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1503閱讀:3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養殖設備,特別涉及一種中華絨螯蟹幼蟹養殖循環系統
裝置。
背景技術
河蟹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 大閘蟹或螃蟹等,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 inensis),是我國主要養殖的經濟蟹類, 2007年養殖產量高達47. 6萬噸,產值近400億元。河蟹是洄游性甲殼類動物,在其整個生 活過程中對溶氧的要求很高。目前在我國養殖中華絨螯蟹的主要形式是池塘養殖,由于條 件的限制,特別是在高溫季節,養殖池塘極易出現缺氧現象。但是一般的室內中華絨螯蟹養 殖裝置只能達到正常和飽和濃度的溶氧水平下的養殖,無法對水體的溶氧進行控制,不能 更好的模擬野外養殖池塘中中華絨螯蟹所處的溶氧水平以對其進行研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溶氧濃度可控的中華絨螯蟹幼蟹 養殖循環系統裝置,以解決室內低氧中華絨螯蟹養殖的難題。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溶氧濃度可控的中華絨螯蟹幼蟹養殖循環系 統裝置,其優點是能夠控制中華絨螯蟹幼蟹生活環境的溶氧,保持生活環境水體的流動,而 且操作簡單,對于室內不同溶氧濃度下中華絨螯蟹幼蟹的養殖非常實用。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種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包括一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和循環過濾裝置以及檢測裝置,所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養殖裝 置和循環過濾裝置通過管道、閥門、水泵連接,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和養 殖裝置上,以檢測整個養殖裝置的溶氧量。 本實用新型循環養殖裝置的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包括一混合槽和制氧機、制氮機, 在所述混合槽的槽口設置有起密封作用的混合槽蓋,所述制氧機和制氮機制備的氧氣和氮 氣通過納米充氧管和納米充氮管充入混合槽內;在所述混合槽上設置有第一檢測裝置,所 述混合槽的出水口通過第一水管及第一閥門連接養殖裝置,進水口通過第二水管連接循環 過濾裝置。所述納米充氧管和納米充氮管交互S形穿過混合槽內的上、下層制流隔板。 所述循環過濾裝置包括一個過濾循環槽和起密封作用的過濾循環槽蓋且封蓋上 具密封并能開啟的出氣孔,所述過濾循環槽內分成過濾隔間和水泵隔間,所述過濾隔間設 置有海綿層和三層過濾層,在所述的水泵隔間安放有水泵和加熱棒,進水口進來的水流通 過海綿層流向過濾層并經過濾層流出,再由水泵通過第二水管泵入所述混合槽中;過濾循 環槽上進水口通過第三水管、第三閥門與所述養殖裝置連接。 在上述循環過濾裝置中,所述過濾層為三層,根據水流方向的走向分為第一過濾 層、第二過濾層和第三過濾層;其中第一過濾層為活性炭層,所述第二過濾層為活性砂層,所述第三過濾層為玻璃環層。 所述養殖裝置包括一個養殖槽和設置在養殖槽槽口上的養殖槽封蓋以及安裝在
養殖槽上的第二檢測裝置;在所述養殖槽的槽體內設置有若干個養殖隔間,用于分隔養殖
隔間的隔板上開設有孔,以便于水循環;該養殖裝置還包括一根貼于養殖槽壁上的環形水
管,在所述環形水管上均勻開設有若干出水孔;所述環形水管的進口與第一閥門連通,環形
