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

文檔序號:319324閱讀:53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昆明山海棠為衛矛科雷公藤屬多年生落葉藤本灌木[TripterygiumhypoglaucunKLevDHutch],又名粉背雷公藤、火把花、紫金皮等。昆明山海棠一名始見于清朝吳其竣《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六,其主要藥用部位為根、根皮及莖枝。昆明山海棠被中醫用于殺蟲、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是藥典品種“昆明山海棠片”的原料藥材。國內外研究相繼發現昆明山海棠在眾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腫瘤、白血病、以及艾滋病等方面的重要價值。昆明山海棠曾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部分省區及西南地區如云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等省區,四川攀西地區是主要分布區之一,藥材和原料全部依賴野生資源采挖。由于藥品市場需求增加及新藥產品的開發,昆明山海棠分布區急劇萎縮,自然更新非常困難,野生資源面臨危機。因此,如何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昆明山海棠資源不但對中藥和民族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目前還未見有關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變家種研究的報道,本專利填補了昆明山海棠在人工種植方面的空白,具有較好的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將昆明山海棠野生變家種,彌補了目前沒有人工大面積種植的技術空白,提供了一種各項指標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內容要求,能規范化大面積種植,種植投資少、效益高的昆明山海棠的規范化種植方法。本發明的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種苗繁育;(2)大田移栽土壤條件土壤以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耕作層厚30cm以上的壤土或砂質壤土,PH值為6.07.5、有機質>1.0%以上;坡度為應小于15°,大于15°時,應為梯面土;大氣條件空氣無污染,大氣指數II為0.61.0之間;水質條件年降雨量IOOOmm1500mm,雨熱同期,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按株行距ImXIm進行挖穴,施微生物有機肥作基肥,蓋上細土過冬;在春季或秋季選雨后晴天或陰天進行移栽;(3)田間管理①中耕移栽后每年進行中耕除草;②追肥第一年在返青成活后,追施尿素;在6-7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在11-12月份施磷肥以利植株過冬;第二年3-4月份發芽長葉前和7-8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蓋上細土蕹蔸;第三年后,在3-4月份發芽長葉前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③打花序除預留采種地外,其余的昆明山海棠在現花蕾時,用枝剪剪去帶花序的枝條;④修枝整形第一年當昆明山海棠莖藤長高至50cm以上時,打頂尖,保持植株高度在50cm以內,同時側枝多于3枝以上時,剪去長勢差和帶有病蟲害、干枯的枝條;第二年冬季開始定形,保留植株高度在100cm,分莖數3-4株,其余部分用枝剪剪去;第三年后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保留植株高度在150cm,分莖數3_4株;(4)采收一般在種植5年后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左右采收砍去植株地上部分,清除雜草,挖出根部作為中藥材。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案,上述的種苗繁育采用種子繁殖,包括如下步驟春季選個大、飽滿的種子,用40°C溫水浸種并漂洗,撈出濾干后用細火土灰與種子按501比例充分拌勻,均勻播于整好廂面的種苗床,并蓋膜保濕、保溫,保持膜內溫度1827°C,濕度在8090%,并保持通風;出苗后3040天完全揭膜,進行間苗、除草和追肥;大棚苗在移栽前一個月,或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作為另一種實施方案,上述的種苗繁育采用扦插繁殖,其步驟如下(1)插條的準備選1-2年生健壯枝條,插條以帶2-3個節為佳,直徑在5_12mm,從枝條基部第一個節開始用剪刀直接截成10-15cm長的插穗,每段帶有2-4節。將剪好的扦插條用750倍50%可濕性多菌靈溶液浸沒30秒鐘消毒,取出浙干,用生根粉兌水2000倍液浸泡扦插條基部3cm-5cm處5秒鐘左右取出。