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搓式花生剝殼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花生剝殼器。
背景技術: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場合下需要將花生剝殼,對花生仁進行深加工,目前花 生剝殼機常規采用的剝殼方式是以表面粗糙的金屬板和帶孔鋼網片之間相對運轉完成的,金 屬板和帶孔鋼網片之間有一設定距離的間隙,花生果在這一間隙中隨著金屬板與帶孔鋼網片 之間的相對運轉而完成剝殼,但是,實際運行中,金屬板與帶孔鋼網之間的配合無法統一滿 足大小不一的花生果,如此一來,出現花生米破損率高、小殼剝不凈、花生米中含雜量大等 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平搓式花生剝殼器,以 降低花生米剝殼破損率。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采用平搓式磨盤結構,在機殼筒體內設置一對可相對轉動的上磨 盤和下磨盤,上磨盤為環狀盤,上磨盤固聯在機殼筒體中,并套裝在機殼入口的位置處,下 磨盤為圓盤,下磨盤承接在機殼入口的下方,上磨盤與下磨盤間軸向隔間設置,且軸向距離 可調,在上磨盤與下磨盤的磨面上分別設置有橡膠墊。
在下磨盤的底部,設置可驅動下磨盤轉動的轉軸,下磨盤的軸向位置可調。
設置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
所述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的結構設置為調節螺母和螺紋管螺紋連接,轉軸通過轉 動軸承支承在螺紋管中,在螺紋管的外部設置可與螺紋管相對轉動的套管,調節螺母定位在 套管的管端,套管通過支架與機殼筒體固聯。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其平搓式磨盤結構簡單、體積小,剝殼 效果好,破損小。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9上磨盤、20下磨盤、21機殼筒體、22螺紋桿、23調節螺母、24套管、 25機殼入口、 26轉軸、27皮帶盤。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采用平搓式磨盤結構,在機殼筒體21內設置一對可相對轉動的上磨盤19和 下磨盤20,上磨盤19為環狀盤,上磨盤19固聯在機殼筒體21中,并套裝在機殼入口 25 的位置處,下磨盤20為圓盤,下磨盤20承接在機殼入口 25的下方,上磨盤19與下磨盤 20間軸向隔間設置,并且其軸向間距可調;在下磨盤20的底部,設置可驅動下磨盤20轉 動的轉軸26,轉軸26是在電機驅動下通過皮帶輪27進行皮帶轉動。
具體實施中,在上磨盤19與下磨盤20的磨面上,分別設置橡膠墊,橡膠墊的設置可以 有效避免由于硬性磨擦和擠壓對花生仁造成損傷。
圖中所示的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為螺紋結構,是在調節螺母23和螺紋管22之間進 行螺紋連接,螺紋管22為外螺紋結構,轉軸26通過轉動軸承支承在螺紋管22中,在螺紋 管22的外部設置有套管24,調節螺母23定位在套管24的管端,套管24通過支架與機殼 筒體21固聯。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使得上磨盤19與下磨盤20之間可以調節軸向間隔 的距離,以適應不同大小的花生果。
權利要求1、平搓式花生剝殼器,其特征是采用平搓式磨盤結構,在機殼筒體(21)內設置一對可相對轉動的上磨盤(19)和下磨盤(20),上磨盤(19)為環狀盤,上磨盤(19)固聯在機殼筒體(21)中,并套裝在機殼入口(25)的位置處,下磨盤(20)為圓盤,下磨盤(20)承接在機殼入口(25)的下方,上磨盤(19)與下磨盤(20)之間軸向隔間設置,且軸向間隔距離可調;在所述上磨盤(19)與下磨盤(20)的磨面上分別設置橡膠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搓式花生剝殼器,其特征是在所述下磨盤(20)的底部, 設置可驅動下磨盤(20)轉動的轉軸(26),下磨盤(20)的軸向位置可調。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搓式花生剝殼器,其特征是設置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搓式花生剝殼器,其特征是所述下磨盤軸向位置調整機構 的結構設置為調節螺母(23)和螺紋管(22)螺紋連接,轉軸(26)通過轉動軸承支承在 螺紋管(22)中,在螺紋管(22)的外部設置可與螺紋管相對轉動的套管(24),調節螺母(23)定位在套管(24)的管端,套管(24)通過支架與機殼筒體(21)固聯。
專利摘要平搓式花生剝殼器,其特征是采用平搓式磨盤結構,在機殼筒體內設置一對可相對轉動的上磨盤和下磨盤,上磨盤為環狀盤,上磨盤固聯在機殼筒體中,并套裝在機殼入口的位置處,下磨盤為圓盤,下磨盤承接在機殼入口的下方,上磨盤與下磨盤之間軸向隔間設置,且軸向間隔距離可調。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花生米的剝殼破損率。
文檔編號A23N5/00GK201252817SQ200820160229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2日
發明者馬新福 申請人:馬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