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綠化造景野生植物及藥用植物黃花磯松(亦稱黃花補血草)的人工育 苗技術,具體說是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黃花磯松(Limonium aureum(L. )Hill.),又稱黃花補血草,系白花丹科補血草屬 植物,多年生草本。極耐干旱鹽堿,生命力強,多生于灘地、湖盆、戈壁、石質山坡、流動沙丘 等干旱荒漠環境下。需要三個必備條件才能生長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溫度均要分 別在300毫米左右、1500米左右和7到10度左右。由于黃花磯松具有耐鹽堿、耐貧瘠、耐干 旱,在年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地區不需澆水等特性,對于防風固沙具有很好的作用。我國 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及甘肅河西走廊沙 地、黃土高原西部干旱地區、寧夏、華北北部旱區等區域均有分布。黃花補血草是干旱荒漠地區為數不多的野生花卉之一,花萼呈金黃色,花色艷美, 繁密華貴,保持時間極長,在6個月以上,可作插花中的配材和襯花,也可用來制作干花,其 韻味獨特,是綠化造景及插花藝術中不可多得的花材。花瓣可入藥,不僅具有止痛、消炎、 補血之藥用功效,而且又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植物。該屬植物的突出特點是極耐干旱和鹽 堿,其野生生境主要為干旱貧瘠的沙漠或戈壁灘,以及一些鹽堿化程度較高的草甸和海濱 區域。由于其對惡劣環境的極強適應性,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良抗性,將它作為城市綠化中 的園林地被材料,從而緩解目前我國城市綠化過程中淡水資源缺乏、土壤鹽堿化嚴重的問 題。但是黃花磯松在人工育苗中種子不易萌發,出苗率及移栽成活率低。目前,國內用于大 規模生產的補血草屬植物的種類極少,主要為“勿忘我”(L. sinuatum cv)和“情人草”(L. latifolium cv)兩禾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大大提高黃花磯松的出苗率及移栽成 活率,為該植物的大規模開發應用提供技術保障的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按下述步驟完成A.種子處理將黃花磯松種子放入培養皿,配制8%的硫酸溶液200ml ;按黃花磯松種子和硫酸 溶液重量份的配比為1 10的比例加入硫酸溶液,以溶液能充分浸泡種子為宜,用玻璃棒 攪勻,加蓋,靜置24小時,用清水反復沖洗五、六次,將種子均勻撒布于濾紙上,自然晾干,B.育苗將含有15% -20% 沙粒、2% -3%有機質、0. 1% -0. 15%全氮、0. 005% -0. 01% 速效磷、0. 035%速效鉀、77. 805% -82. 805%土,濕度為15% -25%, pH值為7-7. 3的沙壤土裝入花盆混勻,備好苗床,土層厚度大于20cm。將處理后備用的黃花磯松種子以3-5粒 /cm2的密度均勻地撒布于苗床,耙松苗床,深度為1-1. 5cm,使種子被埋入土中,然后鎮壓 床面,在床面上鋪一層3mm厚的細沙,澆自來水后置于保證充足光照和室溫20-25°C、濕度 35-40%的環境等待出苗,在10-20天即出苗。C.栽培管理出苗后繼續養護30-45天后,移栽于大田;移栽后3個月內,松土除雜草,每月澆水 1次,以后轉入澆水、鋤草、松土和病蟲害防治的常規管理。所述移栽于大田的移栽條件如下時間每年4-5月,即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時;立地條件一般耕作的農田土壤即可,土壤質地以沙壤土為好。土壤粒級 彡0. 6cm,耕作層含水量為35% -40% ;地表溫度彡10°C。移栽方法采取寬行栽培,穴栽,行距、株距均為1-1. 5米。本發明應用一定濃度的酸溶液對種子處理,用人工方法使黃花磯松快速馴化、繁 殖,縮短出苗時間,提高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解決該植物在人工育苗中種子不易萌發的技 術難題;為黃花磯松(亦稱黃花補血草)這一具有耐鹽堿、耐貧瘠、耐干旱的綠化造景野生 植物及藥用植物的大規模開發應用及研究起到支撐和技術保障作用,為防風、固沙及抗旱 發揮重要作用。本發明方法獲得的黃花磯松(亦稱黃花補血草)在園林綠化及家庭裝飾中應用廣 泛1.植物造景適用于各種園林景觀不同色調的植物造景,極具觀賞性。2.家庭盆栽花卉經過育苗移栽馴化的種苗,可用于家庭盆栽花卉。3.插花配材黃花磯松的花色金黃,適于各種插花藝術的配材使用。4.干插花因黃花磯松的干花在一年內具有不掉落的特性,故為很好的干插花材 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敘述實施例1 1.種子處理將黃花磯松種子20克放入15cm的培養皿,用量筒配制8 %的硫酸溶液200ml,倒 入培養皿,用玻璃棒攪勻,加蓋,靜置24小時,用清水反復沖洗五次,將種子均勻撒布于濾 紙上,自然晾干,備用;2.育苗將含有750g沙粒、150g有機質、5g全氮、0. 25g速效磷、1. 75g速效鉀、3890. 25g 土,濕度為15%,pH值為7. 3的沙壤土裝入花盆混勻,備好苗床,土層厚度大于20cm。將處 理后備用的黃花磯松種子均勻地撒布于苗床,密度為3粒/cm2,耙松苗床,深度為1cm,使種 子被埋入土中,然后鎮壓床面,在床面上鋪一層3mm厚的細沙,澆自來水后置于保證充足光 照和室溫20°C、濕度35%的環境等待出苗,在20天即出苗。3.栽培管理
