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梭子蟹養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52034閱讀:31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梭子蟹養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品養殖裝置,特別是一種梭子蟹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梭子蟹需求量的不斷加大,其野生數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人工養殖梭子蟹的產量不斷提升,但隨著產量的加大,養殖過程中的難題也隨之出現。首先,由于梭子蟹習性好斗,在人工養殖過程中互相殘食、殘殺的現象十分嚴重, 這是限制養殖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在人工養殖中,為了提高產量往往會增加養殖密 度,養殖池內的水污染嚴重,不僅增加了蟹的死亡幾率,而且還嚴重影響了蟹產品的質量; 再者,在養殖過程中,由于人工喂料的不均勻和不穩定等因素,容易導致梭子蟹的養殖規格 不統一,會影響到蟹的市場價格。因此,針對梭子蟹養殖的上述問題,人們專門設計了適合 梭子蟹養殖的設備,如有專利號為ZL200920124848. X的中國實用新型《梭子蟹暫養裝置》 公開了一種梭子蟹暫養裝置,該裝置包括有一池,池底鋪有沙,池有進出海水的進水口和出 水口,其特征是出水口有在沙層表面以上0 2cm的低水位調節出水口和在沙層表面以上 25 30cm的高水位調節出口,出水口開在池壁上,且低水位調節出水口上有控制閥,進水 口與水冷卻裝置連接,水冷卻裝置安裝有溫度控制裝置。但是,上述專利中的梭子蟹裝置沒 有分層結構,所有梭子蟹養殖在同一池內,不能充分利用空間,占地面積較大;而且,采用上 述專利的養殖池無法解決人工喂料不均勻的問題,雖然養殖池內也分割出多個小池,但是 小池內蟹的數量不止一個,多個蟹養在一個小池內仍然難以保證梭子蟹養殖規格的一致。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在產量不變的 情況下能大大節約養殖空間且能保證養殖規格統一的梭子蟹養殖裝置。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梭子蟹養殖裝置,包括有養殖 桶,該養殖桶外接有水位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桶內沿軸向間隔分布有多個養 殖盤,每個所述養殖盤包括有多個均分的養殖區和一個鏤空區,每個所述養殖區設置有進 水通道;所述的養殖桶內還設置有送水管,該送水管的頂部為進水口,底部為出水口,所述 送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水位控制裝置相連,所述養殖盤均設置在該送水管上并可繞該送 水管旋轉,所述送水管的管壁在對應有所述養殖區的位置開設有能和該養殖區的進水通道 相貫通的出水孔;所述養殖桶的頂部還設置有下料裝置,該下料裝置連接有多個分別延伸 至每一所述養殖盤的送料通道,并且,所述養殖盤在相應送料通道的出口處還設置有分料 盤,所述分料盤套設在所述送水管上,所述分料盤的底部設置有分別通向每一所述養殖區 的喂料管。為了保證每個養殖盤的水供應,作為優選,所述養殖盤的中間開設有能和所述送 水管相配合的中心孔,該中心孔的內壁開設有所述的進水通道,并且,每一所述養殖區內還 設置有斜面板,所述斜面板自所述中心孔的頂部邊沿向相應的所述養殖區的底板傾斜,所
3述喂料管的出口設置于所述斜面板的上方,所述斜面板的底部和所述養殖區的底板之間形 成有和所述進水通道相貫通的狹縫。由于斜面板和養殖區的底板之間形成狹縫,送水管中 的水流可以經進水通道從狹縫流入養殖區中,為梭子蟹提供流動的水體;其次,食物經分料 盤從喂料管落在斜面板上,在斜面導向作用下將食物帶入養殖區,方便梭子蟹食用,保證喂 料更為均勻;此外,斜面還能夠增大水體的流速,在清洗養殖盤中的廢物和殘餌時更為方便 省力。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的養殖盤有四個,每一所述養殖盤內分割成七個扇形養殖 區和一個扇形鏤空區,相鄰的養殖區之間通過豎直設置的擋板隔開,并且,所述養殖區的底 板為透明有機玻璃板。鏤空區為了方便操作下層養殖盤,養殖者的手臂或者撥桿可以從上 層養殖盤的鏤空區伸入到下層養殖盤,進而轉動下層養殖盤來檢測和觀察該層養殖盤的養 殖狀況,方便對養殖區中的養殖蟹進行操作,如更換養殖區中的螃蟹或取出死蟹等。