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雜交育種技術,具體是指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芒果作為世界重要水果之一,年產量達2796.67萬噸,收獲面積達387.02萬公頃(FAO, 2005)。我國的芒果生產近年來發展迅猛,2006年全國種植面積12.04萬公頃(農業部統計 資料,不包括臺灣省,下同),是我國熱帶地區產量僅次于柑橘和香蕉的第三大水果,芒 果業已成為我國熱區農業中的支柱產業。
我國芒果產業存在自主知識產權優良新品種缺乏、后備品種不足、品種結構不合理、 優良品種覆蓋率低的問題,目前的主栽品種為臺農l號、金煌、凱特、白象牙、貴妃、桂 熱82、紅芒6號,這些主栽品種除了桂熱82是我國自主創新的品種外,其他主栽品種均 為境外或國外的引進品種,我國芒果育種水平與芒果育種研究先進國家印度、澳大利亞、 泰國、美國等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芒果育種有傳統的實生育種和人工雜交授粉育種,傳 統的實生育種方法存在效率低下,育種目標不明確等弊端;常規的人工雜交育種方法存在 雜交技術不成熟,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利用人工雜交授粉技術進行芒果育種的實踐比較少, 目前世界80%左右的芒果品種是實生選育的,另外約20%的品種也多數是網罩控制授粉法 及混合自然授粉法選育而成,而人工雜交授粉育成品種極少,芒果人工雜交授粉技術在我 國是一個技術難題,相關報道少,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在廣西開展了芒果 人工雜交工作,獲得了36個雜交后代單株。世界范圍內也少有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人 工雜交1.2萬朵花,只收到雜交果實47個。芒果人工雜交授粉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第 一,效率低下,授粉結實率低;第二,人工費用高;第三,時間周期長。由于人工雜交結 實率低的原因,很難獲得一定量的雜交群體,也同樣限制了芒果人工雜交選育種研究,因 此解決人工雜交授粉結實率低的問題是關鍵所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提高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結實 率的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A、選取芒果母本花序和花朵;B、將芒果母本花朵用套袋隔離;C、采集 芒果父本花粉;D、去雄授粉;E、解除授粉花朵的套袋隔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 中,芒果母本花朵用套袋隔離后的第三天清早,采集父本樹上剛剛盛開的新鮮花朵包括單性雄花和兩性花,將采的新鮮花朵放置于培養皿中,采集完成后,將培養皿放在有陽光直 射或有白熾燈照射的地方備用并使培養皿處于敞開狀態,待花藥顏色由紅色轉為或部分轉 為灰白色,表明花藥開始散粉了,待采集的父本花朵中有約5-10%的花藥散粉后即可進行 下一步去雄授粉;所述步驟D中,去雄授粉完成后,將解開的套袋再次套上,并用噴霧器 將套袋完全噴濕,且使套袋處于保持濕潤狀態2-5小時。
所述步驟B中的套袋采用透水透氣透光性好的羊皮紙袋。
所述步驟D中,去雄授粉時,解開要授粉花序的套袋,先用鑷子摘去己經盛開的單性 雄花、兩性花的雄蕊以及沒有盛開的花朵,然后直接用鑷子把花藥涂抹于兩性花雌蕊的柱 頭上即可,l個花朵的花粉最多涂抹5朵花,力量要輕,不能損傷雌蕊,確認花粉碰到雌 蕊的柱頭即可。
所述步驟E中,解套袋的時間為授粉后的第4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據芒果開花習性特征,本發明有效利用芒果花朵散粉的較 短時間進行授粉,并營造利于花粉萌發的高濕條件,從而大大提高了芒果人工授粉結實率, 整個授粉過程簡單易行,芒果的授粉結實率按照花朵數統計可以穩定在2%左右或更高, 經過多次試驗表明,這種方法是穩定可靠的,為科技人員進行芒果人工雜交授粉提供了較 為可靠的結實率保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選取芒果母本花序和花朵在母本樹的開花前期和盛期選取樹體外圍中部有少量 花朵盛開的健壯花序選取花朵,然后在花序中上部選取第2天或第3天將要盛開的花朵(約
20-35朵),已經盛開的花朵(能看見花的雌蘊和柱頭)和過于幼嫩的花蕾用鑷子摘掉;
B、 將芒果母本花朵用套袋隔離用透水透氣透光性較好的羊皮紙袋(規格為40cm X34cm,也可根據需要訂做,可向浙江臺州此類企業購買)套上花序已經選取好授粉花朵 的部分(要選取較為硬實的套袋,這樣可大大降低套袋過程對雌蕊的損傷,不宜選取柔軟 易損傷雌蕊的套袋),套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蒼蠅等昆蟲傳粉;
C、 采集芒果父本花粉在選取授粉花序和花朵后的第三天(中間間隔l天)清早采 集父本樹上剛剛盛開的新鮮花朵(可看見花藥顏色為紅色)放置于培養皿中,采集的新鮮花 朵包括單性雄花(只有雄蕊,沒有雌蕊)和兩性 (即有雄蕊,又有雌蕊),采集完后將 培養皿放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備用(促進花藥盡早裂開散粉,沒有陽光的天氣條件可用白 熾燈照射),待花藥顏色由紅色轉為或部分轉為灰白色,也就是花藥剛剛裂開,花藥第一時間轉變的顏色,表明花藥開始散粉了,待采集的花朵中有約5-10%的花藥散粉后即可進 行下一步去雄授粉,因為一邊進行去雄授粉,剩余花朵的花藥會陸陸續續裂開散粉,不影 響去雄授粉進程,存放花朵用培養皿即可,不要蓋,否則培養皿中花朵的花藥裂開散粉后 會由于培養皿里面濕度大,裂開的花藥很快會變成黑色,花粉結成團,不利于授粉;
