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包括經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有水循環處理裝置的集約化養殖盒組件,還具有能向該集約化養殖盒氣力輸送飼料的供料裝置,其中:集約化養殖盒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集約化養殖盒附近的飼料總管;飼料總管的初始端設有風機和定量供料斗。RF感應器讀取到位于投餌分管附近的RFID標簽,前滑動組件將滑輪停住,此時恰好雙向推桿位于關閉的彈性回轉門附近。雙向推桿在連接有電動機的齒輪的推動下向讀取到RFID信號一側推出,進而自動投喂。因而本實用新型具節省設備配置成本、投喂精準、不易卡殼、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維護、適于大規模投喂、管理方便的優點。
【專利說明】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集約化自動化投餌水產品養殖裝置,尤其涉及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智能化氣力輸送是一種采用倉泵和旋轉閥作為供料裝置,通過控制料和氣的混合比實現高濃度輸送的輸送技術,如果采用陣列式蟹塔類似裝置進行自動氣力輸送投餌,應用電磁閥門的成本過高。現有技術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新型連續密相氣力輸送裝置》,公布號CN 103213845 A,公開了一種新型連續密相氣力輸送裝置,包括進料斗、組合進料閥、雙腔泵體、組合出料閥、旋轉閥、輸送管道、控制盤,所述進料斗上端接料倉,下端通過連接件連接于組合進料閥,所述組合進料閥下部連接雙腔泵體,所述雙腔泵體的下部通過連接件與組合出料閥緊密連接,所述組合出料閥下部連接于旋轉閥上部的旋轉閥進料口,所述旋轉閥的下部設旋轉閥出料口,所述旋轉閥出料口連接于輸送管道。該實用新型采用雙腔泵體與旋轉閥配合使用的技術,克服了現有倉泵系統不能連續供料的弊端,解決了供料不均造成的堵管難題,具有連續供料,使用壽命長,耐磨損、耐高溫,輸送距離長,適用范圍廣等特點。然而,該技術投喂飼料的精準度、可控性不足、大量采用電磁閥導致成本無法控制,需要進一步開發研究。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節省設備配置成本、投喂精準、不易卡殼、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維護、適于大規模投喂、管理方便的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包括經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有水循環處理裝置的集約化養殖盒組件,還具有能向該集約化養殖盒氣力輸送飼料的供料裝置,其中:集約化養殖盒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集約化養殖盒附近的飼料總管;飼料總管的初始端設有風機和定量供料斗;飼料總管上還具有弧形支路;飼料總管沿著集約化養殖盒組件設有投餌分管;餌分管內設有彈性回轉門;內部飼料總管恰好能容納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并且能在其內部滑動通過;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含有經彈簧連接的前軸和后軸;前軸的前端連接有皮碗;皮碗還連接有與前軸共軸設置的具有滑輪的前滑動組件;前軸下方設有具有橫向設置雙向推桿的投餌控制組件;后軸末端連接有設有滑輪的后滑動組件;前滑動組件的側面和底部制有內凹的前透氣間隙;前滑動組件上安裝有RF感應器;集約化養殖盒靠近投餌分管處設有RFID0前軸經彈簧連接后軸,可使整個裝置能在管道飼料總管內部自由行進,即使有少許彎道也可以通過彈簧形變穿過彎道。但行進到飼料總管的投餌分管處,RF感應器讀取到位于投餌分管附近的RFID標簽,前滑動組件將滑輪停住,此時恰好雙向推桿位于關閉的彈性回轉門附近。雙向推桿在連接有電動機的齒輪的推動下向讀取到RFID信號一側推出,從而將相應的彈性回轉門打開,此時因氣力輸送緣故,顆粒飼料被送到投餌分管從而達到餌料的自動投喂。
