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5482閱讀:4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設施漁業領域,具體涉及水產行業中一種集約化魚蝦養殖設施的 設計。
背景技術
傳統的養魚養蝦池無配套的水質處理設施,其養殖廢水不能夠重復循環利用,用 水量大,水的浪費嚴重,魚蝦生長速度慢,而養殖產量還不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的魚蝦養殖池塘的養殖水體進行循環處理,實現養殖污水的重 復循環利用,以節約養殖用水量;并通過養殖系統的不斷自凈作用,實現放養密度的提高與 魚蝦快速生長的目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1、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由池塘與配套的水循環設施組成。池塘形狀一般為正方 形,也可為圓形或長方形,但正方形或圓形更有利于污物集中于池的中央;池塘底部的周邊 稍高、中央低,類似“鍋底形”,最低點設有集污口,并在此口安裝水平排污管,以便全池的水 可以從排污管全部流出池外;通出池外的排污管與位于池邊的集污池相聯通;集污池通過 水泵提水進入位于池埂周邊的循環溝而與之相聯通,循環溝是在池埂上開挖的,可圍繞池 埂完整一周,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局部,一般來說,溝的蓄水量越大,循環溝的凈化處理養殖 污水的能力就越強,但在池埂上開挖溝通常是會受到池埂道路一定程度的限制的,一般開 挖的溝的深度為0. 5m-lm,溝的寬度為0. 5m_2m,具體的寬度可根據池埂的寬度而定,同時 池埂若漏水可覆地膜;循環溝末端連接著位于池塘上方的噴水頭或布水管。2、池塘水面上布置增氧機,最好是水車式增氧機,其工作引起養殖池水流向同一 方向旋轉,也可在池底覆地膜,以利于魚蝦殘餌糞便等更易于集中于池底部中央的排污口 部位;排污口部位還設置篩網以防魚蝦逃出;排污管起于排污口并水平埋入池底,另一端 開口于集污池;集污池池底稍低于池塘池底的排污口部位。3、在循環溝內種植水草蔬菜等凈水植物如狗尾草、蘆葦、茭白、空心菜等植物。4、池塘中攜帶有魚蝦等糞便與殘餌的養殖污水在水車式增氧機等工作的帶動下, 下沉并集積于池底部中央的排污口部位,并由與排污管聯通的池外集污池內的水泵泵入循 環溝中,養殖污水中溶于水的有毒廢物如NH3等物質,經循環溝中的水草等植物的根莖的吸 收與附著的微生物的轉化得以凈化,污水中的糞便與殘餌等顆粒物質在循環溝中緩慢沉淀 于溝底,最終相對潔凈的凈化水再經噴水頭或布水管的回到原養殖池塘中,噴水頭或布水 管的作用是通過灑水方式進一步與空氣接觸給水體增氧。技術方案歸納如下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由池塘與集污口、排污管,集污池、水泵、 循環溝、噴水頭和增氧機組成;池塘為正方形,也可為長方形或圓形,池塘底部為周邊稍高、 中央低的“鍋底形”,最低處設有集污口,并在此口安裝水平排污管聯通至池外集污池;集污池池底位置稍低于池塘底部排污口,水泵位于集污池池底;循環溝是在池埂上開挖的,可 圍繞池埂完整一周,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局部;循環溝種植水草、蔬菜等凈水植物。整個自凈 化水循環的路線是池塘養魚污水_魚池底部_中央集污口 _排污管集污池_水泵_循環 溝_噴水頭_池塘,實現周而復始的循環自凈。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其優點在于一是水體的循環利用,節省養殖用水量;二是 養殖水體不斷更新,水質良好,魚蝦少得病,有利于魚蝦快速生長與養殖密度的提高;三是 結構簡單、造價低、操作管理與維護方便,適宜于池塘設施化與標準化改造的推廣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A-A剖面圖。圖中1、池塘,2、集污口,3、排污管,4、集污池,5、水泵,6、循環溝,7、噴水頭,8、增氧 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池塘1為正方形,長、寬各50m,池中央集污口 2部 位的池深1. 8m,池底周邊部位的池深1. 6m,池塘水面上布置1臺3kw水車式增氧機8 ;魚 池底部中央集污口 2直徑IOOmm ;集污管3直徑IOOmm ;集污池4位于養殖池一側,長2m、寬 lm、深2m,比養殖池中央集污口 2部位低20cm ;水泵5功率Ikw ;循環溝6圍繞池塘1池埂周 邊一周,寬1. 5m、深0. 5m,循環溝內種植如水草、茭白、空心菜等植物;噴水頭7直徑200mm, 類似于家庭用淋浴噴頭。
權利要求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由池塘(1)與配套的水循環設施組成,其特征是,池塘(1)為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池塘(1)底部設有集污口(2),并在此口安裝水平排污管(3)聯通至池塘外側的集污池(4),集污池(4)通過水泵(5)提水進入位于池埂周邊的循環溝(6)而與之相聯,循環溝(6)末端連接著位于池塘(1)上方的噴水頭(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養魚系統,其特征還在于池塘(1)底部為周邊稍高、中 央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態型養魚系統,其特征還在于集污池(4)池底位置稍 低于池塘⑴底部排污口(2),水泵(5)位于集污池⑷池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養魚系統,其特征還在于循環溝(6)是在池埂上開挖 的,可圍繞池埂完整一周,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局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養魚系統,其特征還在于循環溝(6)中種植水草、蔬菜 等凈水植物。
專利摘要一種生態型養魚系統屬于設施漁業領域,具體涉及水產行業中一種集約化魚蝦養殖設施的設計。其主要結構是由池塘1與集污口2、排污管3、集污池4、水泵5、循環溝6、噴水頭7和增氧機8組成。整個自凈水循環路線是池塘1養魚污水經魚池底部中央集污口2至排污管3進入池外集污池4,再經水泵5泵入位于池埂上的循環溝6中,污水經循環溝中的水草等植物的吸收與附著的微生物的轉化以及糞便與殘餌顆粒物質的沉淀等凈化過程,最終相對潔凈的凈化水再回到原養殖池塘中,實現周而復始的循環自凈。這種養魚池優點一是節水;二是水體不斷自凈化更新,有利于魚蝦快速生長與養殖密度的提高;三是結構簡單、適于池塘標準化改造推廣。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1726747SQ200920181918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9日
發明者李林春 申請人:李林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