(2)扦插方法在整好的廂面上,開橫溝,溝深8-lOcm,溝距10cm,然后將扦插條略傾斜靠在溝壁上,下端插緊(傾斜度75-85°)。株距8cm、行距IOcm;插好條后,用小鋤頭在廂面按溝距IOcm挖新溝,用新起的土填平已扦插好枝條的溝,并稍用力壓實;扦插完畢后應當天澆透水,并蓋膜保濕、保溫。(3)揭膜通風煉苗及遮蔭扦插后10天內,應保證大棚內溫度在18°C-27°C之間,地溫20-25°C左右,以利催芽出葉。出芽長葉后如天氣持續高溫,揭膜通風,如棚內溫度仍大于30°C時,搭遮陽網遮蔭,在移栽出圃15天前,或扦插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作為另一種實施方案,上述的種苗繁育采用組織培養方法,其步驟如下①剪取昆明山海棠枝條頂部細嫩葉片,先用無菌水洗3次,然后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中浸泡30秒,0.15%升汞中浸泡5-6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用無菌濾紙吸干葉片表面的水,在無菌的條件下將葉片切成Icm2左右的小塊,接種于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在培養室中25士2°C,12小時光照條件下培養35天誘導出愈傷組織團;②將愈傷組織團轉移接于分化培養基內進行增殖培養,培養20天后分化出叢生芽;③將叢生芽轉入壯苗培養基,培養20天;④經過壯苗培養的無根苗,轉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5天可以長出根。⑤組培各階段所需培養基為A、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WPM+KT0.5mg.L^+IAAO.2;B、分化培養基:MS+6-BA0.5mg.L_1+NAA0.lmg.Γ1;C、壯苗培養基:MS+6-BA0.2mg.I^+NAAO.5mg.L-1;D、生根培養基1/2MS+IBA0.5mg.Γ1;以上的所有培養基均附加白糖30g/L,瓊脂6g/L,pH5.8;⑥組培苗移栽當大部分苗長出2cm以上的根時,打開瓶蓋煉苗3_4天,經誘導長出3_4條2.5-5cm的根時將培養瓶移至溫室大棚,逐漸打開瓶口,待苗適應外界環境后,洗凈組培苗根部的培養基,移栽至由泥炭珍珠巖蛭石按體積比為3.511配制而成的大棚基質中,株行距為5cmX10cm。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種植方法中所用的微生物有機肥原料,為中藥渣、雞糞、硫酸鉀、磷肥的混合物,其中NP2O5K2O按質量百分比的比例為578。在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整個種植過程中,都需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其方法包括(1)根腐病防治方法多發生在6-8月份的雨季,初期癥狀是植株地上部的莖葉表現似缺肥水狀失綠,較健株矮小,生長不良。拔出病株可見到須根較少,且呈淡黃褐色,初期主根未有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加重,植株長勢越來越差,底葉開始變黃枯落,莖基部有時可見到粉紅色霉層及膠液,在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病斑,并不斷擴大蔓延,這是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團。最后整株葉片萎焉,植株枯死。枯死病株很容易從土中拔起,須根已完全腐爛不見,主根變黑褐色亦逐漸腐欄,用于擠壓,根部皮層很易剝落,病原是腐皮鐮孢菌[Fusariumsolani(Mart.)App.etWr],屬于半知菌的一種真菌。發病初期用25%代森鋅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澆根,以減輕危害。病輕者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灌根防治。(2)炭疽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適當濃度波爾多液,或選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水劑2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退菌特1000倍液噴施。(3)卷葉峨類幼蟲防治方法當卵孵化達50%時或幼蟲發生初期時噴藥防治;藥劑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0%殺滅菊醋乳劑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也可用青蟲菌粉2000-3000倍液加茶籽餅1-1.5kg,噴射1-2次即可。(4)紅蜘蛛防治方法可噴施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3000倍液防治。對比試驗本發明可以通過以下對比試驗進一步說明雷公藤甲素是公認的昆明山海棠藥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藥材質量的重要判定指標,我們采收貴州雷山地區野生昆明山海棠和規范化種植的昆明山海棠(采用實施例2的方法種植)進行雷公藤甲素含量對比,結果見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此可見,規范化種植的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甲素比野生昆明山海棠含量穩定,能夠更好的保證藥材質量。