水管的另 一端通過如干出水孔開口于養殖槽內。 所述的若干個養殖隔間可以在所述養殖槽內上下移動。 上述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均為溶氧儀,所述第一溶氧儀的探頭伸入到混 合槽內,所述第一溶氧儀的探頭伸入到養殖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個養殖隔間為中華絨螯蟹幼蟹養殖空間,水流由混合槽流出, 經第一水管、第一閥門進入養殖槽內,通過環形水管流入養殖槽內的各個養殖隔間,再由第 三閥門、第三水管和過濾循環裝置以及第二水管接入混合槽;整個水體中的溶氧由第一溶 氧儀和第二溶氧儀監控。水體進入過濾循環裝置后,先通過海棉層,然后流經三層過濾層, 經過濾后由水泵泵出,完成過濾。循環裝置的溫度由循環過濾裝置中的加熱棒來完成。中 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中水體溶氧濃度可控。調節制氧機和制氮機的壓強和流量,使混 合槽內形成均一溶氧濃度的水體,然后流入養殖槽內,使槽內水體溶氧一致。在此期間打開 位于過濾槽蓋上出氣孔。本系統能較準確的控制養殖空間的溶氧濃度,且操作簡單、經濟。 使用時,先將混合槽、養殖槽以及過濾槽內充入水,啟動循環系統,裝置內水體流 動循環,穩定后,啟動制氮機和制氧機,打開位于過濾槽蓋上出氣孔,調節兩機的流量,氧氣 和氮氣由納米充氧管和納米充氮管輸入,當養殖箱內第二溶氧儀讀數穩定后,打開養殖槽 封蓋,將幼蟹放入養殖箱內的養殖隔間內,密封封蓋,可實現不同溶氧濃度下中華絨螯蟹的 養殖。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水循環養殖裝置,可以完成在不同溶 氧水平下的中華絨螯蟹的室內養殖試驗。可控范圍大,可以實現中華絨螯蟹的無氧(0D = 0mg/L)、低氧(Omg/L-正常溶氧)、正常溶氧、高溶氧的實驗室內養殖。此裝置控制簡單,便 于維護。能很好的完成室內中華絨螯蟹的低氧試驗養殖。 本實用新型設計人在對中華絨螯蟹多年養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在養殖裝置中設 立混合槽,并同時用氮氣和氧氣對混合槽進行的充氣,并把養殖槽和混合槽進行密封的辦 法,使中華絨螯蟹的養殖水體達到無氧和低氧的狀態,很好的解決了室內低氧中華絨螯蟹 養殖的難題,而且本裝置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A是本實用新型中養殖槽的俯視圖。 圖2B是本實用新型中養殖槽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混合槽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過濾循環槽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l-4所示,一種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包括養殖槽2、 混合槽1、過濾循環槽3。養殖槽2、混合槽1、過濾循環槽3采用10mm厚的玻璃制成。在養 殖槽2、混合槽1、過濾循環槽3的槽口上分別蓋有起密封作用的養殖槽封蓋11、混合槽蓋 10以及過濾循環槽蓋20,且在過濾槽蓋20上具出氣孔24。制氧機4和制氮機5分別接上 納米充氧管8和納米充氮氣管8a,制氧機4和制氮機5制備的氧氣和氮氣通過納米充氧管 8和納米充氮管8a充入混合槽1內,納米充氧管8和納米充氮管8a在混合槽內穿過上、下 層制流隔板26呈S形交互分布。第一溶氧儀6的探頭伸入到混合槽1內的出水口部位。混 合槽l的出水口通過第一水管13及第一閥門14連接養殖裝置,進水口通過第二水管19連 接循環過濾裝置。養殖槽封蓋11、混合槽蓋10以及過濾循環槽蓋20具橡膠墊與各個槽體 形成密封作用。 循環過濾裝置的過濾循環槽3內分成過濾隔間3b和水泵隔間3a,過濾隔間3b設 置有海綿層22和三層過濾層,根據水流方向的走向,三層過濾層分為第一過濾層17a、第二 過濾層17b和第三過濾層17c ;其中第一過濾層17a為活性炭層,第二過濾層17b為活性砂 層,第三過濾層17c為玻璃環層。在水泵隔間3a安放有水泵9和加熱棒21,由進水口進來 的水流通過海綿層22流向過濾層17a、17b、17c并經過濾層17a、 17b、 17c流出,再由水泵9 通過第二水管19泵入混合槽1中;過濾循環槽3上的進水口通過第三水管16、第三閥門15 與養殖槽連接。 養殖槽2為一長2m、寬0.8m、高0.3m的玻璃水箱,箱內水位為0. lm,在養殖槽2的 槽體內設置有若干個可在養殖槽2內上下移動的養殖隔間12,為中華絨螯蟹的養殖空間。 用于分隔養殖隔間12的隔板23上開設有孔24,以便于水循環;在養殖槽2內設置有一根貼 于其壁上的的環形水管18,在環形水管18上開設有若干與養殖隔間12連通的出水孔12a ; 所述環形水管18的一端與第一閥門14連通。