出苗后繼續養護30天后,移栽于大田;移栽于大田的時間蘭州地區為4-5月,即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時;立地條件一般耕作的農田土壤即可,土壤質地以沙壤土為好。土壤粒級 彡0. 6cm,耕作層含水量為35% ;地表溫度彡10°C。移栽方法采取寬行栽培,穴栽,行距、株距均為1米。移栽后3個月內,松土除雜草,每月澆水1次,以后轉入常規管理(主要是澆水、鋤 草、松土和病蟲害防治)。實施例21.種子處理將黃花磯松種子20克放入15cm的培養皿,用量筒配制8 %的硫酸溶液200ml,倒 入培養皿,用玻璃棒攪勻,加蓋,靜置24小時,用清水反復沖洗六次,將種子均勻撒布于濾 紙上,自然晾干,備用;B.育苗將含有1000g沙粒、100g有機質、7. 5g全氮、0. 5g速效磷、1. 75g速效鉀、4140. 25g 土,濕度為25 %,pH值為7的沙壤土裝入花盆混勻,備好苗床,土層厚度大于20cm。將處理 后備用的黃花磯松種子均勻地撒布于苗床,密度為5粒/cm2,耙松苗床,深度為1. 5cm,使種 子被埋入土中,然后鎮壓床面,在床面上鋪一層3mm厚的細沙,澆自來水后置于保證充足光 照和室溫25°C、濕度40%的環境等待出苗,在10天即出苗。C.栽培管理出苗后繼續養護45天后,移栽于大田;移栽于大田的時間蘭州地區為4-5月,即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時;立地條件一般耕作的農田土壤即可,土壤質地以沙壤土為好。土壤粒級 彡0. 6cm,耕作層含水量為40% ;地表溫度彡10°C。移栽方法采取寬行栽培,穴栽,行距、株距均為1. 5米。移栽后3個月內,松土除雜草,每月澆水1次,以后轉入常規管理。
權利要求
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完成A.種子處理將黃花磯松種子放入培養皿,配制8%的硫酸溶液,以黃花磯松種子和硫酸溶液的重量份配比為1∶10的比例加入8%的硫酸溶液,攪勻,加蓋,靜置24小時,然后用清水反復沖洗五、六次,將種子均勻撒布于濾紙上,自然晾干,備用;B.育苗將含有15% 20%沙粒、2% 3%有機質、0.1% 0.15%全氮、0.005% 0.01%速效磷、0.035%速效鉀、77.805% 82.805%土,濕度為15% 25%,pH值為7 7.3的沙壤土裝入花盆混勻,備好苗床;將處理后備用的黃花磯松種子以3 5粒/cm2均勻地撒布于苗床,耙松苗床,深度為1 1.5cm,使種子被埋入土中,然后鎮壓床面,在床面上鋪一層3mm厚的細沙,澆自來水后置于保證充足光照和室溫20 25℃、濕度35 40%的環境等待出苗,10 20天即出苗;C.栽培管理出苗后繼續養護30 45天后,移栽于大田;移栽后3個月內,松土除雜草,每月澆水1次,以后轉入常規的澆水、鋤草、松土和病蟲害防治管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于大田 的移栽條件為時間每年4-5月,即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時;立地條件一般耕作的農田土壤即可;土壤粒級≤ 0. 6cm,耕作層含水量為35% -40%; 地表溫度≥10 °C ;移栽方法采取寬行栽培,穴栽,行距、株距均為1-1. 5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質地為 沙壤土。
全文摘要
一種黃花磯松的人工栽培方法,按下述步驟完成A.種子處理將黃花磯松種子加入硫酸溶液,反復沖洗五、六次,將種子晾干;B.育苗將含有沙粒有機質、全氮、速效磷、速效鉀及土的沙壤土,裝入花盆混勻,備好苗床,將處理后備用的黃花磯松種子撒布于苗床,在床面上鋪一層細沙,等待出苗;C.栽培管理出苗后養護,并移栽于大田,以后轉入常規管理。本發明應用一定濃度的酸溶液對種子處理,用人工方法使黃花磯松快速馴化、繁殖,縮短出苗時間,提高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解決該植物在人工育苗中種子不易萌發的技術難題;為黃花磯松(亦稱黃花補血草)的大規模開發應用及研究起到支撐和技術保障作用,為防風、固沙及抗旱發揮重要作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1971756SQ201010265320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7日
發明者周學輝, 常根柱, 楊紅善, 路遠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