作為優選,所述的下料裝置呈倒置的圓錐體,倒置的圓錐體如漏斗一樣,能夠加速 下料,所述的送料通道有四個且呈管狀,送料通道設置于所述下料裝置的底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以送水管為中心軸,養殖盤沿送水管軸向間 隔布置,從而實現了分層養殖,充分了利用了養殖桶的空間容積,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大 節約了養殖空間;而且,每層的養殖盤均分成多個養殖區,每個養殖區的喂料通過下料裝置 和分料盤實現,使得喂料更加均勻,保證了養殖規格的統一;此外,養殖盤在不使用時可以 從養殖桶中單獨取出,養殖桶還可以直接進行魚的養殖,在設備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為養殖 者增加了養殖對象。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去掉養殖桶)。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去掉養殖桶)。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養殖盤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養殖盤的A-A向剖視圖。圖6為圖4所示養殖盤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分料盤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 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該養殖裝置特別適合于養殖梭子蟹, 養殖裝置包括有塑料養殖桶1,養殖桶1內設置有送水管2,送水管2的頂部為進水口 21,底 部為出水口 22,養殖桶1的外部設置有用以控制水的高度及水體流速的水位控制裝置3,現 在的封閉式養殖場普遍都采用這樣的控水模式,送水管2的出水口 22和外接的水位控制裝 置3相連。養殖桶1內沿軸向還間隔分布有四個養殖盤4,養殖盤4的中間開設有能和送水管 2相配合的中心孔46,養殖盤4以送水管2為中心軸而可轉動地設置在送水管2上,養殖桶 1的頂部還設置有下料裝置5,該下料裝置5連接有多個分別延伸至每一養殖盤4的送料通道。
其中,每個養殖盤4的中心孔46內壁開設有進水通道47,每個養殖盤4又包括有 七個均分的扇形養殖區41和一個扇形鏤空區42,鏤空區42沒有底板,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取 出下層的梭子蟹,如能及時取走死蟹或取蟹用以測定參數,相鄰的養殖區41之間通過豎直 設置的擋板43隔開,并且,養殖區41的底板411采用透明有機玻璃板,透明材質的底板方 便觀察下層養殖盤4中的梭子蟹的活動狀況,并且,每一養殖區41內還設置有斜面板44,斜 面板44自中心孔46的頂部邊沿向相應養殖區41的底板411傾斜,斜面板44的底部和養 殖區41的底板411之間形成有和進水通道47相貫通的狹縫45 ;送水管2的管壁在對應有 養殖區41的位置沿圓周開設有能和養殖區41的進水通道47相貫通的出水孔23,可以根據 水壓的大小確定出水孔23的大小從而保證每層養殖盤4的水體流速一致;養殖桶1頂部的下料裝置5呈倒置的圓錐體,下料裝置5的底部連接有四根呈管 狀的送料通道51,每根送料通道51的長度不同且分別延伸至不同的養殖盤4,為了喂料均 勻,每個養殖盤4的上方還設置有一個分料盤6,該分料盤6的中間開設有可套設于送水管 2之外的通孔61,分料盤6的放料區域形成環形槽63,環形槽63的底部連接有七根分別對 應不同養殖區41的喂料管62,并且,喂料管62的出口設置于相應養殖區41的斜面板44上 方。喂食時,飼料放入下料裝置5中,經過送料通道51轉送到每一層養殖盤4的分料 盤6上,然后再通過喂料管62送出,最后飼料沿著斜面板44送至養殖區41內,由于飼料順 著斜面板44更容易進入養殖區41內,方便梭子蟹食用,斜面板44和養殖區41的底板411 之間形成有狹縫45,水流從狹縫45流入至養殖區41內,為梭子蟹提供了流動水體;另外, 清潔時,由于斜面板44能夠增大水體的流速,能夠有效地增大帶出廢物的能力,更加方便 清理殘留在斜面板44上的廢物和殘食,使得清理更加干凈。