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主要是在整個捕獲飼養
過程中保證大黃魚親魚成活的方法,屬生活需要之捕魚和魚繁殖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大黃魚是我國重要的四大海產品之一,其肉味鮮美,肉質細嫩,是我國 人民喜食的海產魚,除供鮮食外還可以加工制成風味和特色的水產品。此外,大黃魚還有藥 用價值,其耳石具清熱作用,鰾有潤肺健脾、補氣活血功能。由于過去酷漁濫捕和海洋環境 污染,大黃魚資源瀕臨絕種,所以現在需要人工養殖補充。人工養殖的首要條件是要捕得親 魚并使親魚馴化產卵,但由于大黃魚在捕獲后的存活率非常低,對于有一定種群的大黃魚 族類還可獲得最終產卵的親魚,而對于一些幾乎無種群的大黃魚族類,有時追尋數月才能 捕到數條、至多數十條的就不能獲得足夠多的最終產卵的親魚了。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在大黃魚親魚的采捕、 運輸、馴化飼養殖、直至產卵各過程中的存活率,并提出一種高存活率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 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包括捕獲、運輸、飼養三個過程,其中在捕 獲時所用的網具為小型對網,在網袋筒部分的網筒內襯以柔性材料制作的有網眼的避免親 魚被網具刮擦的裝置;在親魚運輸中,裝載親魚的器具在消毒后使用,其中容器連接有純氧 源,在運輸過程中時刻對親魚所在水體充氧,在親魚入容器前加注捕獲區域海水,親魚入容 器后用冰袋將水體的水溫降到19 2rC并保溫,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飼養是在水泥 池中進行的,水泥池經消毒后使用,飼養水體連接有充氣裝置,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 所用水經過沙濾使用,水位控制在60cm以上,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00%, 水溫控制在19 21°C。 本發明提供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親魚的存活 率,主要是網具襯柔軟材料以防止起捕時受傷,器具消毒以防止感染疾病,控制溫度光線以 降低親魚活動強度。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各種措施,減少了親魚因傷病和在運輸飼養過程 中劇烈運動導致的死亡。經實際應用測試,總存活率從10%提高到64%以上(其中運輸過 程存活率80%以上,飼養階段存活率80%以上)。 所說對親魚的運輸器具的消毒是用20 50g/m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浸泡 時間30min以上。 所說對親魚飼養用的水泥池的消毒是先用漂白粉遍灑池底壁,然后用海水沖刷, 最后用40 60g/m3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本發明提供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在飼養時所用餌料為活的海水蝦,投餌量
要保持水體中活的海水蝦個數為親魚個數的100倍以上,每次換水后投放一次。
具體實施方式
本例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話方式,并不限定為本發明的唯一
實施方式,而其中數值在本發明提出范圍內的控制對效果也無大的影響。 1、捕獲 6月底捕得親魚21條,所用器具為 (1)網具使用小型對網,是普通對網的等比例縮小,在網的袋筒部分內側用一層
3蛟帳布襯墊,以避免親魚被網具刮擦。 (2)容器裝載親魚用的容器、工具先用250g/m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取
出后涼干,備用。 2、運輸 隨即運到養殖場,所用措施為 (1)起網前在容器中裝入捕撈區域的海水,起網后立即將目標親魚揀入容器中,再 將容器移到船上較安靜的地方放置,在容器上覆上遮陽布遮蓋,使光線控制在500LX以下, 將容器與有工業氧氣瓶連接。控制充氣量為上下水體都被輕微攪動。 (2)容器放置在有避震墊上,并在運輸途中禁止拍打盛魚器具和其他驚擾親魚的 行為,以免驚嚇已捕獲的親魚,引起親魚不良反應和碰撞。
(3)親魚裝入容器后用冰袋逐步降低水溫,直至2(TC并保溫,采用降低暫養水溫
的辦法以降低魚類活動程度避免受傷。
飼養 運到養殖場的親魚存活數為17條,投入水泥池中飼養,飼養中有關事宜如下
(1)飼養的池為水泥池,大小為401112,深度為100cm,在室外用遮陽布避光,配備有 充氣泵。使用前先用漂白粉遍灑池底壁或用漂白粉溶液浸泡水泥池,然后用自然海水沖刷 到無漂白粉氣味,最后用50g/m3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晾曬后灌入經過沙濾的海水。
(2)飼養時控制充氣量為微氣,以不產生大的氣泡和水流為好,控制光強度控制在 500LX以下,控制水位為60cm,控制水溫為20°C 。 (3)飼養時每天早晚各徹底換水一次,換入的水也經沙濾,換水后投喂以小型脊尾 白蝦,糠蝦為主的活體海水蝦,投餌量要每次為2000只,換水后還在水體中潑灑魚用抗生 素溶液,如(土霉素、氟苯尼考),以防止魚體擦傷部分發炎,溶液濃度為lg/m3。
到產卵時有親魚14條。
權利要求
一種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包括捕獲、運輸、飼養三個過程,其特征是在捕獲時所用的網具為小型對網,在網袋筒部分的網筒內襯以柔性材料制作的有網眼的避免親魚被網具刮擦的裝置;在親魚運輸中,裝載親魚的器具在消毒后使用,其中容器連接有純氧源,在運輸過程中時刻對親魚所在水體充氧,在親魚入容器前加注捕獲區域海水,親魚入容器后用冰袋將水體的水溫降到19~21℃并保溫,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飼養是在水泥池中進行的,水泥池經消毒后使用,飼養水體連接有充氣裝置,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所用水經過沙濾使用,水位控制在60cm以上,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00%,水溫控制在19~21℃。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其特征是對親魚的運輸器具的消毒是 用20 50g/m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浸泡時間30min以上。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其特征是對親魚飼養用的水泥池的消 毒是先用漂白粉遍灑池底壁或用漂白粉溶液浸泡,然后用海水沖刷,最后用40 60g/m3的 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4. 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其特征是在飼養時所用餌料為活 的海水蟲下,投佴量要保持水體中活的海水蟲下個數為親魚個數的IOO倍以上,每次換水后投放一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包括捕獲、運輸、飼養三個過程,其中在捕獲時使用網筒內襯有柔性的防刮擦裝置的小型對網;在運輸中,裝載器具經過消毒,在親魚入容器前加注捕獲區域海水,親魚入容器后用冰袋將水體的水溫降到19~21℃并保溫,對親魚所在水體充氧并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飼養是在經消毒的水泥池中進行的,水體經過沙濾且水位控制在60cm以上,每天早晚各徹底換水一次,水溫控制在19~21℃并充氣,控制光強度在500LX以下。本發明提供的大黃魚親魚的捕養方法,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親魚的存活率,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親魚因傷病導致的死亡。經實際應用測試,總存活率從10%提高到65%。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703015SQ20091015444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2日
發明者虞吉宏 申請人:舟山藍科海洋生物研究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