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的扁豆-豌豆套作栽培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具體是一種通過套作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扁豆設施生產全部清種,生產栽培技術單一;且設施利用率較差。由于在設施扁豆生產上單純依賴化肥,忽視有機肥投入,設施栽培對化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化肥的過量施用已成為淺層地下水硝酸鹽污染和地表水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由于上述原因造成設施內鹽漬化、病蟲害逐年加重。因此,急需一種既可以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善設施土壤環境,又可使扁豆的單位產量提高的栽培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通過套作方式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且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為一種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式是通過套作的方式實現的,即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通過這種特殊的栽培方法來得到質量優良的園藝產品。其中扁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南匯青扁豆,豌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綠苗3號豌豆。通過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的栽培方式不僅提高了設施土地利用率、改善了設施土壤環境, 而且使豌豆和青扁豆的單位產量都顯著提高。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除了可以大幅提高扁豆和豌豆的單位產量外,還具有以下2個優點1、豆類植物根部存在特有的根瘤菌,可固定土壤中的存在的大量游離氮素,這一特殊生理現象可使土壤得到很好的修復。2、與普通栽培方式相比,本技術采用套作栽培模式,可使設施利用率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1.由于本技術是通過套作方法得到,故在品種選擇上要考慮到光合作用中不同作物對光能的利用率,即植株的高矮與葉片的寬窄都有可能影響到本技術的栽培效果。經過大量篩選,我們從數十種配合中選擇了以下組合扁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南匯青扁豆,豌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綠苗3號豌豆。試驗說明,本組合栽培模式生產出的產品產量和質量,都是其他組合相比不可比擬的。2.主要技術2. 1.育前準備苗床準備在前年10月上旬,667平方米施三元復合肥5千克或人糞500千克。然后整地達到泥細無雜質。制缽在前年10月中旬一12月中旬,每667平方米大田制缽800只左右(其中20%左右為預備苗)。種子質量標準種子純度>95%,凈度>98%,發芽率>95%,水分<8%。每667 平方米用0. 25千克左右種子。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進行粒選,選擇粒大、飽滿、無蟲蛀、無病斑的種子,剔除霉籽、癟籽、蟲籽等。播前7天,趁晴天曬種1--2天,經曬各的種子可用適樂時(0. 4% )常溫下拌種后播種。營養缽育苗苗床選擇選擇1-3年內未種過豆科作物,土壤肥沃疏松,地勢高,雜草基數低的土地。苗床與大田比為1 15。營養土準備選用無病蟲源的田土和曬干、軋碎的豬、雞等禽糞肥或商品有機肥等,按土 肥為7 3的體積比配制營養土。2. 2 播種:扁豆生籽播種,一缽一粒,蓋2厘米的蓋籽泥,平鋪地膜,搭小環棚,蓋上薄膜,保水保溫以利早齊苗。當苗出齊后揭去地膜,小環棚薄膜采用日揭夜蓋。豌豆直接播種,行距 10-20厘米,單粒點播株距3-5厘米;穴播距離15-20厘米,每穴4_5粒。每667平方米用 10千克左右種子,畝保苗2-3萬株。播種時間大棚播種在前年10月下旬一12月下旬進行。苗期管理扁豆播種后,棚溫控制在25°C左右,3-4天可出齊苗,出苗至定植前10 天,溫度控制在白天20-25°C,晚上15--20°C,以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前7—10天進行低溫鍛煉,逐漸降低溫度到與外界氣溫相同。豌豆在出苗后澆水。2. 3施肥技術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農家肥125千克或精制有機肥75千克、復合肥(N P K =10 8 7) 75千克。肥水管理視苗施肥,肥料以有機肥、三元復合肥為主,分別施提苗肥、促果肥,接力肥。如遇干旱,作物明顯缺水時可溝灌或澆灌,確保青扁豆生長健壯。套作扁豆鉀肥的施肥方法(1). 土壤含鉀量施肥土壤速效鉀含量40 80毫克/公斤時為缺鉀土壤,每畝鉀肥用量5公斤左右,增產效果顯著。土壤速效鉀含量大于80毫克/公斤時,由于豆類作物是喜鉀的可以少施以每畝鉀肥(K2O)用量3 6公斤為宜。(2).鉀肥可作基肥、種肥或追肥。以基肥或早期追肥效果較好,因為作物的苗期值住往是鉀的臨界期,對鉀的反應十分敏感。雖然作物苗期吸鉀不到全生育期的1%,但苗期個體小,相對數量較大。我國鉀肥的品種以氯化鉀為主,一般不宜作種肥,施足基肥或早期追肥,可以不用種肥。(3).鉀肥的施用方法扁豆和豌豆套作施用鉀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在播種以前作基肥撒施后用犁翻壓入土。2).在開花結莢期追肥穴施。3).在開花結莢期和入秋前葉面噴施。2. 4定植后管理摘心苗移栽活棵后四葉一心期摘心,通過摘心促使枝蔓生長。
