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栽培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花茶主要是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的鮮花作為原料,采 用窨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葉。此種方法制成的花茶雖然香味濃郁,但在鮮花和茶葉的混合 過程中,會將鮮花中的有害物質帶入到茶葉中,從而影響茶葉質量。同時,采用此種方法制 作花茶,鮮花只能使用一次,成本高。目前,市場上的桂花茶一般都是采用以上方法制作,還未有從栽培茶葉方法上進 行改進,在茶園中套種桂花樹,從而使栽培出的茶葉采摘后可直接制成桂花茶。
發明內容
為了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使采摘的茶葉可直接制備桂花 茶的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所述茶園為丘陵地勢,茶樹的株、行距為 25cmXl. 5m,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55-60cm,深65-70cm,坑間株距為3_5m ;在深坑內按20-25斤/坑施 有機肥,然后復土至高出地面5-8cm ;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45-55cm,深度為55-60的淺 坑,在淺坑內栽種桂花樹苗;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大于50cm ;
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
(1)在部分新芽剛萌發或部分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
(2)對部分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對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進行修剪。本發明所述步驟2中選取的桂花樹的品種為桂花金桂或桂花四季桂中的一種。所述步驟2中選取的桂花樹苗直徑為4-5cm,高度達2_;3m。本發明采用在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使茶樹吸收桂花的香味,從而使采 摘下來的茶葉可直接加工成桂花茶。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采摘的茶葉在制作桂花茶的 過程中,節省了一道與桂花混合的工序,節約了人力、物力。在茶園中種植了桂花樹苗后,可 使用多年,不需再購買桂花,節約桂花茶制作成本。采用該種植方法生產的桂花茶,不會帶 入桂花中的有害物質,提高了茶葉質量。總之,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可實現充分利用茶樹中間的空隙地,減少中耕除草 的工作量,保持水土、減少茶園填方,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且用該栽 培方法采摘的茶葉可直接制備桂花茶,不帶入桂花中的有害物質,提高茶葉質量,節省制茶工序和制茶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通過以下實施例作進一步闡述。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所述茶園為丘陵地勢,茶樹的株、行距為 25cmXl. 5m,所述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55-60cm,深65-70cm,坑間株距為3_5m ;在深坑內按20-25斤/坑施 有機肥,然后復土至高出地面5-8cm ;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45-55cm,深度為55-60的淺 坑,在淺坑內栽種桂花樹苗;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大于50cm ;
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
(1)在部分新芽剛萌發或部分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
(2)對部分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對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進行修剪。通過以下實施例更加詳細的說明本發明的栽培方法 實施例1
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55cm,深65cm,坑間株距為6m ;在深坑內按20斤/坑施有機肥,然后 復土至高出地面5cm ;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45cm,深度為55的淺坑,在淺 坑內栽種品種為桂花金桂的桂花樹,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為60cm ;該步驟中選取的桂花 樹苗直徑為4cm,高度達2m。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
(1)在新芽剛萌發或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
(2)對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控制新梢生長 高度,促進枝條老熟,刺激側枝的分生;將半木質化的新梢扭傷,通過損傷木質部的輸導組 織,削弱該枝條的生長勢,并保留該枝條葉片的光合功能;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小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剪進行修剪。短截又稱 短剪,是將一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該枝條上芽的數量,集中養分,促進枝條的增 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強枝。短截修剪多用于主枝延長枝的修剪。短截時應該注意選 擇剪口芽的飽滿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選擇發育飽滿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強的延長枝。實施例2
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60cm,深70cm,坑間株距為8m ;在深坑內按25斤/坑施有機肥,然后 復土至高出地面8cm ;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55cm,深度為60的淺坑,在淺 坑內栽種品種為桂花四季桂的桂花樹,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為70cm ;該步驟中選取的桂 花樹苗直徑為5cm,高度達3m。
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
(1)在新芽剛萌發或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
(2)對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控制新梢生長 高度,促進枝條老熟,刺激側枝的分生;將半木質化的新梢扭傷,通過損傷木質部的輸導組 織,削弱該枝條的生長勢,并保留該枝條葉片的光合功能;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小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剪進行修剪。短截又稱 短剪,是將一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該枝條上芽的數量,集中養分,促進枝條的增 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強枝。短截修剪多用于主枝延長枝的修剪。短截時應該注意選 擇剪口芽的飽滿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選擇發育飽滿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強的延長枝。實施例3
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60cm,深70cm,坑間株距為7m ;在深坑內按22斤/坑施有機肥,然后 復土至高出地面7cm ;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50cm,深度為60的淺坑,在淺 坑內栽種品種為桂花金桂的桂花樹,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為65cm。該步驟中選取的桂花 樹苗直徑為5cm,高度達3m。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
(1)在新芽剛萌發或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
(2)對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摘除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控制新梢生長 高度,促進枝條老熟,刺激側枝的分生;將半木質化的新梢扭傷,通過損傷木質部的輸導組 織,削弱該枝條的生長勢,并保留該枝條葉片的光合功能;
(3)短截、回縮和疏刪小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剪進行修剪。短截又稱 短剪,是將一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該枝條上芽的數量,集中養分,促進枝條的增 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強枝。短截修剪多用于主枝延長枝的修剪。短截時應該注意選 擇剪口芽的飽滿程度和芽位方向,通常選擇發育飽滿的芽作剪口芽,以抽生強的延長枝。
權利要求
1.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所述茶園為丘陵地勢,茶樹的株、行距為 25cmXl. 5m,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施基肥在2月份,對每行茶園空地地面進行清理、平整地形,在每兩行茶樹之 間挖深坑,坑的直徑為55-60cm,深65-70cm,坑間株距為3_5m ;在深坑內按20-25斤/坑施 有機肥,然后復土至高出地面5-8cm ;2)栽種復土后在同年3月份,在上述深坑位置挖直徑為45-55cm,深度為55-60的淺 坑,在淺坑內栽種桂花樹苗;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大于50cm ;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1)在部分新芽剛萌發或部分新梢剛開始抽生時除萌、抹芽(2)對部分正在迅速生長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3)短截、回縮和疏刪對桂花苗生長老熟的枝條需要借助整枝進行修剪。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 選取的桂花樹苗的品種為桂花金桂或桂花四季桂中的一種。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 選取的桂花樹苗直徑為4-5cm,高度達2-;3m。
4.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 的摘心為摘除部分新梢先端的幼嫩部分,控制新梢生長高度,促進枝條老熟,刺激側枝的分 生;扭梢是將部分半木質化的新梢扭傷,通過損傷木質部的輸導組織,削弱該枝條的生長 勢,并保留該枝條葉片的光合功能。
5.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 的短截又稱短剪,是將一年生的枝條剪去一部分,以減少該枝條上芽的數量,集中養分,促 進枝條的增粗和分枝,刺激剪口芽抽生強枝。
全文摘要
一種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所述茶園為丘陵地勢,茶樹的株、行距為25cm×1.5m,所述茶園中套種桂花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整地施基肥;2)栽種桂花,桂花樹苗與茶樹的距離大于50cm;3)后續管理對桂花樹進行整形修剪。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可實現充分利用茶樹中間的空隙地,減少中耕除草的工作量,保持水土、減少茶園填方,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且用該栽培方法采摘的茶葉可直接制備桂花茶,不帶入桂花中的有害物質,提高茶葉質量,節省制茶工序和制茶成本。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124891SQ20101058965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5日
發明者劉加祥 申請人:福州彌高仙茶業有限公司