本發明的種植地區可選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種植。本發明的昆明山海棠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在正常年份情況下,第5年生昆明山海棠藥材年產量可達500700kg/畝(鮮),且昆明山海棠藥材各項指標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內容要求,能規范化大面積種植,在山區大力發展昆明山海棠產業不僅可以創造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還可以帶來很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昆明山海棠的規范化種植方法一(1)種苗繁育采用種子繁殖,步驟如下①種子采集采集時間秋季911月份采集昆明山海棠種子;采集方法選優良、健壯的昆明山海棠植株作采集種子母株;用枝剪將果枝剪下,帶回室內摘下種子;②種子篩選與貯藏去除果翅,干癟種子,選個大、飽滿的種子裝入20CmX20Cm布袋,掛在干燥通風處保存;③苗床地選地整地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且耕作層深厚30cm的地塊作為昆明山海棠種子播種育苗地塊或溫室大棚,要求土壤微酸性至中性;整地時間春季3月中旬4月份初;整地于播種前1015天進行,用牛耕或人工翻土,耕細耙平土塊,耕深30cm,檢盡雜物;起廂廂寬1.2m、長IOm20m、溝深10cm、寬30cm;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75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施廂面,給苗床消毒,5天后播種;④種子處理浸種播種前用40°C溫水浸種,自然冷卻至室溫,后用清水漂洗一次,撈出濾干;拌種按種子細火土灰重量比150比例充分拌勻待播;⑤種子播種播種方法在廂面上按IOcm的溝距開深2cm的淺溝,將拌好火土灰的種子均勻播于廂面小溝中,覆土蓋溝,使廂面平整;播種量按3.5kg/畝;播種后用噴霧器澆水一次,然后覆蓋地膜,四周用土壓實,注意保持棚內苗床的濕度和溫度;⑥出苗前管理溫度育苗保持膜內溫度18°C27°C,高于30°C時,揭膜通風降溫;濕度發芽前保持足夠的水分,及時澆水,保持小拱膜內濕度在8090%;除草播種后及時進行人工除草,出苗前進行1次或2次除草;⑦出苗后管理通風出苗后注意通風,天氣高溫時白天應揭小拱膜,大棚育苗應啟動通風設施保持棚內空氣流動,降低棚內溫度,夜晚重新覆膜,保持小拱膜內溫度,確保種子完全萌發出苗;揭膜出苗后3040天完全揭膜;間苗齊苗后即進行第一次間苗,對苗密集的地方進行間苗,出苗40天后即進行第二次間苗,按株距3cm定苗,每次間苗后澆水一次,采用“去大苗,留小苗”進行間苗,間苗時應注意盡量不要損傷間出來的苗;除草要求見草就除,用手輕輕拔除,并注意防止將苗拔出土,每次除草后,澆水一次;追肥當昆明山海棠種苗展2片真葉時,應及時追施提苗肥一次,以磷酸二氫鉀、尿素分別兌水配制成重量百比濃度為0.2%、0.5%的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每7天葉面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4次。澆水定期檢查苗床濕度,發現苗床土層12cm內土壤干燥時應及時澆水,澆水的水管要帶有噴頭,切忌用水管直接澆水,避免水流過強而破壞苗床土層,造成昆明山海棠小苗根部裸露造成死苗;防澇露地育苗要清理排水溝以保持排水溝暢通,確保苗床無積水;打尖當昆明山海棠苗長至40cm以上時需進行修剪,控制苗木高度在30cm40cm左右,促使壯苗及分根。⑧煉苗大棚苗在移栽前一個月,或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⑨起苗起苗起挖前一天,給待起苗床澆透水,以苗床濕潤不積水為宜,起苗時用小鋤頭從苗床一段順扦插條的方向開始采挖,采挖時應清除枯苗和損傷苗,將其單獨存放集中銷毀;打漿在苗床地邊打長寬2mX2m,深40cm的小池,倒入500kg細土和無污染水攪拌成漿,將昆明山海棠苗按50株/把捆成小把,然后將小把昆明山海棠根部蘸漿;包裝將分級打漿后的扦插苗裝在不同的塑料筐或竹筐中,放在陰涼處,避免日光照曬,并噴水保濕,待運輸;運輸用塑料筐或竹筐裝苗,豎放置,根系朝下,勿擠壓,保濕;出圃苗要求苗高20cm40cm,最大根彡2mm,側根長彡12cm根數彡3,無病蟲危害;(2)大田移栽①選地土壤條件土壤以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耕作層厚30cm以上的壤土或砂質壤土,PH值為6.07.5、有機質>1.0%以上;坡度為應小于15°,大于15°時,應為梯面土;大氣條件空氣無污染,大氣指數II為0.61.0之間;水質條件年降雨量IOOOmm1500mm,雨熱同期,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水質無污染,水質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50842005)的標準;②整地春季移栽或秋季移栽時,于前一個月對種植地清園,按株行距ImXIm進行挖穴,畝挖穴數300穴左右,穴深30cm,寬30cmX30cm,③施基肥挖穴后施入微生物有機肥Ikg作基肥,蓋上細土過冬;④移栽移栽季節春季或秋季移栽;移栽天氣選雨后晴天或陰天進行移栽;利用小挖鋤將穴內土壤拍細,挖長寬20CmX20Cm,深15cm小穴,將小苗根部放入穴內,確保苗根系舒展,然后覆土至苗出圃時所留莖干土痕為基準的以上5厘米處,將苗輕輕向上稍提l_2cm,然后壓緊拍實后再培上10厘米松土。