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溫室框架連接結構的種類很多,就申請人所知,已知 的連接方式中不可拆卸的連接方式主要是焊接,不可拆卸的連接方式 一般為各型材之間設置有連接板,然后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起,前 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運輸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業界已很少使用,后 者雖為可拆卸結構,但由于該結構需要的零部件較多,在安裝過程中
費時費力;另外也正是由于零部件較多,在安裝拆卸中很容易丟失零 部件,給再次安裝也帶來不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業者采用三通或者四通形式的連接件來進 行各型材之間的連接,如
圖1所示,該連接件50包括連接件本體500, 該本體分別沿三個方向一體成形有實心的圓柱形插舌部501 ,組裝時, 插舌部501插入成形在相應型材503內的空腔內,該連接件50由塑 膠或金屬材料一體注塑而成。如圖2所示,示出現有技術中另一種三 通形式的連接件,該連接件60包括連接件本體600,該本體分別沿 三個方向一體成形有實心的方形插舌部601,組裝時,插舌部601插 入成形在相應型材603內的空腔604內,該連接件60由塑膠或金屬 材料一體注塑而成。圖l、圖2示出的兩種連接件,其存在的缺陷是 兩個連接件均為一體注塑而成,其模具成本及開發成本均較高;其次, 兩個連接件的插舌部均為實心,比較笨重并且在原材料上形成一定的 浪費。
另外,現有的框架結構中,在框架上要么只能安裝陽光板或PC 板,要么只能壓合有薄膜,其功能單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 模具成本、開發成本較低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框架上既可安裝具有一
定厚度的陽光板或PC板又可以安裝薄膜或布料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包括一溫室框 架,裝置在該溫室框架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覆蓋層,所述溫室框架由 數根鋁型材組成,相鄰鋁型材的端部通過連接件固接,所述連接件包 括連接件本體,該本體沿兩個方向一體延伸成形有插舌部,所述連接 件本體沿所述兩插舌部形成的平面的垂直方向成形有通道,所述通道
至少一側設有部分插入該通道與所述連接件本體可拆卸配合的另一 插舌部,所述連接件本體與兩插舌部及另一插舌部分別由鋁材料擠出 成型。
本實用新型還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通道一側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其另一側設有一端蓋,該端 蓋由鋁材料擠出成型,所述另一插舌部后端具有一蓋合在所述通道端 部的底蓋,該底蓋上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 壁,其中一限位壁外側設有內凹部,所述端蓋沿反向偏心設置有一對
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第二限位壁,其中一第二限位壁外側設有 第二內凹部,所述另一限位壁卡合在所述該第二內凹部內,所述另一 第二限位壁卡合在所述其中一限位壁內,所述其中一第二限位壁與所 述其中一限位壁之間形成抱合通道,對應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 一側開設有通孔, 一銷軸穿過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端 蓋及另一插舌部固接在一起。
所述通道兩側均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每一另一插舌部后端具有
一蓋合在所述通道端部的底蓋,該底蓋上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
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壁,其中一限位壁外側設有內凹部;該兩另一插 舌部之間相對反向180度后分別將各自的限位壁插入所述通道內,兩 另一限位壁分別卡合在兩所述其中一限位壁的內凹部內,兩所述其中 一限位壁之間形成抱合通道,對應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一側開 設有通孔, 一銷軸穿過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兩另一插 舌部固接在一起。
每一所述型材內相應成形有允許所述插舌部前端插入作緊密配 合的空腔,每一所述插舌部和每一所述另一插舌部均至少一側設置有 具有外凸的彈性卡頭的彈性件,每一所述型材空腔的相應側壁開設有 與所述彈性卡頭形成卡合配合的開口 。
每一所述彈性件包括一固定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成 形在所述插舌部相應側部的凹槽內,所述自由端彎折成形有所述外凸 的彈性卡頭,該彈性卡頭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凹槽方向發生彈
性變形,所述彈性卡頭成倒"V"形,所述固定端成倒"L"形,與
所述凹槽內壁作緊密配合。
每一所述型材至少一側外壁、沿該外壁長度方向通體成形有一外 凸的翼片,該翼片的底部與外壁一體成形,其上部為自由端與外壁之 間形成敞開的開口,該翼片的上端部向內成形有一內鉤頭。
所述覆蓋層為具有一定厚度的陽光板或PC板,所述陽光板或PC 板周邊分別伸入相應型材上的開口內,分別通過彈性壓條壓合在所述 開口內。
所述彈性卡條的截面呈"V"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連接 件有兩個方向的插舌部與連接件本體由鋁材料一體擠出成形, 一個或 兩個插舌部與連接件本體可拆卸連接,插舌部也由鋁材料擠出成形, 該結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三通或四通連接件整體注塑成形而造成模 具成本、開發成本較高的現象,該結構模具成本較低、使得溫室整體