[0005]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集約化養殖盒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集約化養殖盒附近的飼料總管;飼料總管的初始端設有風機和定量供料斗;飼料總管上還具有弧形支路;飼料總管沿著集約化養殖盒組件設有投餌分管;餌分管內設有彈性回轉門;內部飼料總管恰好能容納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并且能在其內部滑動通過;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含有經彈簧連接的前軸和后軸;前軸的前端連接有皮碗;皮碗還連接有與前軸共軸設置的具有滑輪的前滑動組件;前軸下方設有具有橫向設置雙向推桿的投餌控制組件;后軸末端連接有設有滑輪的后滑動組件;前滑動組件的側面和底部制有內凹的前透氣間隙;前滑動組件上安裝有RF感應器;集約化養殖盒靠近投餌分管處設有RFID。前軸經彈簧連接后軸,可使整個裝置能在管道飼料總管內部自由行進,即使有少許彎道也可以通過彈簧形變穿過彎道。但行進到飼料總管的投餌分管處,RF感應器讀取到位于投餌分管附近的RFID標簽,前滑動組件將滑輪停住,此時恰好雙向推桿位于關閉的彈性回轉門附近。雙向推桿在連接有電動機的齒輪的推動下向讀取到RFID信號一側推出,從而將相應的彈性回轉門打開,此時因氣力輸送緣故,顆粒飼料被送到投餌分管從而達到餌料的自動投喂。盒體頂部開口,盒體側面設有經合頁連接的向上方開合的拍門;盒體上沿口制有出水管固定槽和進水管固定槽,并且水管固定槽能按需內設出水管,進水管固定槽設有與出水管相平行的進水管;盒體底部具有向水管固定槽一側傾斜的水溝,并且該水溝的末端附近具有排水孔;排水孔能按需連接水位調控管;盒體側面豎直方向制有外凸的加強筋,并且該加強筋的下側末端附近具有定位銷釘;出水管近管路連接水循環處理設備;水循環處理設備末端經另一管路連接進水管。盒體由于其底部具有定位銷釘,因此,可以自下而上逐個堆疊,而且定位銷釘與加強筋處于豎直方向,因此,加強筋在加強單個盒體結構強度的同時,能夠提高堆疊的穩定性。向上方開合的拍門能避開投料管口,以免影響正常人工操作。水溝的末端附近的排水孔能將污物集中在盒體的一側,便于收貨后統一清理。水循環處理裝置可參照有關教科書文獻,在此不再贅述。拍門附近的盒體側壁具有向外凸出并且上方敞開的飼料槽口。上方敞開的飼料槽口克服了現有技術封閉空間的缺陷,在人工投喂餌料時,可以在不打開拍門的情況下完成投餌,也可以在該飼料槽口上方附近設置氣力輸送設備進行機械投餌;同時還可以增加氣流的交換,改善現有技術的溶氧缺陷。出水管固定槽和進水管固定槽位于與拍門相對的盒體側面;盒體與拍門相鄰的兩個側面上制有相互平行且能滑動配合夾持的固定滑槽;盒體與拍門相鄰的兩個側面的頂部和底部均具有外翻的支撐條。此設計能使得處于碼放堆垛狀態的盒體可以單獨的取出進行清洗和更換,管理和維護更加方便。投餌控制組件具有帶有動力的齒輪;齒輪與雙向推桿經嚙合齒動配合連接。通過連接有電機的齒輪與雙向推桿相連接,電機的往復轉動帶動雙向推桿向具有RFID的一側推出,進而推動彈性回轉門,從而達到精準投喂餌料。飼料總管的初始端連接有鼓風機,風機出風口一側附近還設有定量供料斗。風機和定量供料斗的設置可參考有關顆粒物料氣力輸送的專利文獻,如《新型連續密相氣力輸送裝置》,公布號CN103213845A,在此不再贅述。雙向推桿的一側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滑動抖動的滑槽;雙向推桿的另一個側表面上制有能限制雙向推桿滑脫的兩端閉合的卡槽。本裝置僅需要鼓風機的風力提供行進動力,也根據需要,可以增加電動組件在裝置內部,進而進一步增加餌料輸送距離。
[0006]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集約化養殖盒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集約化養殖盒附近的飼料總管;飼料總管的初始端設有風機和定量供料斗;飼料總管上還具有弧形支路;飼料總管沿著集約化養殖盒組件設有投餌分管;餌分管內設有彈性回轉門;內部飼料總管恰好能容納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并且能在其內部滑動通過;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含有經彈簧連接的前軸和后軸;前軸的前端連接有皮碗;皮碗還連接有與前軸共軸設置的具有滑輪的前滑動組件;前軸下方設有具有橫向設置雙向推桿的投餌控制組件;后軸末端連接有設有滑輪的后滑動組件;前滑動組件的側面和底部制有內凹的前透氣間隙;前滑動組件上安裝有RF感應器;集約化養殖盒靠近投餌分管處設有RFID。前軸經彈簧連接后軸,可使整個裝置能在管道飼料總管內部自由行進,即使有少許彎道也可以通過彈簧形變穿過彎道。但行進到飼料總管的投餌分管處,RF感應器讀取到位于投餌分管附近的RFID標簽,前滑動組件將滑輪停住,此時恰好雙向推桿位于關閉的彈性回轉門附近。