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廠化培育芽苗菜用的設備。
技術背景-豆芽菜是人們喜食的品質極佳的傳統芽苗菜,長期以來,人們采用傳統的 培育方法進行培育,使用缸罐類容器、培育篩網框、遮光保溫覆蓋物,實行人 工澆水、控溫,耗時費工。這種家庭式培育方法的產量低,單位豆種的產出率只有7斤 8公斤,經濟效益不高。為了提高產量,人們又研制出促進豆芽快速 生長的豆芽素,在培育過程中通過豆芽素使豆芽拔高增產,由于使用了化學品 進行催生促長,豆芽的口味不夠理想,人們不愛吃。用豆芽素催生的豆芽不受 歡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各類蔬菜都提出了 綠色無公害要求,各地政府都在全力推進菜藍子工程,隨著菜藍子工程的推進 實施和中央惠農政策的實施,人們對豆芽菜的培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 不少成果,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影響豆芽生長的主要因素有溫度、濕度和二氧 化碳濃度,要想獲得優質高產綠色無公害的豆芽,必須科學控制溫度、濕度和 二氧化碳氣體三要素。目前,菜農們只知道豆芽的生長與溫度和濕度有關,對 于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對豆芽生長的影響了解極少。經專利檢索和科技查新,國 內已有豆芽進行工廠化培育的報道,市面上已有各種類型的豆芽培育機,它們 的結構形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機理都是通過控制溫度、濕度來進行培育的。 專利號為02280619.9中所公開的豆芽栽培機是目前典型的一種培育機,它包括 機架、水箱、水槽、控制面板、若干個抽屜式豆芽箱,豆芽箱插入在機架上, 在水槽內裝有水泵、水溫傳感器、加熱器、木炭和麥飯石,水箱設置在機架的 上方,水槽內的水由加熱器根據水溫自動加熱,溫水由水泵抽送到水箱內,水 箱中的溫水定時放入豆芽箱中,溫水流經各層豆芽箱后從排水管中流出,豆芽 機內的溫度靠水槽內的水溫來調節,這種豆芽機只適合秋季、冬季和春季使用,豆芽的產出率不高,每斤豆種一般產豆芽10斤以下,在培育過程中必須使用豆 芽素,豆芽的口味不好,當室溫高于3(TC以上時就很難培育,由這種方法培育 出的豆芽人們普遍不喜歡吃,不符合目前綠色蔬菜的要求,菜農的經濟效益不 高,因而這類豆芽培育機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根據芽苗菜的生長規律 性,在培育過程中對培育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智能化控制,實 現芽苗菜的科學培育,所培育出的芽苗菜達到綠色高產要求,能提高菜農種植 芽苗菜的經濟效益。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它包括保溫培育箱、噴霧噴淋器、氣液換向 閥、電器控制箱、加熱器、培育框、箱內溫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進水 管、進氣管,排水孔,所述保溫培育箱由若干塊防水保溫板拼裝而成,其內設 有若干個架設培育框的定位條,排水孔設在保溫培育箱的底部,培育框間隔地 架設在保溫培育箱內,噴霧噴淋器安裝在保溫培育箱的頂部,箱內溫度傳感器、 二氧化碳傳感器和加熱器均安裝在保溫培育箱內,并與電器控制箱電連接,進 水管與恒溫水源相接,進氣管與二氧化碳氣源相通。進一步,所述加熱器設置在保溫培育箱的底部,在加熱器的上方設有防水 散熱蓋板和吹熱風機。進一步,在保溫培育箱內還設有濕度傳感器,并與電器控制箱電連接。進一步,在保溫培育箱內還設有菜溫傳感器,并與電器控制箱電連接,菜 溫傳感器放置在培育框內。由于采用了最新的芽苗菜培育理論,按照芽苗菜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設 計了具有控溫、控濕、控氣的芽苗菜智能培育裝置,該裝置由若干塊防水保溫 板拼裝而成,保溫培育箱的大小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其保 溫、防水性能較好,芽苗菜培育框能間隔地架設在保溫培育箱內,在保溫培育 箱的頂部設有噴霧噴淋器,噴霧噴淋器通過氣液換向閥分別與恒溫水源和二氧 化碳氣源相通,電器控制箱能依據箱內的溫度傳感器控制加熱器的啟閉,根據 二氧化碳傳感器按照人們預定要求向保溫培育箱內注入二氧化碳。當氣溫高于3(TC以上時,用溫度為16'C 19'C恒溫水來調節保溫培育箱內的溫度,實現控溫、控濕的最佳結合,在這一期無需電加熱,節能效果明顯。本發明根據芽苗菜生長規律性,科學地對保溫培育箱內的溫度、濕度、二 氧化碳氣體濃度進行精確控制,使保溫培育箱內更適合芽苗菜的生長條件,使 用本發明的方法和專用培育裝置,無須使用任何激素和化肥,僅僅依靠水份、 溫度和二氧化碳氣體調控就能培育出人們喜愛吃的芽苗菜,經實際培育試驗,以綠豆芽為例,每斤綠豆的產出率為15斤左右,培育周期為6天,所培育出的 豆芽菜口感好,產量高,是真正綠色無公害蔬菜,其經濟效益較高。