第二溶氧儀7的探頭伸入到養殖槽2內。 使用時,先將混合槽1、養殖槽2和過濾水槽3內充入水,打開位于水泵隔間3a封 蓋20上的出氣孔25,啟動循環裝置,使整個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內 水體流動循環,穩定后,啟動制氧機4和制氮機5,調節兩機的流量,當養殖槽2內第二溶氧 儀7讀數穩定后,打開養殖槽封蓋11,將幼蟹放入到養殖槽2內的養殖隔間12內,密封養殖 槽封蓋ll,可實現不同溶氧濃度下中華絨螯蟹的養殖。 具體工作方式如下 1、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中水體的準備。在正式放入蟹養殖 以前,先將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消毒,在陽光下暴曬,以充分達到消 毒效果,然后注入自來水到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內,具體做法是加 水到養殖槽2的10cm左右,打開過濾槽水泵隔間3a中的水泵9,使水體流動,同時打開養殖 槽封蓋ll,放入充氧棒曝氣,并通過空調降溫和加熱泵加溫,水溫控制在18-24度左右。在 水體各加入2-5毫克/升的葡萄糖和氯化胺以提供碳源和氮源,供濾床上的亞硝化和硝化 細菌生長,此時,系統運行3-4周后每個養殖隔間12中放入2克左右的中華絨螯蟹一只,每 兩日測定一次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和氨氮含量,待3-4周水質基本穩定后(氨氮小于1. 0毫克/升,亞硝酸鹽小于0. 15毫克/升)開始少量投喂,逐步加大投喂量。待水質完全穩定 后,亞硝酸幾乎檢測不出,這說明該水處理系統的濾料已經成熟,生物膜已經完全形成。整 個過程大概需要8周左右。 2、水體溶氧水平的調控。 當循環過濾裝置運轉正常后,將養殖槽蓋11、混合槽蓋10以及過濾槽蓋20密封, 打開過濾槽蓋上的出氣孔25,此時打開制氮機5,調節制氮機5的出氮氣流量,讓氮氣注入 混合槽1內,觀察混合槽1和養殖槽2內的溶氧儀讀數,當兩者都顯示為零時,證明養殖槽 2內為無氧環境,可以進行無氧下中華絨螯蟹的養殖試驗。當打開養殖槽蓋喂養后,需按上 述操作重新調節容氧含量。 當調節為無氧后,開啟過濾槽蓋20出氣孔25,然后打開制氧機4,調節制氧機出氧 氣流量,觀察兩槽內溶氧儀讀數,在不同的流量下,可以獲得不同溶氧濃度的養殖環境。待 兩溶氧儀顯示穩定后,可進行低氧下中華絨螯蟹的養殖。 3、河蟹的入箱養殖。循環養殖系統在無蟹的狀態下調整好后,打開養殖槽封蓋11、 混合槽蓋10以及過濾循環槽蓋20,同時使系統正常運轉,這時將河蟹放入養殖槽2內的養 殖隔間12中,由于養殖隔間12的存在可以充分避免河蟹相互之間的自殘,同時養殖隔間12 之間具有孔24,水能自由流通,水從環形水管18注入,保證水從混合槽1流入養殖槽2中 時,能使養殖槽2內不同部位的溶氧保持一致。河蟹在養殖裝置中適應3天后,關閉養殖槽 封蓋11、混合槽蓋10以及過濾循環槽蓋20,開啟過濾循環槽蓋20上的出氣孔25,打開制氮 機5和制氧機4,調節流量,觀察溶氧儀刻度,達到要求溶氧濃度,進行正式養殖試驗。 4、日常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每日記錄水溫、pH,觀察檢查水泵及循環裝置各部分的 工作情況,重點要檢查制氮機5和制氧機4的充氣情況,以及兩個槽內的溶氧儀讀數的情 況。每天上午9:00和下午17:00左右吸出殘餌和糞便,同時投喂新鮮的飼料。每日補充適 量蒸發掉的水分,以保持養殖槽內的水位以及養殖系統內的水量。過濾循環系統內的過濾 棉要每周清洗一次,將污物洗凈。在低氧環境下養殖試驗,要在一定時間間隔觀察養殖間內 蟹的情況,當發現有蟹異常,應開啟密封蓋,用玻璃棒輕觸其身體,發現不動時,視為死亡并 立即取出,以保證水質不被污染,同時做好記錄。操作完成立即關閉密封蓋,觀察溶氧儀刻 度,調節制氧機4和制氮機5流量,使溶氧濃度維持在開蓋前水平。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一種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包括一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和循環過濾裝置以及檢測裝置,所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養殖裝置和循環過濾裝置通過管道、閥門、水泵連接,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和養殖裝置上,以檢測整個養殖裝置的溶氧量。