D、 去雄授粉解開要授粉花序的套袋,先用鑷子摘去已經盛開的單性雄花、要授粉 兩性花的雄蕊(去雄)以及沒有盛開的花朵(以不能看見花朵的雌蕊柱頭為準),最后對 兩性花雌蕊進行授粉,待采集的花藥散粉后(具體判斷標準見第2步),直接用鑷子把花 藥涂抹于授粉花朵的柱頭上即可(l個花藥最多涂抹5朵花,不宜太多),力量要輕,不 能損傷雌蕊,確認花粉挨(碰)到雌蕊的柱頭即可,按照同樣的方法完成每一朵花的授粉 工作,接著將解開的套袋再次套上(此時注意盡可能不要損傷到雌蕊),套上套袋后用噴 霧器將套袋完全噴濕(高濕有利于受精結實),然后用標簽做好各項紀錄掛在授粉花序上, 之后每隔一定時間用噴霧器將套好的套袋噴濕, 一直保持套袋處于濕潤狀態2-5小時(花
粉完成萌發過程一般為2-5個小時,此時高濕利于花粉萌發,利于雌蕊保持活力)。
E、 解除授粉花朵的套袋隔離解套袋在授粉后第3天(中間間隔2天)直接解開套
袋即可,力量要較輕,避免損傷授粉花朵,此時注意檢查是否有授粉時沒有去除干凈的未 盛開花朵,如果有,要去除干凈。做好標記(保證有雜交果實時便于尋找),如可以用紅 色布條扎在授粉花序上。
實施例
實例l:于2007年11-12月在海南三亞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種場芒果試驗基 地進行芒果人工雜交授粉試驗,以金煌品種為母本,愛文品種為父本進行雜交,共授粉679 個花序,10066朵花,于2008年4月收到雜交果實219個,2008年7月獲得雜交種苗184株, 結實率按花朵統計為2.18%,應用SSR分子標記對雜交種苗進行鑒定,184株是真實雜種。
實例2:于2009年1月上旬在海南三亞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種場芒果試驗基 地進行芒果人工雜交授粉試驗,以金煌品種為母本,Kensington品種為父本進行雜交,共 授粉60個花序,454朵花,于2009年4月28日收到雜交果實15個,2008年5月獲得雜交種苗15 株,結實率按花朵統計為3.30%。
實例3:于2009年1月上旬在海南三亞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種場芒果試驗基 地進行芒果人工雜交授粉試驗,以金煌品種為母本,熱農l號品種為父本進行雜交,共授 粉62個花序,549朵花,于2009年4月28日收到雜交果實12個,2008年5月獲得雜交種苗12 株,結實率按花朵統計為2.19%。
權利要求
1、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取芒果母本花序和花朵;B、將芒果母本花朵用套袋隔離;C、采集芒果父本花粉;D、去雄授粉;E、解除授粉花朵的套袋隔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芒果母本花朵用套袋隔離后的第三天清早,采集父本樹上剛剛盛開的新鮮花朵包括單性雄花和兩性花,將采的新鮮花朵放置于培養皿中,采集完成后,將培養皿放在有陽光直射或有白熾燈照射的地方備用并使培養皿處于敞開狀態,待花藥顏色由紅色轉為或部分轉為灰白色,表明花藥開始散粉了,待采集的父本花朵中有約5-10%的花藥散粉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去雄授粉;所述步驟D中,去雄授粉完成后,將解開的套袋再次套上,并用噴霧器將套袋完全噴濕,且使套袋處于保持濕潤狀態2-5小時。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的 套袋采用透水透氣透光性好的羊皮紙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雄授粉時,解 開要授粉花序的套袋,用鑷子摘去已經盛開的單性雄花、兩性花的雄蕊以及沒有盛開的花 朵,然后直接用鑷子把花藥涂抹于兩性花雌蕊的柱頭上即可,l個花朵的花粉最多涂抹5 朵花,力量要輕,不能損傷雌蕊,確認花粉碰到雌蕊的柱頭即可。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E中,解套袋的時間為授粉后的第4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芒果人工雜交授粉的方法。它包括C、采集芒果父本花粉;D、去雄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將采的新鮮花朵放置于培養皿中,采集完成后,將培養皿放在有陽光直射或有白熾燈照射的地方備用并使培養皿處于敞開狀態,待采集的父本花朵中有約5-10%的花藥散粉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去雄授粉;所述步驟D中,去雄授粉完成后,并用噴霧器將套袋完全噴濕,且使套袋處于保持濕潤狀態2-5小時。本發明有效利用芒果花朵散粉的較短時間進行授粉,并營造利于花粉萌發的高濕條件,從而大大提高了芒果人工授粉結實率,芒果的授粉結實率按照花朵數統計可以穩定在2%左右或更高,經過多次試驗表明,這種方法是穩定可靠的。
文檔編號A01H1/02GK101595838SQ20091004076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日
發明者劉少謀, 吉家樂, 周樹峰, 姚全勝, 安玉興, 武紅霞, 王松標, 蘇俊波, 詹儒林, 雷新濤, 黃忠興, 黃錦福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