非雨天澆(灌)足定根水;⑤補苗當移栽苗成活后,檢查大田中缺窩和死苗情況,及時補苗;(3)田間管理①中耕除草中耕昆明山海棠營養生長前期,植株小、根系淺,中耕除草時,鋤頭入土要淺,約5cm左右。隨著植株的成長,中耕的深度應適當的耕深一些,一般在57厘米為度。此時不能在用拖拉機進行耕作,應該該用人工用鋤頭耕作。除草用寬15cm左右的鋤頭鋤草,植株周邊的雜草,用手拔除;昆明山海棠移栽后每年進行中耕除草24次,以雜草生長量而定,45月份除草一次,6-7月份除草一次,89月份結合追肥除草一次;11月份至次年3月份,除草一次,可在1011月份結合培土進行,時間在晴天或陰天露水干后進行。注意事項嚴禁采用化學除草劑除草;②追肥第一年在返青成活后,追施尿素0.05kg/株;在67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用量按0.5kg/株撒施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在1112月份施磷肥0.5kg/株以利植株過冬;所用的微生物有機肥原料為中藥渣、雞糞、硫酸鉀、磷肥的混合物,其中NP2O5K2O質量比為578;第二年34月份發芽長葉前和78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月巴,用量按Ikg/株撒施于植株周圍,蓋上細土蕹蔸;第三年后,在34月份發芽長葉前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用量按Ikg/株撒施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③打花序除預留采種地外,其余的昆明山海棠在現花蕾時,用枝剪剪去帶花序的枝條,帶出地外。④修枝整形第一年當昆明山海棠莖藤長高至50cm以上時,打頂尖,保持植株高度在50cm以內,同時側枝多于3枝以上時,剪去長勢差和帶有病蟲害、干枯的枝條;第二年冬季開始定形,保留植株高度在100cm,分莖數34株,其余部分用枝剪剪去,清理植株基部的干枯枝條和病蟲害枝條;第三年后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保留植株高度在150cm,分莖數34株,其余部分用枝剪剪去,清理植株基部的干枯枝條和病蟲害枝條。對于枯枝、病枝,應隨時發現,隨時修剪,帶離大田,集中銷毀。注意事項修枝整形操作,必須避開雨天或有露水時進行,以免引起傷口腐爛,感染病害。(4)采收一般在種植5年后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左右采收砍去植株地上部分,清除雜草,挖出根部作為中藥材,昆明山海棠藥材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達到野生昆明山海棠的水平,而且含量穩定,各項指標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內容要求。(5)昆明山海棠病蟲害防治①根腐病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②炭疽病防治發病初期噴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③卷葉峨類幼蟲防治噴施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防治。④紅蜘蛛防治方法噴施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防治。在正常年份情況下,第5年生昆明山海棠藥材年產量可達500700kg/畝(鮮),且昆明山海棠藥材各項指標符合中藥材GAP的內容要求。實施例2昆明山海棠的規范化種植方法二(1)種苗繁殖(扦插繁殖)①插條的準備對扦插條的要求1_2年生健壯枝條,插條以帶23個節為佳,直徑在512mm,從枝條基部第一個節開始用剪刀直接截成1015cm長的插穗,每段帶有24節。將插穗按100段綁成捆,要防止上下頭顛倒,捆好后備用。剪口要平,上剪口距上節2-5cm處剪平,下剪口距下節1.52cm,下剪口斜平滑;將剪好的扦插條用750倍50%可濕性多菌靈溶液浸沒30秒鐘消毒,取出浙干,用生根粉兌水2000倍液浸泡扦插條基部3cm5cm處5秒鐘左右取出;②扦插方法在整好的廂面上,開橫溝,溝深810cm,溝距10cm,然后將扦插條略傾斜靠在溝壁上,下端插緊(傾斜度7585°)。株距8cm、行距IOcm;插好條后,用小鋤頭在廂面按溝距IOcm挖新溝,用新起的土填平已扦插好枝條的溝,并稍用力壓實;蓋土壓實后,應保證每株扦插條的上節露出地表3cm左右。扦插完畢后應當天澆透水,并蓋膜保濕、保溫;③揭膜通風煉苗及遮蔭扦插后10天內,應保證大棚內溫度在18°C27°C之間,地溫2025°C左右,以利催芽出葉。出芽長葉后如天氣持續高溫,揭膜通風,如棚內溫度仍大于30°C時,搭遮陽網遮蔭,在移栽出圃15天前,或扦插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2)大田移栽以下同實施例1。