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碎紙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碎紙機CD 口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 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具有能碎CD功能的碎紙機的碎紙機上蓋8上除入紙口 81夕卜, 還設置有獨立的CD 口 82,需要粉碎的CD插入該CD 口 82進行粉碎,由于CD 口 82是獨 立于入紙口 81且寬度較窄,只限碎一張CD,就是只有不到2.5mm寬。因此,如果在碎CD 時,遇到工作電機處在溫控的臨界點時,CD不能被碎下去,而用工具也不能鉗到未碎完的 CD, CD會停在機殼內,此時我們需要取出未完全破碎的CD就特別的困難,就造成碎不完 又退不出來且用工具也夾不出來的尷尬局面。
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碎紙機的CD 口進行改進,以實現簡單操作即可取出卡死CD,及 時排除故障,從而利于用戶使用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 死CD的結構,該結構設計獨特、穩固、使用方便,使得取出卡死CD的操作變得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具有如下構
成
該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包括碎紙機上蓋和CD口,其特點是,還包括CD 蓋板,所述CD 口設置于所述CD蓋板上,所述CD蓋板靠近所述CD 口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 H立,所述第一卡位與所述CD 口相通,所述碎紙機上蓋開有長孔,所述碎紙機上蓋內靠 近所述長孔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彈性部件,所述CD蓋板位于所述長孔中,所述第一彈性 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內。
較佳地,所述第一彈性部件是第一彈勾,所述第一卡位是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彈勾位于 所述第一卡槽中。更佳地,所述第一彈勾為L型,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連4妄所述第二 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固定于所述碎紙機上蓋內,所述第二臂部位于所述第一"hf曹中。
更進一步地,所述CD蓋板靠近所述CD 口另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 位與所述CD 口相通,所述碎紙機上蓋內靠近所述長孔另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彈性部件, 所述第二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卡位內。
較佳地,所述第二彈性部件是第二彈勾,所述第二卡位是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彈勾位于 所述第二卡槽中。
更佳地,所述第二彈勾為L型,包括第三臂部和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連"t妄所述第四 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固定于所述碎紙機上蓋內,所述第四臂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采用本實用新型,由于本實用新型的CD蓋板與碎紙機上蓋通過第一彈勾和第一卡槽卡 接和第二彈勾和第二卡槽卡接方式連接,設計獨特,使得在CD卡死時,可以利用螺絲刀等 工具插入CD 口 ,以卡死的CD為支點,頂住第一彈勾上撬使CD蓋板一端脫出石f紙機上蓋, 再頂住第二彈勾上撬使CD蓋板另一端脫出碎紙機上蓋,從而取出CD蓋板,這樣CD就處 于較寬的長孔中,就可以較輕松地用鑷子等工具取出卡死的CD,操作筒單,使用非常方便, 且因為CD入口較窄,結構需要利用卡死的CD作為螺絲刀等工具的作用力的支點,所以正 常情況下,CD蓋板不會出現脫開的現象也不會被刻意的撬動而彈出,結構穩固。
圖1為現有的帶有CD 口的碎紙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帶有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碎紙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上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的碎紙機上蓋內的立體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CD蓋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的CD蓋板的另一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CD卡死在圖2所示的碎紙機中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8為CD卡死在圖2所示的碎紙機中的另一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9為CD卡死在圖2所示的碎紙機中并取掉CD蓋板后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2~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該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包括碎紙機上蓋1、 CD 口 2和CD蓋板3,所述CD 口 2設置于所述CD蓋板3上,所述CD蓋板3靠 近所述CD 口 2—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一^N立31,所述第一^N立31與所述CD 口 2相通,所述 碎紙機上蓋1開有長孔11,所述碎紙機上蓋1內靠近所述長孔11 一端的位置:&置有第一彈 性部件12,所述CD蓋板3位于所述長孔11中,所述第一彈性部件12位于所述第一^N立31 內。
較佳地,所述第一彈性部件12是第一彈勾,所述第一-N立31是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彈 勾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勾為L型,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 述第一臂部連接所述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固定于所述碎紙機上蓋1內,所述第二臂部位 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更進一步地,所述CD蓋板3靠近所述CD 口 2另 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位32,所述 第二卡位32與所述CD 口 2相通,所述碎紙機上蓋1內靠近所述長孔11另一端的位置設置 有第二彈性部件13,所述第二彈性部件13位于所述第二卡位32內。
較佳地,所述第二彈性部件13是第二彈勾,所述第二卡位32是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彈 勾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彈勾為L型,包括第三臂部和第四臂部,所 述第三臂部連接所述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固定于所述碎紙機上蓋1內,所述第四臂部位 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采用本實用新型,請參見圖7~9所示,正常工作情況下,CD蓋板3處于碎紙機上蓋1 的長孔ll中,此時,第一彈勾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第二彈勾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當CD9 處于卡死的異常情況時,可以用不超過CD 口 2寬度的螺絲刀等工具插入CD 口 2,以卡死的 CD9為支點,頂住第一彈勾12上撬使CD蓋板3—端脫出碎紙機上蓋1,再頂住第二彈勾13 上撬使CD蓋板3另 一端脫出碎紙機上蓋1,從而取出CD蓋板3,這樣CD9就處于較寬的 長孔11中,就可以較輕松地用鑷子等工具取出卡死的CD9,故障排除后,再將CD蓋板3置 于長孔ll中即可,此時,第一彈勾又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第二彈勾又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設計獨特、穩固、使用方便,使 得取出卡死CD的操作簡單。
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 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 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1.一種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包括碎紙機上蓋和CD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CD蓋板,所述CD口設置于所述CD蓋板上,所述CD蓋板靠近所述CD口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位,所述第一卡位與所述CD口相通,所述碎紙機上蓋開有長孔,所述碎紙機上蓋內靠近所述長孔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彈性部件,所述CD蓋板位于所述長孔中,所述第一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部件是 第一彈勾,所述第一卡位是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彈勾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勾為L型, 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連接所述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固定于所述碎 紙^L上蓋內,所述第二臂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CD蓋板靠近所 述CD口另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位與所述CD口相通,所述碎紙機上蓋 內靠近所述長孔另 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彈性部件,所述第二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卡位 內。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部件是 第二彈勾,所述第二卡位是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彈勾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勾為L型, 包括第三臂部和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連接所述第四臂部,所述第三臂部固定于所述碎 紙機上蓋內,所述第四臂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于取出碎紙機中卡死CD的結構,包括碎紙機上蓋、CD口和CD蓋板,CD口設置于CD蓋板上,CD蓋板靠近CD口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位,CD蓋板靠近CD口另一端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卡位,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均與CD口相通,碎紙機上蓋開有長孔,碎紙機上蓋內靠近長孔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彈性部件,碎紙機上蓋內靠近長孔另一端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彈性部件,CD蓋板位于長孔中,第一彈性部件位于第一卡位內,第二彈性部件位于第二卡位內,本實用新型設計獨特、穩固、使用方便,使得取出卡死CD的操作變得簡單。
文檔編號B02C18/00GK201147709SQ2008200550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5日
發明者陳信雄 申請人:上海震旦辦公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