造價較低,另外其組裝簡單、容易;每一所述型材的一側外壁、沿該 外壁長度方向通體成形有一外凸的翼片,該翼片的底部與外壁一體成 形,其上部為自由端與外壁之間形成敞開的開口,該翼片的上端部向 內成形有一內鉤頭,該結構使得在框架上既可安裝具有一定厚度的陽 光板或PC板又可以安裝薄膜或布料。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三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另一種三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的 整體框架(不包括覆蓋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連接件為三通時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3的組合狀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端蓋與另一插舌部的配合示意圖; 圖7為連接件為四通時兩個另一插舌部的配合示意圖; 圖8為連接件與型材連接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圖7中彈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IO為
圖1中型材截面
圖11為在框架上安裝陽光板或PC板時型材與陽光板或PC板的 結構示意
圖12為在框架上安裝薄膜或布料時型材與薄膜或布料的結構示 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3至
圖12,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 包括一溫室框架1,裝置在該溫室框架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覆蓋層2, 所述溫室框架由數根鋁型材3組成,相鄰鋁型材的端部通過連接件4 固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件本體40,該本體沿兩個方向一體延伸成形有插舌部41,所述連接件本體40沿所述兩插舌部41形成的平 面的垂直方向成形有通道400,所述通道400至少一側設有部分插入 該通道與所述連接件本體40可拆卸配合的另一插舌部42,所述連接 件本體40與兩插舌部41及另一插舌部42分別由鋁材料擠出成型。 該結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三通或四通連接件整體注塑成形而造成模 具成本較高的現象,該結構模具成本較低、使得溫室整體造價較低, 另外其組裝簡單、容易。
所述通道400 —側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42,其另一側設有一端 蓋43,該端蓋由鋁材料擠出成型,所述另一插舌部42后端具有一蓋 合在所述通道400端部的底蓋420,該底蓋420上偏心設置有一對伸 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壁4201、 4202,其中一限位壁4202外 側設有內凹部4203,所述端蓋43沿反向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 道呈半抱合狀的第二限位壁430、 431,其中一第二限位壁431外側 設有第二內凹部432,所述另一限位壁4201卡合在所述該第二內凹 部432內,所述另一第二限位壁430卡合在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 內,所述其中一第二限位壁431與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之間形成 抱合通道44,對應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40—側開設有通孔45,
一銷軸46穿過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端蓋及另一插 舌部固接在一起。
當連接件為四通時,所述通道400兩側均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 42,每一另一插舌部42后端具有一蓋合在所述通道400端部的底蓋 420,該底蓋420上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 壁4201、 4202,其中一限位壁4202外側設有內凹部4203;該兩另一 插舌部42之間相對反向180度后分別將各自的限位壁插入所述通道 內,兩另一限位壁4201分別卡合在兩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的內凹 部4203內,兩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之間形成抱合通道44,對應 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40 —側開設有通孔45, 一銷軸46穿過
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兩另一插舌部固接在一起。
每一所述型材3內相應成形有允許所述插舌部前端插入作緊密 配合的空腔30,每一所述插舌部41和每一所述另一插舌部均至少一 側設置有具有外凸的彈性卡頭120的彈性件12,每一所述型材空腔 30的相應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彈性卡頭120形成卡合配合的開口 300。 每一所述彈性件12包括一固定端13和一自由端14,所述固定端13 固定在成形在所述插舌部11相應側部的凹槽110內,所述自由端14 彎折成形有所述外凸的彈性卡頭120,該彈性卡頭120在外力的作用 下,可沿所述凹槽110方向發生彈性變形,所述彈性卡頭120成倒"V" 形,所述固定端13成倒"L"形,與所述凹槽110內壁作緊密配合。
每一所述型材3的至少一側外壁31、沿該外壁31長度方向通體 成形有一外凸的翼片32(可根據需要設定一側或兩側外壁設有翼片), 該翼片的底部與外壁一體成形,其上部為自由端與外壁之間形成敞開 的開口33,該翼片的上端部向內成形有一內鉤頭34,該結構使得在 框架上既可安裝具有一定厚度的陽光板或PC板又可以安裝薄膜或布 料。
當在框架上安裝陽光板或PC板時,所述覆蓋層2為具有一定厚 度的陽光板或PC板,所述陽光板或PC板周邊分別伸入相應型材3 上的開口 33內,分別通過彈性壓條330壓合在所述開口 33內。