實施例3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三(1)種苗繁殖(組織培養)①剪取昆明山海棠枝條頂部細嫩葉片,先用無菌水洗3次,然后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中浸泡30秒,0.15%升汞中浸泡5-6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用無菌濾紙吸干葉片表面的水,在無菌的條件下將葉片切成Icm2左右的小塊,接種于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在培養室中25士2°C,12小時光照條件下培養35天誘導出愈傷組織團;②將愈傷組織團轉移接于分化培養基內進行增殖培養,培養20天后分化出叢生芽;③將叢生芽轉入壯苗培養基,培養20天;④經過壯苗培養的無根苗,轉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5天可以長出根。⑤組培各階段所需培養基為A、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WPM+KT0.5mg.L^+IAAO.2;B、分化培養基:MS+6-BA0.5mg.L_1+NAA0.lmg.Γ1;C、壯苗培養基:MS+6-BA0.2mg.I^+NAAO.5mg.L-1;D、生根培養基1/2MS+IBA0.5mg.Γ1;以上的所有培養基均附加白糖30g/L,瓊脂6g/L,pH5.8;⑥組培苗移栽當大部分苗長出2cm以上的根時,打開瓶蓋煉苗3_4天,經誘導長出3_4條2.5-5cm的根時將培養瓶移至溫室大棚,逐漸打開瓶口,待苗適應外界環境后,洗凈組培苗根部的培養基,移栽至由泥炭珍珠巖蛭石按體積比為3.511配制而成的大棚基質中,株行距為5cmX10cm。(2)大田移栽以下同實施例1。權利要求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驟(1)種苗繁育;(2)大田移栽土壤條件土壤以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耕作層厚30cm以上的壤土或砂質壤土,pH值為6.0~7.5、有機質>1.0%以上;坡度為應小于15°,大于15°時,應為梯面土;大氣條件空氣無污染,大氣指數II為0.6~1.0之間;水質條件年降雨量1000mm~1500mm,雨熱同期,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按株行距1m×1m進行挖穴,施微生物有機肥作基肥,蓋上細土過冬;在春季或秋季選雨后晴天或陰天進行移栽;(3)田間管理①中耕移栽后每年進行中耕除草;②追肥第一年在返青成活后,追施尿素;在6-7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在11-12月份施磷肥以利植株過冬;第二年3-4月份發芽長葉前和7-8月份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蓋上細土蕹蔸;第三年后,在3-4月份發芽長葉前結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微生物有機肥于植株周圍并蓋上細土;③打花序除預留采種地外,其余的昆明山海棠在現花蕾時,用枝剪剪去帶花序的枝條;④修枝整形第一年當昆明山海棠莖藤長高至50cm以上時,打頂尖,保持植株高度在50cm以內,同時側枝多于3枝以上時,剪去長勢差和帶有病蟲害、干枯的枝條;第二年冬季開始定形,保留植株高度在100cm,分莖數3-4株,其余部分用枝剪剪去;第三年后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保留植株高度在150cm,分莖數3-4株;(4)采收一般在種植5年后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左右采收砍去植株地上部分,清除雜草,挖出根部作為中藥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苗繁育采用種子繁育,包括如下步驟春季選個大、飽滿的種子,用40°C溫水浸種并漂洗,撈出濾干后用細火土灰與種子按重量比501比例充分拌勻,均勻播于整好廂面的種苗床,并蓋膜保濕、保溫,保持膜內溫度1827°C,濕度在8090%,并保持通風;出苗后3040天完全揭膜,進行間苗、除草和追肥;大棚苗在移栽前一個月,或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苗繁育采用扦插繁殖法進行,其步驟依次如下(1)插條的準備選1-2年生健壯枝條,插條以帶2-3個節為佳,直徑在5-12mm,從枝條基部第一個節開始用剪刀直接截成10-15cm長的插穗,每段帶有2-4節;將剪好的扦插條用750倍50%可濕性多菌靈溶液浸沒30秒鐘消毒,取出浙干,用生根粉兌水2000倍液浸泡扦插條基部3cm-5cm處5秒鐘左右取出;(2)扦插方法在整好的廂面上,開橫溝,溝深8-lOcm,溝距10cm,然后將扦插條略傾斜靠在溝壁上,下端插緊(傾斜度75-85°);株距8cm、行距IOcm;插好條后,用小鋤頭在廂面按溝距IOcm挖新溝,用新起的土填平已扦插好枝條的溝,并稍用力壓實;扦插完畢后應當天澆透水,并蓋膜保濕、保溫;(3)揭膜通風煉苗及遮蔭扦插后10天內,應保證大棚內溫度在18-27°C之間,地溫20-25°C左右,以利催芽出葉;出芽長葉后如天氣持續高溫,揭膜通風,如棚內溫度仍大于30°C時,搭遮陽網遮蔭,在移栽出圃15天前,或扦插苗長至25cm以上時,通風煉苗。