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植物栽培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 
背景技術:
在高架床上進行植物栽培,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基質 栽培、水培等技術集成應用,有利于實現作物清潔、安全生產,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生產 模式。目前生產上應用的栽培床架主要有三種類型1、寬幅水平栽培床架單層水平架,床面平鋪鋼絲網、骨架由鍍鋅鋼材制作,其特 點是單個栽培架床面寬幅較大,通常寬幅1米以上,架(畦)間操作道較窄,基座固定于地 面,床面固定或可小范圍水平移動(為了充分利用架間操作道空間),主要用于擺放穴盤 苗、盆栽花卉等用途,已廣泛應用于高檔花卉、名貴中藥材育苗、生產等領域。其缺點是土地 利用率與普通地栽基本相近(移動架土地利用率略有提高),而造價較高,在普通作物上應 用投資回報率不理想,推廣難度大。2、窄幅條型架栽培床以鍍鋅管為骨架,架上放置狹長形栽培槽。栽培槽可分為兩 類通常定形栽培槽由固定形狀的發泡塑料構成;不定形栽培槽內層為無紡布,用于盛放 基質,外層為防漏薄膜,構成一個盛放和回收利用營養液系統。一般單條栽培槽寬在10-50 厘米之間,主要適用于草莓高架栽培,目前在日本已得到廣泛應用,也已初步引入中國。其 缺點也是投資成本增加,但是單位面積種植的植株數和產量與地栽模式相當,經濟性不 尚ο3、雙層(多層)立體栽培架缺點是下層栽培作物被遮光,產量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種植密度大、承重能力好、土地利 用率高、投資收效好的高架植物栽培床。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由三條栽培支床組成,中間的一條栽培支床固 定,兩側的栽培支床可以移動,每條栽培支床由栽培架和栽培槽兩部分組成。 本發明的栽培架由基座、支撐架和橫桿組成,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支撐架連接在基 座上,兩側的栽培支床的側支撐架下端各有一支撐點連接基座,兩側栽培支床以支撐點為 軸心可以圍繞基座轉動;中間的栽培支床通過中間支撐架固定在基座上不能移動,在中間 栽培支床下方的中間支撐架沿行向設一旋轉軸,旋轉軸上設轉動裝置,旋轉軸以活動支撐 點固定在中間支撐架上,在旋轉軸上間隔一定的距離固定有拉線,拉線的另一端系在左右 兩側的栽培支床上。當轉動裝置受力帶動旋轉軸轉動時,固定在旋轉軸上的拉線隨旋轉軸 轉動而收緊,兩側栽培支床向中間收攏。相反,轉動軸松開時,兩側的栽培支床會因重力作 用向兩側分開。為防止兩側的栽培支床向兩側的開張角度過大,兩側栽培支床上固定有一 定位拉線,當兩側栽培支床開張到一定的角度時,定位拉線拉緊,使兩側的栽培支床不能再撐開。本發明栽培槽由外向內,由防水膜、透水布和栽培基質組成,防水膜、透水布兩側固定在栽培支床上,形成半圓弧形槽,槽內透水布上側裝栽培基質,防水膜與透水布之間有 一積排液腔,透水布下端固定有一虹吸帶,虹吸帶下端垂入積液中,栽培基質表面鋪一滴灌 帶,用于補給水分或營養液。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生產上,一般是多個栽培床平行排列,栽培床之間留有行 間操作道,當栽培床兩側的栽培槽收攏時,行間道變寬,方便人行走與田間操作,有利于提 高工作效率。在平時不進行田間操作時,兩側的栽培槽放開,使栽培槽上的植株占居大部分 的田間操作道面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各栽培支床的栽培槽之間的距離拉開,防止 并攏時植株相互遮陰,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線,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從而增加單位面積的 產量。
圖1為本發明栽培架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兩側栽培支床栽培槽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間栽培支床栽培槽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由三條栽培支床組成,每條栽培支床由栽培架(如 圖1所示)和栽培槽(如圖2、圖3所示)兩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本發明三條栽培支床中,中間栽培支床II固定不動,右側栽培支床I、 左側栽培支床III可以移動,每條栽培支床由栽培架和栽培槽兩部分組成。