圖l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 圖4是噴霧噴淋器的二種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和圖3是裝有噴霧頭的結構形式,圖3是圖2的仰視圖;圖4為直接噴淋的結構形式。圖中l-保溫培育箱;2-噴霧噴淋器;3-氣液換向閥;4-電器控制箱;5-加熱器;6-培育框;7-箱內溫度傳感器;8-菜溫傳感器;9-二氧化碳傳感器;10-濕度傳感器;ll-定位條;12-排水孔;13-防水散熱蓋板;14-吹風機;21-噴霧頭;22-噴淋管;31-進水管;32-進氣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由保溫培育箱l、噴霧噴淋器2、氣液換向閥3、電器控制箱4、加熱器5、培育框6、箱內溫度傳感器7、菜溫傳 感器8、 二氧化碳傳感器9、進水管31、進氣管32,排水孔12、防水散熱蓋板 13組成,所述保溫培育箱1由若干塊雙面金屬的防水保溫板拼裝而成,在保溫 培育箱1內設有若干組架設培育框6的定位條11,加熱器5設置在保溫培育箱 1的底部,在加熱器5的上方罩有防水散熱蓋板13和吹風機14,在保溫培育箱 1的底部設有排水孔12,培育框6間隔地架設在保溫培育箱1內,噴霧噴淋器2 安裝在保溫培育箱1的頂部,噴霧噴淋器2由噴淋管22和噴霧頭21組成,噴 淋管22呈H型,四個噴霧頭21安裝在H型噴淋管22的四個端點上,箱內溫 度傳感器7和二氧化碳傳感器9都安裝在保溫培育箱1內,菜溫傳感器8放置 在培育框6內,進水管31與恒溫水源(16°C 19°C)相接,進氣管32與二氧化 碳氣源相通。電器控制箱4根據保溫培育箱1內的箱內溫度傳感器7、 二氧化碳傳感器9和濕度傳感器10控制加熱器5、噴霧噴淋器2,能對保溫培育箱1內 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進行精確控制。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的實施方式很多,如在上例中去除濕度傳感器 10,噴水時間根據人們的實際培育經驗來確定,并通過定時器來控制;噴霧噴 淋器2的結構可根據保溫培育箱1的截面大小設計,也可在噴淋管22上直接開 設微孔,去除噴霧頭21同樣能達到目的。下面以綠豆芽為例,具體說明高產芽苗菜工廠化培育方法,綠豆芽的培育 方法步驟如下(一) 豆種的預處理① 選種,選用當年綠豆,確保大小均勻、飽滿,無蟲害、破損;② 對豆種進行時效處理,將豆種放入-5'C冷藏室內處理96小時;③ 清洗、消毒,淘洗后用雙氧水浸泡15分鐘~20分鐘,再用清水凈洗。(二) 催芽處理用35'C的溫水浸泡,夏天浸泡2.5小時 3小時左右,其它季節浸泡4小時 5小時左右,以豆種破胸出幼芽為宜,用清水淘洗;(三) 用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進行工廠化培育,具體步驟為① 布種,在豆芽培育框內布種,豆種分布厚度3厘米~10厘米,關閉保溫培 育箱的門進行培育;② 第1天~2天為小芽期,保溫培育箱內的最高溫度控制在35°C~38°C,濕 度控制在88%~90%, 二氧化碳濃度無須控制;③ 第3天 4天為中芽期,保溫培育箱內的溫度控制在28T: 3(rC,濕度控 制在90%~92%,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500 ppm ~550 ppm;④ 第5天 6天為大芽期,保溫培育箱內的溫度控制在22'C 26'C,濕度控 制在88% 90%,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1500 ppm ~1600 ppm;⑤ 第6天采收、銷售。
權利要求
1、一種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保溫培育箱(1)、噴霧噴淋器(2)、氣液換向閥(3)、電器控制箱(4)、加熱器(5)、培育框(6)、箱內溫度傳感器(7)、二氧化碳傳感器(9)、進水管(31)、進氣管(32),排水孔(12),所述保溫培育箱(1)由若干塊防水保溫板拼裝而成,其內設有若干個架設培育框(6)的定位條(11),排水孔(12)設在保溫培育箱(1)的底部,培育框(6)間隔地架設在保溫培育箱(1)內,噴霧噴淋器(2)安裝在保溫培育箱(1)的頂部,箱內溫度傳感器(7)、二氧化碳傳感器(9)和加熱器(5)均安裝在保溫培育箱(1)內,并與電器控制箱(4)電連接,進水管(31)與恒溫水源相接,進氣管(32)與二氧化碳氣源相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熱器(5)設 置在保溫培育箱(1)的底部,在加熱器(5)的上方設有防水散熱蓋板(13)和吹熱 風機(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其特征是在保溫培育箱(1) 內還設有濕度傳感器(10),并與電器控制箱(4)電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其特征是在保溫培育箱(1) 內還設有菜溫傳感器(8),并與電器控制箱電連接,菜溫傳感器(8)放置在培育框(6)內。
全文摘要
一種芽苗菜智能化培育裝置,根據芽苗菜最新培育研究成果,在保溫培育箱內增設了噴霧噴淋器、加熱器、菜溫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通過電器控制箱、氣液換向閥和加熱器的協調工作,對保溫培育箱內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進行精確控制,為芽苗菜的生長提供更適宜的條件,使用本發明,不使用激素和化肥,僅僅依靠水份、溫度和二氧化碳氣體的調控就能高產地培育出人們喜愛吃的芽苗菜,經實際培育試驗,綠豆芽的培育周期為6天,每斤綠豆的產出率為15斤左右,所培育出的豆芽菜口感好,產量高,是真正綠色無公害蔬菜,其經濟效益較高。
文檔編號A01G31/06GK101213931SQ20081001904
公開日2008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0日
發明者娟 夏, 夏建平 申請人:夏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