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漁業捕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改進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的,該捕撈船可以利用固定于捕撈船前甲板中部的鋼質吊架起吊和下放中華絨螯蟹底拖網網袋,將中華絨螯蟹傳統拖網捕撈船收網作業過程機械化。
【背景技術】
[0002]中華絨螯蟹是目前長江流域為數不多的尚能形成穩定漁汛的洄游性物種之一,每年的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進入汛期后,中華絨螯蟹逐步向長江口進行生殖洄游。現有的捕撈方式主要為底拖網作業,底拖網由主纜繩、分叉纜繩、支撐鋼管和網袋組成。中華絨螯蟹洄游群體主要經河道深槽洄游,因此現有底拖網的主纜繩通常長達數十米,同時為了能使網袋在拖捕過程中始終保持貼底,現有的網袋底部邊緣通常懸掛大量鐵墜以增大網袋重量。傳統的作業方式完全為人工作業,由船員使用人力拖拽主纜繩,當拖拽至主纜繩末端后由兩人同時向上拖拽分叉纜繩,至支撐鋼管出水后兩人同時向上提升網袋直至完全出水。上述作業過程耗費大量人力,因此每艘捕撈船上通常需要配備4名青壯勞力。近十年來,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改進,在捕撈船前甲板前部裝有鐵質輥軸,使用小馬力柴油機帶動輥軸,利用機械力拖拽主纜繩,降低了人力需求。但由于主纜繩末端以下為分叉纜繩,兩段分別固定于支撐鋼管兩端,無法利用輥軸提升。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然只能以人力拖拽分叉纜繩、支撐鋼管和網袋。就目前使用的拖網結構而言,如圖2所示,分叉纜繩26至支撐鋼管A 24之間的高度約為3m,支撐鋼管A 24和支撐鋼管B 25之間的連接攬繩27長度約為6m,支撐鋼管B 25以下高度約為2m,即目前使用兩個勞力拖拽的距離超過10m,仍舊需要較多的人員投入。為了進一步降低中華絨螯蟹底拖網作業過程中的人力工作強度,提高捕撈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現提出一種改進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捕撈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盡量降低人工捕撈強度、提高捕撈效率的改進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
[0004]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包括底拖網、捕撈船體;所述底拖網包括主纜繩、連接在主纜繩末端的分叉纜繩、與分叉纜繩連接的支撐鋼管和與支撐鋼管連接的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拖網的分叉纜繩至網袋之間設置有多個吊扣;所述捕撈船體上設置有吊架,所述吊架上設置有兩個交替聯動升降的吊鉤。
[0005]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吊架頂端設置有兩個滑輪;兩個所述吊鉤通過雙向卷揚機驅動,兩個吊鉤和雙向卷揚機之間通過兩股鋼絲繩分別連接,兩股所述鋼絲繩分別繞經所述滑輪。
[0006]進一步的:兩股所述鋼絲繩分別卷繞在所述雙向卷揚機線軸上,兩股鋼絲繩卷繞方向相反。
[0007]優選的:所述吊架包括兩根等長鋼管,所述鋼管長5m,內徑5cm ;兩根鋼管底部分別焊接于捕撈船體前甲板中部,兩根鋼管頂部焊接、頂角為45度。
[0008]所述雙向卷揚機通過倒順開關控制正反轉。
[0009]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
在有限的空間條件下,通過雙滑輪裝置循環交替吊升拖網網袋,顯著降低了中華絨螯蟹傳統拖網捕撈船在作業期間的人力工作強度,減少了捕撈船所需的船員數量,提高了捕撈效率,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捕撈船體示意圖。
[0011]圖2為本發明底拖網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種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包括捕撈船體和如圖2所示的底拖網。