當在框架上安裝薄膜或布料時,所述覆蓋層2為薄膜或布料,所 述薄膜或布料的周邊分別通過長條形彈性卡條5與相應的所述鋁型 材3上的開口 33壓合在一起。所述彈性卡條5的截面呈"V"形。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 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 案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 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 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包括一溫室框架(1),裝置在該溫室框架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覆蓋層(2),所述溫室框架由數根鋁型材(3)組成,相鄰鋁型材的端部通過連接件(4)固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件本體(40),該本體沿兩個方向一體延伸成形有插舌部(41),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本體(40)沿所述兩插舌部(41)形成的平面的垂直方向成形有通道(400),所述通道(400)至少一側設有部分插入該通道與所述連接件本體(40)可拆卸配合的另一插舌部(42),所述連接件本體(40)與兩插舌部(41)及另一插舌部(42)分別由鋁材料擠出成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道(400) —側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42),其另一側設有一端蓋(43),該端蓋由鋁材料擠出成型,所述另一插舌部(42)后端具有 一蓋合在所述通道(400)端部的底蓋(420),該底蓋(420)上偏心 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壁(4201、 4202),其中 一限位壁(4202)外側設有內凹部(4203),所述端蓋(43)沿反向 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第二限位壁(430、 431), 其中一第二限位壁(431)外側設有第二內凹部(432),所述另一限 位壁(4201)卡合在所述該第二內凹部(432)內,所述另一第二限 位壁(430)卡合在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內,所述其中一第二限位壁(431)與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之間形成抱合通道(44), 對應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40) —側開設有通孔(45), 一銷 軸(46)穿過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端蓋及另一插舌部 固接在一起。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道(400)兩側均設有所述另一插舌部(42),每一另一插舌部(42) 后端具有一蓋合在所述通道(400)端部的底蓋(420),該底蓋(420) 上偏心設置有一對伸入所述通道呈半抱合狀的限位壁(4201、 4202), 其中一限位壁(4202)外側設有內凹部(4203);該兩另一插舌部(42) 之間相對反向180度后分別將各自的限位壁插入所述通道內,兩另一 限位壁(4201)分別卡合在兩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的內凹部(4203)內,兩所述其中一限位壁(4202)之間形成抱合通道(44), 對應抱合通道的所述連接件本體(40) —側開設有通孔(45), 一銷 軸(46)穿過該通孔伸入抱合通道將連接件本體、兩另一插舌部固接 在一起。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每 一所述型材(3)內相應成形有允許所述插舌部前端插入作緊密配合 的空腔(30),每一所述插舌部(41)和每一所述另一插舌部均至少 一側設置有具有外凸的彈性卡頭(120)的彈性件(12),每一所述型 材空腔(30)的相應側壁開設有與所述彈性卡頭(120)形成卡合配 合的開口 (300)。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每 一所述彈性件(12)包括一固定端(13)和一自由端(14),所述固定端(13)固定在成形在所述插舌部(11)相應側部的凹槽(110) 內,所述自由端(14)彎折成形有所述外凸的彈性卡頭(120),該彈 性卡頭(12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所述凹槽(110)方向發生彈性 變形,所述彈性卡頭(120)成倒"V"形,所述固定端(13)成倒 "L"形,與所述凹槽(110)內壁作緊密配合。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 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型材(3)至少一側外壁(31)、沿該外壁(31) 長度方向通體成形有一外凸的翼片(32),該翼片的底部與外壁一體 成形,其上部為自由端與外壁之間形成敞開的開口 (33),該翼片的 上端部向內成形有一內鉤頭(34)。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覆蓋層(2)為具有一定厚度的陽光板或PC板,所述陽光板或PC 板周邊分別伸入相應型材(3)上的開口 (33)內,分別通過彈性壓 條(330)壓合在所述開口 (33)內。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覆蓋層(2)為薄膜或布料,所述薄膜或布料的周邊分別通過長條 形彈性卡條(5)與相應的所述鋁型材(3)上的開口 (33)壓合在一 起。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彈性卡條(5)的截面呈"V"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溫室的改良結構,包括溫室框架,裝置在該溫室框架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覆蓋層,所述溫室框架由數根鋁型材組成,相鄰鋁型材的端部通過連接件固接,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件本體,該本體沿兩個方向一體延伸成形有插舌部,所述連接件本體沿所述兩插舌部形成的平面的垂直方向成形有通道,所述通道至少一側設有部分插入該通道與所述連接件本體可拆卸配合的另一插舌部。所述連接件本體與兩插舌部及另一插舌部分別由鋁材料擠出成型。該結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連接件整體注塑成形而造成模具成本較高的問題,其模具成本較低、溫室整體造價較低,且其組裝簡單;本實用新型在框架上既可安裝具有一定厚度的陽光板或PC板又可安裝薄膜或布料。
文檔編號A01G9/16GK201075924SQ2007201548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9日
發明者吳忠成 申請人:吳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