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包括一混合槽和制氧機、制氮機,在所述混合槽的槽口設置有起密 封作用的混合槽蓋,所述制氧機和制氮機制備的氧氣和氮氣通過納米充氧管和納米充氮管 充入混合槽內;在所述混合槽上設置有第一檢測裝置,所述混合槽的出水口通過第一水管 及第一閥門連接養殖裝置,進水口通過第二水管及水泵連接循環過濾裝置。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混合槽內裝有位于槽底和槽蓋的制流隔板。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納米充氧管呈S形穿過混合槽中的上層制流隔板,納米充氮管呈S形穿過混合槽下層制 流隔板,且上下層納米充氧、充氮管交互分布。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循環過濾裝置包括一個過濾循環槽和起密封作用的過濾循環槽蓋,且在過濾循環槽蓋上 具一密封并能開口的放氣孔,所述過濾循環槽內分成過濾隔間和水泵隔間,所述過濾隔間 設置有海綿層和三層過濾層,在所述的水泵隔間安放有水泵和加熱棒,進水口進來的水流 通過海綿層流向過濾層并經過濾層流出,再由水泵通過第二水管泵入所述混合槽中;過濾 循環槽上進水口通過第三水管、第三閥門與所述養殖裝置連接。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過濾層根據水流方向的走向分為第一過濾層、第二過濾層和第三過濾層;其中第一過濾 層為活性炭層,所述第二過濾層為活性砂層,所述第三過濾層為玻璃環層。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養殖裝置包括一個養殖槽和設置在養殖槽槽口上的養殖槽封蓋以及安裝在養殖槽上的 第二檢測裝置;在所述養殖槽的槽體內設置有若干個養殖隔間,用于分隔養殖隔間的隔板 上開設有孔,以便于水循環;該養殖裝置還包括一根貼于養殖槽壁上的環形水管,在所述環 形水管上均勻開有若干出水孔與養殖槽相連。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若干個養殖隔間可以在所述養殖槽內上下移動。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第 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均為溶氧儀,所述第一溶氧儀的探頭伸入到混合槽內,所述第 一溶氧儀的探頭伸入到養殖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室內可控溶氧的中華絨螯蟹循環水養殖裝置,包括一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循環過濾裝置以及檢測裝置,所屬水體溶氧控制裝置、養殖裝置和循環過濾裝置通過管道、閥門、水泵連接,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水體溶氧控制裝置和養殖裝置上,以檢測整個養殖裝置的溶氧量。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水體溶氧控制裝置中設立混合槽,同時用氮氣和氧氣對混合槽進行充氣,并把養殖槽、混合槽及過濾槽密封,并在過濾槽蓋上設置出氣孔的辦法,使中華絨螯蟹的養殖水體達到無氧和低氧的狀態,很好的解決了室內低氧中華絨螯蟹養殖的難題,而且本裝置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A01K63/06GK201451050SQ20092007328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日
發明者吳旭干, 成永旭, 李光霞, 楊筱珍, 邱仁杰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