀魚肉或蚯蚓肉中摻入商品黃鱔膨化飼料("泰都"牌,廣東順德百安詞料有限公司生產),投喂2天后,提高上述商品飼料比例(按重量比計)到l:4,喂2天后再提高比例到1:3,投喂2天后,再次提高商品飼料比例到1:2,投喂2天,最后將商品飼料比例提高到1:1。此后一直按此比例拌和糜狀魚肉或蚯蚓肉與商品飼料,投喂黃鱔至養成上市的規格。由于蝦的食性很雜,池塘中天然餌料生物基本可滿足其營養要求,因此一般放養密度不高的情況下,無需另外投餌。本發明中放養的蝦的密度屬較低水平,又有黃鱔殘懼的補充,因此可不考慮蝦的營養需求。本發明的一個重要優勢就在于通過混養蝦,在不增加餌料投入的情況下,充分挖掘了池塘生產潛力,提高經濟效益。5、日常管理。保持養殖水體水質"肥"、"活"、"嫩"、"爽"(保持水體透明度30-40cm,水色在一天的不同時間里有變化。若沒有變化,說明水質老化。透明度小于30cm,說明水質過肥,大于40cm,說明過瘦)。具體方法是換水時,先排出30cm老水,再加注新水至原水位。看水施追肥,追肥一般每666m'水體施腐熟畜禽糞肥100kg,保持水位穩定,使網箱處水深保持1.5m即可。注重防病治病。一般每半月用25mg/L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網箱內用漂白粉掛袋'每20天全箱潑灑一次聚維酮碘(武漢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水劑,商品聚維酮碘中碘的有效含量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每40天用0.45mg/L的909b晶體敵百蟲全箱潑灑驅蟲一次。按每100kg黃鱔用5g土霉素或2.5g氟哌酸的用藥拌餌,預防養殖水體中細菌性病害。6、起捕。在同池養殖情況下克氏原螯蝦生長非常迅速,一般從每年的5、6月份即可開始挑選已達上市規格的商品蝦上市銷售。在8月底、9月初再沿池塘四周水面設置圍網,圍網離岸50cm左右,水面上網高50cra,阻止克氏原螯蝦到岸邊打洞越冬,這樣就可將全池商品蝦全部起捕。克氏原螯臥捕撈工具主要為蟲下籠,也可在雨天用抄網或徒手捕捉上網、上岸的克氏原螯蟲下。養殖的黃鱔應在每年11月初至12月底捕撈上市,未捕撈的黃鱔直接在養殖網箱中越冬。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效果如表1所示。表1本發明的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l中的單位畝可以換算成666m',表l中的貨幣元為人民幣。權利要求1、同池養殖黃鱔和克氏原螯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照以下步驟生產1)選池塘或低洼塘作為養殖基地,將所述的池塘整池固埂,清除過多淤泥,筑埂高為2m,沿埂四周設0.4m高的防逃設施以封閉整個養殖水體,保持養殖期間池塘水深1.5m以上,或將低洼塘開“回”、“井”或“田”字形溝,使溝寬3m,溝深1.5m,深的總面積不超過低洼塘總面積的一半,其余地方整平,保持養殖期間溝內蓄水1.5m以上,備用;2)每年3月下旬進水10cm,用生石灰75-100kg/666m2清塘消毒,除雜,防病和殺滅寄生蟲,10天后再進水保持水深30cm,每666m2水面施腐熟畜禽糞肥100-200kg或過磷酸鈣15kg,并種植水草,使其覆蓋面為養殖水面的1/5-1/3為宜,低洼塘中的水生植物種植在所述溝之外;3)將黃鱔養殖的網箱設計為敞口式,使其寬2m,長3-6m,高1.5m,采用網目為0.3-0.5cm的無結節聚乙烯網布制成,箱口、箱底穿過直徑0.4-0.5cm的聚乙烯綱繩,于3月份成排架設,排與排間距為2-3m左右,網箱設置面積不超過養殖池塘總面積的40%,低洼塘的網箱只架設在所開挖的溝中,網箱上下綱用毛竹或木樁固定,入水1m,上部露出水面50cm,箱底部高于池底50cm左右;在所述的網箱中放置水生植物水花生,使其覆蓋網箱一半的面積。以后管理水花生,及時去除箱壁邊緣的水花生,防止黃鱔借機逃逸;4)每年4月中旬按666m2水面放養體重為50g左右的鰱、鳙魚魚種,作為調控水質的輔助魚種,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體長3cm以上,尾重8-15g且規格一致的健康克氏原螯蝦苗種,使池塘養殖的克氏原螯蝦的密度為100kg/666m2,放養前將克氏原螯蝦用5%食鹽水浴洗蝦體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或在每年的秋季直接投放性成熟的克氏原螯蝦種蝦,雌雄性比按2∶1搭配,每666m2投放克氏原螯蝦蝦種20kg;5)將體重30-50g的黃鱔鱔種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7月中下旬選晴天放養,放養密度為1kg/m2,放養前用20-30mg/L聚維酮碘水劑浸浴鱔體消毒10-15分鐘;6)按日投喂量為克氏原螯蝦體重的5-8%投喂餌料,每天黃昏沿池邊投喂1次,視克氏原螯蝦攝食情況增減餌料的投喂量;7)黃鱔鱔種入箱后使其饑餓3天后開始馴食,將糜狀蚯蚓或新鮮魚肉與黃鱔膨化飼料按重量比計5∶1,4∶1,3∶1,2∶1配比投喂,投喂量為黃鱔體重的4%左右,每一網箱設2-3個點定點投喂;8)看水施肥,每666m2水體施腐熟畜禽糞肥100kg,保持水位穩定,使網箱處水深1.5m處;9)每15天用25mg/L的生石灰全池塘潑灑一次,網箱內用100g漂白粉掛袋,每15天更換一次,每20大全網箱用80mg聚維酮碘潑灑一次,每40天用0.45mg/L的90%晶體敵百蟲驅蟲一次,或按100kg黃鱔使用5g土霉素或2.5g氟哌酸拌餌,預防細菌性病害。全文摘要本發明具體涉及黃鱔與克氏原螯蝦同池養殖的方法。步驟是1)選池塘或低洼塘,或將低洼塘開“回”、“井”或“田”字形溝,保持塘或溝內蓄水1.5m以上;2)清塘消毒,保持水深30cm,施肥并植水草;3)黃鱔網箱為敞口式,箱內植水花生;4)放養鰱、鳙調控水質,4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健康克氏原螯蝦苗種(100kg/666m<sup>2</sup>),或秋季投放性成熟的雌雄性比按2∶1的克氏原螯蝦種蝦;5)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或7月中下旬放養黃鱔鱔種(1kg/m<sup>2</sup>);6)按日投喂量為克氏原螯蝦體重的5-8%投喂餌料;7)鱔種入箱后使其饑餓3天后馴食,糜狀蚯蚓或鮮魚肉與黃鱔飼料重量比為5∶1,4∶1,3∶1和2∶1;8)加強養殖水體和網箱內的水質管理、施肥管理和防病治蟲工作。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161062SQ200710053490公開日2008年4月16日申請日期2007年10月8日優先權日2007年10月8日發明者何緒剛,呂建林,曾慶峰,熊小飛,王代軍,袁漢文,郭燦燦,龔世園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