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68415閱讀:32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 種在壟作地上使用的秸桿全面粉碎機,特別是 一種為實現免耕壟作播種而配套使用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屬于 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壟作是東北冷涼風 沙區的主要耕作特點,目前在壟作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結合的過程中存 在秸稈堵塞嚴重以及壟形修復困難的問題。
我國東北地區為了在春季播種時提髙地溫,夏季多雨季節能夠順 利排澇,壟作一致作為東北地區的主要耕作方式,傳統的壟作地秸稈 粉碎機為了減少動力消耗,粉碎時只能夠對壟臺高度以上的秸稈進行 粉碎,大量秸稈被堆積在壟溝內而無法被粉碎,結果造成在中耕追肥 時,由于秸稈阻礙無法將壟溝內土壤修復到壟臺上覆蓋化肥,或者在 中耕追肥時進行壟臺修復,由于壟溝內的秸稈過長,秸稈將幼苗推倒, 造成減產。傳統的壟作方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春季播種前,使用 旋耕機對地表進行全面旋耕或者使用鏵式犁對土地進行翻耕,該種方 式雖然解決了秸稈堵塞、中耕追肥以及壟形修復的問題,但是使用旋 耕機或鏵式犁造成了嚴重的動力浪費,土地失墑嚴重,作業成本升高, 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相矛盾,因此,需要一種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相適應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具,以保證在我國東北壟作地區保護性耕作 技術的順利推廣,實現壟作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東北壟作地區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提供一 種相適應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該機能夠在不對地表土壤攪動的 情況下,完成對壟作地秸稈的全面粉碎。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所釆取的技術方案包括含有牽引架4、橫梁 16、橫梁ns、橫梁III11的機架,安裝在橫梁I6上方的變速箱3, 安裝在橫梁IIIll上的限深輪14,動力軸5與變速箱3連接,然后通 過鏈盒19內的鏈條15與動力輸出軸16連接,滅蓬刀片17通過刀片 固結器18安裝在動力輸出軸16上,其特征在于在橫梁II8上安裝 了一把或一把以上秸稈鏟10,秸稈鏟10向后傾斜設置,秸稈鏟10 間隔設置在滅茬刀片17之間,并且深入滅茬刀片17的斜前下方,其 中秸稈f IO的末端距滅茬刀片17的垂直距離為7 10cm左右,距動 力輸出刀軸前方的水平距離大約8~12cm。
上述的壟作地秸桿全面粉碎機中,秸稈伊10深入滅茬刀片17斜 前下方。
上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中,所述秸稈f 10有三把。 上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中,所述限深輪14位于秸稈f 10 的正后方。
上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中,所述秸稈伊10通過固結器安 裝在橫梁II8上。
上述的壟作地秸桿全面粉碎機中,所述的機架還包括側板13,在側板13上安裝有防護板2。
上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中,動力傳動設置在機架的單側, 即單側傳動。
具備以上結構特征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具具有的優點如下
能夠完成對壟作地內各種作物秸稈覆蓋模式下的全面秸稈粉碎,而且 能夠保證對原有壟形的保持,壟形破壞小,該機具結構簡單,成本低, 解決了播種時的嚴重秸稈堵塞、中耕追肥以及壟形修復的問題。


圖1為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圖l、圖2中l為滅茬刀片運動軌跡,2為防護板,3為變速箱, 4為牽引架,5為動力軸,6為橫梁I, 7為固結器I, 8為橫梁n, 9為固結器n, IO為秸稈鏟,ll為橫梁III, 12為固結器m, 13為側 板,14為限深輪,15為鏈條,16為動力輸出軸,17為滅茬刀片,18 為刀片固結器,19為鏈盒。
圖l、圖2所示為本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的一個實施例,由圖 可見,本實施例中有三把秸稈f 10,它們向后傾斜設置,固定在橫 梁II8上,秸稈鏟10深入滅茬刀片17之間,秸稈鏟10與滅茬刀片 17的橫向間隙很小約7~10隱,并且穿過滅茬刀片17深入斜前下方 (可調),秸桿伊10的末端距滅茬刀片17的垂直距離為7 10cm左 右,距動力輸出刀軸前方的水平距離約為8~12cm。限深輪14安裝在橫梁11上,位于兩側的秸稈伊10的正后方,本機的機架由牽引架
4、橫梁16、橫梁118、橫梁IIIll以及側板13等組成。機具的動力 傳動通過單邊傳動。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需要確定秸稈伊10的數量。
作業時,由拖拉機牽引,通過萬向節將動力輸入變速箱3,動力 軸5通過鏈條l5將動力傳輸到動力輸出軸l6,動力輸出軸16帶動 滅茬刀片17旋轉對秸稈進行粉碎,機具在前進的過程中,秸稈f 10 滑過壟溝底部,在前進的過程中將壟溝內的秸稈挑起,然后由旋轉的 滅茬刀片17將挑起的秸稈粉碎,完成壟溝內秸稈的粉碎。限深輪14 位于秸稈伊10的正后方,行走在壟溝內,調節機具的滅茬高度。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 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 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包括含有牽引架(4)、橫梁I(6)、橫梁II(8)、橫梁III(11)的機架,安裝在橫梁I(6)上方的變速箱(3),安裝在橫梁III(11)上的限深輪(14),動力軸(5)與變速箱(3)連接,然后通過鏈盒(19)內的鏈條(15)與動力輸出軸(16)連接,滅茬刀片(17)通過刀片固結器(18)安裝在動力輸出軸(16)上,其特征在于在橫梁II(8)上安裝了一把或一把以上秸稈鏟(10),秸稈鏟(10)向后傾斜設置,秸稈鏟(10)間隔設置在滅茬刀片(17)之間,并且深入滅茬刀片(17)的斜前下方的位置,其中秸稈鏟10的末端距滅茬刀片17的垂直距離為7~10cm,距動力輸出刀軸16前方的水平距離為8~12cm。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在于, 秸稈鏟(10)深入滅茬刀片(17)斜前下方。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稈鏟(10)有三把。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輪(14)位于秸稈鏟(10)的正后方。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稈鏟(10)安裝在橫梁II (8)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機架還包括側板(13),在側板(13)上安裝有防護板(2)。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其特征 在于,動力傳動設置在機架的單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壟作地秸稈全面粉碎機,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技術方案包括機架,安裝在橫梁Ⅰ(6)上方的變速箱(3),限深輪(14),動力軸(5),變速箱(3),動力輸出軸(16),滅茬刀片(17),在橫梁Ⅱ(8)上安裝了一把或一把以上秸稈鏟(10),秸稈鏟(10)向后傾斜設置,秸稈鏟(10)間隔設置在滅茬刀片(17)之間,并且深入滅茬刀片(17)的斜前下方,其中秸稈鏟(10)的末端距滅茬刀片(17)的垂直距離大約為7~10cm,距動力輸出刀軸(16)前方的水平距離約為8~12cm。本實用新型能夠完成在各種作物秸稈覆蓋模式下的壟作地的全面秸稈粉碎,壟形破壞小,結構簡單,成本低,解決了播種時的嚴重秸稈堵塞、中耕追肥以及壟形修復的問題。
文檔編號A01F29/01GK201123257SQ200720190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6日
發明者進 何, 張喜瑞, 張學敏, 徐迪娟, 李洪文, 李問盈, 寧 毛, 王慶杰, 王樹東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