其中栽培架由 基座4、側支撐架1、中間支撐架2和各自兩條平行的橫桿3組成,在栽培床行向,隔一定間 距b有基座4固定在地面,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床III分別由側支撐架1下端的支 撐點5連接基座4,側支撐架1以支撐點5為軸心,可以圍繞基座4轉動;中間栽培支床II 通過中間支撐架2固定在基座4上不能移動,在中間支撐架2中間沿行向設一旋轉軸6,旋 轉軸6上設轉動裝置7,旋轉軸6以活動支撐點8固定在中間支撐架2上,在旋轉軸6上間 隔一定的距離固定有拉線9,拉線9的另一端系在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床III上。當 轉動裝置7受力帶動旋轉軸6轉動時,固定在旋轉軸6上的拉線9隨軸轉動而收緊,右側栽 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床III向中間收攏。相反,轉動軸6松開時,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 培支床III會因重力作用向兩側分開。為防止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床III向外開張 角度過大,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床III上固定有一定位拉線10,當右側栽培支床I、 左側栽培支床III開張到一定的角度時,定位拉線10拉緊,使右側栽培支床I、左側栽培支 床III不能再撐開。如圖2、3所示,栽培槽由外向內,由防水膜11、透水布12和栽培基質13組成,防水 膜11、透水布12兩側固定在栽培支床上,形成半圓弧形槽,槽內透水布12上側裝栽培基質 13,防水膜11與透水布12之間一積排液腔14,透水布12下端固定有一虹吸帶13,虹吸帶 13下端垂入積液16,栽培基質13表面鋪一滴灌帶17,用于補給水分或營養液。
圖1中,本發明栽培槽寬度a根據栽培作物品種而定,以10-50cm較佳;兩個基座 間距離b根據栽培基質的質量和栽培架材料質地而定,以100-300cm較佳;兩側栽培支床床 面高度c、中間栽培支床床面高度d根據操作人員舒適為標準,c與d之間一般高度差以控 制在20-80cm之間較佳;拉線9可以收縮的空間,根據栽培槽寬度而定;一般右側栽培支床 I、左側栽培支床III收攏與撐開時,可提高土地利用率25%以上。本發明旋轉軸轉動裝置7可以是手動裝置,也可 以是機械動力裝置。 
 本發明主要適合草莓等矮干作物栽培。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由三條栽培支床組成,中間的一條栽培支床固 定,兩側的栽培支床可以移動,每條栽培支床由栽培架和栽培槽兩部分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由基座、支撐架和 橫桿組成,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支撐架連接在基座上,兩側的栽培支床的側支撐架下端各有 一支撐點連接基座,兩側栽培支床以支撐點為軸心可以圍繞基座轉動;中間的栽培支床通 過中間支撐架固定在基座上不能移動,在中間栽培支床下方的中間支撐架沿行向設一旋轉 軸,旋轉軸上設轉動裝置,旋轉軸以活動支撐點固定在中間支撐架上,在旋轉軸上間隔一定 的距離固定有拉線,拉線的另一端系在左右兩側的栽培支床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兩側栽培支床上固定有一定 位拉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栽培槽由外向內,由防水 膜、透水布和栽培基質組成,防水膜、透水布兩側固定在栽培支床上,形成半圓弧形槽,槽內 透水布上側裝栽培基質,防水膜與透水布之間有一積排液腔,透水布下端固定有一虹吸帶, 虹吸帶下端垂入積液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架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由三條栽培支床組成,中間的一條栽培支床固定,兩側的栽培支床可以移動,每條栽培支床由栽培架和栽培槽兩部分組成。本發明一般是多個栽培床平行排列,栽培床之間留有行間操作道,當栽培床兩側的栽培槽收攏時,行間道變寬,方便人行走與田間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平時不進行田間操作時,兩側的栽培槽放開,使栽培槽上的植株占居大部分的田間操作道面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各栽培支床的栽培槽之間的距離拉開,防止并攏時植株相互遮陰,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線,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從而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
文檔編號A01G31/02GK102067799SQ20101054783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7日
發明者沈建生 申請人: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