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臥式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業機械,具體的是一種用于農田耕作的旋耕機。
技術背景目前,農機的種類很多,特別是與拖拉機配套的農機更是種類繁多,其 中用于農田翻耕作業的也有很多。這些配套農機具大都非常適用。但是在旋 耕機中不少機種存在一些不足作業軸上的作業桿的設置不盡合理,大多是 將作業桿安裝在作業軸的一條軸向直線上,或是交叉設置在平行的幾條軸線 上,這樣在運行時作業桿會同時受力,在作業軸的轉動周期內受力不均勻, 從而影響了效率;另外,與拖拉機的動力連接和傳動部件不盡合理,操作欠 靈活,大多是靠地輪帶動,在濕地中運行更為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種結 構進一步改進,效率更好的旋耕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小型臥式旋耕 機,該旋耕機作業軸上的作業桿安裝結構更為合理省力,阻力小,效率高, 傳動機件簡便靈活,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小型臥式旋耕機,設 有機架、護罩、動力和傳動部件、作業軸和作業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 軸上的作業桿為數根,它們在作業軸上從一端到另一端環繞作業軸間隔并依 次錯位排列,所有作業桿均勻錯位排列在與作業軸垂直的360度平面上。所述動力和傳動部件由動力輪、變速箱、傳動桿和傳動輪組組成,其中 動力輪安裝在變速箱的輸入軸上,并與牽引拖拉機的動力輪連接,變速箱的 輸出軸連接所述傳動桿,傳動桿通過所述傳動輪組與作業軸連接,在變速箱 上設有操作桿。所述機架的后部設有一個后輪,該后輪通過后輪桿安裝在力幾架上,該后 輪桿的高度可調。本實用新型由于將作業桿錯位設置在作業軸上,而且均勻排列在與軸垂直的360度平面上,這樣在作業時,作業軸轉動的每個角度的受力均勻,從 而提高了作業的效率,也有利于拖拉機的運轉;變速箱和傳動組件的設置使 得旋耕機運轉靈活,特別是土壤較濕的農田優為適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 簡單適用,傳動靈活,操作簡便,節省動力,效率高,特別適用于潮濕土地 的優點。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輪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參見附 圖,小型臥式旋耕機,設有機架8、護罩7、動力和傳動部件、作業軸9和 作業桿IO,所述作業軸9上的作業桿10為9根,它們在作業軸上從一端到 另一端環繞作業軸間隔并依次錯位排列,所有作業桿均勻錯位排列在與作業 軸垂直的360度平面上。所述動力和傳動部件由動力輪3、變速箱6、傳動 桿2和傳動輪組1組成,其中動力輪安裝在變速箱的輸入軸上,并與牽引拖 拉機的動力輪連接,變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傳動桿,傳動桿通過所述傳動 輪組與作業軸9連接,在變速箱上設有操作桿5。所述傳動輪組是由兩個傳 動輪和一條鏈條組成。所述機架的后部設有一個后輪4.1,該后輪通過后輪 桿4安裝在機架上,該后輪桿為一個絲杠,轉動絲杠可以調節后輪的高度。本實用新型經試用,耕地效果明顯提高,在較為潮濕的田地里操作,比 其他同類農機效果更為顯著的好。
權利要求1、一種小型臥式旋耕機,設有機架(8)、護罩(7)、動力和傳動部件、作業軸(9)和作業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軸(9)上的作業桿(10)為數根,它們在作業軸上從一端到另一端環繞作業軸間隔并依次錯位排列,所有作業桿均勻錯位排列在與作業軸垂直的360度平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和傳動部件 由動力輪(3)、變速箱(6)、傳動桿(2)和傳動輪組(1)組成,其中動力 輪安裝在變速箱的輸入軸上,并與牽引拖拉機的動力輪連接,變速箱的輸出 軸連接所述傳動桿,傳動桿通過所述傳動輪組與作業軸(9)連接,在變速 箱上設有操作桿(5)。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后部 設有一個后輪(4.1),該后輪通過后輪桿(4)安裝在機架上,該后輪桿的高 度可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型臥式旋耕機,設有機架、護罩、動力和傳動部件、作業軸和作業桿,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軸上的作業桿為數根,它們在作業軸上從一端到另一端環繞作業軸間隔并依次錯位排列,所有作業桿均勻錯位排列在與作業軸垂直的360度平面上。動力和傳動部件由動力輪、變速箱、傳動桿和傳動輪組組成,其中動力輪安裝在變速箱的輸入軸上,并與牽引拖拉機的動力輪連接,變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傳動桿,傳動桿通過所述傳動輪組與作業軸連接,在變速箱上設有操作桿。機架的后部設有一個高度可調的后輪。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農田耕作,特別適于較濕田地,具有結構簡單,傳動靈活,操作簡便,效率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B33/10GK201171265SQ20072031003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5日
發明者高立松 申請人:高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