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蝦抗逆性狀的選育,具體說是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優良品種 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對蝦是我國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經濟價值較高,也是主要出口水產品,市場潛 力巨大。我國沿海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大規模人工養殖。目前全國對蝦養殖產業 發展迅速,養殖面積20余萬公頃,年產量100余萬噸,占全球養殖產量的1/3。良種選育是 決定對蝦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通過人工定向選育培育出抗逆性強的優 良品種可增強對蝦抵抗環境脅迫能力,提高養殖成活率。本世紀初我國對蝦良種選育工作剛剛開展,但發展很快,主要以生長快和抗病力 強為選育指標,黃海水產研究所已得到中國對蝦(Fermeropenaeuschinensis) “黃海1號” 快速生長新品種(李健,200 和“黃海2號”抗病新品種(張慶文,200 。國外,美國進行 了無特定病原(SPF)和抗特定病原(SPR)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選育(Brock et al.,1997)。國內也有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育種方面的報道,但目前還沒有報 道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選育方法。氨氮和pH是對蝦養殖生態中的重要環境因子,高 氨氮和高PH環境能降低對蝦生理功能和免疫能力。特別是水環境劇烈變化時常常誘發對 蝦疾病發生,造成對蝦大面積暴發性死亡。因此,培育出抗高氨氮和高PH養殖對蝦品種對 于解決目前養殖對蝦品質退化、抗逆性差、養殖成活率低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 在的養殖對蝦品質退化、抗逆性差、養殖成活率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以人工選育具優良生長性狀的“黃海 1號”中國對蝦為基礎群體,通過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篩選出抗逆性強的新品種,使其 聚合生長和抗逆優良性狀。進一步地,采用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相結合育種方法,從所述基礎群體選擇優質 親蝦,選擇強度為5 %,群體選育親蝦保留數量500尾,家系選育按完全雙列雜交模式建立 50-100個家系,雌雄比例為1 1。其中,所述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分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仔蝦Pl期分別進行 高氨氮和高PH脅迫性試驗,連續試驗3天,以所有家系的平均半數致死值為篩選指標,篩選 抗逆性好的家系;第二次在仔蝦生長至150日齡時,對每個家系分別進行高氨氮和高pH的 脅迫試驗,高氨氮濃度為6%ig/L,pH采用9. 2進行脅迫,連續進行3天,統計每個家系內個 體的死亡時間,篩選出抗逆性強的家系。采用數量遺傳學原理估計中國對蝦抗逆性狀的遺傳力和遺傳相關參數,進行生長發育規律和雜交優勢分析,并采用AFLP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為選育提供 依據。對第一年篩選出的抗逆性好的家系組合,采用巢式設計建立家系,每個家系組合 建立3組,每組雌雄比例為3 1,采用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繼續進行選育。經連續5年選擇,將篩選出的抗逆性強的優良家系和基礎群體混合,繁殖后代作 為優良品種供生產應用。本發明提出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優良品種的選育方法,依據養殖池塘環境 條件和對蝦對高氨氮和高pH的適應能力,設計高氨氮和高pH濃度進行脅迫試驗,達到淘汰 抵抗能力差的個體的目的,可用于對蝦良種選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1、本發明選用快速生長群體為基礎群體,通過抗高氨氮和高pH性狀選育,使其聚 合抗逆性狀,培育出的新品種生長速度和養殖成活率顯著提高。2、本發明操作簡單方便,適用于對蝦抗逆品種選育。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詳細敘述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本發明在山東省昌邑海豐水產養殖公司進行了實施應用,效果良好。1,2005年9月收集了昌邑、河北、膠州、日照和文登5個不同地區養殖的中國對蝦 “黃海1號”及日照近海野生群體共6個群體的中國對蝦組建基礎群。在10000尾親蝦中, 篩選出色澤光亮、活力強、體長超過15cm以上對蝦500尾。對收集的基礎群體采用數量遺 傳學進行了各不同養殖群體的生長發育規律和雜交優勢分析,并采用AFLP等技術進行遺 傳多樣性分析。2、家系選育按完全雙列雜交模式建立136個家系,雌雄比例為1 1。3、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共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仔蝦Pl期進行脅迫性試驗, 連續試驗3天,以所有家系的平均半數致死值為篩選指標,篩選出高氨氮抗性較強的家系。 第二次在仔蝦生長至150日齡時,對每個家系分別進行高氨氮和高pH的脅迫試驗。高氨氮 濃度為6%ig/L,pH采用9. 2進行脅迫,連續進行3天,統計每個家系內個體的死亡時間。篩 選出對氨氮耐受性最強的家系8個,對pH值耐受性最強的家系10個,對氨氮和pH值耐受 性均較強的家系7個。4、采用數量遺傳學原理估計中國對蝦抗逆性狀的遺傳力和遺傳相關等參數,抗氨 氮遺傳力0. 15、抗pH遺傳力0. 21,為家系選育提供了依據。5、對第一年選育篩選出的抗逆性好的家系組合,采用巢式設計建立家系,每個家 系組合建立3組,每組雌雄比例為3 1,采用脅迫試驗繼續進行選育。6、經連續5代脅迫選育,2009年篩選出抗高氨氮家系15個,抗高pH家系18個,既 抗高氨氮又抗高PH家系9個,篩選出的抗高氨氮家系抗性均值較所有家系的抗性均值提高 了 31. 47%,而抗高pH家系提高了 28. 16%。7、將篩選出的優良家系和基礎群體混合,繁殖后代作為優良品種供生產應用, 2008-2009年養殖1萬多畝與對照群體相比選育群體抗氨氮能力提高了 29. 4%,抗高pH能 力提高了 34. 8% 0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 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 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 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人工選育具優良生長性 狀的“黃海1號”中國對蝦為基礎群體,通過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篩選出抗逆性強的新 品種,使其聚合生長和抗逆優良性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群 體選育和家系選育相結合育種方法,從所述基礎群體選擇優質親蝦,選擇強度為5 %,群體 選育親蝦保留數量500尾,家系選育按完全雙列雜交模式建立50-100個家系,雌雄比例為 1 I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分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仔蝦Pl期分別進行高氨氮和高pH脅迫性 試驗,連續試驗3天,以所有家系的平均半數致死值為篩選指標,篩選抗逆性好的家系;第 二次在仔蝦生長至150日齡時,對每個家系分別進行高氨氮和高pH的脅迫試驗,高氨氮濃 度為6%ig/L,pH采用9. 2進行脅迫,連續進行3天,統計每個家系內個體的死亡時間,篩選 出抗逆性強的家系。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數 量遺傳學原理估計中國對蝦抗逆性狀的遺傳力和遺傳相關參數,進行生長發育規律和雜交 優勢分析,并采用AFLP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為選育提供依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第一 年篩選出的抗逆性好的家系組合,采用巢式設計建立家系,每個家系組合建立3組,每組雌 雄比例為3 1,采用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繼續進行選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連續 5年選擇,將篩選出的抗逆性強的優良家系和基礎群體混合,繁殖后代作為優良品種供生產 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蝦抗高氨氮和高pH品種的選育方法,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養殖對蝦品質退化、抗逆性差、養殖成活率低的問題。具體以人工選育具優良生長性狀的“黃海1號”中國對蝦為基礎群體,采用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相結合育種方法,通過高氨氮和高pH脅迫試驗,篩選出抗逆性強的新品種。使用本方法篩選出抗逆性強的新品種能聚合生長和抗逆優良性狀,抗高氨氮和抗高pH能力提高30%。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067821SQ20101052428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何玉英, 劉萍, 李健, 李吉濤, 王清印, 陳萍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