雙向推桿在連接有電動機的齒輪的推動下向讀取到RFID信號一側推出,從而將相應的彈性回轉門打開,此時因氣力輸送緣故,顆粒飼料被送到投餌分管從而達到餌料的自動投喂。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節省設備配置成本、投喂精準、不易卡殼、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維護、適于大規模投喂、管理方便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使用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盒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盒體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智能投餌控制裝置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智能投餌控制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圖5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3]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1投餌分管拆解結構示意圖;
[0014]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2使用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2盒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7]附圖標號說明:前軸1、皮碗11、后軸2、彈簧3、后滑動組件4、后透氣間隙4a、后滑輪凹槽41、后滑輪42、前滑動組件5、前透氣間隙5a、RF天線5b、前滑輪凹槽51、前滑輪52、投餌控制組件6、雙向推桿61、嚙合齒61a、卡槽61b、滑槽61c、齒輪62、飼料總管7、風機7a、定量供料斗7b、弧形支路7c、投餌分管71、彈性回轉門72、回復簧72a、封口片73、投料口 74、集約化養殖盒8、盒體81、出水管固定槽811、進水管固定槽812、合頁813、飼料槽口 814、水溝815、排水孔816、水位調控管816a、定位銷釘817、抽拔槽818、拍門82、彈性卡扣821、水循環處理裝置9、進水管9a、出水管9b。
[0018]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7,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包括經進水管9a和出水管9b連接有水循環處理裝置9的集約化養殖盒8組件,還具有能向該集約化養殖盒8氣力輸送飼料的供料裝置,其中:集約化養殖盒8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81 ;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集約化養殖盒8附近的飼料總管7 ;飼料總管7的初始端設有風機7a和定量供料斗7b ;飼料總管7上還具有弧形支路7c ;飼料總管7沿著集約化養殖盒8組件設有投餌分管71 ;餌分管71內設有彈性回轉門72 ;內部飼料總管7恰好能容納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并且能在其內部滑動通過;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含有經彈簧3連接的前軸I和后軸2 ;前軸I的前端連接有皮碗11 ;皮碗11還連接有與前軸I共軸設置的具有滑輪的前滑動組件5 ;前軸I下方設有具有橫向設置雙向推桿61的投餌控制組件6 ;后軸2末端連接有設有滑輪的后滑動組件4 ;前滑動組件5的側面和底部制有內凹的前透氣間隙5a ;前滑動組件5上安裝有RF感應器5b ;集約化養殖盒8靠近投餌分管71處設有RFID。前軸I經彈簧3連接后軸2,可使整個裝置能在管道飼料總管7內部自由行進,即使有少許彎道也可以通過彈簧形變穿過彎道。但行進到飼料總管7的投餌分管71處,RF感應器5b讀取到位于投餌分管71附近的RFID標簽,前滑動組件5將滑輪停住,此時恰好雙向推桿61位于關閉的彈性回轉門72附近。雙向推桿61在連接有電動機的齒輪62的推動下向讀取到RFID信號一側推出,從而將相應的彈性回轉門72打開,此時因氣力輸送緣故,顆粒飼料被送到投餌分管71從而達到餌料的自動投喂。