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苗繁育采用組織培養方法進行,其步驟如下①剪取昆明山海棠枝條頂部細嫩葉片,先用無菌水洗3次,然后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乙醇中浸泡30秒,0.15%升汞中浸泡5-6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用無菌濾紙吸干葉片表面的水,在無菌的條件下將葉片切成Icm2左右的小塊,接種于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在培養室中25士2°C,12小時光照條件下培養35天誘導出愈傷組織團;②將愈傷組織團轉移接于分化培養基內進行增殖培養,培養20天后分化出叢生芽;③將叢生芽轉入壯苗培養基,培養20天;④經過壯苗培養的無根苗,轉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5天可以長出根。⑤組培各階段所需培養基為A、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WPM+KT0.5mg.L^+IAAO.2;B、分化培養基:MS+6-BA0.5mg.I^+NAAO.lmg.L—1;C、壯苗培養基:MS+6-BA0.2mg.I^+NAAO.5mg.L-1;D、生根培養基1/2MS+IBA0.5mg.Γ1;以上的所有培養基均附加白糖30g/L,瓊脂6g/L,pH5.8;⑥組培苗移栽當大部分苗長出2cm以上的根時,打開瓶蓋煉苗3-4天,經誘導長出3-4條2.5-5cm的根時將培養瓶移至溫室大棚,逐漸打開瓶口,待苗適應外界環境后,洗凈組培苗根部的培養基,移栽至由泥炭珍珠巖蛭石按體積比為3.511配制而成的大棚基質中,株行距為5cmXIOcm0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微生物有機肥的原料為中藥渣、雞糞、硫酸鉀、磷肥的混合物,其中NP2O5K2O按質量百分比為5:7:8。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了昆明山海棠根腐病防治方法,即在發病初期用25%代森鋅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澆根,以減輕危害;病輕者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灌根防治。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了昆明山海棠炭疽病防治方法,即在發病初期噴適當濃度的波爾多液,或選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水劑2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退菌特1000倍液噴施。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了昆明山海棠卷葉峨類幼蟲防治方法,即當卵孵化達50%時或幼蟲發生初期時噴藥防治;藥劑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0%殺滅菊醋乳劑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也可用青蟲菌粉2000-3000倍液加茶籽餅1-1.5kg,噴射1-2次即可。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了昆明山海棠紅蜘蛛防治方法,即可噴施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3000倍液防治。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昆明山海棠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包括(1)種苗繁育;(2)大田移栽;(3)田間管理;(4)采收等步驟。本發明可選在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種植。本發明的昆明山海棠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在正常年份情況下,第5年生昆明山海棠藥材年產量可達500~700kg/畝(鮮),且昆明山海棠藥材各項指標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內容要求,能規范化大面積種植,在山區大力發展昆明山海棠產業不僅可以創造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還可以帶來很好的生態環境效益。文檔編號A01H4/00GK101803518SQ201010133929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申請日期2010年3月25日優先權日2010年3月25日發明者蘭才武,農根林,唐春娥,焦洪海,莫國強,謝琳,鄧忠,鄭建立,郭鐘慧申請人:廣州陳李濟藥廠;貴州昌昊中藥發展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