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毛葉山桐子育苗的種子預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毛葉山桐子育苗育苗的種子預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毛葉山桐子(IdesiaPolycarpa Var.VestitaDiels)是大風子科山桐 子屬的變種,為落葉喬木,樹高達10 15米。它是優質的木本食用 油植物,其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2%,亞油酸含量達68.6%以 上,維生素E含量大于1X。,無有毒有害成分。果實含油率38%以上, 既可生產優質食用油,又可提取亞油酸,維生素,還是制備生物柴油 和高級潤滑油的上好原料;它的根系密集層在地表下20 60cm且成 網狀,盛產期長達50年以上,果實畝產量可達1500kg以上。毛葉山 桐子根系發達,水土保持功能強。樹干通直,呈塔形,果實鮮紅,具 有良好的觀賞價值。木質紋理細致,不易變形,堅硬而富有韌性。毛 葉山桐子目前基本處于野生狀態,主要分布于秦嶺南麓、川、陜、甘 等地域。而四川丘陵及盆周山地都有生長,特別在四川5. 12地震災 區重建中,在彭州白鹿鎮已栽種20多萬株。
毛葉山桐子有較大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其開發利用已引起了 研究人員的重視。然而,毛葉山桐子在天然狀態下繁殖率較低,因此, 其育苗方法成為開發利用毛葉山桐子資源的關鍵。目前毛葉山桐子的 育種方法主要有種子育種、枝插、嫁接和根插。嫁接用成年枝條在毛 葉山桐子幼樹上嫁接,主要目的是縮短毛葉山桐子掛果期,但其幼樹 依賴于種子育種和根插。根插采用毛葉山桐子樹根進行扦插,會影響取根樹的生長,在某種程度上也依賴于種子育種提供根源。已研究過 的毛葉山桐子種子育種方法主要采用洗衣粉、油患子液、細炭灰或草 木灰水以及河沙處理等對種子浸泡、搓洗去臘質層進行播種的方法。 這些方法處理種子發芽率不高,成苗率也較低,又易染病,更不能達 到工程應用的目的和規模化生產的成熟程度。
發明內容
針對當前國內外毛葉山桐子上述育苗方法存在的問題,本發明 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種子發芽率高,幼苗染病率低,成苗率高的毛葉
山桐子種子育苗的種子預處理方法。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是用KH2P04 浸泡毛葉山桐子種子,確保水份可以順利進入種子體內,又保證種子 不受傷害,從而能實現種子的發芽率。根據對毛葉山桐子生長規律的 研究成果,幼苗期保持足夠的有機質,既可有效調劑苗床溫度,又可 以保證幼苗的營養成分需求,從而可以保證培育出可移栽至苗圃的壯 田。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先將毛葉山桐子種子用清水浸泡1 4小 時,再在〉3 7%的}0^04溶液中浸泡〉0 7. 5小時,浸泡溫度〉25 32 °C。浸泡后的種子加清水搓揉和洗滌,搓揉的程度為毛葉山桐子種子 表面的臘質層被破壞;處理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4 8小時,播入 苗床進行育苗培育。出幼苗后,可移栽至用市售復合肥為底肥的苗圃, 進行壯苗培育。
相對于現有方法,本發明的種子處理劑KH2P04成分確定,能精確 控制,苗床的幼苗成苗率大于98%,發病率〈1%且規模培育樹苗的限制因素少,利于規模應用。 具體實施方法
實施例1:毛葉山桐了種子10000粒(約8.5克)先用清水浸泡 3. 5小時后,用3. 1%的KH2P(X溶液1升浸泡6小時,用清水洗滌并搓 揉以破損種子表面的臘質層為度。再清水浸泡4小時后種子備用。處 理好的種子均勻撒播入苗床,60天后,2片真葉幼苗有9875株,成 苗率98.7%,移栽到用市售復合肥作底肥的苗圃10個月后可獲得 1.2 1.5米幼樹9697株,成苗率96. 9%。
實施例2:毛葉山桐子種子5000粒(約4. 1克)先用清水泡1 小時后,用7%的KH2P04溶液0. 5升浸泡種子1. 5小時,加清水并搓揉 以破壞種子表面蠟質層,再用清水浸泡8小時。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播 入苗床中,2個月后獲得2片真葉以上幼苗4921株,成苗率98.4%, 移栽到用市售復合肥作底肥的苗圃到十個月時獲得1.2 1.5m高的 幼樹4831株,成苗率96. 6%。
權利要求
1、一種毛葉山桐子育苗的種子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毛葉山桐種子先用清水泡1~4小時,再用>3~7%的KH2PO4溶液浸泡>0~7.5小時,浸泡溫度>25℃~32℃,浸泡后的種子加清水進行搓揉和洗滌,搓揉程度為毛葉山桐子種子的表面的臘質層被破壞,處理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4~8小時后將其播種入苗床進行育苗培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毛葉山桐子育苗的種子預處理方法,它是將毛葉山桐子的種子先用清水浸泡后,再在>3~7%的KH<sub>2</sub>PO<sub>4</sub>溶液中浸泡>0~7.5小時,浸泡溫度>25~32℃,浸泡后加清水進行搓揉和洗滌;處理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4~8小時后播入苗床進行幼苗培育,培育出的幼苗再移栽至施有底肥的苗圃培育成苗。
文檔編號A01C1/00GK101548598SQ20091005940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25日
發明者磊 馮, 劉長根, 丹 秦, 陳建文 申請人:劉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