盒體81頂部開口,盒體81側面設有經合頁813連接的向上方開合的拍門82 ;盒體81上沿口制有出水管固定槽811和進水管固定槽812,并且水管固定槽811能按需內設出水管9b,進水管固定槽812設有與出水管9b相平行的進水管9a ;盒體81底部具有向水管固定槽811 —側傾斜的水溝815,并且該水溝815的末端附近具有排水孔816 ;排水孔816能按需連接水位調控管816a ;盒體81側面豎直方向制有外凸的加強筋,并且該加強筋的下側末端附近具有定位銷釘817 ;出水管9b近管路連接水循環處理設備;水循環處理設備末端經另一管路連接進水管9a。盒體81由于其底部具有定位銷釘817,因此,可以自下而上逐個堆疊,而且定位銷釘817與加強筋處于豎直方向,因此,加強筋在加強單個盒體81結構強度的同時,能夠提高堆疊的穩定性。向上方開合的拍門82能避開投料管口 851c,以免影響正常人工操作。水溝815的末端附近的排水孔816能將污物集中在盒體81的一側,便于收貨后統一清理。水循環處理裝置9可參照有關教科書文獻,在此不再贅述。拍門82附近的盒體81側壁具有向外凸出并且上方敞開的飼料槽口 814。上方敞開的飼料槽口 814克服了現有技術封閉空間的缺陷,在人工投喂餌料時,可以在不打開拍門82的情況下完成投餌,也可以在該飼料槽口 814上方附近設置氣力輸送設備進行機械投餌;同時還可以增加氣流的交換,改善現有技術的溶氧缺陷。投餌控制組件6具有帶有動力的齒輪62 ;齒輪62與雙向推桿61經嚙合齒61a動配合連接。通過連接有電機的齒輪62與雙向推桿61相連接,電機的往復轉動帶動雙向推桿61向具有RFID的一側推出,進而推動彈性回轉門72,從而達到精準投喂餌料。飼料總管7的初始端連接有鼓風機,風機7a出風口一側附近還設有定量供料斗7b。風機7a和定量供料斗7b的設置可參考有關顆粒物料氣力輸送的專利文獻,如《新型連續密相氣力輸送裝置》,公布號CN103213845A,在此不再贅述。雙向推桿61的一側表面上制有能限制滑動抖動的滑槽61c ;雙向推桿61的另一個側表面上制有能限制雙向推桿61滑脫的兩端閉合的卡槽61b。本裝置僅需要鼓風機的風力提供行進動力,也根據需要,可以增加電動組件在裝置內部,進而進一步增加餌料輸送距離。
[0019]實施例2:參照圖8至圖9,本實施例的改進是:出水管固定槽811和進水管固定槽812位于與拍門82相對的盒體81側面;盒體81與拍門82相鄰的兩個側面上制有相互平行且能滑動配合夾持的固定滑槽818 ;盒體81與拍門82相鄰的兩個側面的頂部和底部均具有外翻的支撐條819。此設計能使得處于碼放堆垛狀態的盒體81可以單獨的取出進行清洗和更換,管理和維護更加方便。
[0020]盡管已結合優選的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對在這里列出的主題實施各種改變、同等物的置換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所提出的權利要求限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自動化梭子蟹育肥養殖裝置,包括經進水管(9a)和出水管(9b )連接有水循環處理裝置(9 )的集約化養殖盒(8 )組件,還具有能向該集約化養殖盒(8 )氣力輸送飼料的供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約化養殖盒(8)組件含有能堆垛疊放的盒體(81);所述的供料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的集約化養殖盒(8)附近的飼料總管(7);所述的飼料總管(7)的初始端設有風機(7a)和定量供料斗(7b);所述的飼料總管(7)上還具有弧形支路(7c);所述的飼料總管(7)沿著所述的集約化養殖盒(8)組件設有投餌分管(71);所述的餌分管(71)內設有彈性回轉門(72);所述的內部飼料總管(7)恰好能容納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并且能在其內部滑動通過;所述的智能投餌控制裝置含有經彈簧(3)連接的前軸(I)和后軸(2);所述的前軸(I)的前端連接有皮碗(11);所述的皮碗(11)還連接有與所述的前軸(I)共軸設置的具有滑輪的前滑動組件(5);所述的前軸(I)下方設有具有橫向設置雙向推桿(61)的投餌控制組件(6);所述的后軸(2)末端連接有設有滑輪的后滑動組件(4);所述的前滑動組件(5 )的側面和底部制有內凹的前透氣間隙(5a);所述的前滑動組件(5)上安裝有RF感應器(5b);所述的集約化養殖盒(8)靠近所述的投餌分管(71)處設有RFID。
【文檔編號】A01K61/02GK204232108SQ201420601111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吳常文, 徐梅英, 吳飛飛, 汪洋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