4
通風降溫棚溫控制在25-30°C,超過35°C即要通風降溫。適時搭架苗的枝蔓生長到50厘米開始搭立架,立架要堅固,高度為1. 4米左右。引蔓上架每株選擇3枝左右粗壯的枝引蔓上架,其余弱枝及時整掉。適時打頂整枝當主蔓上爬到低于立架高度20厘米左右時打頂控高,主蔓上伸出子蔓能辨認花芽時及時整枝。2. 5病蟲害防治為了實現安全、衛生、優質的青扁豆在生產技術,對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主要病蟲害青扁豆以蟲害為主,病害為輔。主要蟲害有豆葉螟、紅蜘蛛、蚜蟲和斑潛蠅等,以豆葉螟危害最為嚴重。病害在青扁豆上發生較輕,主要有灰霉病和炭疽病等。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減小廣譜性化學農藥的施用次數,保護天敵,從而增加其數量,利用自然界競爭來控制害蟲數量。(2).農業防治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提高其自身抗逆能力,通風降濕, 減輕病害發生,清除雜草,減小蟲害棲息地,降低害蟲基數。(3).物理防治利用防蟲網阻止害蟲侵入危害。利用黃板誘殺成蟲,減小蟲源基數。(4).加強測報采用田間趕蛾和田間觀察來確定防治時間和對象,達到提高防效和減小用藥的目的。(5).化學防治農藥選用標簽合格產品,不使用過期農藥,用藥時注意適期用藥和對癥下藥,優選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提倡推廣使用的農藥品種阿維菌素、銳勁特、除盡、殺滅菊酯、潛克、吡蟲啉、啶蟲咪、速克靈、脒鮮胺等。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及具有三致(致突變性、致畸、致癌)的農藥及有關混配劑。甲胺磷、克百威、氧樂果、殺蟲脒、水胺硫磷、有機氯、汞制劑、砷制劑、甲基對硫磷等。(6).每種農藥在一生長期內避免重復多次使用,提倡不同農藥交替使用,使用時期、次數、濃度、方法及安全間隔期必須嚴格掌握。灰霉病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炭疽病發病初期用25%脒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性顆粒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豆葉螟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5%銳勁特乳油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500倍液,或52. 25%農地樂乳油800倍液。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或 0.5%苦參堿水劑500倍液。紅蜘蛛可用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噠螨酮乳油1500倍液。美洲斑潛蠅可用73 %潛克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或2. 5%功夫乳油3000倍液。斜紋夜蛾可用15%安打膠懸劑3500倍液,或10%除盡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 6收獲管理(1).豌豆適時收獲采收以上午為宜,在豆苗四葉一心期摘心收獲,通過摘心促使分支生長。收獲次數在每次收獲7-10天后,可以進行再次收獲。大棚種植能夠收割8-10巷。(2).扁豆要求每天采收,以上午為宜,采收時豆莢要大小分開,老嫩分開。方法 用手按住豆莢的基部,輕輕向左右扭動,然后摘下。不能用手一竄拉下,以免果實受傷。分揀剔除蟲害、僵斑、過老、受傷的扁豆莢。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式是通過套作的方式實現的,即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扁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南匯青扁豆,豌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綠苗3號豌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番茄耐鹽性的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栽培方式只在豌豆和青扁豆套作中使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提高設施土地利用率,改良設施土壤環境的豌豆和青扁豆的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式是通過套作的方式實現的,即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通過這種特殊的栽培方法來得到質量優良的園藝產品。其中扁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南匯青扁豆,豌豆品種采用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綠苗3號豌豆。通過扁豆行間套種食葉豌豆的栽培方式不僅提高了設施土地利用率、改善了設施土壤環境,而且使豌豆和青扁豆的單位產量都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217466SQ20101014518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3日
發明者沈紅然, 郭菊葉, 陳志貴 申請人: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