本實施例養殖裝置的養殖盤4層數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人為控制,由于充分利用 了養殖桶1的空間體積而實現分層養殖,因此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大節約了養殖空間, 而且,養殖桶1的內部結構與外部配套設備不相互影響,取出養殖桶1內的養殖盤4就可以 進行魚的養殖,增加了養殖的多樣性,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每層的養殖盤4的上方設置的分料盤6能夠保證投料的均勻性,雖然每次從頂部 下料裝置5分配到每層養殖盤4上的投料量會有所不同,但是從長時間來說每層養殖盤4 上的投料量基本是一致的,而且每層養殖盤4上的飼料又經過分料盤6的分流使得每個養 殖區41內的喂料獲得均勻分配,均分大小的養殖區41和均勻分配的喂料能夠保證養殖規 則的一致性,最終提高養殖質量。
權利要求
一種梭子蟹養殖裝置,包括有養殖桶(1),該養殖桶(1)外接有水位控制裝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桶(1)內沿軸向間隔分布有多個養殖盤(4),每個所述養殖盤(4)包括有多個均分的養殖區(41)和一個鏤空區(42),每個所述養殖區(41)設置有進水通道(47);所述的養殖桶(1)內還設置有送水管(2),該送水管(2)的頂部為進水口(21),底部為出水口(22),所述送水管(2)的出水口(22)和所述水位控制裝置(3)相連,所述養殖盤(4)均設置在該送水管(2)上并可繞該送水管(2)旋轉,所述送水管(2)的管壁在對應有所述養殖區(41)的位置開設有能和該養殖區(41)的進水通道(47)相貫通的出水孔(23);所述養殖桶(1)的頂部還設置有下料裝置(5),該下料裝置(5)連接有多個分別延伸至每一所述養殖盤(4)的送料通道(51),并且,所述養殖盤(4)在相應送料通道(51)的出口處還設置有分料盤(6),所述分料盤(6)套設在所述送水管(2)上,所述分料盤(6)的底部設置有分別通向每一所述養殖區(41)的喂料管(6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蟹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盤(4)的中間開設 有能和所述送水管(2)相配合的中心孔(46),該中心孔(46)的內壁開設有所述的進水通道 (47),并且,每一所述養殖區(41)內還設置有斜面板(44),所述斜面板(44)自所述中心孔 (46)的頂部邊沿向相應的所述養殖區(41)的底板(411)傾斜,所述喂料管(62)的出口設 置于所述斜面板(44)的上方,所述斜面板(44)的底部和所述養殖區(41)的底板(411)之 間形成有和所述進水通道(47)相貫通的狹縫(4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梭子蟹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盤(4)有四 個,每一所述養殖盤(4)內分割成七個扇形養殖區(41)和一個扇形鏤空區(42),相鄰的養 殖區(41)之間通過豎直設置的擋板(43)隔開,并且,所述養殖區(41)的底板(411)為透 明有機玻璃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梭子蟹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裝置(5)呈倒置 的圓錐體,所述的送料通道(51)有四個且呈管狀,送料通道(51)設置于所述下料裝置(5) 的底部。
全文摘要
一種梭子蟹養殖裝置,包括外接有水位控制裝置養殖桶,其特征在于養殖桶內沿軸向間隔分布有多個養殖盤,養殖盤包括有多個養殖區和一個鏤空區,每個養殖區設置有進水通道;養殖桶內有送水管,送水管的管壁開設有能和該養殖區的進水通道相貫通的出水孔;養殖桶的頂部還設置有下料裝置,該下料裝置連接有多個分別延伸至每一養殖盤的送料通道,養殖盤在相應送料通道的出口處還設置有分料盤,分料盤套設在送水管上,分料盤的底部設置有分別通向每一所述養殖區的喂料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現了分層養殖,充分利用了養殖桶的空間容積,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大節約了養殖空間;個養殖區的喂料通過下料裝置和分料盤實現,使得喂料更加均勻,保證了養殖規格的統一。
文檔編號A01K63/00GK101946741SQ201010239818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6日
發明者王浩, 王驥騰, 胡水鑫, 韓濤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