[0013]如圖1所示捕撈船體甲板上設置有吊架和卷揚機構。
[0014](I)吊架由兩根等長的鋼管I組成,鋼管I長度5m,內徑5cm,固定于捕撈船體前甲板中部的固定板10上,兩根鋼管I頂角為45度。
[0015](2)在兩根鋼管I頂部連接點的下方固定有兩個滑輪2。
[0016](3)卷揚機構包括吊鉤5和吊鉤6、鋼絲繩3和鋼絲繩4、雙向卷揚機7。鋼絲繩3和鋼絲繩4長10m,分別繞經滑輪2,兩股鋼絲繩一端分別裝配吊鉤5和吊鉤6,另一端固定在雙向卷揚機7的線軸上,兩股鋼絲繩卷繞方向相反。
[0017](4)雙向卷揚機7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可根據需要通過卷揚機的倒順開關8切換轉動方向以提升或下放吊鉤5和吊鉤6,從而實現拖網網袋的上升和下降。
[0018]如圖2所示的底拖網由主纜繩20、分叉纜繩26、三個吊扣(吊扣A 21、吊扣B 22、吊扣C 23)、兩根支撐鋼管(支撐鋼管A 24、支撐鋼管B 25)及網袋28組成。分叉纜繩26一端通過吊扣A 21連接在主纜繩末端,另一端連接在支撐鋼管A 24兩端。支撐鋼管A 24和支撐鋼管B 25通過連接纜繩27連接,支撐鋼管B 25連接網袋28。連接纜繩27中部和支撐鋼管B 25上分別連接有分叉纜繩26,分叉纜繩26 —端分別設置有吊扣B 22和吊扣C23ο
[0019]使用本發明進行中華絨螯蟹捕撈時,首先開啟雙向卷揚機7的倒順開關8,將裝配于鋼絲繩3末端的吊鉤5下放至船舷高度,將其勾住圖2所示的分叉纜繩吊扣A 21,開啟雙向卷揚機7,使鋼絲繩3處于纏繞狀態,從而吊起支撐鋼管A 24 ;待位于連接纜繩27上的吊扣B 22出水后,將裝配于鋼絲繩4末端的吊鉤6勾住吊扣B 22,雙向卷揚機7反向轉動,繼續將網袋28上提并在吊鉤5下降的過程中使其脫離吊扣A 21;待位于支撐鋼管B 25上方的吊扣C 23出水后,將吊扣5勾住吊扣C 23,雙向卷揚機7再次切換轉動方向,將網袋28提升至捕撈船前甲板;雙向卷揚機7切換轉動方向,將網袋28下放至甲板。以目前使用的拖網而言,循環提升3次即可將網袋提升至甲板,即便部分水域支撐鋼管A和支撐鋼管B之間的連接纜繩較長,只需在連接纜繩上增加吊扣即可解決。
【主權項】
1.一種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包括底拖網、捕撈船體;所述底拖網包括主纜繩、連接在主纜繩末端的分叉纜繩、與分叉纜繩連接的支撐鋼管和與支撐鋼管連接的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拖網的分叉纜繩至網袋之間設置有多個吊扣;所述捕撈船體上設置有吊架,所述吊架上設置有兩個交替聯動升降的吊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頂端設置有兩個滑輪;兩個所述吊鉤通過雙向卷揚機驅動,兩個吊鉤和雙向卷揚機之間通過兩股鋼絲繩分別連接,兩股所述鋼絲繩分別繞經所述滑輪。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其特征在于:兩股所述鋼絲繩分別卷繞在所述雙向卷揚機線軸上,兩股鋼絲繩卷繞方向相反。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兩根等長鋼管,所述鋼管長5m,內徑5cm ;兩根鋼管底部分別焊接于捕撈船體前甲板中部,兩根鋼管頂部焊接、頂角為45度。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卷揚機通過倒順開關控制正反轉。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中華絨螯蟹底拖網捕撈船,包括底拖網、捕撈船體;所述底拖網包括主纜繩、連接在主纜繩末端的分叉纜繩、與分叉纜繩連接的支撐鋼管和與支撐鋼管連接的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拖網的分叉纜繩至網袋之間設置有多個吊扣;所述捕撈船體上設置有吊架,所述吊架上設置有兩個交替聯動升降的吊鉤。本發明在有限的空間條件下,通過雙滑輪裝置循環交替吊升拖網網袋,顯著降低了中華絨螯蟹傳統拖網捕撈船在作業期間的人力工作強度,減少了捕撈船所需的船員數量,提高了捕撈效率,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
【IPC分類】B63B35/18, A01K73/02
【公開號】CN105216977
【申請號】CN201510729042
【發明人】劉凱, 徐東坡, 段金榮, 楊彥平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