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花卉種子生根發芽技術,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有效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新技術。
背景技術:
鳳丹是作為藥用丹皮而廣泛栽培的牡丹,主產于安徽省銅陵和蕪湖鳳凰山一帶。 鳳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富含丹皮酚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 皮作用,亦有降低血壓、抑制癌細胞等作用。對革蘭氏陰性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 用,牡丹種子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種子秋播后,胚根發育成根而上胚軸不伸長,處于休 眠狀態,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后上胚軸才能萌發。《亞熱帶植物科學》2008年04期中 刊登一篇題為《解除休眠處理對鳳丹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文章提供以AgN03、GA3、 KT、TDZ和4°C低溫處理鳳丹種子,探討解除其上胚軸休眠的途徑。結果表明,AgN03、GA3和 低溫(4°C)處理能加快鳳丹種子萌發并提高發芽率,且不同程度地改善幼苗的鮮重、株高、 根系等生長指標。但此實驗所用材料有毒,對環境有污染,對人、畜不安全,破壞生態環境。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效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迅速發芽,并提高發芽率的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采用低濃度混合藥劑與沙藏結合催芽技術,選4-5年生、7-8月成熟的鳳丹種子, 在8-9月先將鳳丹種子與細沙以1.5 (6-7)的比例混合,平鋪在地上,每天用低濃度混合 藥劑噴灑一次,藥劑具體配比為赤霉素0. 15mg/L,吲哚乙酸2mg/L,2-3天后,將種子取 出,以條播的方式播在沙土里。具體步驟如下(1)配制混合藥劑將IL溶媒中加入赤霉素0. 15mg、吲哚乙酸5mg,充分攪拌、搖 勻后,裝入噴霧藥桶中待用;(2)沙藏將精選的鳳丹種子與細沙按1. 5 (5-7)的比例混合,并平鋪在地上;(3)催芽將步驟(1)配制的藥液通過噴霧藥桶噴灑在步驟(2)中與種子混合好 的細沙上,以細沙濕潤為限,每天噴一次,連續噴灑2-3天。(4)播種采用條播法將經過催芽處理的鳳丹種子播入整治好的沙壤土地里。所述的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媒選自 干凈的河水、湖水、山泉水中的任一種。所述的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 的條播法具體整治要求為溝壟行距為10cm-15cm,溝深為5cm-7cm,種子間的距離為10cm。采用本技術方案的依據利用赤霉素的性能,打破種子休眠期,促使提早發芽,并提高發芽率;利用吲哚乙 酸的性能,促進鳳丹種苗生根,提高鳳丹根皮的產量。
赤霉素純品為白色結晶,是一種高效能廣譜性植物生長調節劑。藥液經由葉片、嫩 枝、花、種子或果實進入到植物體內,然后再隨營養流傳導到生長活躍的部位,促進細胞分 裂與擴大,加速莖伸長,葉片擴大;打破種子和球根休眠,促使提早發芽。對人、畜安全。吲哚乙酸廣譜多用途,是一種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內源生長素,屬吲哚類化合物。 又名茁長素、生長素,但因它在植物體內外易降解而不常用。促進插枝生根是它應用最早的 一個方面。處理鳳丹種子可促進發芽,增加根皮產量。“十一五”規劃意味著新工業時代的 到來,強調綠色、環保、建立和諧社會,給鳳丹的種植及深加工帶來空前發展機遇,也給本發 明的推廣應用帶來機遇。為了更好的滿足現有需求,科研人員和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 提高鳳丹種子的發芽率,努力提高根皮的產量并縮短生產周期,在這兩個方面做出了很多 相關研究。采用本發明可有效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迅速發芽,提高發芽率并促進種苗生 根。鳳丹種子的休眠期由原來的40-50天縮短為30-35天;發芽率由原來的75%提高到 90-95% ;種苗移栽后提高了鳳丹藥材的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本發明具有配方合理、化學 性質穩定、高效、安全的特點,在低濃度劑量下,對人、畜安全,不破壞生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驗種子鳳丹種子15kg實驗地點安徽省銅陵鳳凰山地區及蕪湖丫山一帶。實驗條件細沙90kg、赤霉素lg、吲哚乙酯lg、噴霧藥桶1只、分析天平1臺、 5000ml量杯1只、整治好的地塊1塊,具體整治方法為沙壤土地塊150m2,行距為10cm,溝 深為 5cm-7cm。1.在8月1日,將精選好的種子15kg與細沙90kg混合均勻,并以5cm的厚度平鋪 在8m2的沙壤土地上;2.用分析天平精密稱取規定量的赤霉素、吲哚乙酯,以干凈的河溝水為溶媒按濃 度為0. 15mg/L的赤霉素和濃度為5mg/L的吲哚乙酸混合配制藥液20L,將藥液加入噴霧藥 桶中;將藥液通過噴霧藥桶噴灑在與種子混合好的細沙上,以細沙濕潤為限。連續噴灑 2-3 天。8月3日-4日取出種子,此時種子的種皮微軟。將種子按間距10cm的比例,以條 播的方式播到整治好的地塊中,并覆上沙壤土。9月4日-8日,種子即生根。第二年3月中旬,種苗基本出齊,5月初,種苗整齊、 粗壯。10月份,種苗地上部分枯萎時,即可將種苗移栽到整治好的沙壤土大田里。
權利要求
一種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低濃度混合藥劑與沙藏結合催芽技術,選4-5年生、7-8月成熟的鳳丹種子,在8-9月先將鳳丹種子與細沙以1.5∶(6-7)的比例混合,平鋪在地上,每天用低濃度混合藥劑噴灑一次,藥劑具體配比為赤霉素0.15mg/L,吲哚乙酸2mg/L,2-3天后,將種子取出,以條播的方式播在沙土里;具體步驟如下(1)配制混合藥劑 將1L溶媒中加入赤霉素0.15mg、吲哚乙酸5mg,充分攪拌、搖勻后,裝入噴霧藥桶中待用;(2)沙藏 將精選的鳳丹種子與細沙按1.5∶(5-7)的比例混合,并平鋪在地上;(3)催芽 將步驟(1)配制的藥液通過噴霧藥桶噴灑在步驟(2)中與種子混合好的細沙上,以細沙濕潤為限,每天噴一次,連續噴灑2-3天。(4)播種 采用條播法將經過催芽處理的鳳丹種子播入整治好的沙壤土地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溶媒選自干凈的河水、湖水、山泉水中的任一種。
3.根據權利1所述的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4)中所述的條播法具體整治要求為溝壟行距為10cm-15cm,溝深為5cm-7cm,種子間的距 離為10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效提高鳳丹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生根的新技術,具體方法為采用低濃度混合藥劑與沙藏結合催芽技術,選4-5年生、7-8月成熟的鳳丹種子,在8-9月先將鳳丹種子與細沙以1.5∶(6-7)的比例混合,平鋪在地上,每天用低濃度混合藥劑噴灑一次,藥劑具體配比為赤霉素0.15mg/L,吲哚乙酸2mg/L,2-3天后,將種子取出,以條播的方式播在沙土里,采用本發明可有效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迅速發芽,提高發芽率并促進種苗生根;本發明具有配方合理、化學性質穩定、高效、安全的特點,在低濃度劑量下,對人、畜安全,不破壞生態環境。
文檔編號A01P21/00GK101836528SQ20101017837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張志輝, 潘銀花, 聶榮京, 聶蕾, 高傳忠, 高家磊, 魯金娣 申請人:銅陵鳳丹種植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高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